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涡轮钻、超声骨刀和常规方法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照中 张恒 +5 位作者 李焱 李欣 刘荫 王杨 袁春霞 刘学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拔牙法、高速涡轮钻、超声骨刀拔除邻近神经管下颌阻生智牙并发症的客观数据,寻求拔除此类牙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骨凿、劈冠、增隙法拔牙,B组用高速涡轮钻,C组用超声骨刀拔... 目的:通过比较常规拔牙法、高速涡轮钻、超声骨刀拔除邻近神经管下颌阻生智牙并发症的客观数据,寻求拔除此类牙的最佳方法。方法:将3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A组采用骨凿、劈冠、增隙法拔牙,B组用高速涡轮钻,C组用超声骨刀拔牙。观察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干槽症和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结果:手术时间A组为(14.12±0.12)min,B组为(7.22±0.15)min,C组为(25.23±0.32)min;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疼痛持续时间A组为(62.15±1.51)h,B组为(48.23±1.23)h,C组为(14.34±0.80)h;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干槽症发生例数A组为9例,B组为2例,C组为1例。下牙槽神经损伤A组6例,B组2例,C组0例。结论:与常规拔牙方法相比,高速涡轮钻拔除复杂阻生牙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超声骨刀和前2种方法相比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拔牙 高速涡轮钻 超声骨刀 阻生智牙 拔牙 并发症
原文传递
改良牙冠延长术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彦彦 陈才展 +3 位作者 邓燕 杨旭 黄继洪 高丽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65-467,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的31个牙体缺损延伸至龈下3.0 mm以上患牙行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3、9、15个月随访,比较患牙术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TM)。结果:31个患... 目的:观察改良牙冠延长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患者的31个牙体缺损延伸至龈下3.0 mm以上患牙行改良牙冠延长术,术后1、3、9、15个月随访,比较患牙术前后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和松动度(TM)。结果:31个患牙术后1,3,9,15个月的PD、BI、PLI、TM较术前改善明显(均为P<0.05);术后无松动、牙龈健康、龈缘协调;修复体稳定;患者自诉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改良牙冠延长术可作为常规牙冠延长术不足的一种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牙冠延长术 生物学宽度 疗效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章立群 刘学 +1 位作者 肖莉 黄佩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554-557,共4页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翻瓣术(PFS)的患者3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随机将患者口内一侧上、下2个区作为实验组,用微创法进行PFS,另一侧上、下2个区为对照组,用传统方式进行PFS。比较术后1、3、7 d疼... 目的:评价微创技术在牙周翻瓣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牙周翻瓣术(PFS)的患者35例,采用自身对照法,随机将患者口内一侧上、下2个区作为实验组,用微创法进行PFS,另一侧上、下2个区为对照组,用传统方式进行PFS。比较术后1、3、7 d疼痛度、肿胀度及3、6、12个月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牙周附着丧失等牙周指标。结果:实验组疼痛度治疗后1、3、7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肿胀度第1、3天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第3、6个月各牙周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创牙周翻瓣手术比传统手术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手术 牙周翻瓣手术 口腔显微镜 超声骨刀
下载PDF
两种不同直径Ankylos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旭 张恒 +4 位作者 邓燕 刘学 郭照中 章彦彦 黄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8-510,513,共4页
目的:比较3.5mm和4.5mm两种不同直径的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方法:临床选择5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3.5mm和4.5mm Ankylos种植体各25例,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 目的:比较3.5mm和4.5mm两种不同直径的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方法:临床选择5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3.5mm和4.5mm Ankylos种植体各25例,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通过X线检查骨组织的吸收情况。比较3.5mm种植体和4.5mm种植体X线检查结果。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个月。结果:全冠修复后,两组植体及修复体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初期稳定性好,3.5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3±0.46)、(0.58±0.42)、(0.64±0.40)、(0.78±0.35)mm,4.5mm种植体在修复即刻及修复后3、6、12个月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33±0.24)、(0.35±0.26)、(0.41±0.28)、(0.51±0.29)mm。两组骨吸收量经检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均数排列为:3.5mm组(0.66mm)>4.5mm组(0.42mm)结论:在Ankylos平台转换结构中,肩台的宽度越大,即种植体的直径越大,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越少。在牙槽骨宽度足够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宽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系统 ANKYLOS 单牙修复 平台转移
下载PDF
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单牙修复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郭照中 杨旭 +4 位作者 张恒 黄继红 肖莉 袁春霞 刘学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11期54-56,59,共4页
