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小丹 张巧玲 +1 位作者 朱志勇 闫菲 《海南医学》 2024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许昌医院收治的108例HFpEF患者作为研...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E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许昌医院收治的108例HFpE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利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的血分数(LVEF)、左心室的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率变异性指标[24 h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RNN50)]、炎性因子[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内皮素-1 (ET-1)]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的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的LVEF、RNN50、SDNN分别为(61.11±5.03)%、(12.01±2.24)%、(112.20±12.23) m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85±4.72)%、(10.31±1.89)%、(103.34±10.18) ms,而LVESD、LVEDD分别为(40.37±4.12) mm、(47.71±4.55) 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17±4.38) mm、(50.52±4.67)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联合组患者的血清IL-1β、IL-8、ET-1水平分别为(9.94±1.25) ng/L、(53.53±5.04) ng/L、(82.26±7.05) 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6±2.21) ng/L、(76.67±7.11) ng/L、(88.18±8.24) ng/L,血清NO水平为(89.65±7.53)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2±6.6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96%,略高于对照组的9.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联合组患者因心衰再住院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联合常规对症治疗HFpEF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变异及血管内皮功能,减轻炎性状态,降低再住院率,其临床疗效确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功能 心率变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2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宋贵峰 邵芳 +1 位作者 于维雅 周庆国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期118-119,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使冠状动脉血栓完全阻塞所致,其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可使心脏遭受致命性的打击…。早期、持续、有效的心肌血流再灌注仍是目前STEMl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使冠状动脉血栓完全阻塞所致,其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性坏死可使心脏遭受致命性的打击…。早期、持续、有效的心肌血流再灌注仍是目前STEMl治疗的首要原则,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用机械方式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已成为急性STEMI的首选治疗方式。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诊PCI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急性STEMI 冠状动脉血栓 梗死相关血管 心肌梗死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