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床尾抬高角度对神经重症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腹内压的影响
1
作者 赵倩 童孜蓉 +4 位作者 朱凌云 杨蕾 岳震 许高显 毕立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94-95,共2页
神经重症病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床头抬高是病人的“黄金体位”,早有研究指出,神经外科床头抬高30°能有效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维持有效灌注压[1]。同时,2018年相关指南[2]中明确指出: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在无禁... 神经重症病人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床头抬高是病人的“黄金体位”,早有研究指出,神经外科床头抬高30°能有效降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维持有效灌注压[1]。同时,2018年相关指南[2]中明确指出:对于机械通气病人,在无禁忌证情况下应床头抬高30°~45°,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结合上述,床头抬高30°不仅能维持合适的ICP,还是预防VAP的最佳体位[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 腹内压 灌注压 老年病人 禁忌证 床头抬高 机械通气病人 神经外科
下载PDF
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王静 《医药前沿》 2022年第26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2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30例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2月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60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的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1年2月—2022年2月的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b、Alb、TP含量高于对照组,PCT、CRP及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以改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抑制其炎症反应,有助于改善临床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 神经外科 危重症 康复效果
下载PDF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葛永兴 周继业 +3 位作者 王寿海 是旌 马班友 章震宇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24期3737-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手术疗效预后:81例病例中,存活76例,其中ADL分级Ⅰ级为15例,...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随访3~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手术疗效预后:81例病例中,存活76例,其中ADL分级Ⅰ级为15例,Ⅱ级为35例,Ⅲ级为17例,Ⅳ级为8例,V级为1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ADLⅠ~Ⅲ级)67例,好转率为82.7%,病死率6.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取小骨窗开颅术,具有创伤小、减压快、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预后好等优点,治疗成功率高,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但应用时需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继业 马班友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治愈19例,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晚期脑疝)。结论大脑镰综合征是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典型表现,纵裂间积血厚... 目的探讨大脑纵裂血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外伤性大脑纵裂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治愈19例,死亡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或晚期脑疝)。结论大脑镰综合征是大脑纵裂血肿患者典型表现,纵裂间积血厚度>1 cm,可作为诊断参考标准,手术治疗以功能障碍或病情稳定与否来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大脑间纵裂血肿 临床分析
下载PDF
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技巧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是旌 周强 王寿海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8期92-93,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6例,II级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 a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重视影像学评估,...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技巧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6例,II级切除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 a ,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重视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入路,应用显微手术能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镰旁 脑膜瘤 显微手术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被引量:1
6
作者 葛永兴 王寿海 +3 位作者 周继业 是旌 马班友 章震宇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23期445-445,共1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应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2例术后病人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原因,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颅内积气22例,血肿复发9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应防治措施。方法分析32例术后病人发生的并发症,分析原因,总结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颅内积气22例,血肿复发9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局部积液2例,癫痫3例,脑脊液漏3例,感染1例,,经治疗19例治愈,11例好转,1例未愈,1例死亡。结论钻孔引流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治愈率高,但仍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且后果不容忽视,对并发症的防治我们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东莨菪碱在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马班友 周继业 +3 位作者 王寿海 葛永兴 何桂芝 尹晓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1期47-48,共2页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探讨提高重型创伤性脑损伤临床疗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及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加用东莨菪碱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重型 颅脑损伤
下载PDF
颅咽管瘤术后水钠代谢紊乱的治疗
8
作者 是旌 周明卫 刘宁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6期383-384,共2页
关键词 颅咽管瘤 尿崩症 水钠代谢系乱 治疗
下载PDF
急诊手术治疗颞底硬膜外血肿17例分析
9
作者 是旌 王寿海 周继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19期2618-2619,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颞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17例颞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按GOS评定,恢复良好14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需急诊手术治疗的颞...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治疗颞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我科急诊手术治疗的17例颞底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半年,按GOS评定,恢复良好14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结论:需急诊手术治疗的颞底硬膜外血肿,病情进展快,脑疝发生率高,掌握手术指征,及时手术,术中采取合适的止血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颞底 手术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应激状态的临床观察分析
10
作者 王寿海 马班友 +1 位作者 是旌 葛永兴 《中华当代医学》 2007年第4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363例SHI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3例SHI患者中253例出现应激性反应,占69.7%。其中应激性高血压123例,占33.9%,死亡41例;应激...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应激状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收治的363例SHI患者进行动态观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3例SHI患者中253例出现应激性反应,占69.7%。其中应激性高血压123例,占33.9%,死亡41例;应激性低钠血症51例,占14.0%,死亡8例;应激性高血糖182例,占50.1%,死亡94例;应激性心脏反应218例,占60.1%,死亡3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89例,占24.5%,死亡42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一旦出现应激性反应,将加重病情,使预后变差。应加强监测、积极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应激状态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68例诊疗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强 葛永兴 王寿海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24期4103-4104,共2页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临床特点及有效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因术中脑膨出或临床观察到异常恶化表现,及时CT复查发现PHI 45例;常规动态CT复查发现PHI 23例。结果:PH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临床特点及有效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PHI患者的临床资料。因术中脑膨出或临床观察到异常恶化表现,及时CT复查发现PHI 45例;常规动态CT复查发现PHI 23例。结果:PHI确诊后行手术治疗38例,非手术治疗30例。恢复良好44例,轻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多数PHI患者临床表现有明显的进展过程,部分患者临床表现隐匿。对于PHI的发生,要通过多种措施提前预见和预防,早期确诊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进展性出血性损伤 预防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术后护理
12
作者 管爱爱 《常州实用医学》 2013年第6期411-412,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采取生命体征监测、专科护理、姿势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6%的患者无癫痫发作,74%的患者癫痫发作次...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采取生命体征监测、专科护理、姿势护理、各种管道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3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26%的患者无癫痫发作,74%的患者癫痫发作次数减少,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加强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班友 王寿海 +3 位作者 周继业 是旌 何桂芝 王玉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1期4066-406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 目的:通过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分析,研究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观察东莨菪碱对重型颅脑损伤的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外科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外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h、24h、48h、72h血清SOD、GPx和MDA水平,并根据GOS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2h后,两组患者血清SOD、GPx和MDA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优良率和死亡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东莨菪碱静脉推注治疗,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脑组织的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重型 颅脑损伤 保护 预后
原文传递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生、诊断和治疗
14
作者 章震宇 钱露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收治的16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5例行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5例,中残7例,重残3例...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所收治的16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中5例行手术治疗,11例保守治疗,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良好5例,中残7例,重残3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青壮年多见,多为车祸致伤,且常发生于对冲部位,发病率较低,致残率较高。CT扫描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经过积极而恰当治疗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基底节血肿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