目的评价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527例采用Xive种植系统和82例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的单冠种植体患者,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全部采用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结果取印模修复时... 目的评价Xive和Ankylos 2种种植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选择527例采用Xive种植系统和82例采用Ankylos种植系统的单冠种植体患者,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Ⅰ期术后4~6个月,Ⅱ期术后2周,全部采用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结果取印模修复时,Xive、Ankylos种植体成功率分别为98.5%、97.6%。修复后1年Xive、Ankylos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8.8%、100.0%。Xive种植体牙槽骨边缘骨吸收在修复即刻和修复后1年时分别为-0.32(-0.40~0.00)mm和-0.12(-0.18~0.00)mm,Ankylos分别为0.08(-0.15~0.12)mm和0.40(0.10~0.62)mm。结论 2种种植系统各有优缺点,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系统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系统 Xive ANKYLOS 单牙修复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下颌磨牙分根术及半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恒 杨旭 +4 位作者 刘学 周婷婷 刘荫 郭照中 邓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分根术及半切术后行桩核冠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条件的27颗下颌磨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或半切术,必要时做冠延长术,根分叉有炎症先行牙周治疗,而后做桩核联冠或固定桥... 目的:评价应用超声骨刀进行分根术及半切术后行桩核冠桥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符合条件的27颗下颌磨牙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应用超声骨刀行分根术或半切术,必要时做冠延长术,根分叉有炎症先行牙周治疗,而后做桩核联冠或固定桥修复。随访2年。结果:除一颗患牙牙周炎进展导致牙周脓肿松动拔除外,其余26颗患牙均能保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患者主观感受无明显不适,X片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或少量增生。结论:应用超声骨刀行牙分根术及半切术联合冠桥修复对治疗严重缺损下颌磨牙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骨刀 分根术 半切术 下颌磨牙 根分叉病变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维甲酸诱导腭裂小鼠胚胎腭突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沐 刘学 +3 位作者 余东升 王成 王伟财 黄洪章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 RA)对小鼠胚胎腭突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BMPR2)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at RA灌胃的方法建立at RA诱导的小鼠腭裂模型,取妊娠15 d(GD15)和17 d的(GD17)的胚胎腭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BMPR2在胚胎腭部的表达。结果 at RA诱导小鼠形成体积较小的畸形腭突和明显的中缝腭裂畸形。BMPR2在GD15和GD17正常胚胎腭部有高水平的阳性表达,但在腭裂胚胎腭部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弱。正常胚胎腭部Bmpr2 m RNA在GD15和GD17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腭裂胚胎(P<0.05)。结论 at RA可导致小鼠胚胎腭突发育不良形成腭裂,并显著下调BMPR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腭部发育的正常分子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维甲酸 腭裂
下载PDF
Ankylos种植系统单牙修复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旭 张玉凤 +3 位作者 刘学 张恒 邓燕 郭照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8-741,共4页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修复单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90例单牙缺失患者,采用Ankylos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及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2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以及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5年。结果:全冠修复后,除1枚植体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颗烤瓷冠崩瓷外,其余植体稳定度好,短期追踪未发现松动问题;基台植体界面密合,未发现有上部基台松动情况;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内骨吸收小于1mm;患者主观满意率高,为98.9%(89/90)。按种植成功标准,修复成功88枚,累积成功率97.8%;失败2枚,占2.2%。结论:Ankylos种植体用于单牙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系统 ANKYLOS 单牙修复
下载PDF
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邓燕 杨旭 +4 位作者 刘学 张恒 章彦彦 潘玉霞 王压冲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58-61,107,共5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 目的观察和评价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剩余牙槽骨高度小于5mm,其中22例行侧壁开窗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8枚(侧壁开窗组),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植体24枚(内提升术组)。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及上部结构修复。术后6、12、24、36个月随访,检查2组病例有无种植义齿的修复并发症。结果 42例患者52枚植体,1枚种植体在负重12个月时因种植体周围炎失败,余植体均未发生感染、上颌窦炎等术后并发症,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种植义齿成功率为98.1%。侧壁开窗组和内提升术组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60±0.97)mm、(3.49±0.88)mm;术后36个月,2组窦底骨提升高度为(4.33±0.73)mm、(4.25±0.93)m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上颌窦底骨高度小于5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上颌窦内提升 种植体
下载PDF
观察Gengigel凝胶对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疗效 被引量:3
10
作者 章彦彦 杨旭 +4 位作者 陈才展 刘学 李志华 孙辉 高丽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57-559,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Gengigel凝胶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的42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患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翻瓣刮治术及病变区置入Gengigel凝胶,对照组行翻瓣刮治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9、12个月... 目的:观察应用Gengigel凝胶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例患者的42颗Ⅱ度根分叉病变的患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翻瓣刮治术及病变区置入Gengigel凝胶,对照组行翻瓣刮治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9、12个月患牙牙周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牙龈退缩(GR)、附着丧失(CAL)。结果:两组术后患牙各项牙周指标均明显改善,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Gengigel凝胶应用于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gigel凝胶 透明质酸 根分叉病变
