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尹福泉 卢艳丽 +4 位作者 安立龙 赵志辉 周光现 刘文超 高振华 《创新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23-28,共6页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多个涉农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以服务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适应产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特点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 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多个涉农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以服务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适应产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特点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实施在PBL理念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模式、在CDIO理念指导下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简称“六能力”),以培养学生“六能力”为宗旨,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沈雪峰 郑殿峰 +2 位作者 赵黎明 饶刚顺 冯乃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聚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统领,以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根本,创新构建了“一中心三体系... 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聚焦农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为统领,以四位一体课程体系为支撑,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根本,创新构建了“一中心三体系”的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并举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有效助推农学专业人才突破培养瓶颈,实现培养质量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学专业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沈雪峰 冯乃杰 +2 位作者 赵黎明 饶刚顺 郑殿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10期1-4,共4页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 新农科建设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了新蓝图,同时为涉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新方向。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革新课程结构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及构建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探索了"五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旨在使研究生树立专业认同、培养实践能力、开拓学术视野、强化创新思维、提高培养质量,从而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沈雪峰 冯乃杰 +2 位作者 赵黎明 黄永相 郑殿峰 《教师》 2021年第26期124-126,共3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引入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模块,搭建协同... 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最重要环节。文章针对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引入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实践教学理念,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实践教学模块,搭建协同育人教学平台,创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起一套特色鲜明的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为其他教学机构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 成果导向教育 持续改进 构建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沈雪峰 郑殿峰 +2 位作者 冯乃杰 赵黎明 饶刚顺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期57-60,共4页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分析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 农学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深入分析农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师资队伍、优化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平台、革新考核评价标准,创新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成功实施可为地方院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农学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作物学学科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沈雪峰 冯乃杰 +1 位作者 赵黎明 郑殿峰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广东海洋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构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主导、导师首要责任人和研究生主体作用的“四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广东海洋大学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努力构建以核心价值观引领、课程思政主导、导师首要责任人和研究生主体作用的“四位一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育人细无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研究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以广东海洋大学“水稻栽培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饶刚顺 沈雪峰 +2 位作者 冯乃杰 赵黎明 郑殿峰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6期31-33,36,共4页
本文总结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实验教学不强且内容单调、实践实习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单一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线上平台资源+线下答疑解惑+田间实践... 本文总结了“作物栽培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数少、实验教学不强且内容单调、实践实习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单一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提出“线上平台资源+线下答疑解惑+田间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新时代“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科技人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学专业 作物栽培学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植物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红洁 于安琪 +1 位作者 丘建煌 韩维栋 《现代园艺》 2022年第15期5-8,共4页
