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CU护工在医院感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江淑芳 周健 +3 位作者 彭美玲 戴玉芳 刘惕 冯诚怿 《中国临床护理》 2015年第2期163-166,共4页
对2010~2013年在ICU工作的32名护工进行监测,根据各项监测数据,分析护工工作中存在的与医院感染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修订完善各项职责与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与督查、重视手卫生和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管... 对2010~2013年在ICU工作的32名护工进行监测,根据各项监测数据,分析护工工作中存在的与医院感染相关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修订完善各项职责与制度、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培训与督查、重视手卫生和提高职业防护意识。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后,ICU护工的医院感染意识明显增强,培训后考核合格率由2010年81.81%上升到2013年的100%,手卫生依从性由2010年66.6%上升到2013年的86.76%,手指表面菌落数合格率由2010年的78.38%上升到2013年的94.87%,ICU医院感染率由2010年的13.49%下降到2013年的6.42%。加强对ICU护工的管理,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工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下载PDF
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2
作者 周欣 李辛 +2 位作者 冯诚怿 范紫芳 狄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3例AA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ASSO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列... 目的构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患者感染的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93例AAV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ASSO回归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绘制校准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评价。结果193例AAV患者中,78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40.41%,肺部感染为AAV患者常见感染类型;年龄≥60岁、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伯明翰系统性血管炎活动评分(BVAS)对患者感染有预测价值,基于以上5项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为0.874,测试集AUC为0.928,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未见过拟合或欠拟合现象。结论年龄、BVAS、CRP、NLR、PLR可作为AAV患者发生感染的预测因子;列线图模型预测能力和区分度较好,有助于临床早期筛查感染患者并采取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感染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我院临床科室对感染管理工作的认知及需求调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丽伟 冯诚怿 +3 位作者 江淑芳 李雪梅 刘惕 狄佳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9年第6期48-52,共5页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为感染管理科深入临床并服务临床提供方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及感控护士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193名调查对象中,认为感染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主要...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感染管理工作的认知程度,为感染管理科深入临床并服务临床提供方向。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我院科主任、护士长、感控医生及感控护士进行电子问卷调查。结果193名调查对象中,认为感染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太忙,占54.4%;最希望通过院感知识培训与宣传来改善规范执行欠缺的现象,占63.21%;选择微信公众号推送、面对面根据科室需求培训、理论授课加操作演示作为培训方式的比例几乎一致,分别占53.89%、52.85%和52.33%;认为培训频率1个季度1次最为合理,占59.07%。结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需深入临床,充分了解临床科室的特点及需求,真正实现临床科室与感染管理科的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科室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ICU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流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惕 江淑芳 +4 位作者 冯诚怿 张玲 戴玉芳 李雪梅 张丽伟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62-1264,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重症ICU 2014年—2015年期间发生3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分析,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结果 3起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探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重症ICU 2014年—2015年期间发生3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事件进行分析,分析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提供参考。结果 3起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疑似暴发期间,10例患者痰培养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基本耐药,床位使用率达到120%,与平时季度平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床位使用率偏高及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严重是疑似暴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疑似暴发 床位使用率
下载PDF
318例非计划再次手术及发生医院感染特点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狄佳 张丽伟 +5 位作者 王海涛 江淑芳 李雪梅 刘惕 冯诚怿 杨敏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第8期1037-1042,共6页
目的:通过对某综合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特点、疾病组分布及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资料分析,探索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院内感染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318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 目的:通过对某综合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特点、疾病组分布及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资料分析,探索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院内感染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318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回顾性分析1023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8例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在各疾病组中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感染组91例,非感染组227例,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间隔时间等存在显著差异(P<0.05)。院内感染类型以手术部位感染占比最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肠杆菌占多数。结论:非计划手术患者术前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及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计划再次手术 院内感染 医疗质量
下载PDF
感染管理系统干预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惕 孟军 周健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探讨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感染管理系统干预及前瞻性调查方法,相关人员知识进行技能培训,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骨科某病区有植入物的Ⅰ、Ⅱ类手术切口病人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植入... 目的探讨降低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感染管理系统干预及前瞻性调查方法,相关人员知识进行技能培训,对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骨科某病区有植入物的Ⅰ、Ⅱ类手术切口病人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有植入物的Ⅰ、Ⅱ类骨科手术1 652例中,发生手术切口感染23例,切口感染率1.4%。通过感染管理系统干预措施后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较无干预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全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全麻手术,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延长,切口感染率明显上升,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感染管理系统干预骨科手术切口管理,将监测和控制结合起来,是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植入物 系统干预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彭美玲 周健 +3 位作者 江淑芳 刘惕 戴玉芳 冯诚怿 《常州实用医学》 2014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描述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10月14日所有...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状,描述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10月14日所有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128例,实查2128例,实查率100.00%。共发生医院感染99例,12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5%,例次现患率为5.87%。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综合ICU(30.00%),其次为神经外科(23.08%)、烧伤科(18.52%)和干部2(18.52%)。医院感染部位前4位的分别是下呼吸道(38.40%)、上呼吸道(10.40%)、泌尿道(7.20%)和呼吸机相关(7.20%)。医院感染微生物送检率为92.8%,检出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20%),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58%(906/212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11个因素与医院感染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和手术类型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能较真实地反映医院感染情况。需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重点防控呼吸系统感染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持续教育培训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下呼吸道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预防控制对策
