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ACCP体系的实验室安全分析及管理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雪琼 夏杏洲 +5 位作者 邵海艳 邓楚津 郝记明 毛伟杰 钟敏 范秀萍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9期89-92,共4页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了基于HACCP理论的实验室危害分析与安全管理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所为例,通过对实验室特点的分析,利用HACCP理论进行了危害分析(HA),确定了关键控制点(CCPs),提出了HACCP计划;并建立了以此为基础的...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探讨了基于HACCP理论的实验室危害分析与安全管理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药物所为例,通过对实验室特点的分析,利用HACCP理论进行了危害分析(HA),确定了关键控制点(CCPs),提出了HACCP计划;并建立了以此为基础的实验室安防控制体系,进行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显著提高了实验室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CCP体系 高校实验室 安全管理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下载PDF
固定化酶技术在食品中的主要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巨贤 石晓艳 +3 位作者 黄和 王小明 卓颖斯 韩锐 《中国食品工业》 2010年第2期49-50,共2页
本文介绍了固定化酶在现阶段食品工业生产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物质制备提取、生物传感器、发酵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固定化酶 酶促反应 应用
下载PDF
冷冻贝肉食品的HACCP管理分析
3
作者 关志强 李敏 +2 位作者 宋小勇 蒋小强 洪鹏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9-150,137,共3页
根据HACCP的设计原理,对冷冻贝肉生产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进行了危害分析,确定了冷冻贝肉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手段,为冷冻贝肉的生产提供了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冷冻 贝肉 HACCP 质量保证体系
下载PDF
探究式教学在食品微生物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
4
作者 伍彬 雷晓凌 +4 位作者 叶日英 刘颖 曾少葵 刘唤明 王玲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5期253-253,264,共2页
为改变传统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劣势,作者结合学校、学院和学科特点,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改变传统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劣势,作者结合学校、学院和学科特点,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与评价,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目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学 探究式教学法 设计性实验
下载PDF
鱿鱼内脏糖蛋白提取工艺及其免疫活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章建设 雷晓凌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08年第2期167-169,166,共4页
本文分析了鱿鱼内脏的一般营养成分;探索了NaCl溶液提取鱿鱼内脏糖蛋白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了鱿鱼内脏糖蛋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鱿鱼内脏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6、浸提时间为60... 本文分析了鱿鱼内脏的一般营养成分;探索了NaCl溶液提取鱿鱼内脏糖蛋白的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并初步探讨了鱿鱼内脏糖蛋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鱿鱼内脏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料液比为1:6、浸提时间为60min、NaCl浓度为3%、浸提温度为80℃;该工艺所提取得糖蛋白具有一定的免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 糖蛋白 提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海鲈鱼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燕燕 李金星 +2 位作者 王悦齐 陈胜军 邓建朝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0年第6期49-57,共9页
为探明加热温度对海鲈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以海鲈鱼背肉为原料,研究其经热处理后中心温度分别达到40℃、50℃、60℃、70℃、80℃、90℃和100℃时水分含量、总巯基含量、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色差、风味、加热失重率、质构、Ca^2+-ATP酶... 为探明加热温度对海鲈鱼肌肉品质的影响,以海鲈鱼背肉为原料,研究其经热处理后中心温度分别达到40℃、50℃、60℃、70℃、80℃、90℃和100℃时水分含量、总巯基含量、肌原纤维蛋白质量浓度、色差、风味、加热失重率、质构、Ca^2+-ATP酶活性和表面疏水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鱼肉色泽的L∗值、a∗值和b∗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上升速度先快后慢;鱼肉的硬度、内聚性、咀嚼度和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等指标随温度的上升先升高后下降,而弹性、水分含量、肌原纤维蛋白浓度、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酶活性持续下降。SDS-PAGE电泳条带表明,随着中心温度的升高,大部分肌原纤维蛋白发生变性,但有极少数的肌动蛋白未发生变性。研究表明:综合色差、质构和感官评分的变化规律,海鲈鱼的终点加热温度控制在7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加热温度 肌肉品质 蛋白特性 质构特性
下载PDF
低浓度海盐苦卤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培文 李晓菲 +1 位作者 胡世伟 宋文东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83-188,共6页
