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ap^TM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坏死核心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Lp-PLA2相关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4 位作者 许兆延 张健瑜 蔡炜标 梅百强 熊卿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4-1139,共6页
目的探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原位冠状动脉狭窄(40%~70%)患者,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iMap^(TM)血... 目的探讨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坏死核心(NC)的关系。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原位冠状动脉狭窄(40%~70%)患者,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iMap^(TM)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靶病变最小管腔直径(MLD)、病变长度(LL)、面积狭窄率(AS),iMap^(TM)IVUS检测靶病变最狭窄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EEMCSA)、最小管腔横截面面积(MLACS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及参考段EEMCSA(REEMCSA)、参考段MLACSA(RMLACSA),并检测靶病变NC面积及其占斑块总面积百分比。多因素线性回归法分析传统危险因素、LP-PLA2与NC关系。结果与QCA检测比较,iMap^(TM)IVUS检测靶病变LL更长[(21.46±5.80) mm对(24.71±5.33) mm,P<0.05],AS更高[(58.21±6.57)%对(62.29±8.02)%,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析显示,LDL-C与PB呈正相关(P<0.05),HDL-C与NC所占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Lp-PLA2、LDL-C、伴糖尿病与NC所占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伴糖尿病、LDL-C、Lp-PLA2是NC所占百分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PB呈正相关,HDL-C与NC呈负相关。伴糖尿病、LDL-C、Lp-PLA2是斑块稳定性危险因素,与NC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斑块坏死核心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Hcy及LP-PLA2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岑锦明 杨希立 +8 位作者 郭军 张爱东 熊卿圆 梁茜 张健瑜 李健 蔡炜标 梅百强 许兆延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3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中位数为界分为IMR正常组(<21.3 u)和IMR升高组(≥21.3 u)。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分析各指标与IMR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完成IMR测量,IMR范围:6.5~42.3 u,中位数:21.3 u,与正常组比较,IMR升高组HDL-C和CFR更低,而Hcy和年龄较高(P <0.05);IMR值与Hcy、年龄及LDL-C(r=0.263)呈正相关(P <0.05),与CFR、HDL-C呈负相关(P <0.05),与LPLPA2水平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HDL-C、CFR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1) FFR>0.8的冠脉临界病变中,CFR可作为评估冠脉微循环的指标;(2)年龄和Hcy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CFR和HDL-C是冠脉微循环的保护因素;(3)年龄的增长、HDL-C水平的降低和Hcy可能参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导致IMR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阻力指数 同型半胱氨酸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茜 杨希立 +3 位作者 张健瑜 杨光 崔金环 肖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83-3884,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中国南方汉族冠心病患者161例,均口服氯吡格雷,采用聚PCR 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氯吡格雷的药物... 目的:探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中国南方汉族冠心病患者161例,均口服氯吡格雷,采用聚PCR 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根据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携带野生型基因(*1/*1)归为快代谢型,突变杂合型(*1/*2、*1/*3)为中间代谢型,突变纯合型(*2/*2、*2/*3、*3/*3)为慢代谢型。观察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12个月内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CYP2C19基因慢代谢型的比例为9.93%;3组患者间的基本资料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心血管事件在CYP2C19基因突变型患者中占7.23%,与野生型基因患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YP2C19基因突变与PCI术后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氯吡格雷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人蛋白激酶C与磷酸肌醇3-激酶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赖家春 邹辉标 +6 位作者 董立芸 陈盛安 沈冠男 杨泽福 赵学峰 谢祥栋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61-3365,共5页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 背景目前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以血运重建及药物治疗为主,其近期效果明显,但远期效果欠佳。目前认为机体短暂缺血后会有缺血后适应性变化,并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人蛋白激酶C(PKC)、磷酸肌醇3-激酶(PI3K)的激活及内源性腺苷释放增多等有关。目的探讨火罐法对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综合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1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入院后按相关指南行调脂、抗血小板、平稳血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火罐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分别以血清PKC、PI3K水平较基线升高30%定义为有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情况、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情况,及其入院时和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结果315例患者中,因个人原因提前出院3例,中途未完成火罐法治疗5例,最后住院满1周并完成火罐法治疗307例,其中试验组158例,对照组149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28例,无效12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117例,无效41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KC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97.07,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25例,无效124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126例,无效32例;试验组患者血清PI3K水平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21.65,P<0.01)。试验组患者出院时血清PKC、PI3K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结论 火罐法治疗可上调住院心血管病患者血清PKC、PI3K水平,且其本身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患者容易接受,临床开展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火罐法 缺血预适应 缺血预处理 蛋白激酶C 磷酸肌醇3-激酶
下载PDF
