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效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探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军 陈璟明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9-22,共4页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2005年开设了《大学生心理与训练》课程,对大一新生进...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方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于2005年开设了《大学生心理与训练》课程,对大一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以及自编的《大学生心理与训练》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大学生心理与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探讨更具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优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方法 实效性
下载PDF
提升学生党员“后续培养”质量的研究——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回顾性数据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梁倩蓉 《文教资料》 2021年第17期144-146,81,共4页
为提高党员后续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2020年本科生社会实践与服务、学术研究、文体活动三个维度数据。数据显示,党员与非党员本科生在综合发展情况上趋势相近,两类学生的总体情况相似,文... 为提高党员后续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年—2020年本科生社会实践与服务、学术研究、文体活动三个维度数据。数据显示,党员与非党员本科生在综合发展情况上趋势相近,两类学生的总体情况相似,文体活动和学术研究的加分均在大二学年达到峰值,社会实践与服务的加分逐年减少,党员综合素质显著高于非党员综合素质。从单个维度上看,党员各项加分都要高于非党员,取得成果较多。但大二和大四学年的社会实践与服务、大一和大四的文体活动方面,党员与非党员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通过党员和非党员学生4年发展情况的对比,客观分析党员后续培养质量因素,提出加强和改进党员"后续培养"质量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员 后续培养 质量 回顾性
下载PDF
基于空间溢出视角下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3
作者 吴非 范权贻 +2 位作者 刘倩 袁普盈 常曦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12,共10页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 金融科技是数字经济时代下前沿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新业态.为研究金融科技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以及在空间上的影响变化表征,以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将企业数字化转型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科技作为核心变量,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边际效应分析进行基准回归分析、稳健性检验、异质性检验和机制识别检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检验发现,金融科技对于非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有着更为显著的驱动力.机制检验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改善企业财务状况、优化企业风险配置,强化创新要素投入,进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同区域之间的金融科技发展还能产生有效的协同作用,从而更好赋能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研究结果对提高金融科技支持效率,切实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金融科技 企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创新 结构特征 空间溢出协同效应
下载PDF
收入风险、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跨期平滑--基于CHFS的经验证据
4
作者 杨碧云 毛钦兵 +1 位作者 易行健 尹志超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11,共20页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收入风险 居民消费 流动性约束 金融强国
下载PDF
普惠金融助力广东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与可行路径
5
作者 陈伟光 林丽影 +1 位作者 张嘉渭 刘彬 《新经济》 2023年第3期45-53,共9页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悬殊的严峻挑战。普惠金融具有减贫效应,能缩小广东发展差距。广东金融业发展较为成熟,可以依托港澳金融中心...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广东省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存在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金融资源配置悬殊的严峻挑战。普惠金融具有减贫效应,能缩小广东发展差距。广东金融业发展较为成熟,可以依托港澳金融中心和大湾区建设,发展普惠金融,尤其是数字普惠金融,这将有效提升金融效率,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缩小发展差距,助力实现广东共同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区域发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发挥粤港澳区域优势 推动金融特色发展——基于桂城中学金融特色课程和研学项目的实践研究
6
作者 刘倩 李卫平 +2 位作者 冯起涛 吴金迅 邹卓霖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37-39,共3页
在近现代漫长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金融甚至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经济的兴衰程度。进入新时代,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通过推行金融特色课程... 在近现代漫长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金融的地位越来越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金融甚至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经济的兴衰程度。进入新时代,对金融人才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通过推行金融特色课程和研学项目,充分发挥粤港澳金融区位优势,积极推动普通高中特色教育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学生金融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湾区金融特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课程 金融素养 综合素质
下载PDF
“数字鸿沟”是否抑制了居民消费?——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碧云 王艺璇 +1 位作者 易行健 张凌霜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12,共18页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可支...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鸿沟显著抑制了居民消费,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降低家庭可支配收入、强化信贷约束以及削弱社会网络等渠道抑制了居民消费,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缓解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鸿沟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在户主受教育水平、金融素养较低和年龄较大的家庭中更加突出。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主要抑制了低消费群体的消费支出,并对享受型消费有更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消费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居民消费 信贷约束 社会网络 财政支出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居民服务消费的微观效应研究——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8
作者 易行健 郭壮哲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3,43,共9页