为了给校园绿化建设及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热带地区植物资源,对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植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共有植物275种,隶属于85科203属,其中乔木137种,灌木60种,草本70种,藤本8种;含... 为了给校园绿化建设及相关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热带地区植物资源,对广东海洋大学湖光校区植物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共有植物275种,隶属于85科203属,其中乔木137种,灌木60种,草本70种,藤本8种;含植物种数较多的科为豆科(17属23种)、棕榈科(14属19种)、禾本科(13属18种)、桑科(2属13种)、桃金娘科(7属11种)、夹竹桃科(7属10种);乡土植物与观花植物种类较少,观果植物主要以热带果树为主,观叶植物以常色叶类与秋色叶类为主。建议校园绿化增加植物种类与类型,丰富植物多样性,并加强校园的科普教育,提升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洋大学 校园 植物 调查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以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9
作者 师沛琼 徐进 李亚 《大学教育》 2022年第12期37-39,共3页
植物保护专业英语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英语从事本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文章针对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意见及措施,以期... 植物保护专业英语是针对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专业英语从事本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文章针对新农科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指出该课程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教学改革意见及措施,以期为该课程及其他类似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植物保护 专业英语 教学方式
下载PDF
线下与线上虚拟实验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进 师沛琼 《科教导刊》 2022年第35期57-59,共3页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结合成为当下教学的主要方式,线上虚拟实验平台成为高校线下实验课程的有效补充。文章分析了线上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线下教学模...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结合成为当下教学的主要方式,线上虚拟实验平台成为高校线下实验课程的有效补充。文章分析了线上实践教学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并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线下教学模式结合虚拟实验平台线上教学模式的策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了新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下课堂 虚拟实验 创新实践能力 探索
下载PDF
3个美国油梨品种在广东湛江引种表现评价
11
作者 朱利飞 刘丽琴 +2 位作者 郑雪文 胡小文 杨转英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解引入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广东省湛江市)的Hass、Tonnage和Wilson 3个美国油梨品种的生育期、果实品质性状和适应性等情况,对3个品种花形态、开花特性、开花授粉受精生理特征和主要果实性状等进行观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 为了解引入国家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广东省湛江市)的Hass、Tonnage和Wilson 3个美国油梨品种的生育期、果实品质性状和适应性等情况,对3个品种花形态、开花特性、开花授粉受精生理特征和主要果实性状等进行观测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油梨品种在广东省湛江市均能正常开花结果,花期均为2月下旬至4月中旬,花期比原产地短10~20 d,Hass和Tonnage为A型花,Wilson为B型花;Hass、Tonnage和Wilson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7%、75%和82%,开花后3 h为最佳授粉期。Hass果实生理成熟期11月初,Tonnage为8月中旬,Wilson为9月初;果实风味、口感、颜色等性状与引种地基本一致,Wilson平均单果质量达到引种地的2倍多,而Tonnage单果质量只达到引种地的69.5%,Hass单果质量与原产地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梨 HASS 引种 花期 花粉萌发率 单果质量
原文传递
广东海丰县赤坑越冬黄鹡鸰的集群夜栖行为
12
作者 邓卓迪 刘金成 +1 位作者 郑胜峰 丁志锋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4-534,共1页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 夜栖地是动物夜间休息的场所,了解夜栖地的利用模式对于动物的保护和管理至关重要(Naniwadekar et al.,2020)。鸟类的夜栖地选择与寄生虫回避(Rohner et al.,2000)、配偶选择和人为干扰(Peters&Otis,2007)、捕食压力(Bock et al.,2013;Johnston-González&Abril,2019)、栖息地偏好和躲避极端天气(Zoghby et al.,2016)、食物资源(Johnston-González&Abril,2019)等因素有关。在开展广东省汕尾市小微湿地越冬水鸟调查期间,2023年1月1日17∶54在海丰县赤坑镇吉屿村(115.512°E,22.889°N)发现黄鹡鸰Motacilla tschutschensis集群夜栖(图1),其飞离夜栖地时间为06∶40—06∶48,返回时间为16∶50—18∶03,个体数516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栖地 配偶选择 越冬水鸟 个体数 极端天气 食物资源 利用模式 海丰县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善 沈雪峰 +1 位作者 莫俊杰 周鸿凯 《科技风》 2023年第27期114-116,共3页
根据“新农科”建设要求,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剖析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的教学改革,并以具体的“微课+翻转课堂+过程考核”教学模式... 根据“新农科”建设要求,对农学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剖析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农学专业农业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核体系的教学改革,并以具体的“微课+翻转课堂+过程考核”教学模式改革应用与实践。通过“微课+翻转课堂+过程考核”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课程,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符合新农科建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实践教学 微课 翻转课堂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广东省蒲瓜病毒种类鉴定及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苏琦 汤亚飞 +5 位作者 佘小漫 蓝国兵 于琳 吴正伟 李正刚 何自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684-4695,共12页