下载PDF
大鼠脂肪干细胞冷冻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及成骨细胞分化潜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章立群 刘学 +2 位作者 任英华 杨芬 邓碧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3-37,共5页
目的研究冻存复苏后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冷冻保存6个月的大鼠ADSCs复苏后传代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105。第3代细胞诱导成骨培养2~3周... 目的研究冻存复苏后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体外诱导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冷冻保存6个月的大鼠ADSCs复苏后传代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105。第3代细胞诱导成骨培养2~3周后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结果复苏后ADSCs形态类似成纤维细胞,增殖迅速。成骨诱导培养后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ALP染色活性增加,茜素红染色出现矿化结节。结论冷冻保存复苏后的ADSCs细胞生物性能稳定,定向诱导后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干细胞 成骨诱导 成骨细胞
下载PDF
应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病48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章立群 郑蓉 +1 位作者 潘玉霞 邓碧霞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1946-1947,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在试验组病例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病例中使用碘甘油,并将两组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特...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在试验组病例中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病例中使用碘甘油,并将两组的牙龈指数和牙周袋深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特点及优势。结果:治疗3周后,试验组牙龈指标数显著减小,试验组有74.0%的病例明显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显效率仅为38.5%,治疗有效率为8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提高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下载PDF
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严重上颌前突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正明 赵姝哲 +2 位作者 黄永谦 肖芦婧 魏晓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评价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6例采用Tweed-Merrifield拔牙技术矫治的Angle Ⅱ类上颌前突病例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ANB角平均减小1.47°,U1/NA和IMPA分别减小7.7... 目的:评价Tweed-Merrifield技术矫治上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6例采用Tweed-Merrifield拔牙技术矫治的Angle Ⅱ类上颌前突病例进行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结果:ANB角平均减小1.47°,U1/NA和IMPA分别减小7.75°和7.5°,FMIA和Z角分别增加4.8°和7.85°,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Tweed-Merrifield技术可以稳定支抗磨牙,内收前牙,显著改善上颌前突患者的软硬组织侧貌,适用于需要强支抗的上颌前突患者的拔牙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eed-Merrifield技术 AngleⅡ类 正畸
下载PDF
下颌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种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照中 张恒 +3 位作者 周婷婷 杨旭 刘学 巫家宝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口腔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3例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三明治"水平截骨术,同期植入2颗种植体,以支撑并稳定要提升的骨段,并于"三明治"区... 目的:探讨下颌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口腔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下颌后牙区牙槽嵴萎缩的3例患者,采用超声骨刀行"三明治"水平截骨术,同期植入2颗种植体,以支撑并稳定要提升的骨段,并于"三明治"区植入异体骨块、骨粉,促进成骨并辅以支撑骨段作用。利用GBR技术阻断结缔组织侵入。潜入式种植术后6个月行二期手术,2周后修复。结果:3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裂开,2例局部略肿胀,经抗生素和激素治疗3 d后逐渐消退。术后6个月X线片示截骨线骨性愈合,种植体周骨整合良好,牙槽嵴平均增高约5 mm。修复获得成功。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后牙区"三明治"法增骨同期种植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三明治法 牙槽嵴增高术
原文传递
下颌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临床疗效评估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燕 杨旭 +2 位作者 张恒 潘玉霞 章彦彦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9期58-60,63,共4页
目的观察和评价下颌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修复2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因下牙列缺失,下颌牙槽嵴中重度吸收需行下颌覆盖种植义齿修复的门诊患者4例,用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进行修复。术后1、3、6、12及24个月... 目的观察和评价下颌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修复2年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因下牙列缺失,下颌牙槽嵴中重度吸收需行下颌覆盖种植义齿修复的门诊患者4例,用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进行修复。术后1、3、6、12及24个月复诊。结果8颗植体稳定度高,牙龈组织健康,术后1年骨吸收小于1mm。4副义齿,1副义齿在使用6个月后基托折断,余义齿均固位好,咀嚼效率高,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下颌SFI-Bar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是一种省时、经济、安全有效的新型杆卡式即刻修复覆盖种植义齿,具有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杆卡附着体 种植覆盖义齿 即刻加载
下载PDF
