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中医湿证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亚栋 赵文杰 +7 位作者 刘译鸿 邓深苑 何怡瀚 朱燕娟 余娅娅 常雪松 肖真真 张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医湿证与初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以下简称肠癌)患者疾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调查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湿证诊断标准》判别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湿证与初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以下简称肠癌)患者疾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调查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湿证诊断标准》判别患者湿证与非湿证,并进行相关疾病信息收集,对比初治结直肠癌患者湿证与非湿证之间的差异。【结果】(1)人口学资料:湿证患者占86.84%(132/152),非湿证患者占13.16%(20/152);湿证与非湿证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食偏好、吸烟史、居住地潮湿情况、体质量指数(BMI)、体力状况(PS)评分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舌象特点:2组在舌色、腻苔和黄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湿证患者更多表现为淡红舌、黄腻苔,提示舌象结果有助于湿证的诊断。(3)湿证的症征信息特点:湿证患者的症征信息以舌苔腻(91例)、肠鸣(78例)、便溏(68例)多见;量表与临床诊断基本符合,诊断一致率为71.05%(108/152),在诊断有出入的患者中症状以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4)疾病特征:2组患者在T分期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证组的原发肿瘤更多分布于T3-T4期,而非湿证组的Tis-T2期与T3-T4期均有分布;2组患者在周围神经浸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湿证组无周围神经浸润比例要明显高于湿证组;其余疾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证诊断标准》可作为临床上肠癌湿证诊断的辅助工具;初治结直肠癌中湿证患者占比超8成,其典型特征为舌苔腻、肠鸣及便溏,且湿证与部分临床预后高危因素有关,因此肠癌湿证的诊断对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湿证 横断面研究 典型特征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环路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思考与展望
2
作者 李卓娴 周流畅 +4 位作者 叶丽宏 邓迪 赵金兰 史亚飞 张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24-1429,共6页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 在寻找提升抗抑郁疗效新策略的过程中,中医药干预逐渐展露出其独特的防治优势。多巴胺奖赏系统密切参与了抑郁症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现今研究多聚焦于多巴胺奖赏系统中某一特定核团的功能机制,而着眼于神经环路功能机制所开展的研究较少。当前奖赏环路的微观研究中,奖赏环路异常和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关联性已获得广泛认可,中医药干预可通过影响奖赏环路发挥抗抑郁作用。该文围绕多巴胺奖赏系统参与抑郁症的环路机制以及中医药干预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奖赏系统 神经环路 多巴胺 腹侧背盖区 伏隔核
下载PDF
脾虚湿阻型银屑病病证结合小鼠模型的系统评价研究
3
作者 刘凡露 苏浩杰 +7 位作者 周攀宇 张雅婷 汪晴 孙玥 岳洪宇 吴晶晶 危建安 韩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70-1482,共13页
目的构建脾虚湿阻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从多维度、多方向评价该模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脾虚湿阻证小鼠模型,外涂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二者结合构建病证结合小鼠模型。... 目的构建脾虚湿阻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从多维度、多方向评价该模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提供研究支持。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建立脾虚湿阻证小鼠模型,外涂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小鼠模型,并二者结合构建病证结合小鼠模型。比较体质量、进食量和饮水量,评价脾虚湿阻证候指征。比较皮损面积、PASI评分、经皮水分丢失值、HE染色下皮肤病理学改变评价银屑病严重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类细胞表达情况,评价炎症程度。观察脂肪指数、肝脏HE染色下肝脏病理学变化、RT-q PCR法检测肝脏和附睾脂肪的相关因子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肤ABCA1蛋白表达水平,评价脂代谢紊乱情况。结果与寻常型银屑病组小鼠比较,脾虚湿阻型银屑病组小鼠体质量升高(P<0.001),进食量下降(P<0.005),出现毛发油腻,精神萎靡等脾虚湿阻证候指征;经皮水分丢失值升高(P<0.001),PASI评分增加(P<0.001),皮肤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表皮棘层肥厚、杵状增生等银屑病样表现;CD11^(bhigh)Ly6G+中性粒细胞、CD11b^(in)Ly6C^(high)单核细胞、CD11binCD11chigh经典树突细胞、F4/80-CD11c+树突状细胞表达上升(P<0.001);肝脏HE染色病理结果提示细胞空泡样变性,且皮下白色脂肪指数和附睾脂肪指数上升(P<0.005);肝脏FABP4、CD36 m RNA水平升高(P<0.005,P<0.001);附睾脂肪ABCA1和PPARγm RNA水平下降(P<0.05,P<0.01),皮肤ABCA1蛋白水平升高(P>0.05)。结论脾虚湿阻型银屑病小鼠模型可作为可靠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进一步探讨中医药治疗脾虚湿阻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脾虚湿阻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小鼠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期不同中医证候中药组方规律研究
