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生态弹性度与土地利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卢航 孙桂丽 +2 位作者 陆海燕 李路 白一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1911,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善县土地覆盖转换程度较大,土地利用指数变化比较明显。在一、二级分类对比情况下,198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草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中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最低,林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其它林地、灌木林和疏林地次之、有林地最低,水域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湖泊、水库坑塘最低;年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109.38,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只有林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随年份减少,其他各土地类型面积随年份增加;各研究年分的生态弹性度分别为1.49、1.51、1.51、1.65、2.34,整体呈现增大趋势。鄯善县生态价值整体增长,土地生态价值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相互对应。2015~2025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缓慢持续增加,水域出现少量减少的趋势。【结论】鄯善县各土地类型剧烈转换,土地利用现状不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度和生态价值指数整体增大趋势,其中水域情况的改善会促进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生态弹性度 生态预测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群落多样性分析--以宁夏四儿滩湿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苏香玲 王振锡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带以及不同样线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时,能够清晰地划定此交错带的边界。东、西、南、北样线生态交错带的宽度分别为120,120,120,140m,距湿地核心区距离分别为180,220,240,200m。2)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3)北样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值,而西样线4多样性指数均为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带 移动分割窗技术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火干扰烈度对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景 潘存德 +4 位作者 余戈壁 李贵华 刘小菊 崔倩 杨玉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1-1971,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定量分析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变化。【结果】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之间,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橘(Vaccinium hirtum)和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等9种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和多叶苔草(Carex polyphylla)等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任一火干扰烈度与其他两种火干扰烈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森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但与中度火干扰烈度之间的差别不大;森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则均是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生态位重叠值>0.8的物种对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多,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少。【结论】不同的自然火干扰烈度通过制造资源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导致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并受到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火干扰 火烈度 针叶阔叶林 植物种 生态位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星苇 孙桂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98-199,共2页
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社区、建立城... 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社区、建立城市林业生态屏障、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低碳型城市4种方式进行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使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有限的生态资源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林业生态型城市 海绵城市
下载PDF
不同干旱胁迫及亚精胺复水对南方红豆杉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温家康 邢长杰 +3 位作者 王亚萍 杨乐 郑伟 李文杨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5,共7页
为了解干旱胁迫以及复水喷施亚精胺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不同干旱环境,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4个处理,并施加3种浓度外源亚精胺复水处理(N... 为了解干旱胁迫以及复水喷施亚精胺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控水法模拟不同干旱环境,设置正常供水(CK)、轻度干旱(T1)、中度干旱(T2)、重度干旱(T3)4个处理,并施加3种浓度外源亚精胺复水处理(N1、N2、N3),探究不同干旱条件下南方红豆杉的抗旱机理,对比出最佳的外源亚精胺复水浓度。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在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南方红豆杉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增加丙二醛(MDA)的累积(P<0.05),且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不同的波动变化,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各项数值的变化幅度更大,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峰值来临时间越早。复水试验中,喷施3种浓度的亚精胺相比单一复水处理(EGCK)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其中对幼苗期南方红豆杉复水+1.0mmol/L外源亚精胺的组合效果(N2)最好,且3种亚精胺浓度对南方红豆杉的干旱恢复作用表现为:N2>N3>N1。综合研究认为,适度的干旱胁迫导致生理代谢活动双向波动,将干旱胁迫锻炼和喷施亚精胺结合,可提高南方红豆杉的农艺性状,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干旱胁迫 生理活性 外源亚精胺 复水 亚精胺浓度 水分亏缺
下载PDF
微生境人为干扰条件下天山云杉1年生直播幼苗与天然更新幼苗功能性状比较
6
