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纤维肌电图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成宏 朱东铭 +4 位作者 朱珍棠 崔玉真 高金环 陈庆深 罗少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采用KEY POINT 4CH型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 目的探讨单纤维肌电图(SFEMG)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采用KEY POINT 4CH型肌电图仪,测定指总伸肌的颤抖(Jitter)和纤维密度(FD),同时进行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并测量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Jitter和FD具有相关性,且均与HbA1C、病程呈正相关。Jitter异常率66.2%,FD异常率61.5%,NCS异常率47.7%。结论Jitter所反映的神经肌肉接头异常及FD反映的失神经-神经再支配与代谢状况相关联,SFEMG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的敏感手段,可发现亚临床神经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纤维肌电图 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 颤抖 纤维密度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成宏 谢庆深 +8 位作者 谢克亮 朱东铭 朱珍棠 冯泉 罗少红 高金环 崔玉真 李满棠 赵敏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4期3-4,31,共3页
目的实施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的效果,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历史对照研究,对2004年7月~2005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治... 目的实施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费用的效果,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历史对照研究,对2004年7月~2005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组成规范化治疗组,2003年6月~2004年6月同条件的已实施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分别登记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PittsburghComaScale,GCS)、日常生活行为能力Barthel指数,院内并发症发生率、院内病死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差别。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规范组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患者NIHSS,提高Barthel指数,降低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尤其是肺部感染,院内病死率亦有显著降低(8.2%vs15.2%),住院期间平均费用规范组较常规组节省2000元左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降低住院费用,值得在基层医院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规范化治疗 临床评估 卒中单元
下载PDF
安理申与脑复康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罗成宏 朱东铬 崔玉真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10期23-24,共2页
目的比较安理申与脑复康两种药物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疗效。方法入选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安理申组36例,口服安理申5mg,每日夜晚睡前服用,连服12个月;脑复康组43例,口服脑复康0.8g,每天3次,连服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MMSE... 目的比较安理申与脑复康两种药物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疗效。方法入选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安理申组36例,口服安理申5mg,每日夜晚睡前服用,连服12个月;脑复康组43例,口服脑复康0.8g,每天3次,连服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MMSE及ADL评估疗效。结果安理申组治疗后MMSE得分明显高于脑复康组(P<0.05),ADL得分低于脑复康组(P<0.05)。结论安理申治疗VCI安全有效,早期应用可预防及延缓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理申 脑复康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2
4
作者 罗少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2期113-114,共2页
目的介绍30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在2天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主要采用对患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患... 目的介绍30例急性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首次发病在2天内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48小时后就进行肢体功能训练的康复护理,主要采用对患肢进行良肢位摆放,对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训练、卧位坐起、坐位平衡、站立训练、作业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护理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执行一般常规护理。结果康复组患者治疗后在运动功能提高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继发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防止继发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 护理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联合应用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满棠 罗成宏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4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CT介导下血管造影(CTA)与脑干听觉的诱发电位(BAEP)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19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患者有BAEP的异常与TC... 目的:探讨应用CT介导下血管造影(CTA)与脑干听觉的诱发电位(BAEP)对后循环缺血患者进行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5年10月~2010年10月,本科收治的19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患者有BAEP的异常与TCD的异常,总阳性率为91.4%。患者BAEP异常占165例(85.3%);患者CTA呈阳性占152例(71.7%)。结论:BAEP与CTA互相补充,能够分别从其神经电生理与血流动力学两方面,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与定位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介导下血管造影 脑干听觉的诱发电位 后循环缺血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朱东铭 罗成宏 崔玉真 《海南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32-33,共2页
目的观察和验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161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余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定期(入院当日、第7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 目的观察和验证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161例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m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14天,余治疗同对照组。治疗前后定期(入院当日、第7天、第14天、第21天)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患者神经机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日常生活指数行为能力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自由基清除剂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临床观察及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的研究
7
作者 李满棠 罗成宏 崔玉真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56-1158,共3页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致骨关节损害的各种症状、体征、X线检查、骨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进行观察,并对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后BAP水平进行统计研究。方法:实验组48例患者统计骨关节损害临床症状情况,全部行相应部位X片检查。另设20名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两组均用ELISA法检验BAP。于常规驱铜治疗加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2个月后再次检验BAP,并进行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的数值统计对比。结果:BAP活性测定对HLD致骨关节损害诊断具有更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结论:针对HLD骨关节病变的发病原因尽量早期采取有效驱铜治疗及配合钙剂和活性维生素D制剂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骨关节损害进展和缓解症状,以改善HLD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骨关节损害 骨碱性磷酸酶(BAP)
下载PDF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李满棠 罗成宏 赵敏 《当代医学》 2011年第22期85-86,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变化统计分析疾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入选病例依照血清CPK水平(正常值0~130IU/L)分为CPK正常组与血清CPK增高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入院24小时... 目的通过分析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以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的变化统计分析疾病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入选病例依照血清CPK水平(正常值0~130IU/L)分为CPK正常组与血清CPK增高组。两组均于治疗前(入院24小时内)于清晨空腹时抽取血标本检测CPK、血清钾水平,并行心电图检测。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辅助检查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首发病例比例、肌痛发生比例方面,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在肌、血清钾水平、心电图异常比例方面有显著差异;在此次病程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亢并周围性瘫痪患者血清CPK含量升高是提示肌肉损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甲亢的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尤以首发病例多见。监测血清CPK含量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早期治疗都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 肌酸磷酸激酶(CPK)
下载PDF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68例病因及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庆深 付伦姣 +2 位作者 罗成宏 朱东铭 冯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0-2081,共2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对68例住院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有明确病因者60例,病因不清者8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5例,心源性脑栓塞12例,...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高危因素。方法对68例住院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析其血压、血脂、血糖、血黏度、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的关系。结果有明确病因者60例,病因不清者8例,其中动脉粥样硬化45例,心源性脑栓塞12例,其他原因包括脑血管炎、烟雾病、偏头痛等共3例;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80.9%),高血脂(73.5%),高同型半胱氨酸(44.1%),吸烟(32.4%),家族史(29.4%),饮酒史(26.5%),栓塞性血管病(17.6%),糖尿病(14.7%)。结论动脉粥样硬化仍然是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糖尿病、高HCY等危险因素是促发中青年人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脑卒中 病因 高危因素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吞咽摄食训练及护理
10
作者 罗少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6年第10期1221-1222,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26例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不再进展,48h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26例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不再进展,48h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摄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摄食训练 护理
下载PDF
脑血管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庆深 崔玉真 +2 位作者 罗成宏 冯泉 朱东铭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通过选取近一年住院病人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面的独特性。结果15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伴发症状不同的精神障碍56例,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 目的探讨对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方法通过选取近一年住院病人中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面的独特性。结果15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伴发症状不同的精神障碍56例,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36.6%。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在积极治疗基础病同时针对精神障碍进行治疗,精神症状在14~28天消失。结论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细心鉴别及积极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精神障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