【目的】探明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蒲瓜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提高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为蒲瓜病毒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间,从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和湛江... 【目的】探明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蒲瓜病毒的RT-PCR检测方法,提高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为蒲瓜病毒病的精准监测与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8—2022年间,从广东省广州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和湛江市的蒲瓜主要种植区采集蒲瓜病毒病疑似样品78份,对采集的样品按照地区和症状进行分类,提取每份样品的总RNA,将一个地区具有相同症状样品的RNA等量混合后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分析。根据小RNA深度测序分析结果,设计特异引物进行RT-PCR验证,从而明确侵染广东省蒲瓜的病毒种类。挑选6种检出率高、危害严重的蒲瓜病毒,根据GenBank数据库设计多重PCR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同时检测6种蒲瓜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结果】从采集的78份蒲瓜疑似病毒病样品中,共检测到12种病毒,按照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葫芦内源RNA病毒(Lagenaria sicerariaalphaendornavirus,LSEV)(64.1%)、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62.8%)、小西葫芦虎纹花叶病毒(zucchini tigre mosaic virus,ZTMV)(51.3%)、西瓜绿斑驳花叶病毒(watermelon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WGMMV)(43.6%)、西瓜病毒A(watermelon virus A,WVA)(32.1%)、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19.2%)、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9.0%)、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7.7%)、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SLCCNV)(7.7%)、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5.1%)、瓜类黄矮失调病毒(cucurbit yellow stunting disorder virus,CYSDV)(3.8%)、甜瓜黄斑病毒(melon yellow spot virus,MYSV)(1.3%)。78份样品中,复合侵染率高达80.8%,其中2、3、4、5、6和7种病毒复合侵染的检出率分别为14.1%、16.7%、23.1%、17.9%、7.7%和1.3%。在多重RT-PCR体系中先加入WVA+CCYV+ZTMV+PRSV引物,12个反应后再加入CGMMV+WGMMV引物,引物体积依次为WVA 0.5μL、CCYV 0.5μL、CGMMV 0.4μL、WGMMV 0.4μL、ZTMV 0.6μL、PRSV 0.6μL,从而确立了一种同时扩增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结论】危害广东省蒲瓜的主要病毒有12种,其中CGMMV、ZTMV、WGMMV、WVA为优势病毒;复合侵染现象较普遍,以3、4和5种病毒的复合侵染形式占比较高;研发出一种同时检测蒲瓜上6种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技术,提高了蒲瓜病毒种类鉴定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瓜 病毒病 小RNA深度测序 RT-PCR检测 多重PCR方法
下载PDF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猪生产学》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15
作者 张峰 刘艳芬 +1 位作者 尹福泉 安立龙 《当代畜牧》 2020年第7期27-31,共5页
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笔者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对《猪生产学》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讨课程理论教学中师资团队建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理... 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笔者以广东海洋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对《猪生产学》课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探讨课程理论教学中师资团队建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和内容、理论课程考核方式及实践教学中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改革措施,旨在推动《猪生产学》课程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培养动物科学专业学生“一专多能”及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生产学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课程改革
原文传递
种植海水稻对滨海盐土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影响
16
作者 李慧君 张伟健 +6 位作者 吴伟健 李高洋 陈艺杰 黄枫城 黄永相 蔺中 甄珍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7-156,共10页
为研究种植海水稻对滨海盐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不种植海水稻的含盐0.2%(CK1)和0.6%(CK2)的土壤为对照组,以在0.2%和0.6%盐度种植‘海稻86’的土壤为处理组(S1、S2),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和... 为研究种植海水稻对滨海盐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以不种植海水稻的含盐0.2%(CK1)和0.6%(CK2)的土壤为对照组,以在0.2%和0.6%盐度种植‘海稻86’的土壤为处理组(S1、S2),研究不同处理下土壤的化学性质、养分含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种植海水稻后,土壤腐殖质、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在抽穗期,S1和S2处理分别为19.26 g·kg^(−1)、40.61 mg·kg^(−1)、98.33 mg·kg^(−1)和17.42 g·kg^(−1)、34.79 mg·kg^(−1)、88.69 mg·kg^(−1);同时,种植海水稻提升了土壤碱解氮、铵态氮、硝态氮的含量,且均在抽穗期时含量最高。种植海水稻后,处理组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arbon,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含量及微生物呼吸活性(microbial respiratory activity,MR)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在抽穗期,S1处理较CK1显著增加190.42%、234.13%和93.33%;S2处理较CK2显著增加195.33%、184.26%和108.14%。同时种植海水稻对滨海盐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影响显著,S1处理对微生物群落优势菌相对丰度的提高显著优于S2处理。S1处理中,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噬几丁质菌科(Chitinophagaceae)、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吡啶单胞菌科(Pyrinomonadaceae)、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芽囊藻科(Blastocatellaceae)、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的相对丰度较CK1分别显著提升75.63%、4.01%、54.67%、65.03%、99.11%、49.93%、119.75%。S2处理中,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嗜甲基菌科(Methylophilaceae)、芽囊藻科(Blastocatellaceae)、亚硝化单胞菌科(Nitrosomonadaceae)相对丰度较CK2分别显著29.83%、28.17%、148.84%、44.81%。相关性表明土壤pH与伯克氏菌科和嗜甲基菌科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腐殖质、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与吡啶单胞菌科和芽囊藻科的相对丰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稻 盐土 土壤化学性质 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17
作者 李高洋 黄永相 +7 位作者 吴伟健 陈艺杰 张伟健 罗舒文 李慧君 黄枫城 蔺中 甄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7-598,共12页
