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数字人与三维重建在脊柱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春 卢巍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脊柱外科教学中,解剖学结构复杂,空间构想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CT、MRI等影像学资料。准确认识理解脊柱周围的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在脊柱外科中引入虚拟数字人系统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 脊柱外科教学中,解剖学结构复杂,空间构想能力不强的学生难以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CT、MRI等影像学资料。准确认识理解脊柱周围的解剖结构及影像表现是做好临床工作的基础。在脊柱外科中引入虚拟数字人系统和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数字人系统能立体展示人体结构,能帮助学生回顾脊柱相关的解剖学知识,通过解剖学断面与影像相对应,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CT、MRI影像图像,搭建基础与临床的桥梁。通过三维重建,帮助学生建立由断层到整体的思维观念,与虚拟数字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由正常到病变的临床思维方式,将基础知识、医学影像与临床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脊柱外科的兴趣,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三维重建 脊柱外科 临床教学 解剖教学 影像解剖
下载PDF
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a_(v)亚基表达与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
2
作者 傅鸣宇 纪晓宏 +3 位作者 钟磊 吴琼 李海福 王宁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组)、42~60 d(成年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a_(v)1.1、1.2、1.3、1.6在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光密度值量化发育过程中各亚基的差异变化特性。同时,运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电活动研究发育过程中浦肯野神经元电生理基本特性变化。结果Na_(v)各亚基在大鼠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Na_(v)1.1亚基在整个发育阶段呈高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Na_(v)1.2在整个发育阶段无表达(P>0.05)。Na_(v)1.3随发育表达量降低(P<0.05),青少年期后无表达。Na_(v)1.6婴幼年期无表达,随发育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多(P<0.05)。神经元发育早期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3,而随发育增加,Na_(v)1.3消失,Na_(v)1.6增加。青少年期后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6。Na_(v)蛋白总量随发育逐渐增加(P<0.05),青少年期后趋于成熟。浦肯野神经元自发放频率和兴奋性随发育逐渐增强,到青少年期达到成熟水平。Na_(v)亚基的发育表达变化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942,P<0.05),与阈值变化呈负相关(r=-0.9891,P<0.05)。结论Na_(v)亚基在浦肯野神经元表达发育变化与神经元高频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提示Na_(v)亚基的表达成熟是电生理特性不断成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浦肯野神经元发育 免疫组化 自发电活动 相关性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吴敏燕 李荣岗 +5 位作者 张鑫 邱轶芳 卢怀笋 李华汉 杨文丽 陆文洁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7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晚期NSC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EGFR-TKI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EA、NSE、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前,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FVC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中位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肺功能,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标志物 生存期
下载PDF
基于虚拟数字人建立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平台的探讨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巍 蒋振东 +3 位作者 杨文利 陈思 李建平 杨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6期155-159,共5页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和掌握好人体各器官结构特点与毗邻关系、了解其生理功能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整合虚拟数字人教学软件、移动智能设备并结合传统的解剖学教学,通过建立解剖学图片库、微课、结合实...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学习和掌握好人体各器官结构特点与毗邻关系、了解其生理功能是学习临床课程的基础。整合虚拟数字人教学软件、移动智能设备并结合传统的解剖学教学,通过建立解剖学图片库、微课、结合实物标本、虚拟数字人软件及考核系统等,建立人体解剖学自主学习平台。转变教师与学生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充当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与促进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平台的建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人体解剖学 自主学习 学习平台 解剖学教学 形成性评价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揭示无色杆菌HZ01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潜在基因
5
作者 洪跃辉 周芊至 王江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728-2740,共13页
为研究无色杆菌HZ01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菌株HZ01分别在含柠檬酸和丙酮酸钠(对照组)的培养基中培养3 d,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质控后进行序列比对、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基因注释;利用荧光定量PC... 为研究无色杆菌HZ01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将菌株HZ01分别在含柠檬酸和丙酮酸钠(对照组)的培养基中培养3 d,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进行转录组测序。数据质控后进行序列比对、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和基因注释;利用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菌株HZ01能分别以柠檬酸和丙酮酸钠为碳源进行生长,以柠檬酸为碳源的发酵液具有良好乳化活性。表达上、下调最显著的基因分别编码OmpW和双加氧酶。“Amino acid transport and metabolism”在eggNOG数据库中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最多。在KEGG数据库中“,ABC transporters”富集差异表达基因的数目较多。RT-qPCR显示,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本研究鉴定出与菌株HZ01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可能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glycosyltransferase、3-oxoacyl-ACP reductase、3-oxoacyl-ACP合成酶、硫酯酶的编码基因,推测乙醛酸循环可能在菌株HZ01的糖脂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揭示了菌株HZ01合成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潜在基因,为后续深入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机制以及构建工程菌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杆菌 生物表面活性剂 转录组
原文传递
PARP14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
6
作者 吴波 吴敏燕 +1 位作者 李君艳 张小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0期0371-0372,375,共3页
分析PARP1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究其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GEIPA、UALCAN数据库分析PARP14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HPA数据库分析PARP1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CCK-8检测沉默PAR... 分析PARP1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并探究其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GEIPA、UALCAN数据库分析PARP14基因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利用HPA数据库分析PARP1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采用CCK-8检测沉默PARP14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沉默PARP14对MGC-803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GEIPA、UALCAN和HPA分析显示PARP1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PARP14后,MGC-803细胞增殖降低,凋亡增加(P<0.01)。结论:PARP14在胃癌中高表达,能促进MGC-803的增殖和抑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PARP14 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