以番茄种子及其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和0.40%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研究番茄种子在海盐苦卤浓度为0.05%、0.10%、0.20%和0.40%处理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试验以Hoagland’s营养液及含0.40%和氯化钠的Hoagland’s营养液为对照,研究番茄幼苗... 以番茄种子及其幼苗为试验材料,以蒸馏水和0.40%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研究番茄种子在海盐苦卤浓度为0.05%、0.10%、0.20%和0.40%处理下发芽率和发芽势。试验以Hoagland’s营养液及含0.40%和氯化钠的Hoagland’s营养液为对照,研究番茄幼苗在海盐苦卤浓度为0.05%、0.10%、0.20%和0.40%的Hoagland’s营养液处理下的株高、干重、鲜重、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浓度为0.05%和0.10%海盐苦卤处理对番茄种子及幼苗无负面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番茄种子的发芽势,增加了番茄幼苗的株高、干重和鲜重,有效降低了番茄叶片的电导率,并且对番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及脯氨酸(PRO)含量影响很小;浓度为0.20%和0.40%海盐苦卤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无明显影响,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具有负面影响,且其负面影响低于同浓度氯化钠对番茄幼苗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苦卤 番茄 发芽率 电导率 丙二醛 脯氨酸
下载PDF
珠母贝糖胺聚糖胶囊制备与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庆俊 范秀萍 吴红棉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96-99,共4页
以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粗品为主要功能成分,以β-环糊精为辅料,制成珠母贝糖胺聚糖胶囊,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胶囊中水分、总糖、糖胺聚糖(GAG)和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8.85%、85.23%、3.00%和3.60%;胶囊的装量差异与崩解时限均符合质... 以马氏珠母贝糖胺聚糖粗品为主要功能成分,以β-环糊精为辅料,制成珠母贝糖胺聚糖胶囊,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胶囊中水分、总糖、糖胺聚糖(GAG)和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8.85%、85.23%、3.00%和3.60%;胶囊的装量差异与崩解时限均符合质量标准;胶囊制剂中细菌总数小于1000 g-1,大肠杆菌MPN小于30 g-1,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小于25 g-1,符合《保健食品通用卫生要求》规定;致病菌均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母贝糖胺聚糖 胶囊 微生物指标 检测
下载PDF
海盐苦卤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及其对番茄叶片防御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秦培文 宋文东 +1 位作者 李晓菲 胡世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82-185,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海盐苦卤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通过测定PAL、CAT和PPO的变化,研究了海盐苦卤对番茄叶片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番茄早疫病...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海盐苦卤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通过测定PAL、CAT和PPO的变化,研究了海盐苦卤对番茄叶片防御酶系(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和多酚氧化酶PPO)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番茄早疫病菌作用表现为:抑制—促进—抑制,并在浓度为0.0050%具有最佳抑制效果,抑制率为42.3%;此外,浓度为0.050%的海盐苦卤处理能够提高番茄叶片PAL、CAT和PPO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苦卤 番茄早疫病菌 PAL CAT PPO
下载PDF
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秦培文 宋文东 +1 位作者 李晓菲 胡世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19-6420,6425,共3页
[目的]研究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叶片离体培养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 [目的]研究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叶片离体培养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规律性不强,表现为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而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浓度为0.005 0%时具有最佳抑制效果,抑制率为31.2%;0.050 0%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3%。[结论]研究结果为海盐苦卤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苦卤 玉米青枯病菌 菌丝 生长 抑制作用
下载PDF
3种唇形科植物精油组分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鹏 DUDAI Nativ +1 位作者 李嘉杰 林丽静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4-1650,共7页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百里香、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3种唇形科植物精油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唇形科植物精油具有丰富的挥发性组分,本研究在不同唇形科植物精油中检测到18种单萜、18种倍半萜、25种单...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百里香、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3种唇形科植物精油的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唇形科植物精油具有丰富的挥发性组分,本研究在不同唇形科植物精油中检测到18种单萜、18种倍半萜、25种单萜衍生物、2种倍半萜衍生物及16种酮、酯、酸类化合物共79种挥发性物质。不同唇形科植物精油组分差异较大,百里香植物精油组分最多,具有51种化合物;其次为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精油。百里香酚、1,8-桉叶素和香叶醛分别对百里香、迷迭香和柠檬香蜂草植物精油的贡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形科植物 精油 挥发性组分 差异
下载PDF
芒果皮粗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维民 汪敏 《农产品加工(下)》 2005年第9期128-131,共4页
