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俊彦 林智君 +2 位作者 陈秋萍 杨春兰 周海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16-819,共4页
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0例(高血压组),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500例(对照... 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3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0例(高血压组),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500例(对照组),采用SNaPshot技术对2组SIRT1基因启动子区rs3758391多态性位点行基因型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进一步分析其与rs3758391位点基因型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的TT、CT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2.8%、31.6%和5.6%,对照组分别为73.0%、24.2%和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血压组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1.4%vs 14.9%,P=0.001)。SIRT1基因rs3758391位点显性基因模型、隐性基因模型及等位基因模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高血压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IR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09 vs 0.92±0.15,t=30.87,P<0.05);对照组CC+CT基因型SIRT1基因mRNA相对表达明显低于TT基因型(0.67±0.12 vs 1.01±0.16,t=10.03,P<0.05)。结论SIRT1基因启动子区rs3758391位点多态性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易感性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一氧化氮合酶 基因型 RNA 信使 基因频率
下载PDF
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梁梅冰 郑桂凤 +2 位作者 黄贵芝 魏燕旋 郑冬杏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9期161-162,共2页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汉...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分别为(1.1±0.2)分和(3.0±0.5)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 协同护理 依从性
下载PDF
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陆冰 刘洲 +2 位作者 林智君 何来鹏 冯德辉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3期1443-1446,1450,共5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治疗)3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规范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循环动力学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7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治疗)3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6例,规范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内皮祖细胞(EPCs)及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12周,观察组脑循环平均血流速、平均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血管床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2周时外周血CD31+/CD42b-、CD144+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CD62E+水平明显升高(P<0.05),循环EPCs、血清SDF-1α及VEGF水平均明显上升(均P<0.05);治疗12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脑循环动力学,调控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因子的表达,对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血管性痴呆 脑循环动力学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血清AngⅡ、Ang1-7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陆冰 刘洲 +2 位作者 林智君 陈煜森 陈秋萍 《西部医学》 2018年第8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循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血清AngⅡ、Ang1-7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VaD组(55例),认知正常组(45例)。采集临床资料;颈...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循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目及血清AngⅡ、Ang1-7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VaD组(55例),认知正常组(45例)。采集临床资料;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EPCs数目;ELISA检测血清AngⅡ、Ang1-7水平;MMSE量表评定认知功能。结果 VaD组外周血EPCs数目、血清Ang1-7水平、MMSE评分较认知正常组减少,血清AngⅡ水平较认知正常组增加(P<0.05)。VaD组外周血EPCs数目与血清Ang1-7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AngⅡ水平呈负相关(P<0.05)。VaD组MMSE评分与外周血EPCs数目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Ang1-7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Ang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Va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外周血EPCs数目及血清AngⅡ、Ang1-7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紧张素1-7 血管性痴呆
下载PDF
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俊彦 何来鹏 +2 位作者 陆冰 叶剑 李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1-745,共5页
目的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对300例ACI患者(病例组)和3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x43基因启动子区rs207116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 目的分析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技术对300例ACI患者(病例组)和30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Cx43基因启动子区rs2071166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x43 mRNA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rs2071166位点基因型的关系。结果病例组rs2071166位点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C vs.A:OR=1.569,P=0.001;基因型AA vs.AC vs.CC:P=0.008);病例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C+AC基因型(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Cx4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AA基因型(P<0.05)。结论Cx43基因启动子区rs2071166位点与ACI易感性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ACI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连接蛋白43(Cx43)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ω-3不饱和脂肪酸DHA改善β淀粉样蛋白沉积致AD的小鼠模型记忆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陆冰 刘洲 +3 位作者 郑锡峰 刘广雁 林智君 陈秋萍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ω-3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1-42)沉积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小鼠模型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法向36只小鼠脑内海马部位注射寡聚态A... 目的探讨ω-3不饱和脂肪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1-42)沉积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小鼠模型记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intrahippocampal injection法向36只小鼠脑内海马部位注射寡聚态Aβ1-42建立AD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Aβ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和Aβ+DHA组(DHA灌胃)。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记忆功能;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变化;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6(IL-1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扰素-γ(IFN-γ)、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Aβ模型组和Aβ+DHA组小鼠的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和BDNF蛋白相对表达量减少,而TNF-α和IL-16含量、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量升高;与Aβ模型组相比,Aβ+DHA组小鼠的潜伏期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和BDNF蛋白表达量增加,而TNF-α和IL-16含量、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A可以改善Aβ1-42致AD小鼠模型记忆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组织中TNF-α和IL-16含量,抑制IFN-γ和NF-κB蛋白表达,促进BDNF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HA AD模型 记忆功能 TNF-α NF-κB
下载PDF
