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海洋大学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肖万英 黄汉业 李明伟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311-312,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海洋大学在校大学生面部的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416名1至4年级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受检学生的卫生习惯、居住地(城镇/农村)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4.8%,以单纯毛囊蠕形螨... 目的了解广东海洋大学在校大学生面部的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416名1至4年级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受检学生的卫生习惯、居住地(城镇/农村)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蠕形螨总感染率为24.8%,以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63.1%);经常洁面与否和洗脸次数多少与蠕形螨感染率的关系不大(P>0.05);三、四年级学生平均感染率(37.2%)明显高于一、二年级学生(21.5%);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感染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但感染度较轻,地区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大学生 调查
下载PDF
“2+1”学期模式在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马驿 陈进军 +4 位作者 张继东 赵生财 巨向红 徐春厚 彭金菊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77-80,共4页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创业人才,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采用"2+1"学期模式教学方案,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经... 为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创业人才,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采用"2+1"学期模式教学方案,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缩短毕业生走向社会的"磨合期"。经4年实践教学改革表明,该模式可显著提高师资综合水平,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了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性教学 动物医学专业 创业人才
原文传递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马驿 彭金菊 +1 位作者 陈进军 张继东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2期115-116,123,共3页
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实践型和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动物... 实践教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环节,是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实践型和实用型的复合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下载PDF
雷琼牛与利雷杂牛皮肤结构及被毛性状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吴淑婷 雍艳红 +7 位作者 陈宗周 高元 牛雪婷 王新晨 刘晓曦 李大刚 闵力 巨向红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了比较研究雷琼牛及利木赞-雷琼牛杂交一代(利雷杂)的皮肤和被毛性状特征,试验选取雷琼牛和利雷杂各10头,对不同部位皮肤的被毛长度、细度、皮肤厚度和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雷杂臀部绒毛长度、尾部和臀部粗毛细度... 为了比较研究雷琼牛及利木赞-雷琼牛杂交一代(利雷杂)的皮肤和被毛性状特征,试验选取雷琼牛和利雷杂各10头,对不同部位皮肤的被毛长度、细度、皮肤厚度和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雷杂臀部绒毛长度、尾部和臀部粗毛细度、背中部和臀部处皮肤厚度均显著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腹中部汗腺密度、体积及皮脂腺密度均显著低于雷琼牛,但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显著大于雷琼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汗腺密度与皮脂腺密度呈正相关(P<0.05),粗毛细度与粗毛长度呈正相关(P<0.05),而粗毛长度与皮肤厚度呈负相关(P<0.05)。形态结构观察发现,雷琼牛和利雷杂表皮中可见Ⅲ期、Ⅳ期黑素体,但雷琼牛表皮中的黑素体分布在棘细胞核周及胞质、基底层细胞胞质及核周,而利雷杂牛主要分布于基底层细胞质和核周,且数量比雷琼牛少。雷琼牛皮肤中特络细胞在血管和毛囊周围分布较多,细胞周围较少,而利雷杂分布较为分散,在细胞、血管及毛囊周围较多。综上,利雷杂牛臀部绒毛长度、粗毛细度和皮肤厚度均高于雷琼牛,而背中部和尾部汗腺深度高于雷琼牛;皮肤中Ⅲ期、Ⅳ期黑素体及特络细胞分布在2个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说明利用利木赞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对耐热性能有潜在影响,加强皮肤性状的选育对其杂交后代对湿热环境的适应性有很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牛 利雷杂 被毛性状 皮肤特征 散热特征
下载PDF
飞机草在广东的分布、危害及化学成分预试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进军 黎秋旋 肖俊梅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6-689,共4页
通过资料检索和实地调查,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在广东的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利用试管分项提取法和圆形纸层析法,进行了飞机草化学成分预试。结果表明,飞机草在广东的分布很广泛,湛江市尤为突出,成为严重危害当地生态... 通过资料检索和实地调查,对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在广东的分布及其危害进行了调查,利用试管分项提取法和圆形纸层析法,进行了飞机草化学成分预试。结果表明,飞机草在广东的分布很广泛,湛江市尤为突出,成为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的恶性杂草。其危害主要是抢夺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土壤营养,具有化感作用,破坏植物多样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还能使人畜和鱼中毒。飞机草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皂甙、氨基酸、酚性成分和鞣质,未检出文献记载的糖类、香豆素、谷甾醇和生物碱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inn) 分布 危害 调查 化学成分预试