采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文章从微观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居民家庭服务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机制。首先,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实证结果发现家庭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的服务消费。其... 采用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文章从微观视角研究数字经济对居民家庭服务消费的经济效应和影响机制。首先,基于因子分析法构建了家庭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实证结果发现家庭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居民家庭的服务消费。其次,数字经济可以通过缓解收入与消费的不确定性冲击、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三个渠道促进居民服务消费。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服务消费的促进作用在高数字创新要素水平和高数字基础设施区域以及低金融素养和低教育程度的家庭更为显著。结论对发展数字经济和促进居民服务消费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服务消费 不确定性 流动性约束 社会网络
下载PDF
数字金融、企业异质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垚 战明华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7,共19页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 本文围绕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可能产生的结构扭曲效应问题,通过在信贷市场存在异质摩擦的经济环境中构建数字金融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利用中国微观企业和宏观时序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金融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效果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2)数字金融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结构扭曲效应;(3)数字金融的作用存在扩张与紧缩政策下的非对称性,并受到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促进“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优化货币政策操作路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企业异质 货币政策利率渠道 结构效应
下载PDF
金融风险管理“五个融合”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倩 刘仲坤 +2 位作者 刘楚鑫 吴金迅 展凯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4期128-132,共5页
为在新文科背景下“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将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该文根据“新文科”学科重组、文理交叉的理念,进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通过“五个融合”,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与思... 为在新文科背景下“突破传统文科思维模式,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将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该文根据“新文科”学科重组、文理交叉的理念,进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改革与实践。通过“五个融合”,即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与思政融合、与其他学科融合、与科技融合、与实践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全面提升金融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实践特色的、掌握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新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金融风险管理 五个融合 教学模式 数字化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基于“沪港通”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11
作者 刘媛媛 叶永卫 《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151,共14页
文章将“沪港通”的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的增加。机制检验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上述作用,而融资... 文章将“沪港通”的实施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企业金融资产的增加。机制检验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了上述作用,而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沪港通”的实施促进了短期金融资产的增加,对长期金融资产的影响则不显著。这意味着,在“沪港通”的实施背景下,企业增持金融资产不是为了平滑投资,而是为了短期逐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政策 企业金融化 资本市场开放 脱实向虚
下载PDF
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基于CHFS数据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易行健 陈俊 +1 位作者 周聪 张凌霜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94,共19页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 本研究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摩擦和背景风险因素的家庭资产配置模型,深入探究了收入风险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关系,发现收入风险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并且市场摩擦和其他背景风险的上升均将加剧收入风险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效应.同时,本研究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对理论模型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以分组收入方差衡量家庭收入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信贷约束、社会互动与金融素养等金融市场摩擦因素均显著增强了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效应;在健康、住房及工商业经营和负债等其他背景风险越高的家庭,收入风险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负向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风险 风险金融资产 市场摩擦 背景风险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国家治理能力与国家金融化
13
作者 陈伟光 钟华明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81,共22页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 为增进对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缘起的理解,本文利用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2002—2020年的面板数据,从多个角度使用多个指标衡量国家金融化,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仅使得企业和家庭等微观经济主体金融化,还对国家金融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是全球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原因之一。第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化的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发展中国家金融化主要是为规避发达国家溢出的或者国内经济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而发达国家并非如此,而是为攫取其他经济体的利润。第三,国家治理能力会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金融化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治理能力主要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股票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深化来减轻全球经济金融化,而不是通过抑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务影响的渠道。在经过使用工具变量,主成分分析法等稳健性检验后,基准实证结果仍保持一致。本文研究表明,我们需要保持各国经济政策的连续性、透明性与稳定性,并要有意识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水平以抑制全球经济金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国家金融化 国家治理能力 全球金融治理
下载PDF
人民币原油期货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基于东南亚金融市场的实证研究
14
作者 邓超 吴志平 +1 位作者 李诗雨 姚海祥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1,共7页