BMP9转染脂肪干细胞联合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联合修复下颌骨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锦泉 丁江峰 +3 位作者 欧阳可雄 黄珞 陈伦秋 朴正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0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应用BMP-9基因修饰的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法把BMP9介导到大鼠脂肪干细胞,使细胞均匀分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用牙科裂钻在下... 目的评价应用BMP-9基因修饰的ADSCs作为种子细胞,以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载体,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来修复大鼠下颌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通过腺病毒转染的方法把BMP9介导到大鼠脂肪干细胞,使细胞均匀分布于纳米羟基磷灰石上。用牙科裂钻在下颌角区制备3 mm×3 mm的骨缺损区,分别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及BMP9-ADSCs。于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行micro 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A见大量新生骨,可见成熟骨细胞。实验组B较多新生骨形成,骨细胞接近成熟。对照组骨缺损处基本被纤维组织充填,未见新骨生成。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与BMP9转染的大鼠脂肪干细胞复合物植入下颌骨缺损中,可以促进骨缺损修复,增加血管化与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9 脂肪干细胞 纳米羟基磷灰石 骨缺损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小鼠颅颌面部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沐 杨旭 +2 位作者 刘学 王伟财 黄洪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8-752,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摄入对胎鼠颅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C57BL孕鼠随机分成4组(n=5)妊娠第10天,实验组分别给予60、80、100 mg/kg atRA)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玉米油灌胃。第19天取胚胎,记录基本情况取胎鼠头作... 目的:探讨妊娠期全反式维甲酸(atRA)摄入对胎鼠颅颌面部发育的影响。方法:C57BL孕鼠随机分成4组(n=5)妊娠第10天,实验组分别给予60、80、100 mg/kg atRA)灌胃1次,对照组给予相同剂量的玉米油灌胃。第19天取胚胎,记录基本情况取胎鼠头作头颅软组织侧貌分析拍摄X线片作颅颌面部骨骼测量。结果:RA≥80 mg/kg的2个实验组胎鼠体重减轻、体长缩短,出现明显颅颌面部畸形,畸胎率随RA剂量增高而升高。100 mg/kg组胎鼠下颌体(BD)缩短,上颌骨(∠NAK)、下颌骨(∠NBD)后缩(P<0.01);∠SNG则大于对照组(P<0.01)。X线头影测量发现:维甲酸各剂量组胎鼠颅颌面部矢状向缩短(Op-Rh)(P<0.01);维甲酸≥80 mg/kg的2个实验组胎鼠的颅穹窿长度(Pa-Na)和高度(Fp-Os)均小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维甲酸剂量依赖性抑制颅颌面部骨骼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atRA) 小鼠 颅颌面部畸形
下载PDF
肾虚胃热型慢性牙周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章立群 郑蓉 +1 位作者 潘玉霞 邓碧霞 《当代医学》 2011年第10期159-160,共2页
目的研究在肾虚胃热型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8例肾虚胃热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牙周基础疗法,研究组依据中医辩症施治理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 目的研究在肾虚胃热型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48例肾虚胃热型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牙周基础疗法,研究组依据中医辩症施治理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在GI、PLI、PD及BOP各项指数方面均显著或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42.86%,研究组复发率为13.64%。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起效迅速、医治致病根源不易复发的优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虚胃热 慢性牙周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骨性Ⅱ类高角型开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正明 刘新强 +1 位作者 黄永谦 刘学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 目的用回顾分析方法,评价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高角型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例骨性Ⅱ类开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15.6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后,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对其进行矫正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正治疗结束后,12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侧貌明显改善,覆覆盖正常,平面发生逆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变小。结论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磨牙矫治骨性Ⅱ类开临床疗效可靠,效果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开[牙合]正畸
下载PDF
Ankylos种植系统多牙固定修复短期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照中 张恒 +2 位作者 杨旭 周婷婷 刘学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426-428,共3页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固定修复多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1例多牙缺失患者完成An-kylos 68枚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或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两周后... 目的评价Ankylos种植体用于固定修复多牙缺失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21例多牙缺失患者完成An-kylos 68枚种植体进行潜入式种植手术,部分骨量不足的患者,同期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术或上颌窦外提升术。Ⅱ期手术两周后,按照常规方法完成金钯合金烤瓷冠修复。术后随访,检查修复体与基台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的健康状况;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及基台的密合程度;调查患者对种植义齿咀嚼、美观功能的主观满意度。种植后及义齿修复后的临床观察期为1~2.5年。结果冠桥修复后,1例患者的1枚种植体在种植修复后1个月时,发生种植体周围炎;1例在修复后1年烤瓷冠崩瓷;其余种植体均稳定,无明显骨吸收,种植体基台界面密合,牙龈组织健康。按种植成功标准,修复成功66枚,成功率97.1%;失败2枚,占2.9%。结论 Ankylos种植体用于多牙缺失的固定修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体 ANKYLOS 固定义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