下载PDF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雷琼黄牛的效果分析
6
作者 高元 雍艳红 +7 位作者 刘晓曦 马兴斌 于志超 李有全 陈宗周 吴淑婷 张颜颜 巨向红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为研究利木赞牛对雷琼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选择出生年龄相近、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00头1~5岁利雷(利木赞♂×雷琼黄牛♀)F1牛,测定其体重、体高和体尺等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纯种雷琼黄牛相比,1~5岁利雷杂牛... 为研究利木赞牛对雷琼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选择出生年龄相近、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的100头1~5岁利雷(利木赞♂×雷琼黄牛♀)F1牛,测定其体重、体高和体尺等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与纯种雷琼黄牛相比,1~5岁利雷杂牛的体重均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公牛以3岁时的体重差异最大,提高了60.5%。母牛体重以4岁时的差异最大,提高了24.8%。体尺测量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利雷杂公牛的各项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雷琼黄牛,母牛除管围、胸宽和坐骨端宽外,其他体尺指标均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综上,以利木赞牛为父本杂交改良雷琼黄牛可显著提高F1牛的生长性能,其中公牛在3岁时提高最明显,母牛则在4岁时提高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黄牛 利木赞牛 杂交改良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3
7
作者 效梅 安立龙 +1 位作者 葛欣 窦忠英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0-456,共7页
本研究探讨了建立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及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系,对一些影响干细胞增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无菌取人流产胎儿胰腺组织。切碎至1 mm^3,0.1%Ⅳ型胶原酶消化。低糖DMEM、10%FBS、3.7g/L NaHCO_3、0.08 g/L青霉素及0... 本研究探讨了建立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及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系,对一些影响干细胞增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无菌取人流产胎儿胰腺组织。切碎至1 mm^3,0.1%Ⅳ型胶原酶消化。低糖DMEM、10%FBS、3.7g/L NaHCO_3、0.08 g/L青霉素及0.1 g/L链霉素培养液贴壁培养细胞。2.5 g/L胰蛋白酶+0.4g/L EDTA消化传代。克隆环筛选单克隆干细胞,培养液中添加10 ng/mL EGF,扩增单克隆干细胞。采用核型分析法检测干细胞染色体,MTT法测定干细胞生长曲线。胶原酶消化胰腺组织.获得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培养,原代上皮样胰腺干细胞克隆性生长。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上皮样胰腺干细胞逐渐被纯化。克隆环筛选,获得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扩增培养。1例来源于4月龄男性流产胎儿胰腺组织干细胞建系,传50代。染色体核型分析,该干细胞系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显示培养1-4 d,干细胞生长缓慢,5-6 d,进入倍增期。培养液中添加15%FBS,干细胞增殖较快,再添加15 ng/mL EGF或10 ng/mL IGF-Ⅱ,干细胞增殖更快。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本实验建立的细胞分离培养体系获得了单克隆人胰腺干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干细胞单克隆分离 扩增FBS EGF IGF-Ⅱ
下载PDF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动物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春苗 徐春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65,共4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核酸变异和点突变的电泳方法,主要根据突变型和野生型核酸序列的不同而导致其变性浓度的差异,从而利用变性梯度胶进行分离,可用于肠道菌群结...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用于检测核酸变异和点突变的电泳方法,主要根据突变型和野生型核酸序列的不同而导致其变性浓度的差异,从而利用变性梯度胶进行分离,可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和种群动态变化的研究。文章对DGGE技术的原理、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应用、局限性及发展前景及上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肠道菌群 多样性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巨向红 雍艳红 余四九 《家畜生态学报》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 妊娠的建立和维持归因于胚体的信号和黄体对孕酮的产生,在反刍动物,胚体滋养层分泌的激素抑制子宫内膜产生前列腺素PGF2α。在发情周期的绵羊,孕酮下调子宫内膜腔上皮和子宫腺上皮孕酮受体基因的表达,并伴随着上皮雌激素受体和催产素受体的增加。在催产素的作用下,子宫开始分泌溶黄体作用的前列腺素F2α。在妊娠绵羊,孕体滋养层产生的干扰素可作用于子宫内膜而直接抑制雌激素受体基因和催产素受体基因的转录。孕酮、干扰素、胎盘催乳素和生殖激素共同组成了一个"作用网络"来调节子宫的功能分化和子宫腺的形态发生,从而维持绵羊妊娠。本文综述了绵羊妊娠识别、建立和维持的信号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妊娠识别 妊娠建立 信号系统
下载PDF
基于ASP的养鹅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
10