不同分级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冰 刘洲 +2 位作者 王俊贤 陈煜森 赵斌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091-1093,109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将83例LA患者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7例。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 目的探讨不同分级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将83例LA患者分为轻度组24例、中度组32例和重度组27例。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Cys-C水平,并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患高血压病及腔隙性脑梗死的比例,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Cys-C水平依次升高,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是LA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82;P=0.00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51,P=0.001)。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MoCA评分依次降低,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r=-0.319,P=0.007);与MoCA各项目中的视空间与执行力、命名、语言、注意与计算力、延迟回忆的评分呈负相关(r=-0.302、-0.265、-0.553、-0.254、-0.239,均P<0.05)。结论血清Cys-C水平是LA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对评估不同分级LA病变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胱抑素C 脑小血管病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对心肌细胞H9C2的保护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广雁 肖梦媛 陈建英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1063-1067,共5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调控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对H9C2氧化应激的潜在机制。方法红花黄色素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H9C2后,检测其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实时...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调控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对H9C2氧化应激的潜在机制。方法红花黄色素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H9C2后,检测其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氧化应激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RNA-seq检测红花黄色素处理后心肌细胞H9C2的miRNA表达差异。表达差异miRNA检测氧化应激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红花黄色素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H9C2后,MDA的水平下降(P<0.05),SOD、CAT、GSH-Px的水平上升(P<0.05)。红花黄色素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H9C2后,氧化应激关键基因MPO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SOD2,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的表达水平上升(P<0.05)。过表达hsa-miR-887-5p时MPO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hsa-miR-382-5p时SOD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hsa-miR-639时CAT2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hsa-miR-761时GPX4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通过调控hsa-miR-382-5p、hsa-miR-887-5p、hsa-miR-639、hsa-miR-761的表达水平,分别靶向SOD2,MPO,CAT,GPX4 mRNA的3端非编码区,之后调控其表达水平,最终调节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H9C2的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心肌细胞H9C2 氧化应激 超氧化物歧化酶2 髓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下载PDF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的效果及对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真 杨宇 +2 位作者 廖志敏 曹景莹 廖亚碧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PSE)疗效及对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94例PS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或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 目的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脑卒中后癫痫(PSE)疗效及对神经、认知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94例PS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或丙戊酸钠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神经、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NF-α、IL-2、IL-6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NSE及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MMSE评分明显上升(P<0.01),且以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PSE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癫痫 丙戊酸钠 左乙拉西坦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真 曹景莹 +1 位作者 谭惠勇 董霞媚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出本院收治的68例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及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组,根据MMSE量表及MoCA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改...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出本院收治的68例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丁苯酞组及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组,根据MMSE量表及MoCA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MoCA评分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及MoCA评分均有改善(P<0.05),奈哌齐联合丁苯酞组的MMSE评分及MoCA评分升高更为明显(P<0.05);多奈哌齐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症状,经饮食调整后症状逐渐消失,奈哌齐联合丁苯酞组出现1例轻度转氨酶升高,给予肌苷片后恢复正常,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心电图及凝血功能等无异常变化。结论:丁苯酞联合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早中期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管损伤状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奈哌齐 丁苯酞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方案的疗效探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来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9年第2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54例加以氯吡格雷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的10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54例加以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54例加以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水平、冠脉血流储备(CFR)指数、循环抵抗指数(IMR)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9.63%)(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MMP-9、TGF-β1、IGF-Ⅰ水平、CFR及IM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MMP-9、TGF-β1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IGF-Ⅰ水平、CFR及IMR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27.78%)(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瑞舒伐他汀 替格瑞洛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常规治疗AECOPD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来鹏 《中国处方药》 2019年第12期67-68,共2页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13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 目的分析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肺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治疗的13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肺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后试验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常规治疗AECOPD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血清炎性因子MMP-9、sCD40L与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陆冰 刘洲 +2 位作者 杨宇 陈宵仪 陈秋萍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8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MMP-9、sC040L)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LA组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组:轻度组2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2例。E...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因子(MMP-9、sC040L)在脑白质疏松症(LA)发病及病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LA患者78例(LA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人(对照组),LA组按照Fazekas评分标准进行严重程度分组:轻度组28例,中度组28例,重度组22例。ELISA法测定血清MMP-9、sCD40L水平;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结果LA组MMP-9、sCD40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进展,不同分级间MMP-9水平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MP-9与LA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7,P=0.004),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398,P=0.030);sCD40L与LA严重程度、MoCA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是LA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36,P=0.014)。结论血清MMP-9、sCD40L参与LA的发病过程,MMP-9可作为评估LA严重程度的指标,与认知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症 认知功能 相关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可溶性CD40配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