4
作者 何志玲 岳萍 +3 位作者 于志峰 吴金鹏 郭新峰 张忠德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1年第11期18-24,I0007,I0008,共9页
目的以2020年1—2020年3月各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对象,系统整理治疗期中医证候和各类证候用药规律,探索中医药新冠肺炎临床中的方证关系。方法从2020年3月29日前各地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机构、中医专家发布的新冠防治方... 目的以2020年1—2020年3月各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为对象,系统整理治疗期中医证候和各类证候用药规律,探索中医药新冠肺炎临床中的方证关系。方法从2020年3月29日前各地卫生管理部门、医疗机构、中医专家发布的新冠防治方案中系统整理证候和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各类证候频次、各类证候用药频次、组方规律、核心组方进行分析。结果新冠肺炎治疗期主要证候共88种,分属于8类,最多的前2类为毒证类、湿证类;经对各类证候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毒证类核心处方为宣白承气汤、湿证类核心处方为三仁汤、热证类核心处方为麻杏石甘汤,寒证类和风证类核心处方无相似成方;邪证类、燥证类、其他证类因数据不足未加分析。结论各地对重症和危重症证候的共识度较高,对轻型和普通型证候的共识度较低;各类证候和相应用药规律呈现明显的方证对应关系,可为提高中医药新冠肺炎救治效果、推进中医药抗疫科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证候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方证对应
原文传递
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临床试验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丽虹 杨玲玲 +3 位作者 谢倩文 芦环玉 刘少南 郭新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377-4383,共7页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使用现状,为今后研究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6个临床研究注册平台,获取中医和西医治疗成人抑郁症RCT的注册信息;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与西医治疗抑郁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使用现状,为今后研究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检索6个临床研究注册平台,获取中医和西医治疗成人抑郁症RCT的注册信息;检索9个中英文数据库,补充中医治疗抑郁症的RCT文献;提取并分析其报告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结果共获注册的西医RCT 1033项,中医RCT 195项(注册29项、发表166项)。西医RCT使用的结局指标共581个,评价内容全面涵盖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环境反应以及生存质量等结局指标域,涉及406个量表。11%研究关注了安全性结局。中医RCT使用的结局指标共118个,评价内容仅涵盖心理功能和躯体功能、药物不良反应和中医证候等结局指标域,涉及14个量表;极少文献使用了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安全性结局报告率为47%;86.7%研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论西医研究使用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涵盖范围广且研究间差异较大,而中医研究使用的结局指标及测量工具范围小且集中。今后开展的抑郁症临床研究在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可参考国际抑郁症核心指标集,结合中医药潜在作用点来选择结局指标及适合的测量工具以评价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结局指标 测量工具 比较研究
下载PDF
芪茯化浊方治疗脾肾阳虚痛风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6
作者 张磊 黄闰月 +7 位作者 欧爱华 李文杰 郑育涛 陈嘉杰 张玉婷 储永良 宁静 沈正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探究芪茯化浊方治疗脾肾阳虚痛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和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风湿血液科门诊就诊的脾肾阳虚痛风患者,以是否服用芪茯化浊方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目的:探究芪茯化浊方治疗脾肾阳虚痛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和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风湿血液科门诊就诊的脾肾阳虚痛风患者,以是否服用芪茯化浊方为暴露因素,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组在治疗后尿酸变化率,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指标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法探究治疗组的优势人群。结果:共纳入139例痛风患者,其中对照组62例(44.6%),治疗组77例(55.4%),治疗组尿酸变化率明显低于西药组;治疗组尿酸达标率优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异常患者较治疗前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聚类分析提示中西药组对平均年龄在48.5岁,平均病程在2.42年的痛风有较好的降尿酸效果。结论:对使用西药降尿酸药物尿酸控制不佳的脾肾阳虚患者,联合芪茯化浊方是一个有效的强化治疗手段;芪茯化浊方联合降尿酸药物更适合年龄在48岁左右,病程较短的脾肾阳虚痛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芪茯化浊方 脾肾阳虚 回顾性队列研究