8
作者 周平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92-93,共2页
关键词 医院内感染 高危因素 预防 控制 下呼吸道感染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的调查处置
9
作者 李春阳 金丹 +2 位作者 江淑芳 狄佳 蒋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11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进行调查,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的方法,对该医院胸外科(包含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及手术室)2022年8月发生的7例铜绿假... 目的:对某三甲医院一起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进行调查,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检测的方法,对该医院胸外科(包含普通病房、重症监护室及手术室)2022年8月发生的7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感染相关因素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结果:7例患者中有4例为院内感染,其中3例检出PA,1例检出CRPA。危险因素分析提示,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与此次院感无关;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本次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聚集有关。结论:抗生素使用级别过高可能是导致此次疑似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应及早与医院感染管理科合作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院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铜绿假单胞菌 医院感染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江淑芳 刘惕 +1 位作者 周健 彭美玲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4期332-333,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骨科某病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有植入物的Ⅰ、Ⅱ类手术患者1 652例的相关资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前(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57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统计我院骨科某病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有植入物的Ⅰ、Ⅱ类手术患者1 652例的相关资料。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前(2011年1月-2011年12月)的57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1 082例患者为观察组。由感染管理科进行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手术部位感染率由原来的2.11%下降到0.92%,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由88.42%提高到92.70%。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满意度 综合护理干预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管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管控分析与思考
11
作者 张妍 倪慧萍 +5 位作者 华飞 金晔萍 王玉月 杨立飞 徐婷 徐茵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5期600-602,641,共4页
目的: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调取胃肠外科2017-2018年8个季度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胃肠外科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使用量在前三季度与... 目的: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调取胃肠外科2017-2018年8个季度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胃肠外科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使用量在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但在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比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平均住院日同比有明显的减少。结论:完善多科协同管理(AMS)模式,制订感染性疾病路径,建立“抗菌药物监测”、“微生物监测”和“院内感染监测”的三方合作,同时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减少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预防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科协同管理 药物合理应用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下载PDF
间歇性给药次数对输液用无针接头表面微生物影响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林源 李黎 +2 位作者 黄萍 叶赟 江淑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79-1583,共5页
目的为静脉输液过程中经无针接头(NC)间歇性给药后、再次连接输液器之前是否需要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环境模拟临床静脉输液实际情况。以静脉注射为例,在不同间歇性给药次数(1~9次)时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对N... 目的为静脉输液过程中经无针接头(NC)间歇性给药后、再次连接输液器之前是否需要消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实验室环境模拟临床静脉输液实际情况。以静脉注射为例,在不同间歇性给药次数(1~9次)时采用三磷酸腺苷(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对NC表面及输液结束后的液体进行微生物检测,每种给药次数重复试验15组,共采集270份标本并进行统计学分析,ATP检测值≤25相对光单位值(RLU)认为检测合格。结果随着间歇性给药次数增多,NC表面微生物整体逐渐增多,但均≤25 RLU;不同断开次数间NC表面微生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断开给药1、2、3、4次与断开9次相比,NC表面微生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断开次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间歇性给药次数间输液结束后的液体微生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6)。结论实验室环境中,随着间歇性给药次数增多,NC表面微生物增多,但未破坏输液过程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针接头 消毒时机 ATP检测 间歇性给药
下载PDF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13
作者 彭美玲 周健 +3 位作者 江淑芳 刘惕 戴玉芳 冯诚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3944-3946,共3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流行现状并分析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10月14日的所有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 目的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流行现状并分析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借助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10月14日的所有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应查住院患者2 128例,实查2 128例,实查率100.00%;共发生医院感染99例、125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65%、例次感染率为5.87%;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的科室是综合ICU,为30.0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为主,分别占38.40%、10.40%和7.20%;医院感染病原菌送检率为92.80%,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2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2.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住院天数、中心静脉插管、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和手术类型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可以真实的反映医院感染情况,临床应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重点预防控制呼吸系统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横断面调查 现患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5年某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丽伟 冯诚怿 +4 位作者 江淑芳 李雪梅 张玲 刘惕 戴玉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107-5109,共3页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5年10月14日0点-24点的所有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5年10月14日0点-24点的所有在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本次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共调查住院患者2414人,现患率与现患例次率分别为3.11%和3.77%;调查共涉及34个临床科室,其中现患率最高的为重症ICU(38.46%);感染部位分布前三位依次为:下呼吸道、呼吸机相关与泌尿道;医院感染病原菌送检率达到98.90%,前三位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肺炎亚种;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64%;Logistic回归显示,住院天数过长、曾经入住ICU、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导尿管及机械通气,均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不断加强对于危险因素的干预,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达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LOGISTIC回归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趋势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丽伟 江淑芳 +3 位作者 刘惕 冯诚怿 戴玉芳 李雪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4916-4919,共4页