作者 宋梦真 潘存德 +3 位作者 赵善超 胡文聪 童海麦 田晨阳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是天山森林群落最主要的建群种,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深微生境改变对天山云杉幼苗功能性状影响的认识,以探寻能够促进天山云杉幼苗成功定居的微生境... 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是天山森林群落最主要的建群种,对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深微生境改变对天山云杉幼苗功能性状影响的认识,以探寻能够促进天山云杉幼苗成功定居的微生境干扰措施,以天山云杉1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微生境人为干扰试验和整株幼苗样株收获的方法,对微生境不同人为干扰条件下天山云杉直播幼苗与天然更新幼苗的功能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微生境无人为干扰相比,不同干扰条件下幼苗的比根面积、根组织密度、根茎长度比、平均叶长及比叶面积等功能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茎、叶的组织密度也有着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采用土壤增碳、打破根系盘结层和土壤高温碳化微生境人为干扰措施能够有效促进天山云杉幼苗的根、茎、叶功能性状向着其有利于成功定植的方向发展,其中土壤增碳干扰为最适宜的微生境干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人为干扰 幼苗 功能性状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效应和分位数回归的温带针阔混交林树高与胸径关系研究
7
作者 程雯 武晓昱 +3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娟 赵秀海 张春雨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9,共12页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 【目的】基于非线性回归和广义模型构建不同分位数回归和混合效应的树高预测方程,并对比分析非线性模型、不同分位点(τ=0.1,0.2,0.3,0.4,0.5,0.6,0.7,0.8,0.9)模型、广义模型及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为研究林分生长和收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吉林蛟河地区针阔混交林的主要树种(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为研究对象,基于21.12 hm2样地数据,首先在11个广泛使用的树高方程基础模型中选定基础模型;其次探究林分变量对树高的影响并构建含林分变量的广义模型;最后在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位数模型,同时考虑样方效应对树高的影响,构建混合效应模型。【结果】(1)各树种均以Richards模型拟合精度更高,且具有生物学意义,选定为基础模型;考虑林分变量与树高的相关性以及模型收敛性,加入优势木高建立的广义模型能显著提高拟合效果。(2)各树种均为中位数τ=0.5时模型拟合效果最佳,且与非线性回归预测精度相近,红松、色木槭、紫椴和水曲柳最高R^(2)值分别为0.811、0.809、0.724和0.617,广义中位数回归预测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R^(2)值分别为0.891、0.874、0.858和0.627。(3)混合效应模型相对其他模型能显著提高预测精度,其中基础混合模型略优于广义混合模型,4个树种R^(2)值达到0.937、0.919、0.906和0.643,表明包含样方效应的混合模型能得到更准确更稳定的预测结果。【结论】与传统方法建立的基础模型和广义模型以及两者的中位数回归模型相较,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构建的树高-胸径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其中基于基础混合效应构建的吉林蛟河地区混交林树高-胸径模型更具优越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树高-胸径模型 混合效应模型 广义模型 针阔混交林
下载PDF
昆仑山北坡两种优势荒漠灌木的生物量预测模型
8
作者 张元梅 孙桂丽 +3 位作者 鲁艳 李利 张志浩 张栋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4-292,共9页
构建数学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中昆仑山北坡山前荒漠带常见的两种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采集植株,分别以株高(H)、冠幅面积(S)、植株体积(V... 构建数学模型是估算灌木生物量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中昆仑山北坡山前荒漠带常见的两种荒漠灌木红砂(Reaumuria soongaric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为研究对象。采用全株收获法采集植株,分别以株高(H)、冠幅面积(S)、植株体积(V)为自变量,植株地上生物量(W_(1))、地下生物量(W_(2))、全株生物量(W_(3))为因变量,建立函数模型,选取决定系数(R^(2))、估计标准差(SEE)、回归检验显著水平(P值)为评价指标,以P<0.001为前提,选取R^(2)尽量大、SEE尽量小的模型为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结果显示:红砂和合头草的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为二次函数模型,合头草全株最优预测模型为一次函数模型除外。红砂植株体积(V)与生物量的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820~0.920。合头草冠幅面积(S)与生物量相关性最高,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R^(2)为0.935~0.973。红砂和合头草生物量最优预测模型均通过(P<0.001)显著性检验,拟合率在84.1%~95.6%之间,可用于生物量估算,本研究为预测荒漠生态系统碳储量和评价碳汇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生物量 预测模型 昆仑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林层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的关系
9
作者 肖欢 叶尔江·拜克吐尔汗 +1 位作者 张春雨 赵秀海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64,共8页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 【目的】探究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层群落结构与林分生产力的关系,分析林分生产力的影响因素,为温带森林的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阔叶红松林40 hm^(2)固定监测样地2年(2014和2019年)植被调查数据,以样地内胸径(DBH)≥5 cm的木本植物为对象,根据胸径将阔叶红松林群落划分为优势木层、亚优势木层、中等木层和被压木层,运用R4.0.3软件计算各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与生产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和林分密度对生产力的影响。【结果】1)林分密度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P<0.05),且相关关系随林层上升而下降。2)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生产力与代表物种组成α多样性的香农威纳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升相关关系减弱;反之,代表物种组成β多样性的香农熵指数与生产力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但该相关关系在中等木层和亚优势木层不显著。此外,物种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随林层上升先增大后减小;胸高断面积基尼系数和胸径均匀度指数与生产力显著负相关(P<0.05),且该相关关系随林层上移而减弱,在优势木层与生产力无显著相关性。胸径香农威纳指数与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随林层上移相关关系降低,相关系数由0.44降至0.31。3)不同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01),且随林层上升其作用强度逐渐降低,路径系数由0.59降至0.27;物种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对生产力有显著正向作用(P<0.05),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对生产力无显著影响;结构多样性在被压木层和中等木层通过作用于物种多样性和林分密度间接影响林分生产力,在优势木层和亚优势木层则直接作用于林分生产力。【结论】各林层林分密度对生产力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随林层上升对生产力的作用强度逐渐降低,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对生产力的作用方向和强弱在不同林层表现各异。深入探讨不同林层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以及其如何影响森林生产力,在现代森林经营管理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不同林层 生产力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物候期及坐果特性观测