下载PDF
痛风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7
作者 李君霞 王茂杰 +3 位作者 黄闰月 陈秀敏 赵越 黄清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56-2958,共3页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 痛风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风湿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各医家对痛风病因病机的不同理解,所以痛风临床证候分型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上难以规范。查阅古今文献、现代医家学术观点及临床中医药期刊文献所报道的对痛风证型分布及其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通过整理分析揭示痛风辨证规律,以利科学有效地指导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临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证型 肠道微生态
原文传递
基于现代文献的溃疡性结肠炎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秦书敏 张海燕 +5 位作者 吴皓萌 郑欢 占凯 黄马养 杨元明 黄绍刚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389-394,共6页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现代文献研究,探讨中医证候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UC相关文献,筛选具有辨证信息的临床研究类文... 目的开展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现代文献研究,探讨中医证候及证素的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VIP)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四大数据库在线检索UC相关文献,筛选具有辨证信息的临床研究类文献,提取证候及证素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UC证候及证素分布特点。结果(1)纳入104篇文献,共12792例患者,来源于26个不同的省或直辖市,男性稍多于女性。(2)UC疾病总体证候分布以大肠湿热证占比最高,为23.32%;病位证素以脾占比最高,为46.08%,其次为大肠20.25%;病性证素以湿占比最高,为26.18%,其次为火(热)(23.13%)、气虚(22.99%)。(3)活动期UC中大肠湿热证的占比优势更为明显,为36.09%;病位证素仍以脾(39.87%)和大肠(36.00%)为主;病性证素则以湿(30.16%)、火(热)(28.20%)和气虚(19.23%)为主要类型。(4)缓解期UC证候分布相对均匀,占比前六的证候频率在10%~15%之间,依次为脾胃虚弱证、脾虚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阻证、大肠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脾在其病位证素中占据绝对优势,为60.19%;其次为肾(12.23%)和大肠(10.08%);病性证素则以气虚(34.35%)、湿(24.55%)和火(热)(16.35%)为主要类型。结论UC疾病总体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不同疾病分期证候及证素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活动期以实证为主,尤以大肠湿热证最为突出;缓解期以虚证为主;脾虚和湿贯穿在疾病的始终,是UC最主要的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证候 证素 湿 脾虚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中医辨证思维与证候标准的多样性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子涛 李倩 +1 位作者 苏涛 杨小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3469-3472,共4页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证候研究中一项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困惑和争议持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根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辨证思维是指对证候如何进行评估判断、如何否定/确定... “证候宏观诊断标准”的科学建立是证候研究中一项最具基础性的工作,多年来,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然而,困惑和争议持续存在,不少问题甚至是根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辨证思维是指对证候如何进行评估判断、如何否定/确定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由症状表现到证候的确立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关系,对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模式、证候标准潜在假设等存在的多样性进行解析探讨,建立实用可行的技术路径,能够推动证候标准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思维 冠心病血瘀证 诊断标准 专家调查 冠心病心绞痛 辨证诊断 心血瘀阻证 痰瘀互结证 痰湿质 辨证方法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肺结节理论探析与临床经验撷要
10
作者 吴泽霞 常雪松 +1 位作者 张海波 周岱翰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认为肺结节应“从郁论治”,痰浊瘀血凝滞、阻滞于肺络是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张海波教授继承周岱翰教授“从郁论治”思想,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肺结节,提出中医治疗肺结节应首重阴阳、寒热辨证,借助舌脉及症状信息辨明其基... 国医大师周岱翰教授认为肺结节应“从郁论治”,痰浊瘀血凝滞、阻滞于肺络是肺结节的主要病机。张海波教授继承周岱翰教授“从郁论治”思想,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肺结节,提出中医治疗肺结节应首重阴阳、寒热辨证,借助舌脉及症状信息辨明其基本属性。治疗上以调神为先,配合健脾益肾补肺、通络散结之法。基于肺结节病位在肺络,位于半表半里之间,常应用针灸疏通经络,借用针药结合手段提高治疗效果,最终达到化痰散结、祛瘀通络的治疗目标。本文阐述针药结合治疗肺结节的理论,总结针药结合治疗肺结节的临证经验,并附验案以举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针灸 经验
