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区”人才科技计划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实践探索--以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安民 田耕 +1 位作者 汝海丽 王可壮 《甘肃农业》 2022年第4期96-98,共3页
本文阐述了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三区”科技计划在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做法,分析了“三区”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连续性、加强与新型产业发展企... 本文阐述了平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三区”科技计划在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发展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及创新做法,分析了“三区”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保障“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的连续性、加强与新型产业发展企业合作、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示范推广成效及强化措施推进“三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以实现“三区”人才科技计划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区”人才科技计划 乡村振兴 实践探索
下载PDF
平凉市水土保持区划思路与成果分析评价
2
作者 马建宝 刘铠源 +1 位作者 宋永锋 毛泽秦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74-78,共5页
为实现市域水土保持精准施策精准治理,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国家和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深入统计分析研究市域内各片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并按其相似性及差异性和细化到乡(镇)的原则,将全市水土流失区划分为11个五级区,分析研... 为实现市域水土保持精准施策精准治理,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国家和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深入统计分析研究市域内各片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并按其相似性及差异性和细化到乡(镇)的原则,将全市水土流失区划分为11个五级区,分析研究出的各分区的基本要素值及特征指标值,在黄土高原沟壑丘陵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区划 思路方法 成果评价 平凉市
下载PDF
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措施配置及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姚西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7期16-18,共3页
以陇东黄土高塬沟壑区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结果为依据,研究了平凉市不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措施配置、投资规模、投资构成、修复因子与修复效果,对类似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措施配置 投资分析 修复因子 平凉
下载PDF
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姚西文 《中国水土保持》 2017年第5期23-25,共3页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起伏,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不同地区的降水、温度等自然因素差异较大。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与之相适应的土壤、植被呈地带性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以平凉市为例构建的水土保持生...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起伏,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不同地区的降水、温度等自然因素差异较大。气候条件的变化使与之相适应的土壤、植被呈地带性分布,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以平凉市为例构建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聚类分析法进行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研究,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方法 指标体系 平凉
下载PDF
新时代平凉市水土保持发展方向与路径研究探索
5
作者 宋永锋 刘铠源 毛泽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2年第6期248-253,共6页
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瓶颈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观学习福建长汀等地水保生态建设经验,列项目立课题,认... 平凉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瓶颈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观学习福建长汀等地水保生态建设经验,列项目立课题,认真总结分析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就、梳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典型经验和模式,立足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愿望及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入探索研究新时代市域水土保持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并通过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将这些成果落实在新时代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决策实施行动中。本文将其总结提炼,以供广大基层水利水保工作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水土保持 发展方向 路径措施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城郊型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以平凉市纸坊沟为例
6
作者 王可壮 段义字 +3 位作者 刘进德 李文文 赵强 赵建龙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48-52,共5页
为了给黄土高塬沟壑区城郊型小流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平凉市纸坊沟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Landsat影像、无人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历史整编数... 为了给黄土高塬沟壑区城郊型小流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区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对平凉市纸坊沟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以Landsat影像、无人机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历史整编数据结果和实地核查,获取纸坊沟流域1963—2023年4期土地利用分类信息,引入土地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定量分析其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963—2023年,林地、耕地、草地和住宅用地呈正向动态变化,动态变化率分别为13.67%、0.25%、0.13%和0.11%,其他土地、园地和工矿仓储用地呈反向动态变化,动态变化率分别为-1.66%、-1.38%和-1.12%,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基本没有变化,土地利用动态度普遍降低,土地利用变化趋于平稳;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其他土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增加,林地转入面积最为显著,整体增加352.60 hm2,草地面积整体增加36.76 hm2;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是纸坊沟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探索出的以“生态清洁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学研究、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城郊型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小流域,为“水土保持+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时空变化 城郊型小流域 纸坊沟 平凉市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平凉市冬小麦需水量及高效节水灌溉模式试验研究
7
作者 袁敏 王涛 +3 位作者 宫亚玲 李新梅 刘铠源 孟永宏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5期12-15,共4页
