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召辉 张桂英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24期141-141,共1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缓解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导致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复杂,除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过高要求...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采取缓解方法,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结果导致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复杂,除了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过高要求外,护士职业的性质,不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的高风险性,紧张的护患关系及自身的职业素质均对神经外科的护士造成了很大压力。结论通过对神经外科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探讨其应对措施,使神经外科护士提高了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并能正确释放压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护士 心理压力
下载PDF
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神经鞘瘤17例
2
作者 翟付强 银公敬 王开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 目的探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1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术后随访3~24个月,13例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3例部分缓解,1例无明显变化,无肿瘤复发、椎体滑脱和脊柱畸形患者。结论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椎管内神经鞘瘤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椎板入路 神经鞘瘤 微创 稳定性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因素与菌种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华栋 白向飞 银公敬 《医药论坛杂志》 2023年第18期58-61,65,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因素、菌种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21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未感染组159例。...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颅内感染因素、菌种分布与耐药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21年2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行手术治疗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存在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21例,未感染组159例。单一中心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记录患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后脑脊液漏、手术次数、颅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本研究共分离出180株病原菌,其71.88%为革兰阳性菌,其余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主要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却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完全耐药。对于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敏感,而鲍曼不动杆菌却仍有耐药性。二者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革兰阳性菌中的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及氯霉素耐药性达到100.00%,对一般抗菌药物耐药率都较高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却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术后脑脊液漏、颅内置管引流、手术时间、手术次数等,颅内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且病原菌对一般药物均具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颅内感染 相关因素 病原菌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采用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开 银公敬 翟付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10期1119-1123,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外科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改良后的Rankin评分、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83.33%,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治疗和血管栓塞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在实际治疗中应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医师的手术经验等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外科 开颅手术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栓塞 临床疗效
下载PDF
3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翟付强 银公敬 徐国本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5期408-4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29例全切,8例次全切。随访3~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或激素水平下降者32例,无变化者5例(...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患者中,29例全切,8例次全切。随访3~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或激素水平下降者32例,无变化者5例(其中肿瘤复发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疗效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血清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替莫唑胺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秦晋辉 李军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耐药脑胶质瘤细胞中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KB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情况,并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替莫唑胺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耐药脑胶质瘤细胞... 目的观察替莫唑胺耐药脑胶质瘤细胞中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KB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情况,并对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替莫唑胺诱导脑胶质瘤细胞耐药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耐药脑胶质瘤细胞(U251/TMZ)和非耐药脑胶质瘤细胞中PI3K/Ak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情况。采用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阻断U251/TMZ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检测替莫唑胺对U251/TMZ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Y294002作用后,U251/TMZ细胞中Bcl-2、MDR1、Topo Ⅱ、ARF和p53等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耐药脑胶质瘤细胞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活化情况显著增强(P<0.01)。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后,替莫唑胺对U251/TMZ耐药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阻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后,耐药相关基因Bcl-2和MDR1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Topo Ⅱ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同时抑癌基因ARF和p53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参与替莫唑胺耐药脑胶质瘤细胞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耐药相关基因Bcl-2、MDR1和Topo Ⅱ及抑癌基因ARF和p53的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细胞 耐药 PI3K/Akt蛋白 替莫唑胺 敏感性