下载PDF
1990—2019年湿疹文献证候分布情况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奇 郭洁 +2 位作者 黄智斌 卢传坚 老膺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7期36-39,共4页
目的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湿疹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找1990—2019年湿疹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湿疹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目的通过文献调研,总结湿疹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查找1990—2019年湿疹文献,筛选出证候文献,利用Excel建立证候名称数据库并进行频次统计,探索湿疹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最终筛选合格文献131篇,证候出现452次,经证候规范后,最终整理出证候13个,中医证候分布按频率(占总证候的百分率)大小依次排列,排在前三位的证候为湿热浸淫证(24.56%)、阴虚血燥证(24.34%)、脾虚湿蕴证(21.68%)。结论湿疹证候中,以湿热浸淫证、阴虚血燥证、脾虚湿蕴证为出现频率最高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疹 证候 分布频率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探索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7
12
作者 欧阳洪 喻靖傑 +1 位作者 卢传坚 何泽慧 《中医药导报》 2018年第22期70-73,共4页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万方、CBM等数据库,检索策略围绕"银屑病""中医药"纳入中药治疗...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维普资讯、万方、CBM等数据库,检索策略围绕"银屑病""中医药"纳入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纳入研究的治疗用药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用药规律演化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2个新处方,"丹参,穿山甲,鸡血藤,大黄""红花,赤芍,生地黄,土茯苓,桃仁"。结论:中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以活血化瘀药为主,辅以清热凉血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寻常型 血瘀证 中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肖真真 朱燕娟 +5 位作者 刘译鸿 常雪松 陈亚栋 余娅娅 何怡瀚 张海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基于Opal多重染色技术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与中医寒热证、气虚证、痰湿证、阴虚证、热毒证、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收集ⅢB期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初治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 目的基于Opal多重染色技术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微环境与中医寒热证、气虚证、痰湿证、阴虚证、热毒证、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收集ⅢB期及以上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初治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采用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肿瘤免疫微环境中10个指标(CD3、CD4、CD8、CD68、CD163、FOXP3、LAG3、TIM3、PD-1、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其中61例患者记录了中医寒热证型,56例患者记录了中医气虚证、痰湿证、阴虚证、热毒证、血瘀证证型,其中伴有气虚证、痰湿证的患者居多。分析临床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发现,Ⅳ期患者中,CD8+T细胞表达的比例最高;男性患者中痰湿证的比例比女性高,PD-L1的表达比例最高;非L858R敏感突变患者中痰湿证居多,EGFR突变中TIM3表达比例最高(P<0.05)。中医辨证分型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分析结果提示,热证患者中CD4+T细胞及CD8+T细胞表达水平更高,阴虚证与肿瘤区域中CD8+T细胞的表达负相关,痰湿证与整个区域中PD-L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医热证患者的肿瘤微环境更偏向于免疫“热肿瘤”,中医寒证向热证转化可能提高患者对免疫疗法的应答率,中医痰湿证患者的肿瘤微环境可能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医辨证分型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糖肾祛湿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单臂探索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枚芳 张青 +6 位作者 黄恺琪 黄佳蕙 盛泓沁 陈俊辉 谢小宁 张蕾 刘旭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2年第12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观察糖肾祛湿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臂探索性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来自于2020年05月—2021年08月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DKD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入组先后予糖肾祛湿方中药饮片汤剂... 