佛山市心血管健康网络管理平台在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炜杰 温旭涛 +4 位作者 张健瑜 余亚仁 陈锦焕 许兆延 杨希立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目的探讨网络管理平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为房颤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互联网管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房颤并成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40... 目的探讨网络管理平台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为房颤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互联网管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房颤并成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按住院号末尾数字的奇偶将患者分为传统管理组和网络管理组。传统管理组常规进行线下随诊并进行宣教,网络管理组通过网络管理平台进行疾病管理并针对性地进行线上健康宣教。2组患者于出院第1周门诊就诊1次,此后每隔1个月均进行门诊随访,共随访6个月,记录临床指标、服药依从性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秩和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出血和栓塞性卒中事件发生的风险比。结果最终227人完成随访,其中网络管理组117人,传统管理组110人。网络管理组服用华法令患者随访第1周、第1月和第2月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67.4%、71.6%和75.8%)与传统管理组(69.0%、65.5%和63.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第3、4、5和6月,网络管理组INR达标率(76.8%、78.9%、80.0%和78.9%)均显著高于传统管理组(59.5%、58.3%、58.3%和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6个月后,网络管理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137.9±7.2)mm Hg]、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6%±0.3%)均显著低于传统管理组[收缩压为(141.4±9.5)mm Hg,糖化血红蛋白为6.9%±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传统管理组和网络管理组的房颤复发率(16.4%、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网络管理组患者依从性得分[(20.0±2.3)分]高于传统管理组[(18.6±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中,与传统管理组相比,网络管理组总出血事件和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比分别为0.41(95%CI:0.190.91)和0.40(95%CI:0.180.96),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栓塞性脑卒中、中度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网络管理平台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管理能较传统模式更好地改善INR达标率、收缩压和血糖,增强患者依从性,减少出血事件尤其是轻度出血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 网络管理平台
原文传递
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与经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彭瑞君 杨希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26-162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与经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267例在我院同时接受256排螺旋CTA和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 目的对比分析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与经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2年6月267例在我院同时接受256排螺旋CTA和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判断有无MB-MCA存在,并评估MB-MCA的长度和狭窄程度。结果 CTA共发现120例患者中存在124段MB-MCA,包括深在型MB-MCA 56段,浅表型MB-MCA68段。CAG发现108例患者存在117段MB-MCA,包括深在型MB-MCA 56段,浅表型MB-MCA 61段。两种检查方法对深在型MB-MCA和浅在型MB-MCA的诊断一致性好(Kappa=0.877、1.000)。CTA和CAG测量深在型MB-MCA的长度分别为(10.83±5.30)mm和(9.03±4.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A和CAG测量深在型MB-MCA的狭窄程度分别为(51±11)%和(52±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和CAG测量浅在型MB-MCA的长度分别为(7.58±2.12)mm和(4.54±2.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和CAG测量浅表型MB-MCA的狭窄程度分别为(28±10)%和(32.3±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螺旋CTA在诊断MB-MCA方面与经导管CAG有良好的一致性,推荐用于MB-MCA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心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对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不稳定斑块的检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阳德 杨希立 +2 位作者 肖长华 周昭仑 李结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118,共6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的检查,识别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斑块的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96例。其中,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20%~70%)者68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病变进行了血管内超声(IVUS)的检查,识别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斑块的病变特征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患者96例。其中,CAG检查显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直径狭窄率20%~70%)者68例,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直径狭窄率>70%)者28例。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I)、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在CAG检查中轻度狭窄的病变,在IVUS检查中可见到不稳定斑块的存在。轻中度狭窄组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偏心斑块和薄纤维帽多见,正性重构多见而钙化少,斑块破裂的比例明显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组斑块多表现为硬斑块、钙化、无重构和负性重构(P<0.05)。结论CAG显示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进行IVUS检查是必要的。IVUS诊断不稳定斑块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上可作为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病变是否需介入干预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阳德 杨希立 +2 位作者 肖长华 周昭仑 李结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3-1178,1182,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 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 ...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期间同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血管内超声对病变血管分别进行测量外弹力膜内横截面积(EEM CSA)、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面积(EEM CSA-MLA)、斑块负荷(斑块面积/EEM CSA)、纤维帽的厚度、脂核大小、脂核比例、重塑指数(RI)、夹层和血栓的比例等指标。所有患者在支架置入的前后均进行血管内超声的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并成功地进行了随后的球囊扩张,并在基础IVUS检查后成功地在狭窄病变部位进行了支架置入术。病变血管段的支架经冠脉造影结果较理想,但是血管内超声评价部分病变却未能达到理想的置入标准,对该病变随后进行了进一步的高压球囊扩张和血管内超声评价,均达到了理想的置入标准。患者的病变术后的前向血流均为TIMI3级,在支架置入后均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残余狭窄<10%,没有出现冠状动脉造影可见的夹层,未出现与IVU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血管内超声在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支架置入术中安全有效,可以指导改善支架置入后病变的覆盖率、支架小梁的贴壁和增加血管腔的急性获益,从而可以降低再狭窄率和再次血管形成率,从远期疗效评价而且并没有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肌梗死 支架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鹤龄 周昭仑 林爱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1-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心钠素(ANF)和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22例和正常对照组320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全部...