下载PDF
颅内动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并发脑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锦州 夏国强 +1 位作者 银公敬 朱培欣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3075-3077,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放射科及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36例因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时术中或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放射科及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对36例因动静脉畸形行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时术中或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5例出现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3.89%;血管内栓塞术后立即出血3例(8.33%),回病房后出血2例(5.56%);其中2例(5.56%)行颅内血肿清除减压术,I例(2.28%)行单纯开颅减压术,2例(5.56%)行单纯保守治疗。术后随访1~1.5年,2例(5.56%)残留神经功能障碍,均为开颅患者,其中1例偏瘫,2例肢体麻木。结论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内Onyx胶栓塞治疗并发颅内出血的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术后畸形血管团及邻近脑实质血流动力学的急剧变化是重要原因;及时、正确地处理颅内出血,可减轻出血对脑实质的损害,降低致残率;术中术后持续低血压调控、术后持续镇静镇痛24h以上、分次栓塞、术前准确评估、术中精确操作等均可减少并发颅内出血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治疗 并发症 颅内出血
下载PDF
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6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白向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 目的观察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01—2014-01对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脑动脉瘤破裂的68例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采用三维血管重建和旋转血管造影技术,用GDC或DCS(铂金弹簧圈)填塞动脉瘤。介入手术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结果 68例脑动脉瘤患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成功65例,成功率达95.6%;3例失败,其中2例患者检查为宽颈动脉瘤。术后因压迫载瘤动脉造成3例偏瘫,占4.41%;死亡1例,占1.47%,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大量出血,清除血肿后昏迷死亡。结论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破裂治疗成功率很高,临床观察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破裂 血管内介入 栓塞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翟付强 郭珊珊 银公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5期14-15,共2页
目的观察颅内不同部位和类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疗效,总结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不同部位和类型共51个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43个,闭塞95%以上5个,闭塞90%以上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 目的观察颅内不同部位和类型动脉瘤介入治疗疗效,总结个体化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不同部位和类型共51个动脉瘤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1个动脉瘤完全闭塞43个,闭塞95%以上5个,闭塞90%以上3个,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死亡1例,成功随访30例。3~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不同部位和类型颅内动脉瘤采用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及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弹簧圈 支架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军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32期177-177,共1页
目的对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比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 目的对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脑肿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传统的药物治疗。比例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手术治疗脑肿瘤出血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出血 手术治疗 效果
下载PDF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宁旗军 白向飞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观察组加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观察组和...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相同,观察组加用持续颅内压监测。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出院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昏迷评分分别为7.9±1.7分、8.1±1.8分,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住院期间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肾损害、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明显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对减少住院期间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颅内压监测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术与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华栋 白向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115-116,共2页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而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1-2]。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内科治疗的作用不显著,所以临床上大多愿意选择手术治疗[3]。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而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正逐年上升[1-2]。高血压性脑出血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由于内科治疗的作用不显著,所以临床上大多愿意选择手术治疗[3]。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骨窗开颅术 尿激酶灌注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下载PDF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介入治疗1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翟付强 银公敬 王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根据术中情况,经动脉途径或结合静脉途径分别采用可脱球囊栓塞、弹簧圈栓塞及覆膜支架栓塞。结果随访3~12个月,5例可脱球囊栓塞,4例恢复良好,1... 目的观察不同材料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11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根据术中情况,经动脉途径或结合静脉途径分别采用可脱球囊栓塞、弹簧圈栓塞及覆膜支架栓塞。结果随访3~12个月,5例可脱球囊栓塞,4例恢复良好,1例复发;6例弹簧圈结合覆膜支架栓塞,术后未复发。结论不同类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采用不同材料栓塞,做到安全、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眼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可脱球囊栓塞 弹簧圈栓塞
下载PDF