目的:观察糖肾祛湿方治疗糖尿病肾病(DK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单臂探索性临床研究方法,所有病例来自于2020年05月—2021年08月广东省中医院肾内科就诊的DKD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受试者按入组先后予糖肾祛湿方中药饮片汤剂一天一次,联合西医基础治疗6个月,每月随访1次,每3个月收集血液、尿液标本进行检测,通过对比肾小球滤过率(eGFR)年下降速率、尿蛋白/肌酐比值(P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血清白蛋白、血常规、肾功能(BUN、Scr)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来评估糖肾祛湿方治疗DK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最终纳入本临床研究的病例共有79例,进入统计分析共59例(剔除5例,脱落11例,中止1例,进入透析终点3例)。患者平均年龄(62.42±9.65)岁,女性患者23人占总体的39%,平均病程(14.52±7.16)年,平均体重指数为(24.30±3.48),eGFR的中位数为39.42 ml·min^(-1)·1.73 m^(-2),PCR的中位数为1.10 g/g,HbA1c%的中位数为7%。接受糖肾祛湿方干预3个月后,患者的eGFR由基线的(46.39±24.91)ml·min^(-1)·1.73 m^(-2)升至(50.00±27.05)ml·min^(-1)·1.73 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eGFR为(47.96±29.98)ml·min^(-1)·1.73 m^(-2),较第3个月轻微下降,但仍高于基线;经分析,eGFR的年下降速率为(-2.61±2.58)ml·min^(-1)·1.73 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较前升高(P>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治疗前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与单核细胞比值(MONO%)较前升高(P<0.05)。患者未出现其他安全性指标异常,亦无不良事件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1)糖肾祛湿方能够有效延缓DKD患者肾功能下降;(2)糖肾祛湿方可能通过改善糖脂代谢、调控免疫途径改善DKD患者的肾功能;(3)糖肾祛湿方治疗DKD的安全性良好,但其疗效和潜在机制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糖肾祛湿方 肾小球滤过率 单臂临床研究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芯片与miRNA芯片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月 亓垚 +3 位作者 陈曲波 韩凌 郜恒骏 卢传坚 《中医药导报》 2021年第6期142-145,共4页
目的: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三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和mi RNA的表达,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证)患者62例和健康对照人群10人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mi ... 目的:分析寻常型银屑病三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和mi RNA的表达,并进行关联分析。方法:收集寻常型银屑病三种中医证型(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证)患者62例和健康对照人群10人的外周血,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和mi RNA表达谱,利用DIANA在线工具及其数据库对基因芯片和mi RNA芯片结果进行关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种证型共有的差异mi RNA为hsa-miR-485-3p,三种证型共有的差异基因为RBMS1和FAM98B,血瘀证存在靶标关系的特有差异mi RNA和基因为159对,血燥证存在靶标关系的特有差异mi RNA和基因为15对,血热证不存在证型特有差异mi RNA。结论:差异mi RNA通过调控其靶基因的表达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及中医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中医证型 基因芯片 MIRNA芯片 外周血单核细胞 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晶 王胜奇 +1 位作者 王能 王志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91,共6页
肿瘤的发生演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已成为21世纪恶性肿瘤的新兴治疗模式。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数千载来聚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显示,中医... 肿瘤的发生演变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治疗已成为21世纪恶性肿瘤的新兴治疗模式。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式,数千载来聚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显示,中医药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分泌,重塑免疫细胞平衡,调节免疫检查点等方式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杀伤力,并降低细胞因子风暴等不良反应。基于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阐释了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和面临问题,以期推动中医药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科学化和国际化,创新发展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肿瘤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 免疫平衡 免疫检查点