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心钠素(ANF)和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冠心病组322例和正常对照组320例均符合1979年国际卫生组织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全部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Keto-PGF1α、TXB2、ANF和BNP。结果冠心病组血浆6-Keto-PGF1α、TXB2、ANF和BN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单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差异性(P>0.05),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01),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除外TXB2),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血浆中6-Keto-PGF1α、TXB2、ANF和BN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测定其含量变化对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6-酮前列腺素F1Α 血栓素B2 心钠素 B型利钠肽 放射免疫法
下载PDF
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0期1523-1525,共3页
目的: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睡眠干预组和一般护理组,分别采用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 目的: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收治患者76例,随机分为睡眠干预组和一般护理组,分别采用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睡眠干预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评分均优于一般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74%)显著高于一般护理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剥夺护理干预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临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护理 心内科 重症监护室 睡眠质量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杨希立 张阳德 +2 位作者 肖长华 李健民 李结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6-239,241,共5页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对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的评价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于4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A、B1型病变,小于10mm病变、非严重成角病变(多个弯曲>45°)、非钙化病变的病变血管在I... 目的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对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的评价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于4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为A、B1型病变,小于10mm病变、非严重成角病变(多个弯曲>45°)、非钙化病变的病变血管在IVUS的指导下进行冠状动脉内直接支架置入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并在基础IVUS检查后成功地在狭窄病变部位进行了直接支架置入术。患者的病变术后的前向血流均为TIMI3级,在支架置入后均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残余狭窄<10%,没有出现冠状动脉造影可见的夹层,未出现与IVUS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在严格掌握好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情况下,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进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比传统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在选择合适的病变血管、达到最佳的置入效果、节省球囊的使用、成功率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动脉粥样硬化 支架术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miR-27a rs895819(T>C)的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12
作者 熊卿圆 岑锦明 +1 位作者 熊兴东 曾赤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0期2944-2947,共4页
目的探讨miR-27a rs895819(T>C)的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提取广东地区563例冠心病患者与650例排除冠心病的对照者血液基因组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 目的探讨miR-27a rs895819(T>C)的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提取广东地区563例冠心病患者与650例排除冠心病的对照者血液基因组DNA,使用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方法对标本进行基因分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评价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TT、CT、CC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7%、38.0%、56.3%,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9%、37.3%、56.8%。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miR-27a rs895819 T等位基因或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OR=0.94,95%CI=0.72~1.27,P=0.518)。结论miR-27a rs895819(T>C)的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a 单核苷酸多态性 冠心病 遗传易感性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0
13
作者 梁茜 张健瑜 +4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杨光 崔金环 肖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分别...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进行研究,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拟行冠脉介入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分别服用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之后90 mg每日2次与氯吡格雷300 mg负荷剂量之后75 mg每日1次维持,所有患者同时加服阿司匹林。入选患者均于服药前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并于7 d后再次抽血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患者在服药治疗6个月内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靶病变血管的再次重建、脑卒中)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糖尿病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梁茜 杨希立 +1 位作者 张健瑜 许兆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99-802,812,共5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ACS且行PCI术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0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ACS且行PCI术患者124例为病例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替格瑞洛组63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56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均口服阿司匹林,在行PCI术前,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口服替格瑞洛,两组均至少连续服用12个月。检测对照组和病例组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并记录病例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性别、平均年龄、BMI、存在吸烟史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合并症、血管病变数目及用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3组血清hs-CRP、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能够降低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的血清hs-CRP和LP-PLA2水平,对减轻PCI术后炎性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动脉 替格瑞洛 炎性因子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 被引量:46