目的 根据医院三年来连续进行现患率调查的结果,分析近两年来医院感控措施执行效果,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2015年每年10月14日0~24时在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013-2015年医... 目的 根据医院三年来连续进行现患率调查的结果,分析近两年来医院感控措施执行效果,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2013年-2015年每年10月14日0~24时在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4.65%、4.00%、3.11%,呈逐年下降趋势;内科总感染率依次为3.54%、2.82%、2.57%,外科总感染率依次为5.59%、4.62%、3.27%均呈平稳下降趋势;医院感染的重点部位构成均以下呼吸道为主,分别为38.40%、45.96%、59.34%,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体构成比最高的为铜绿假单胞菌,2014年与2015年均为鲍氏不动杆菌;抗菌药物使用率依次为42.56%、42.34%、40.64%,呈逐年递减趋势。结论 2013-2015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低于多数同类医院,但下呼吸道的感染问题仍需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应根据调查结果增强重点科室目标监测,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趋势调查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肝胆胰外科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丽伟 狄佳 +5 位作者 冯诚怿 戴玉芳 江淑芳 李雪梅 刘惕 安勇 《重庆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2283-2288,共6页
目的利用院内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肝胆胰外科院内感染进行现况描述,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由肝胆胰外科出院的12 3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年间总出... 目的利用院内感染实时监控系统(NIS)对肝胆胰外科院内感染进行现况描述,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由肝胆胰外科出院的12 38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3年间总出院患者为12 385例,其中感染209例,总感染率为1.69%。主要致病菌前3位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部位前3位为手术部位、下呼吸道及腹(盆)腔内组织;易感因素前3位为腹腔穿刺(引流)、恶性肿瘤及慢性病。重点部位如呼吸机相关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千日感染率分别为22.22‰、18.86‰、0.3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手术、使用呼吸机及中心静脉导管均是肝胆胰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胰外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其特点采取积极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胰外科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ICU下呼吸道CRKP医院感染风险预测模型及其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江淑芳 狄佳 +7 位作者 王玉月 张丽伟 李雪梅 刘惕 冯诚怿 王伟伟 朱丽丽 朱文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0-935,共6页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病房(ICU)下呼吸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患者风险预测模型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523例肺炎克雷伯菌(KP)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6∶4的...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病房(ICU)下呼吸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患者风险预测模型及其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523例肺炎克雷伯菌(KP)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6∶4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314例和验证组209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Hosmer-Lemeshow检验分别评价模型的区分和校准能力。利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判断模型判别能力。结果 模型组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已存在其他感染、侵入性操作≥3种、中心静脉插管、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20分、使用呼吸机天数≥15 d、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6个变量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模型组和验证组的AUC分别为0.864(95%CI:0.825~0.904,P<0.001)和0.832(95%CI:0.782~0.881,P<0.001),H-L检验结果均为P>0.05,提示该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将验证组人群的风险概率值以0.370为界进行模型判别,最终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4.66%,阳性预测值为57.95%,阴性预测值为90.08%,诊断准确率高达76.56%。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判别能力较好,可以为ICU患者是否发生CRKP感染的预警和判别提供参考从而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医学科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下呼吸道 医院感染 风险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继发性甲状旁腺切除术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邹芸 周华 +3 位作者 张丽伟 杨艳 杨敏 狄佳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11期756-759,共4页
目的研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高钾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 目的研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parathyroidectomy,PTX)后高钾血症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高钾血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因SHPT行PTX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后血钾水平分为高钾组及非高钾组,比较2组患者PTX围手术期血钾、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等指标差异。结果PTX患者术后血钾高于术前(t=-9.125,P<0.001),血钙、磷及iPTH低于术前(t/Z值分别为9.853,2.044,6.334;P值分别为<0.001,0.046,<0.001);有28/53(52.8%)的患者术后发生高钾血症,术前K+水平是SHPT患者PTX术后出现高钾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β=-3.054,P=0.008)。根据ROC曲线分析,术前K+的最佳截定值为4.30mmol/L。结论术前K+水平较高的SHPT患者PTX术后出现高钾血症风险较高,积极降低术前K+水平在4.30mmol/L以下有助于减少术后高钾血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切除术 高钾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血液透析
下载PDF
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健 王红粉 陈建芬 《中国临床护理》 2011年第3期258-259,共2页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1]。作为一种高风险治疗,其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用于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停止和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1]。作为一种高风险治疗,其相关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等是目前国内外共同面临的一个临床难题,一旦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 机械 护理质量考核
下载PDF
某地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规划与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狄佳 李雪梅 +5 位作者 张丽伟 刘惕 戴玉芳 郑峰 谈溢凡 江淑芳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21年第6期45-48,共4页
通过对常州市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现状及建设规划方案中常见感控流程共性问题的分析,探索和思考发热门诊规划的"平疫结合"模式。医疗机构须完善发热门诊建设规划,提升发热门诊建设水平,以满足重大疫情防控需要。
关键词 发热门诊 平疫结合 医疗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