作者 巨向红 程汝庆 +3 位作者 曾荣生 陈景航 钟明钧 贾汝敏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9年第2期35-37,共3页
为了整合现有的养鹅基本知识和行业资讯以利于广大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工作者学习和交流,利用当今流行的ASP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养鹅专家系统。该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图像库及用户接口组成。涉及详细的养鹅知识体系,具有体系学... 为了整合现有的养鹅基本知识和行业资讯以利于广大养殖户及畜牧兽医工作者学习和交流,利用当今流行的ASP开发工具,研制开发了养鹅专家系统。该系统由知识库、数据库、推理机、图像库及用户接口组成。涉及详细的养鹅知识体系,具有体系学习、咨询、诊断、检索和相互交流等功能。系统实现养鹅信息共享服务功能,同时为养殖户及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人提供有力的后台保证,并且具有应用性、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鹅业 专家系统 ASP
下载PDF
实验驱动型教学模式在农业院校动物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1
作者 巨向红 雍艳红 陈进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379-380,共2页
在动物生理学课程课时数不断减少,课容量持续加大的矛盾背景下,针对学生普遍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课兴趣浓厚而对理论课关注度不够的现象,探索出了先观察实验现象,再组织理论教学来揭示生命现象发生的内在本质的教学方法,命名为"实验... 在动物生理学课程课时数不断减少,课容量持续加大的矛盾背景下,针对学生普遍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课兴趣浓厚而对理论课关注度不够的现象,探索出了先观察实验现象,再组织理论教学来揭示生命现象发生的内在本质的教学方法,命名为"实验驱动型"教学模式。从该模式产生背景、思路、实证和保障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物生理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驱动型 动物生理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几个体会——以《动物解剖学》为例
12
作者 雍艳红 彭金菊 巨向红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9年第5期49-52,共4页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思想和专业兴趣培养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认为以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目标,从理论与实验结合、结构与功能结合... 动物解剖学是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等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素质、专业思想和专业兴趣培养的重要环节.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认为以培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为目标,从理论与实验结合、结构与功能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的三个"结合"出发,合理穿插理论知识和实验环节,综合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授课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能动性 动物解剖学 培养
下载PDF
猪GM-CSF稳定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13
作者 李俊敏 雍艳红 +4 位作者 巩栋梁 冯园 韦璇 何玉林 巨向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3-970,共8页
旨在建立能稳定表达猪GM-CSF的细胞系。本研究利用NCBI已公布猪GM-CS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出猪GM-CSF开放阅读框(ORF)。发现其长435bp,编码144个核苷酸的蛋白。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6.3ku,等电点为7.15。与绵羊、马、猫、牛... 旨在建立能稳定表达猪GM-CSF的细胞系。本研究利用NCBI已公布猪GM-CS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出猪GM-CSF开放阅读框(ORF)。发现其长435bp,编码144个核苷酸的蛋白。该蛋白分子质量为16.3ku,等电点为7.15。与绵羊、马、猫、牛、狗和人的同源性分别为77.1%、73.6%、72.2%、71.5%、71.3%和70.8%。通过EcoR I和BamH I酶切后,将GM-CSF基因插入pIRES2-EGFP载体中,构建出pIRES2-EGFP-pGM-CSF重组质粒。该重组质粒转染猪肠上皮细胞(IPEC-J2)后,G418筛选阳性细胞。在转染后24h,荧光定量PCR可见GM-CSF 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细胞显著升高(P<0.01),荧光显微镜下亦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表达。该细胞系在含有G418的培养液中连续传代30次,仍可见GM-CSF基因和蛋白水平的高表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GM-CSF和能稳定表达猪GM-CSF的细胞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 -CSF 真核表达 稳定细胞系
下载PDF
2岁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一代公牛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宗周 雍艳红 +10 位作者 刘晓曦 李有全 李大刚 闵力 陈卫东 王刚 吴淑婷 高元 牛雪婷 王新晨 巨向红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73-76,共4页
为了研究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利木赞♂×雷琼黄牛♀)的肌肉品质,选取2岁健康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各3头,屠宰后取12至13肋骨间背部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评价。结果发现,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和雷琼黄牛公牛肌肉pH1h均大于6.0,... 为了研究雷琼黄牛及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利木赞♂×雷琼黄牛♀)的肌肉品质,选取2岁健康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各3头,屠宰后取12至13肋骨间背部最长肌进行肉品质评价。结果发现,利雷杂交一代公牛和雷琼黄牛公牛肌肉pH1h均大于6.0,pH24h均小于6.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肌肉亮度、红度和黄度均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雷琼黄牛与利雷杂交一代公牛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及压力失水率差异不显著(P>0.05);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显著高于雷琼黄牛(P<0.05),而肌肉剪切力显著低于雷琼黄牛(P<0.05)。综上,与雷琼黄牛相比,利雷杂交一代公牛眼肌面积增大,肉色鲜艳,肌肉嫩度增加,说明利用利木赞牛杂交改良雷琼黄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琼黄牛 利雷杂交一代公牛 利木赞牛 肉品质
