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阳春砂根茎多糖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洋 杨得坡 +4 位作者 钱纯果 何翠淇 钟镜堂 徐新军 赵志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52-58,共7页
该文以阳春砂根茎为原料,对阳春砂根茎多糖(Amomum villosrm rhizome polysaccharide,AVRP)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AVRP-1。通过化学... 该文以阳春砂根茎为原料,对阳春砂根茎多糖(Amomum villosrm rhizome polysaccharide,AVRP)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研究结构特征和抗氧化活性,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DEAE-52和Sephadex G-100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AVRP-1。通过化学成分、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L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AVRP-1结构进行表征,以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评价AVRP-1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AVRP-1总糖含量为90.34%,蛋白质含量为0.64%,糖醛酸含量为43.59%;相对分子质量为3372.01 kDa,是一种大分子质量酸性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7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4.14∶4.98∶5.10∶23.77∶17.30∶28.51∶16.19;α和β构型的糖苷键是同时存在的;AVRP-1具有抗氧化活性,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半数有效浓度(half-maximal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_(50))分别为4.50和2.47 mg/mL。研究结果表明,AVRP-1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用于医药和功能性食品行业,该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阳春砂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春砂根茎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蔡苗苗 刘梦云 +4 位作者 刘红 罗振华 陈子恩 钟镜堂 丁平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9-715,共7页
目的以来自道地药材产区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通过对比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的碱基变异和遗传距离的差异,探讨巴戟天药材的道地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CMA V1.1.1软件... 目的以来自道地药材产区规范化种植基地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为参考,通过对比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的碱基变异和遗传距离的差异,探讨巴戟天药材的道地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CMA V1.1.1软件进行分析和组装叶绿体基因组,在基因注释的基础上,比对广东、福建、广西和海南不同产地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碱基突变情况和遗传差异情况。结果与参考基因相比,广东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相同,碱基差异数和遗传距离为0;福建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差异数为4~16个,遗传距离为0.026~0.126;广西巴戟天群体和海南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组差异主要为集中在大单拷贝区的单碱基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差异数为71~81个,遗传距离为0.470~0.536。结论优良的种质资源是形成道地药材的重要遗传因素,种质资源包含的特定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关键,该研究从基因水平上证明了广东巴戟天种源稳定,广东巴戟天群体叶绿体基因变异少,显示出广东为巴戟天道地产区具有科学性。不同产地的巴戟天叶绿体基因组碱基存在突变差异,这些差异可以为巴戟天的分子标记、遗传背景、种质资源保护及植物系统发育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产地 道地性 叶绿体基因组 高通量测序
原文传递
南板蓝根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白柏 张赟 +9 位作者 徐志琴 黄煜权 叶少霞 符国成 邓展方 赵志敏 蓝文健 龚小兵 韩正洲 杨得坡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299-1305,共7页
目的研究药材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从... 目的研究药材南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多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经核磁共振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从该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分别为3-羧基吲哚(1),吲哚-3-乙酸(2),吲哚-3-甲酯(3),色胺酮(4),老鼠簕碱A(5),2(3H)-苯并噁唑啉酮(6),白桦脂醇(7),山香酸A(8),2α-羟基齐墩果酸(9),β-香树脂醇(10),川陈皮素(11),橘皮素(12),胭木二酮(13),(+)-楝叶吴茱萸素B(14),两面针宁(15),(7'S,8'S)-双棱扁担杆素(16),(+)-南烛木树脂酚(17),(+)-丁香脂素(18),啤酒甾醇(19),β-胡萝卜苷(20),1-(4-羟基-3-甲氧基苯基)-3-羟基丙烷-1-酮(21),O-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癸)-酯(22),1-亚油酰甘油(23)和10,12-十八碳二烯酸-9-羟基甲酯(24)。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两种人类肿瘤细胞(HCT116和MGC803)增殖抑制活性的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3和4对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抑制活性的IC_(50)分别为5.53和4.26μmol·L^(-1);对结直肠癌细胞HCT116的增殖抑制活性的IC_(50)分别为23.96和18.86μmol·L^(-1)。结论化合物2,3,5,8~17,19和21~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和4对MGC803细胞有较强的增殖抑制活性,对HCT116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板蓝根 马蓝 色胺酮 分离 鉴定 抗肿瘤
原文传递
巴戟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蔡苗苗 刘梦云 +3 位作者 钟镜堂 杨得坡 赵志敏 丁平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887-1893,共7页
目的研究巴戟天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RP-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等现代柱色谱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运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1~5对小... 目的研究巴戟天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柱、RP-ODS反相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和半制备液相等现代柱色谱方法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运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1~5对小鼠单核腹腔巨噬细胞RAW 264.7细胞的细胞毒性并采用NO试剂盒检测其抗炎活性。结果从巴戟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了5个奎尼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butyl 4-trans-O-coumarolquinate(1),hycandinic acid ester-1(2),5-(Z)-coumaroyloxyquinic acid n-butyl ester(3),methyl 4-O-feruloyl-5-O-caffeoylquinate(4)和Hycandinic acid ester-2(5)。化合物1~5对RAW 264.7细胞没有细胞毒作用,其中化合物1、2和4在50μmol·L^(-1)下均具有抑制NO释放的活性。结论化合物1~5均为首次从巴戟天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化合物,化合物1、2和4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奎尼酸类 抗炎活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