以芒果皮渣为原料,就粗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 以芒果皮渣为原料,就粗多糖提取的影响因素及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和L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料液比和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温度90℃,时间2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芒果皮中粗多糖提取率高达3.5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皮 粗多糖 提取 影响因素 工艺
下载PDF
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英文)
13
作者 秦培文 宋文东 +1 位作者 李晓菲 胡世伟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1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叶片离体培养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 [目的]研究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叶片离体培养法测定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其对玉米青枯病菌的抑制规律性不强,表现为随着海盐苦卤浓度的降低而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在浓度为0.0005%时具有最佳抑制效果,抑制率为31.2%;0.0500%海盐苦卤对玉米青枯病菌侵染玉米具有最佳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4.3%。[结论]研究结果为海盐苦卤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苦卤 玉米青枯病菌 菌丝 生长 抑制作用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鲈鱼片脱腥工艺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海燕 吴燕燕 +4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林婉玲 胡晓 魏涯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3-149,共7页
以海鲈鱼( Lateolabrax japonicas )为研究对象,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的薄荷香精、酵母提取物为脱腥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在(15±2)℃的条件下,料液比、脱腥液浓度、脱腥时间对海鲈鱼片的腥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法对海... 以海鲈鱼( Lateolabrax japonicas )为研究对象,以从天然产物中筛选的薄荷香精、酵母提取物为脱腥剂,采用单因素实验,分析在(15±2)℃的条件下,料液比、脱腥液浓度、脱腥时间对海鲈鱼片的腥味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再通过响应面法对海鲈鱼脱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酵母提取物与薄荷香精能较好地降低海鲈鱼片的腥味;优化的脱腥工艺为:在(15±2)℃条件下,将刚宰杀好的海鲈鱼片放入脱腥液中,料液比为 1∶ 3 (g∶ mL),脱腥液中酵母提取物的质量浓度和薄荷香精体积分数分别为1.0 g/L和0.01%,脱腥浸泡42 min。感官评价显示,处理后鱼片无腥味,且对鱼片的色泽、质地、新鲜度均无影响。经GC-MS分析得出海鲈鱼片脱腥后风味物质种类基本不变,而己醛、2-己烯醛、庚醛、E-2-壬烯醛、癸醛、3,5-辛二烯-2-酮等腥味物质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酵母提取物 薄荷香精 脱腥 工艺优化 挥发性风味
下载PDF
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配对海鲈鱼片的保鲜效果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海燕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杨少玲 杨贤庆 林婉玲 黄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02-208,共7页
通过测定鱼片的pH、汁液流失率、质地、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复配对海鲈鱼片在(4±1)℃下贮存12 d的... 通过测定鱼片的pH、汁液流失率、质地、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的变化,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与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KGM)复配对海鲈鱼片在(4±1)℃下贮存12 d的感官品质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在第9天时菌落总数高达6.34 lg CFU/g,已超过二级鲜度标准,感官分值不可接受,而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组(K+P)样品仍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在12 d时,TBA值和TVB-N值分别为0.765 mg/kg和20.25 mg/100 g,同时,pH、汁液流失率、质地、菌落总数和感官品质均低于单一保鲜组和对照组。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复合保鲜效果优于单一保鲜剂和对照组,能显著延长海鲈鱼保质期至9 d以上。该研究为今后水产品保鲜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ε-聚赖氨酸与魔芋葡甘聚糖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Ε-聚赖氨酸 魔芋葡甘聚糖 冷藏 保鲜
下载PDF
鲈鱼保鲜加工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海燕 吴燕燕 +3 位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邓建朝 李春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115-122,共8页
【目的】探讨鲈鱼保鲜加工技术及高值化加工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对鲈鱼的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和副产物(鱼油、鱼骨和胶原蛋白)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单一保鲜技术作为鲈鱼主要的保鲜方式,保鲜效果较差,加工技术研究仍... 【目的】探讨鲈鱼保鲜加工技术及高值化加工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对鲈鱼的保鲜技术、加工技术和副产物(鱼油、鱼骨和胶原蛋白)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单一保鲜技术作为鲈鱼主要的保鲜方式,保鲜效果较差,加工技术研究仍存在问题,加工产品种类单一,且现代高新技术应用不足,对鲈鱼加工中副产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还不够透彻。【结论】不同技术的协同效应具有高效保鲜的特点,特别是复合生物保鲜剂与低温保鲜的结合在今后鲈鱼保鲜中极具发展前景。应注重不同保鲜技术的复合保鲜,不断改进鲈鱼加工技术,开发及运用现代化加工新技术,优化养殖环境,开发多元化鲈鱼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鲈鱼产品多样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保鲜 加工 副产物利用