15
作者 胡晖 许兆延 +2 位作者 岑锦明 李健 吴启康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899-2901,共3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次,1次/d,...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次,1次/d,清晨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次,1次/d,清晨口服。整个观察期为1年,期间每周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每3个月检测1次血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3、6、9、12个月后测得的血压值和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中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能降低新发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H型高血压 血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脂代谢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劲松 杨希立 +4 位作者 栾晓军 胡利东 梁明 李健民 肖长华 《中华糖尿病杂志(1006-6187)》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6-227,共2页
116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其中血脂异常者和血脂正常者相比,血管病变的数目更多,程度更重,范围更弥漫。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冠心病 脂代谢 冠状动脉造影 胆固醇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PCI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替格瑞洛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梁茜 王蔚 +2 位作者 杨希立 李炜杰 许兆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76-3280,共5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行冠脉介入术(PC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聚PCR 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评价替格瑞洛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94例患有ACS合并DM行PCI术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个体治... 目的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行冠脉介入术(PCI)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聚PCR 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评价替格瑞洛对CYP2C19基因多态性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94例患有ACS合并DM行PCI术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个体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0.1 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个体治疗组采用聚PCR RFLP法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携带野生型基因(*1/*1)归为快代谢型,突变杂合型(*1/*2、*1/*3)为中间代谢型、突变纯合型(*2/*2、*2/*3、*3/*3)为慢代谢型。快代谢型给予阿司匹林0.1 g/d联合氯吡格雷75 mg/d,中间代谢型及慢代谢型给予拜阿司匹林0.1 g/d联合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所有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持续时间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其出现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及心绞痛、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及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个体治疗组(P<0.05),在出血风险方面,主要出血及次要出血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最小出血发生率以个体治疗组的中间代谢型稍高,但与快代谢型及慢代谢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DM患者在PCI术后使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不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且不增加12个月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YP2C19基因多态性 替格瑞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与左室重构、心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健瑜 梁茜 蔡炜标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3-86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分为急诊PCI术组29例和常规药物组22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或入院24 h内及入院第7天检测血...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后血浆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与左室形态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1例分为急诊PCI术组29例和常规药物组22例,于急诊介入术前或入院24 h内及入院第7天检测血浆NT-proBNP,入院24 h时内及心梗1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分析NT-proBNP的变化与左室重构的关系。结果两组的NT-proBNP在治疗前后均明显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增高;直接PCI组较药物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明显下降。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NT-proBNP能够有效反应心功能的变化,早期的PCI治疗可以改善左室的收缩功能,明显降低血浆NT-proBNP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 急性心肌梗死 室重构 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CETP基因TaqI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5 位作者 张健瑜 周昭仑 李健民 蔡炜标 李健 岑锦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3416-3418,共3页
目的:比较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间的关系。方法: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196例及血糖正常160例给予瑞苏伐他汀治疗,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冠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 目的:比较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组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间的关系。方法:血糖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196例及血糖正常160例给予瑞苏伐他汀治疗,分析病例组治疗前后冠脉斑块的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结果以及血脂变化情况,用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研究对象血标本的CETP基因TaqI B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结果:CETP基因TaqI B B1B1、B1B2、B2B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7%、48.0%,16.3%;对照组为31.3%、53.1%、15.6%。HDL-C及MLA在瑞苏伐他汀治疗后呈上升趋势,LDL-C、TG、TCH、Lpa、PA、EEMA及PB治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CETP基因Taql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调节以及血管斑块退缩作用可能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 瑞苏伐他汀 基因多态性 血管内超声 血糖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