下载PDF
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马驿 彭金菊 +3 位作者 王芸 陈法霖 陈进军 孙永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6-1512,共7页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法,分析环丙沙星作用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以揭示环丙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丙沙星(wCIP≥0.1μg/g)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土... 采用氯仿熏蒸浸提法和Biolog法,分析环丙沙星作用下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以揭示环丙沙星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丙沙星(wCIP≥0.1μg/g)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P<0.05),土壤中环丙沙星浓度愈高,微生物量碳含量愈低,100μg/g的环丙沙星处理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下降58.69%。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影响显著,环丙沙星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羧酸、氨基酸、聚合物、酚类和胺类的碳源利用率;环丙沙星(wCIP≥0.1μg/g)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强度和代谢多样性,但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影响不同,0.1、1、10μg/g的环丙沙星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前期(用药第7天、21天),这种影响在处理后期(用药第35天)表现不明显,100μg/g的环丙沙星在用药的前期和后期均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土壤中环丙沙星积累到该浓度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产生难以逆转的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土壤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碳源利用率
下载PDF
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线粒体nad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明伟 林瑞庆 +4 位作者 邹丰才 何芳 邓艳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15-1920,共6页
【目的】对弓首属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属狮弓蛔虫线粒体DNA(mtDNA)中烟酰胺脱氢酶亚基I(nad1)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方法】先用同位素(γ3... 【目的】对弓首属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属狮弓蛔虫线粒体DNA(mtDNA)中烟酰胺脱氢酶亚基I(nad1)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方法】先用同位素(γ33P)标记上下游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单个虫体线粒体pnad1片段,然后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技术对pnad1片段进行多态性研究,最后挑选出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序,并利用基因分析软件DNAStar(版本5.01)对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犬弓首蛔虫种内pnad1基因序列差异为0.3%~1.9%,与猫弓首蛔虫、马来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的种间序列差异分别为11.0%~14.1%、10.7%~12.4%、12.6%~13.7%和17.5%~18.2%。猫弓首蛔虫种内pnad1基因序列差异为2.8%,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的种间序列差异分别是12.0%~13.0%、15.1%和18.6%~21.2%。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内pnad1基因序列差异为0~0.3%,与牛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的种间序列差异分别是12.4%~12.8%和18.6%~19.0%。【结论】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马来西亚弓首蛔虫不同地方虫株的pnad1序列都有一定差异(0~2.8%)。但种间pnad1的序列差异(10.7%~21.2%)明显高于种内的序列差异,说明nad1基因可以作为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分子分类及种群遗传关系研究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首蛔虫 狮弓蛔虫 线粒体DNA nad1基因 PCR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脱壳病和吻肿病东风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菌相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淑芳 邱德全 +3 位作者 张继东 杨世平 贾春红 邱明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6-272,共7页