10
作者 崔宇同 张翠芳 王世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观测研究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的物候期及坐果特性,为提升库尔勒香梨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和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为研究对象,设置芽变材料无人工授粉组、普通库尔勒香梨人工授粉组和普通库尔勒香梨无人工授粉组,... 【目的】观测研究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的物候期及坐果特性,为提升库尔勒香梨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库尔勒香梨和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为研究对象,设置芽变材料无人工授粉组、普通库尔勒香梨人工授粉组和普通库尔勒香梨无人工授粉组,且3个处理组均不喷施促进萼片脱落的药剂,研究3个处理组的物候期、坐果率及脱萼率。【结果】库尔勒香梨芽变材料与普通库尔勒香梨的物候期高度重合,相差不超过2 d;芽变材料无人工授粉组坐果率与脱萼率>普通库尔勒香梨人工授粉组坐果率与脱萼率>普通库尔勒香梨无人工授粉组坐果率与脱萼率,3个处理组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芽变材料与普通库尔勒香梨的物候期基本一致,现有库尔勒香梨种植区的管理方式无需改变即可直接利用该材料进行嫁接;芽变材料的坐果率与脱萼率都显著高于普通库尔勒香梨,在栽培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使用化学药剂,降低成本且提高果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芽变 物候期 坐果特性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2 位作者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 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成虫、幼虫和蛹3种不同虫态的枣实蝇有一致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分别用来确认实时荧光PCR产物的特异性;其平均熔解温度为(75.3±0.1)℃,并获得一段长为205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说明在枣实蝇成虫为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适用于幼虫、蛹的快速鉴定,可将不同虫态的枣实蝇与近似种类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SYBR Green 实时荧光PCR 溶解曲线 鉴定
下载PDF
枣实蝇特异引物PCR鉴定技术 被引量:11
12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张伟 温俊宝 李新泉 陈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102,共5页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ng·μL^-1等7个不同浓度系列的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S.PCR方法的检测限度达0.01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ng·μL^-1。所设计的引物对枣实蝇不同虫态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准确可靠。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枣实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特异引物PCR 枣实蝇 琼脂糖凝胶电泳 鉴定
下载PDF
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土地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芳芳 孙桂丽 +3 位作者 吉小敏 各文婷 李雪 卢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5-743,共9页
【目的】研究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为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目的】研究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为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1990-2018年,区域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生态景观类型,占总面积85.5%,草地和未利用地生态景观面积大幅增加(7894.7 hm^(2)和4684.12 hm^(2)),其中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1556、5898.54和6240.73 hm^(2));区域内景观格局指数中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及聚集度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期内低、中低风险区面积增加(59.60和35.72 hm^(2)),中、高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减少(6.57、32.14和56.62 hm^(2))。【结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减小,生态环境呈现好的趋势发展;较高和高风险区向东南方向转移,低和较低风险区向南部和东北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下载PDF
珍贵阔叶树种胡桃楸幼苗光合生理特性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14
作者 张翼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2 位作者 王宣璎 张新娜 程艳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8,共9页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 【目的】研究模拟氮沉降对采伐迹地上生长季胡桃楸幼苗光合参数与叶性状的影响。【方法】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林场以人工更新胡桃楸幼苗为试验材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供体进行叶面喷施,设置对照(CK,0 kg/(a·hm^(2)))、低氮(LN,50 kg/(a·hm^(2)))和高氮(HN,100 kg/(a·hm^(2)))3种氮处理水平,测定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荧光及叶性状参数,并分析各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氮添加处理有效增强了胡桃楸幼苗的光合能力,低氮和高氮水平下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最大羧化速率、瞬时羧化速率、最大电子传递速率都显著增大,高氮水平下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单株光合碳同化、光补偿点以及光饱和点也同时增大;(2)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叶片的气孔行为,低氮水平下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著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3)氮添加改变了胡桃楸的叶面积,高氮水平下小叶数量、小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都表现出正向响应;(4)叶片的荧光参数随氮添加水平的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5)单株光合碳同化与单株叶面积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其与单位面积上的净光合速率的相关系数。【结论】氮添加对胡桃楸幼苗的光合作用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但不同的光合过程对不同氮添加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相较于单位面积上净光合速率的增加,氮刺激下单株尺度上光合碳同化的增长可能与氮刺激下叶面积的扩展存在更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胡桃楸 光合性状 叶面积 人工更新
下载PDF
不同天气条件下‘库车白杏’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温泉 潘存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31期14-18,共5页