中重型脑损伤合并脑积水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付强 银公敬 王开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95-96,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中重型脑损伤致残率、致死率高,伤后继发脑积水的发生使治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预后。轻型脑损伤(Glasgow评分13~15分)因无明显肉眼可视脑损害,发生外伤性脑积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患者越来越多,尤其是中重型脑损伤致残率、致死率高,伤后继发脑积水的发生使治疗更加困难,严重影响预后。轻型脑损伤(Glasgow评分13~15分)因无明显肉眼可视脑损害,发生外伤性脑积水几率较低,中、重型脑损伤(Glasgow 评分≤12分)因发生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或脑室出血,影响脑脊液吸收和循环,易形成脑积水。收集我院2008-06-2013-06收治的中、重型脑损伤387例,其中形成脑积水37例,现将手术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脑积水 分流管 脑室腹腔分流术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并骨窗同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军涛 石宁跃 +1 位作者 秦晋辉 黄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5期125-125,共1页
我院2009-2013年救治脑出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并同侧硬膜下积液1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再行颅骨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54-72岁,平均63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行去大骨瓣术后患... 我院2009-2013年救治脑出血去大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并同侧硬膜下积液15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再行颅骨缺损修补,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4例;年龄54-72岁,平均63岁;均为高血压脑出血行去大骨瓣术后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患者硬膜下积液均位于去骨瓣减压同侧,经多次复查呈进展状态。脑积水多为慢性交通性脑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去骨瓣减压术 硬膜下积液
下载PDF
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占兴 银公敬 +1 位作者 夏国强 陈锦州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共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12例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栓塞后即刻血... 目的研究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13例宽颈动脉瘤患者共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13枚动脉瘤采用双微导管技术12例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2%,栓塞后即刻血管造影显示瘤腔闭塞、未见造影剂充填。随访2~6年,复查DSA显示动脉瘤瘤腔闭塞100%者7例(53.85%),闭塞95%以上者4例(30.77%),闭塞90%者1例(7.69%),栓塞小于80%者1例(7.69%);格拉斯预后评分,5分9例(69.23%),4分3例(23.08%),3分1例(7.69%)。结论双微导管技术是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一种可供选择、疗效确切、比较安全的的栓塞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宽颈动脉瘤 双微导管技术 血管内栓塞治疗
下载PDF
土木香内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张旭 田召辉 +1 位作者 郭琳 娄永利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取对数期生长的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土木香内酯(浓度分别为2.5、5.0、10.0μmol/L)组,每组各10个复孔。使用MTT法检测U251细胞... 目的探讨土木香内酯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取对数期生长的U25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土木香内酯(浓度分别为2.5、5.0、10.0μmol/L)组,每组各10个复孔。使用MTT法检测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U251细胞的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PDK1/Akt/GSK3β蛋白表达,使用RTPCR检测c-Myc, Cyclin D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随土木香内酯浓度增加,U251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高(P<0.05),细胞调亡率明显增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木香内酯组U251细胞PDK1、Akt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PDK1、Akt和GSK3β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随着土木香内酯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c-Myc、CyclinD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土木香内酯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DK1/Akt/GSK3β信号通路有关,且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U251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土木香内酯 PDK1/Akt/GSK3β通路 C-MYC Cyclin D1
下载PDF
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军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及效果。方法 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颅内消肿。结果患者在首次引流后血肿清除率在50%以上的有37例,硬膜下的血肿均在90%以上,在拔管前对患者进...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技术及效果。方法 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粉碎穿刺针对患者进行颅内消肿。结果患者在首次引流后血肿清除率在50%以上的有37例,硬膜下的血肿均在90%以上,在拔管前对患者进行脑部CT的复查,血肿清除率在70%以上的20例,硬膜下血肿均为100%。结论针对颅内血肿的患者,在正确选择适应证及严格进行手术前的观察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治疗的方式使患者的康复率明显提高,且治疗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颅内血肿 技术 效果
下载PDF
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开 银公敬 翟付强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符合亚低温治疗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行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控制体温;对照组不给予体温控制,当体温>38℃时...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符合亚低温治疗适应证的重型颅脑损伤行血肿清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应用亚低温治疗仪控制体温;对照组不给予体温控制,当体温>38℃时用常规方法降温。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颅内压、MDA、IMA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GO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预后不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实施体温控制,能有效保护患者的脑组织,降低患者颅内压及MDA、IMA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控制 重型颅脑损伤 血肿清除术后
下载PDF
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军涛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24-124,共1页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和手术夹闭组两组,每组28例。介入组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法,手术夹闭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目的探讨应用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56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和手术夹闭组两组,每组28例。介入组应用介入栓塞治疗法,手术夹闭组实施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介入组28例中24例(85.71%)痊愈或良好,2例(7.14%)偏瘫,死亡1例,1例转手术夹闭治疗。手术夹闭组28例中,23例(82.14%)痊愈或良好,3例(10.71%)偏瘫,1例死亡,1例植物人。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预后无明显差异,术前应根据影像学等检查详细了解到动脉瘤部位、朝向、大小、瘤颈等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科学评估,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栓塞 手术夹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