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阶梯式摄食训练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焕弟 曾广坤 +1 位作者 陈倩怡 姚雪榕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6期89-92,116,共5页
目的 探讨量化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阶梯式摄食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量化增稠剂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阶梯式摄食训练中的应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9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给予鼻管护理,实施常规口腔护理及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量化增稠剂(适可舒)进行早期阶梯式摄食训练,分别给予患者低稠、中稠、高稠3种稠度的食物。记录留置胃管时间,鼻饲管拔管例数,治疗7、12 d吞咽功能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留置胃肠管道时间短于对照组,鼻饲管拔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7、12 d的吞咽功能疗效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患者中应用量化增稠剂阶梯式摄食训练方法,有助于促进其吞咽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增稠剂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摄食训练
下载PDF
耳内镜下外耳道清理后碘酊烧灼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洪伟雄 姚雪榕 +1 位作者 陈莎 谢勤开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真菌性外耳道炎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碘酊烧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80例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根据单双耳真菌性外... 目的分析真菌性外耳道炎采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碘酊烧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80例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治疗的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根据单双耳真菌性外耳道炎患病情况,纳入研究的总耳例数为128例。对照组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碘酊烧灼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听力功能指标以及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听力功能指标、血清PCT、CRP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外耳道清理后,真菌性外耳道炎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与碘酊烧灼共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症状,并且复发率低,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外耳道炎 碘酊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 耳内镜 外耳道清理
下载PDF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韦桂静 姚雪榕 洪伟雄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186-189,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80例。两... 目的观察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80例。两组均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疾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负面情绪、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负面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测评量表(FI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IM、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干预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干预 缺血性脑卒中 负面情绪 神经功能 肢体运动功能
下载PDF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桂静 姚雪榕 洪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9期138-14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施行传统护理,观察组施行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C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评分(HPLPⅡ)、功能训练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CSS、FMA、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HPLPⅡ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训练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护理,可提升患者训练依从性,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自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格林模式 健康教育护理 神经功能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帆 陈娜 唐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血浆Lp-PLA2和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检测;随访1年后,比较再发组和未再发组... 目的:探讨使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价值。方法:收集初发脑梗死患者120例进行血浆Lp-PLA2和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SMI检测;随访1年后,比较再发组和未再发组血浆Lp-PLA2表达值、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结果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估斑块内新生血管和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2组血浆Lp-PLA2表达值、斑块内新生血管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1%(32/47)和87.7%(64/73),联合预测变量AUC最大。结论:SMI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联合血浆Lp-PLA2预测脑梗死再发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管成像 血浆 磷脂酶A2 大脑梗塞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复发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性 颈动脉 预测
下载PDF
认知心理护理配合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姚雪榕 韦桂静 +1 位作者 刘越存 陈叠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9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配合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IS)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9月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IS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护理配合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IS)患者负性情绪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9月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AIS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认知心理护理及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疾病感知、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后试验组遵医行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护理配合以格林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老年AIS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改善患者遵医行为,调节患者负性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脑梗死 认知心理护理 格林模式健康教育 负性情绪 疾病感知 睡眠质量
下载PDF
眩晕床边检查快速识别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有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4期4224-4226,共3页
目的:探讨眩晕床边检查(VBE)快速识别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恶性眩晕患者,均行VBE检查(眼震检查、眼动检查、头动试验),以颅脑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BE对脑卒中的检出价值。结... 目的:探讨眩晕床边检查(VBE)快速识别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82例恶性眩晕患者,均行VBE检查(眼震检查、眼动检查、头动试验),以颅脑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VBE对脑卒中的检出价值。结果:VBE的检查时间明显短于颅脑MRI检查(P<0.05)。颅脑MRI与VBE对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6.34%、4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E与颅脑MRI检出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Kappa系数为0.714,一致性较高。VBE检出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8%、94.44%、91.30%、89.47%、95.45%。结论:VBE能快速、有效识别恶性眩晕起病脑卒中,临床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床边检查 快速识别 恶性眩晕 脑卒中 颅脑MRI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CKD5期患者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钟汉平 李历敏 王钟鹏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82-584,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CKD5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肾脏... 目的分析探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慢性肾脏疾病(CKD)5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CKD5期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肾脏替代治疗及血液透析通路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eGF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尿素氮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通路比例高于对照组,使用临时静脉导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团队的分层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于CKD5期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肾脏替代治疗发生率及血液透析使用临时静脉导管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个案管理模式 慢性肾脏疾病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