作物需水量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支撑能力高度矛盾的甘肃省陇东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 作物需水量和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研究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探究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支撑能力高度矛盾的甘肃省陇东地区冬小麦需水量及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田间试验,探索在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的最佳灌溉模型。结果表明:灌溉越冬水750 m^(3)/hm^(2)、拔节水750 m^(3)/hm^(2),灌溉定额1500 m^(3)/hm^(2)为冬小麦的最佳灌溉模式;该灌溉模式下冬小麦生长期需水量为447.6 mm,需水强度为1.69 mm/d;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即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耗水量达到一定值时,产量随着耗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呈下降趋势;冬小麦全生育期腾发量为409.66 mm,日均1.56 mm,作物系数为1.10。该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实施冬小麦节水高效灌溉模式提供定量化的科学支撑和差异化的推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节水 高效灌溉模式 耗水量 需水量 平凉市
下载PDF
平凉市城郊土地资源补偿性开发平衡分析及水土保持对策
8
作者 王辅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26,34,共3页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分析了近年来城郊农业用地资源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征占等原因日趋减少的实际状况,并提出了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整治措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即通过开发利用近郊内的坝地资源、近郊及其周边区域梯田资源、河滩地资... 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分析了近年来城郊农业用地资源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征占等原因日趋减少的实际状况,并提出了通过水土保持工程整治措施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即通过开发利用近郊内的坝地资源、近郊及其周边区域梯田资源、河滩地资源以及沟道整治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补偿平衡郊区农业用地资源减少量,保障城郊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 土地资源 补偿性开发 可持续发展 平凉
下载PDF
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及措施体系
9
作者 刘铠源 宋永锋 毛泽秦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1期5-7,共3页
基于平凉市地域特征及水土流失状况,在总结多年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并构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措施体系,开创水土保持新格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基于平凉市地域特征及水土流失状况,在总结多年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基础上,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时代平凉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思路,并构建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措施体系,开创水土保持新格局,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愿望,助推平凉市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高质量发展 措施体系 平凉市
下载PDF
对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思考
10
作者 何艳 《甘肃农业》 2010年第1期52-53,共2页
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规模化治理阶段、治理与科研试验相结合阶段、治理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并重阶段;进入新世纪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大示范、规模化、深开发、品牌化、调结构、高效化&q... 平凉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规模化治理阶段、治理与科研试验相结合阶段、治理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并重阶段;进入新世纪全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向"大示范、规模化、深开发、品牌化、调结构、高效化"方向转化,并赋予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平凉市
下载PDF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的实践与探索--以平凉市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鹤 王安民 +3 位作者 赵建龙 蒲玉宏 丁爱强 赵强 《中国水土保持》 2024年第7期13-18,共6页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 山水林田湖草塬是生态保护修复体系下基于区域生态格局的延伸和拓展。基于平凉市地形地貌,将黄土塬面治理与保护纳入系统,构建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体系。在总结梳理当前平凉市山水林田湖草塬治理面临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围绕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以生态安全为出发点,从生态空间尺度提出了“一山两河”总体布局、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和保护策略,并进一步根据市级规划划分为“七区多点”的工程区,围绕生态保护和修复、塬面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矿山整治、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源涵养及林草修复、乡村振兴及产业提升等方面确定各县(市、区)的主要修复措施。在此基础上,基于“人地”耦合关系理论,从自然保护地、农业结构、河流水系、生态系统服务体系4个尺度提出优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升级转型农业结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加强河流水系治理、建设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等建议,为实现区域生态空间稳定和人与自然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塬 生态保护修复 “人地”耦合 优化分区 措施建议 平凉市
下载PDF
平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提质增效对策探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永锋 段义字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第1期60-62,109,共4页
文章在全面分析平凉市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中存在水土流失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措施设计及变更滞后、监管乏力、实施效果评估不全面等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宣教、强化设施验收核查、健全监管机制以及树立海绵城市理念... 文章在全面分析平凉市生产建设项目实施中存在水土流失危害认识不足、防治措施设计及变更滞后、监管乏力、实施效果评估不全面等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法规宣教、强化设施验收核查、健全监管机制以及树立海绵城市理念、深化城市水土保持的对策措施,实现全市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提质增效、服务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提质增效 对策
下载PDF
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系统结构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轶杰 《甘肃农业》 2005年第8期60-60,共1页
退耕还草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退耕还草为基础,以发展平凉市巨型畜牧业基地为目标,研究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的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认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系统可分为一级... 退耕还草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退耕还草为基础,以发展平凉市巨型畜牧业基地为目标,研究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的系统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研究认为:平凉市退耕还草产业化系统可分为一级系统和二级系统,一级系统又可分为饲草生产子系统、饲草加工子系统和饲草产品销售利用子系统,二级系统可分为生产经营子系统和服务子系统。各系统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互为依存,共同形成退耕还草产业化的网络型系统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平凉市 退耕还草 农业生态 生态环境 畜牧业 产业布局 农业产业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郊型小流域生态价值服务探究——以平凉市纸坊沟为例