为研究‘库车白杏’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月份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以‘库车白杏’为试材,对其树干液流在3—8月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库车白... 为研究‘库车白杏’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月份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的环境因子对树干液流速率变化的影响,以‘库车白杏’为试材,对其树干液流在3—8月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库车白杏’树干液流速率在不同月份晴天天气条件下变化较为明显,而在阴雨天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对其树干液流速率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主要是太阳辐射以及空气温度,并且太阳总辐射和空气温度与液流速率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白杏’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余甜 张萍 陈韦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119-121,共3页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力居中,心形新疆野核桃过氧化过程较慢,抗旱性较强,而卵圆形野核桃参与渗透调节能力消耗相对较大,调节自身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心形>尖嘴形>卵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干旱胁迫 保护酶 丙二醛 卵圆形 尖嘴形 心形
下载PDF
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孙桂丽 陆海燕 +2 位作者 郑佳翔 刘燕燕 冉亚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8-269,共12页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生态脆弱性等级及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SRP模型构建新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评价模...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科学评估生态脆弱性等级及变化对区域生态保护与建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SRP模型构建新疆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生态脆弱性指数评价模型,分析新疆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8年,新疆生态敏感性整体为中度敏感,呈现东南高西北低,主要受景观破碎度和土壤侵蚀程度影响;生态恢复力受植被覆盖度影响较大,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变化幅度小,恢复力较弱;生态压力大致呈南、北部的山区和中部绿洲区、山区高、东南低,主要影响因子是人均GDP、农业依赖度和人口密度。(2)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整体处于中度脆弱到重度脆弱。南、北部植被覆盖度低的地区生态脆弱等级较高,中部高海拔林草丰富地区生态脆弱性等级相对较低;2000—2018年新疆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呈现先增长后降低趋势。(3)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力方面,人为活动因子的农业依赖度、人口密度、土地垦殖率,自然环境因子的生境质量指数、景观破碎度、景观恢复力指数和年均降水量7个指标是新疆2000—2018年生态脆弱性变化的主要单因子;生境质量指数、景观恢复力指数、景观破碎度指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与区域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是促使新疆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模型 生态脆弱性 时空分布 驱动力 新疆
下载PDF
干旱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卫霞 阿丽娅·阿力木 +1 位作者 杨光 王振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枣园>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果园 果农间作园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桂丽 陆海燕 +3 位作者 禹明柱 闫鑫苒 郑旭 张元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61-2170,共10页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差值法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探析天山北坡经济带脆弱性等级及其时空变化情况,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2005—2015年间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以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为主,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均达55%以上,强度脆弱区面积占比由2005年的20.88%上升到2015年的29.85%,有轻度和中度脆弱向中度和强度脆弱转变趋势;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2005年为2.74,2015年为2.93,升高了6.8%;除阜康、五家渠和克拉玛依外,其他8个县市2015年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均比2005年高,大部分区域生态脆弱性有增加趋势,降低区域主要零星分布在克拉玛依、玛纳斯中南部、五家渠北部、乌鲁木齐和阜康南部等地;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比重、生境质量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景观破碎度。【结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度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冲积平原地区,而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地区生态脆弱度值较低;研究时段内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呈小幅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干扰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增加植被覆盖度,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驱动因素
下载PDF
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桂丽 王立 +3 位作者 李雪 王志强 赵芳芳 白一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8-86,共9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3S技术为基础,吐鲁番市高昌区的2000、2005、2010和2015 landsatETM+与landsat OIL的3期的30 m栅格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5.3软件对图像解译分析,运用Fragstats 4.2对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 a内7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景观完整程度增加;(2)2000~2015年景观聚集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蔓延度变化大,聚集度指数增加了1.4838,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数整体呈现减少,斑块和景观类型面积呈现均衡的发展,景观丰富度增加,区域生态稳定发展;(3)研究区南部生态风险状态较为稳定,风险等级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且风险等级较高,主要为未利用地,大多为荒漠,其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是与其自身生态脆弱性有关。北部生态风险变化较为明显,风险等级也较为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生态风险等级较低;总体来看,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区域整体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区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