滨海盐碱地的特殊环境严重限制了土壤氮素转化和利用。微生物介导的水稻根际氨氧化过程是盐碱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但限于研究盲点和技术不足,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仍少有报道。据此,本研究... 滨海盐碱地的特殊环境严重限制了土壤氮素转化和利用。微生物介导的水稻根际氨氧化过程是盐碱稻田土壤氮循环的关键过程,但限于研究盲点和技术不足,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仍少有报道。据此,本研究以“海稻86”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低盐浓度(2 g·kg^(-1))和高盐浓度(6 g·kg^(-1))两组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种植海水稻70 d后,高盐和低盐处理根际土壤的pH分别下降了0.82和0.70个单位,土壤有机质(SOM)含量下降了6.41和4.46 g·kg^(-1),腐殖质(HU)含量提高了5.76和4.45 g·kg^(-1),全氮(TN)含量减少0.46和0.37 g·kg^(-1),表明海水稻可通过降低盐碱地土壤pH,加速有机质分解转化,提高土壤氮循环速率。水稻根际作用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呼吸强度,并在种植第55天达到最高,在高盐处理中分别达到850.0 mg·kg^(-1)、72.2 mg·kg^(-1)和231.9 mg·kg^(-1)·d^(-1),低盐处理中达到546.1 mg·kg^(-1)、53.7 mg·kg^(-1)和171.2 mg·kg^(-1)·d^(-1),说明水稻根际作用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在55 d最强。海水稻根际效应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丰富度、多样性和丰度无显著影响,AOA优势菌为norank_c__environmental_samples_p__Crenarchaeota、unclassified_k__norank_d__Archaea和Nitrososphaera。海水稻根际效应显著提升了滨海盐碱地土壤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土壤AOB优势菌environmental_samples_f__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ospira的丰度。相关性分析发现environmental_samples_f__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ospira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腐殖质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海水稻可提高滨海盐碱地养分循环,并且在酸性土壤中耐盐碱水稻根系效应主要影响AOB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稻 根际效应 氮循环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下载PDF
蚯蚓驱动的滨海盐碱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降解的机制研究
18
作者 吴炜龙 陈艺杰 +4 位作者 卫婷 杨贵琼 阳长洪 甄珍 蔺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96-2006,共11页
滨海盐碱地是中国重要的耕地资源,而人类活动等加重了滨海盐碱地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PAHs污染的重要手段。外源微生物的低环境适应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诱导强化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较难降解的三... 滨海盐碱地是中国重要的耕地资源,而人类活动等加重了滨海盐碱地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微生物降解是去除土壤PAHs污染的重要手段。外源微生物的低环境适应性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诱导强化土著微生物原位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较难降解的三环芳烃-蒽为多环芳烃代表,湛江市轻度滨海盐碱土为污染研究对象,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为受试生物,设置4组处理(灭菌对照,SS;灭菌土壤加蚯蚓,SE;自然对照,OS;自然土壤加蚯蚓,OE)。比较不同时间段各处理土壤中蒽的降解效率、理化性质和培养结束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确蚯蚓对粤西地区滨海农田土壤蒽降解的强化效果、降解功能微生物种群和关键环境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蚯蚓能够影响滨海盐碱土壤中蒽的降解,并且加速其降解。在OS中蒽降解率为40.7%,而SS中蒽的降解率仅为17.7%。土壤中蒽的降解以生物降解为主(23.0%),而不是非生物降解(17.7%)。OE处理的降解效率最高为62.1%,SE处理的降解效率为50.4%。蚯蚓强化非生物降解和肠道菌群作用共同的效果(32.7%)高于蚯蚓强化土著微生物降解的效果(21.4%)。同时,蚯蚓影响了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度,提高了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伯克氏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气单胞菌科(Aeromonadaceae)等降解微生物的丰度。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蒽的残留浓度与伯克氏菌科、气单胞菌科、鞘脂单胞菌和黄杆菌(Flavobacteriaceae)为显著负相关,而与pH、有机质为显著正相关,说明蚯蚓能够通过影响pH、有机质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加速滨海盐碱土壤中蒽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农田土壤 蚯蚓 多环芳烃 土壤性质 生物降解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热带滨海城市行道树结构与健康评估
19
作者 苏琦 段婷婷 +3 位作者 陈杰 邹悦 吴彭喜 吴正伟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55-60,共6页
近年广东徐城行道树健康问题越发突出。为给徐城行道树的日常养护和精细化管理及热带滨海城市的行道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调查徐城28条街道的行道树结构特征,并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徐城行道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徐... 近年广东徐城行道树健康问题越发突出。为给徐城行道树的日常养护和精细化管理及热带滨海城市的行道树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系统调查徐城28条街道的行道树结构特征,并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徐城行道树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徐城行道树共有17科24属28种,种类较多的有桑科(3种)、棕榈科(3种)和大戟科(3种);从数量上看,榕属(3种)最多,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为5∶2;徐城86.81%行道树处于健康与基本健康的状态,13.19%树木存在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其中健康状况较差的树种主要是阴香、秋枫、假苹婆、滇桂木莲和石栗。徐城行道树整体栽植结构有待提升,且骨干树种较少,整体冠幅和胸径水平较低,地面铺装、树洞和病虫害是引发徐城行道树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滨海 行道树 园林树木 健康评价 健康指数
下载PDF
研究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农业资源及有害生物调查与评价课程为例
20
作者 李亚 吴正伟 +2 位作者 刘昱呈 吴紫琳 任磊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3期117-120,共4页
研究生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研究目标、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主要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探索农学类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农业资源及有害生物调查与评价线上线下... 研究生学位课程是研究生培养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研究目标、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学习主要研究方法、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探索农学类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农业资源及有害生物调查与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提升的作用,课程团队从课程内容分类筛选、线上授课平台的选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及课程评价等方面完成2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农业资源及有害生物调查与评价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学习的灵活性、增加学习主动性和提升学习成就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