14
作者 许朝东 王可壮 +2 位作者 靳雪琴 王工作 宫亚玲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6期164-166,共3页
基于纸坊沟典型城郊型小流域治理成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探索打造集“生态清洁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学研究、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 基于纸坊沟典型城郊型小流域治理成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塬系统治理,探索打造集“生态清洁示范、高效灌草栽培、水保科学研究、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清洁型示范小流域,为陇东黄土高原城郊型小流域生态价值服务提供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价值 生态产品 美丽乡村 小流域
下载PDF
平凉市城郊型小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分析
15
作者 刘进德 王可壮 +3 位作者 段义字 李文文 韩芬 何倩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3期109-113,共5页
本次以平凉市城郊型小流域纸坊沟为研究对象,分半阳坡、半阴坡和沟底淤积坝地选取撂荒地、刺槐林地以及核桃、蜜桃、葡萄、杏园地等不同方式利用农用地,研究并分析其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特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高程、总孔隙度、毛管... 本次以平凉市城郊型小流域纸坊沟为研究对象,分半阳坡、半阴坡和沟底淤积坝地选取撂荒地、刺槐林地以及核桃、蜜桃、葡萄、杏园地等不同方式利用农用地,研究并分析其土壤物理性质及持水特性。结果显示:土壤容重与高程、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负相关,与土层深度呈正相关;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与土层深度呈负相关,与耕作深度呈正相关;土壤持水能力影响大小顺序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层厚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郊小流域 不同立地条件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持水性
下载PDF
陇东高原四翅滨藜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铠源 卞义宁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3期62-65,共4页
为探明陇东高原具有优质水土保持特性的灌木种质资源,在甘肃省平凉市开展定点田间对比试验,观测树种特性及水土保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0.70的四翅滨藜枝叶持水率为23.8%~26.4%,平均为23.5%,枝叶持水量为0.49~0.63 t/hm^(2),平均... 为探明陇东高原具有优质水土保持特性的灌木种质资源,在甘肃省平凉市开展定点田间对比试验,观测树种特性及水土保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郁闭度0.70的四翅滨藜枝叶持水率为23.8%~26.4%,平均为23.5%,枝叶持水量为0.49~0.63 t/hm^(2),平均为0.55 t/hm^(2);枯落物持水率为130.3%~148.6%,持水量为1.35~2.28 t/hm^(2),平均为1.67 t/hm^(2);四翅滨藜林地随时间关系式为:V_(林地)=18.599 t^(-0.3545)(r=-0.9974);四翅滨藜根系抗剪强度与剪切面上的根截面积率关系式为:dT=0.439+1.619A(r=0.9130)。结论:四翅滨藜具有截流降雨、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改良土壤结构、固持土壤等特点,是陇东高原水土保持优良灌木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区 水土保持灌木 四翅滨藜
下载PDF
平凉市冬小麦需水量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永忠 柴福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7期19-23,共5页
为明确冬小麦需水量,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大型测坑群内进行了冬小麦需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2021年度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5次,产量最高,即灌溉模式为越冬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90%、返青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 为明确冬小麦需水量,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大型测坑群内进行了冬小麦需水量试验。结果表明,在2020—2021年度特定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全生育期灌水5次,产量最高,即灌溉模式为越冬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90%、返青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拔节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90%、抽穗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灌浆期灌水量为土壤湿度75%,该处理模式下冬小麦需水量最高,全生育期需水量为465.92 mm,其中出苗—越冬需水量为47.22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10.14%;越冬—返青需水量为80.06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7.18%;返青—拔节需水量为39.86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8.56%;拔节—抽穗需水量为113.69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4.4%;抽穗—灌浆需水量为87.87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8.86%;灌浆—成熟需水量为97.22 mm,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20.87%;冬小麦全生育期棵间蒸发量为121.47 mm,占需水量的26.07%;叶面蒸腾量为344.47 mm,占需水量的7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需水量 灌溉模式 棵间蒸发量 叶面蒸发量 甘肃平凉
下载PDF
道地药材金银花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铠源 卞义宁 《现代农业装备》 2022年第2期65-69,共5页
为探明陇东高原具有优质水土保持特性的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沟流域、崆峒区纸坊沟流域的金银花进行定点树种特性观测及水土保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树龄4年生的郁闭度为0.80的金银花枝叶截持率为27.9%~37.4%,... 为探明陇东高原具有优质水土保持特性的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对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中沟流域、崆峒区纸坊沟流域的金银花进行定点树种特性观测及水土保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树龄4年生的郁闭度为0.80的金银花枝叶截持率为27.9%~37.4%,平均枝叶截持率为30.7%,枝叶截持水量为0.38~1.87 t/hm^(2),平均截持水量为0.97 t/hm^(2);枯落物持水率为169.8%~282.5%,平均枯落物持水率为215.0%,枯落物为5.38~22.25 t/hm^(2),枯落物蓄水量为12.2~39.2 t/hm^(2);金银花林地土壤渗透模型为V_(1)=18.599t^(-0.3545)(r=0.9974);金银花林地根系抗剪强度增值(d_(T))与根径的根截面积率(A_(p))关系式为:d_(T)=0.00604+0.38594A_(p)(r=0.9456);在深度0~80 cm土层内,金银花林地比无林地土壤容重低7.3%~2.6%,孔隙度高1.59%~7.84%,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增加21.27%;深度0~40 cm土层内金银花林地有机质、氮、磷含量都较无林地有明显提高。研究从扦插育苗、压条繁育、植苗造林、抚育管护等角度提出道地金银花繁育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区 道地中药材 水土保持灌木 金银花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少霞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7年第19期35-36,共2页
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自然条件的分析,提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的治理措施,以缓解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治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