为探讨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体内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相关性,测定了东风螺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菌落总数,并对病螺及健康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兔血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 为探讨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体内外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相关性,测定了东风螺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菌落总数,并对病螺及健康螺体内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进行了分离鉴定。经兔血培养基、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分离培养,用生化试验和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显示:发生脱壳病的方斑东风螺螺池水体中的异养菌菌落总数为1.34×106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河流弧菌、Vibrio hepatarius、腐败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孢杆菌,其中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溶血菌株和哈氏弧菌;脱壳病与吻肿病共患的泥螺螺池水体中异养菌的菌落总数为1.46×107 cfu/mL,病螺体内分离的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有副溶血弧菌、哈氏弧菌、鲍鱼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芽胞杆菌,优势菌株为海藻希瓦氏菌、鲍鱼希瓦氏菌和哈氏弧菌;健康东风螺螺池水体异养菌菌落总数为7.6×104 cfu/mL,健康东风螺螺体内的优势菌株为副溶血性弧菌非溶血菌株和Vibrio hepatarius。试验结果表明,东风螺脱壳病和吻肿病与养殖水体环境中异养菌的总数及螺体内部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螺 脱壳病 吻肿病 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菌相 16S RDNA序列
下载PDF
米糠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抑制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淑芳 杨汉春 +3 位作者 张继东 李英 刘会娟 张晶晶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88-592,共5页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 为探讨米糠多糖(RBS)对鸡免疫抑制状态的调节作用,将100只7日龄健康蛋用公雏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环磷酰胺(CTX)组和CTX+RBS低、中、高3个剂量组。从7日龄起,肌肉注射CTX,1日1次,连注3 d,从10日龄起,CTX+RBS组灌服RBS,1日1次,连续5 d。14日龄时各组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在10,21,28,35日龄,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结果显示,CTX组鸡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ND HI抗体效价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TX+RBS中、高剂量组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CTX+RBS中、高剂量组鸡的血清ND抗体效价均显著高于CTX组(P<0.05或P<0.01),且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证实,肌肉注射CTX可使健康雏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活性和NDHI抗体效价显著降低,导致受试鸡免疫抑制;雏鸡口服一定剂量的RBS对CTX引起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米糠多糖 免疫抑制 淋巴细胞增殖活性 抗体效价
下载PDF
弓首蛔虫及狮弓蛔虫线粒体基因组nad4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明伟 林瑞庆 +4 位作者 曹湛 魏冬霞 邹丰才 宋慧群 朱兴全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6-239,250,共5页
目的比较犬、猫常见蛔虫的线粒体DNA(mtDNA)中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Ⅳ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方法抽提61个弓首属蛔虫(包括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和犊弓首蛔虫)和狮弓蛔... 目的比较犬、猫常见蛔虫的线粒体DNA(mtDNA)中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Ⅳ基因(nad4)部分序列(pnad4),以期找出它们之间的序列差异和种群遗传关系。方法抽提61个弓首属蛔虫(包括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和犊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虫体的总DNA,用PCR方法扩增mtDNApnad4,然后用SSCP技术和DNA测序对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犬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的序列差异为1.17%,与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种间的平均序列差异分别为13.92%、16.48%、15.12%和20.32%。猫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的序列差异为1.00%,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平均序列差异分别是17.90%、13.55%和18.50%。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pnad4序列差异为0.13%,与牛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序列差异分别为13.50%和20.60%。结论犬弓首蛔虫不同地方虫株的pnad4有一定差异,猫弓首蛔虫种群内差异较小,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差异很小。弓首属各虫种之间的差异以及与狮弓蛔虫的差异都较大。马来西亚弓首蛔虫pnad4序列与其它虫种差异都较大,证明它确为一独立种。pnad4序列是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理想的种特异的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弓首蛔虫 猫弓首蛔虫 马来西亚弓首蛔虫 牛弓首蛔虫 狮弓蛔虫 线粒体DNA 烟酰胺脱氢酶亚基Ⅳ基因 PCR-SSCP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防治试验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继东 李淑芳 +2 位作者 苑方重 付本懂 杨淑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中药制剂 分离鉴定 病原菌 防治试验 临床型乳房炎 继发细菌感染 全身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