下载PDF
水产品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形成与品质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康婷 潘创 +3 位作者 陈胜军 胡晓 邓建朝 李春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2,共6页
【目的】综述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控制冰晶形成的方法。【方法】在阐述微冻保鲜技术和冰晶形成的基础上,综述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冰晶对其水分、蛋白质、脂肪、质构、色泽等品质的影响,简要介绍高压冷冻、超声波... 【目的】综述微冻贮藏过程中冰晶的形成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和控制冰晶形成的方法。【方法】在阐述微冻保鲜技术和冰晶形成的基础上,综述水产品贮藏过程中冰晶对其水分、蛋白质、脂肪、质构、色泽等品质的影响,简要介绍高压冷冻、超声波辅助冷冻、渗透脱水冷冻、电场辅助冷冻等控制冰晶形成大小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水产品采用微冻贮藏有保持新鲜度、保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等优点。冰晶的大小与重结晶对水产品的质量影响较大,需要联合其他技术降低微冻贮藏中冰晶对水产品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微冻贮藏 冰晶 品质变化
下载PDF
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HPLC-UV法测定海稻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 被引量:12
18
作者 段智红 黄永梅 +4 位作者 吕应年 梁力中 黄燕霞 叶华 叶盛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7-261,270,共6页
为建立海水稻活性成分γ-氨基丁酸(GABA)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FD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精白米、玉米、海稻米、发芽海稻米24 h、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的γ-氨基丁酸(G... 为建立海水稻活性成分γ-氨基丁酸(GABA)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HPLC-UV)方法。以2,4-二硝基氟苯(FDNB)为衍生化试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精白米、玉米、海稻米、发芽海稻米24 h、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的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研究了FDNB的投量,醋酸铵溶液-乙腈作为流动相以及样品的pH对GABA衍生物保留时间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及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发芽海稻米24 h中GABA的含量最高,为34.35μg/mg,玉米、未发芽海稻米、发芽海稻米48 h、发芽海稻米72 h中GABA的含量分别为为3.74、3.63、17.03、9.54μg/mg,而精白米中GABA含量几乎为零; FDNB投量为0.3 m L时,可确保反应完全;用0.5%醋酸铵水溶液∶乙腈(V∶V)=85∶15作流动相克服了泵压不稳定的现象;用硼酸盐缓冲液对衍生化后的样品进行稀释(1、5、10、15、20、40倍)后,样品的pH在9.0左右,GABA衍生物的保留时间几乎不漂移,在15.8 min左右;该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相对标准偏差值分别是0.08%、0.66%和0.60%;样品在24 h内稳定,回收率在99.29%~101.35%。结论本实验方法简便、结果可靠,可用于高含量GABA功能性食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稻 Γ-氨基丁酸 含量 衍生化
下载PDF
海马对慢性应激模型小鼠抑郁行为及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康伟 颜玲 +3 位作者 张才 王昊印 张永平 宋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6-82,共7页
【目的】探索中药材海马改善慢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动物抑郁样... 【目的】探索中药材海马改善慢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 CUM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利用慢性轻度不可预测性应激建立小鼠抑郁模型,通过糖水偏好度、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价动物抑郁样行为,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皮质酮含量(Glucocorticoid,GC)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马脑区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糖水偏好度显著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旷场中运动总格数和中心格进入次数显著降低,血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明显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水平显著下降;应激同时饲喂海马可显著改善应激小鼠以上指标的异常(P<0.05)。【结论】中药材海马可通过调节炎症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而改善抑郁样症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抑郁症 慢性不可预知性轻度应激 神经递质
下载PDF
不同处理方法对海稻米中γ-氨基丁酸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智红 黄燕霞 +4 位作者 吕应年 黄永梅 梁力中 叶华 叶盛权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
以海稻米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5个因素对海稻米中γ-氨基丁酸(GABA)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确定海稻米中GABA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稻米中GABA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 以海稻米为研究对象,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5个因素对海稻米中γ-氨基丁酸(GABA)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方法确定海稻米中GABA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海稻米中GABA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为水、提取时间为1 h、提取次数3次、提取温度60℃、提取物料比1 g∶15 mL,在此提取条件下的提取率为6.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稻米 Γ-氨基丁酸 提取率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