通过构建cross-quantilogram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原油期货波动与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回报的分位数依赖性和可预测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原油期货价格(INE)波动对东南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回报均具有方向可预测性。当原油期货价格... 通过构建cross-quantilogram模型,研究了人民币原油期货波动与东南亚国家金融市场回报的分位数依赖性和可预测性。结果表明,人民币原油期货价格(INE)波动对东南亚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汇率市场回报均具有方向可预测性。当原油期货价格波动较小时,金融市场极端收益发生概率较低,反之金融市场极端收益发生概率较高;且对不同国别不同金融市场的可预测性存在异质性,其中对股票市场的预测性最强;与我国经济贸易额大的国家的可预测性强于贸易额小的国家。结果证明了人民币原油期货已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原油期货 cross-quantilogram 东南亚国家 金融市场
下载PDF
中国金融周期与财政支出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15
作者 展凯 严匡穗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通过构建债务驱动的AD-AS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政策在金融收缩阶段的不对称效应,并在构建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的基础上,对不同金融周期状态下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收缩阶段,财政支出紧缩对经济的负向... 通过构建债务驱动的AD-AS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出政策在金融收缩阶段的不对称效应,并在构建中国金融周期指数的基础上,对不同金融周期状态下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收缩阶段,财政支出紧缩对经济的负向影响要大于财政支出扩张对经济的正向影响,两者存在非对称性;在不同的金融周期状态下,财政支出政策也存在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周期 财政支出 非对称性 债务驱动的AD-AS模型
下载PDF
收入不平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经验证据
16
作者 杨碧云 叶雅优 +1 位作者 易行健 李家山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65,共16页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普惠金融在收入不平等抑制居民消费方面的缓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收入不平等通过加剧居民流动性约束以及抑制社会资本积累负向影响消...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普惠金融在收入不平等抑制居民消费方面的缓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收入不平等通过加剧居民流动性约束以及抑制社会资本积累负向影响消费支出,而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收入不平等对流动性约束的强化作用和对社会资本的抑制作用来减弱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第三,普惠金融的缓冲效应更多体现在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所居住区域正规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之中。上述研究从普惠金融视角为促进居民消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 居民消费 流动性约束 社会资本
下载PDF
数字金融与家庭金融健康——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
17
作者 刘倩 麦子浩 黎清宇 《经济论坛》 2023年第10期76-90,共15页
文章采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分析其对家庭金融健康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在引入“手机使用时长”作为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 文章采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构建家庭层面的数字金融指数,分析其对家庭金融健康的效应和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提升,这一结论在引入“手机使用时长”作为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流动性约束和家庭总收入水平两个渠道在数字金融提高家庭金融健康水平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高中及以下学历和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有更强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家庭金融健康 流动性约束 收入水平
下载PDF
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例
18
作者 陈健 游易亨 《中国集体经济》 2023年第23期113-117,共5页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中国保护和培育科技产业的重要一步,而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文章利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供应链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 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中国保护和培育科技产业的重要一步,而供应链金融能够帮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文章利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供应链金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和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探讨“专精特新”四个特质的异质性分析。结论表示,供应链金融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供应链金融会缓解融资约束从而增加创新投入,供应链金融会增强“专精特新”四个特质从而增加企业创新投入。政策建议,政府纳入更多企业进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并规范企业融资制度;中小企业应当将核心业务融入供应链金融体系,并且利用供应链金融带来的流动性加大创新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供应链金融 创新投入
下载PDF
资产价格波动、家庭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19
作者 周利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24期48-49,共2页
如何抑制家庭债务杠杆的持续上升,如何预防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最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从家庭部门的微观视角出发,梳理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家庭债务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和... 如何抑制家庭债务杠杆的持续上升,如何预防资产价格波动加剧,最终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从家庭部门的微观视角出发,梳理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家庭债务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机理和传染路径相关文献。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如何界定和有效测度系统性金融风险?(2)资产价格波动和家庭债务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微观影响机理是怎样的?(3)资产价格波动和家庭债务杠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有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价格波动 家庭债务杠杆 系统性金融风险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技术创新——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20
作者 刘志铭 童琳 钟华明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创新发展动能,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带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目标。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 数字化转型赋予了企业新的创新发展动能,传统制造业通过数字化带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从而实现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目标。本文利用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年度数据,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这种提升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不仅能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加强市场正面预期,而且会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本文的实证结论可为政府部门推动制造业绿色创新以及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进而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信息透明度 研发投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