原文传递
湿热证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谢丹枫 周泽豪 +5 位作者 陈紫莹 刘志远 司徒红林 王能 林毅 王志宇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949-1954,共6页
湿热证型是中医辨证体系中具有特殊规律的常见证候,中医理论认为气候环境、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湿邪外入与内湿伏邪等因素均易导致湿热证的发生,从而引起肿瘤易感性增加。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湿热证候可通过炎症、免疫、代谢、胃肠道微生... 湿热证型是中医辨证体系中具有特殊规律的常见证候,中医理论认为气候环境、地理位置、饮食习惯、湿邪外入与内湿伏邪等因素均易导致湿热证的发生,从而引起肿瘤易感性增加。分子机制研究表明湿热证候可通过炎症、免疫、代谢、胃肠道微生态等环节塑造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形成,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湿热动物模型的研究也证明湿热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湿热与肿瘤的关系和分子机制提供了工具。临床研究提示清热祛湿疗法可多通路、多靶点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黏附分子、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效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和转移,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特有优势。基于湿热证型的理论基础和现代研究进展,我们总结出"湿热"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之一,提出以肿瘤微环境为突破口进行肿瘤与湿热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肿瘤 微环境 清热祛湿 炎症 免疫
下载PDF
知母、干姜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娅娅 朱燕娟 +7 位作者 肖真真 马长菊 丁丽娜 雷尘静 刘译鸿 常雪松 陈亚栋 张海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5-1533,共9页
目的以知母、干姜分别作为清热和温阳治则的代表中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探索寒、热不同药性中药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 目的以知母、干姜分别作为清热和温阳治则的代表中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探索寒、热不同药性中药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3D)法培养PC-9-PIK3CA-Mutation(PC-9-PIK3CA-M,EGFR 19外显子突变合并PIK3CA突变)细胞和H1650(EGFR突变合并PTEN缺失)细胞,作为PI3K/AKT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的EGFR-TKIs(吉非替尼)耐药模型。NSCLC-3D细胞分组:对照组、知母组、干姜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知母组、吉非替尼+干姜组。知母、干姜冻干粉浓度均为3200μg·mL^(-1),吉非替尼浓度为20μmol·L^(-1),干预24 h。采用ATP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水平。结果(1)在PC-9-PIK3CA-M-3D和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10~80μmol·L^(-1)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吉非替尼+干姜能显著促进细胞活力(P<0.05,P<0.01)。知母能协同促进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而干姜则拮抗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2)在PC-9-PIK3CA-M-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而吉非替尼+干姜能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在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和吉非替尼+干姜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吉非替尼+知母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3)在PC-9-PIK3CA-M-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在PC-9-PIK3CA-M-3D和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组细胞粒体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吉非替尼+干姜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清热药知母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ROS水平,进而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逆转PI3K/AKT通路异常活化介导的吉非替尼耐药,而温阳药干姜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ROS水平而部分拮抗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耐药 PI3K/AKT通路 知母 干姜 活性氧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背景下“辨证论治”传承创新的路径探讨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银潇 李兆栋 +1 位作者 李佳颖 卢传坚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决定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辨证论治”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详细剖析了中医“辨证”和“论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 现实需求和学术发展决定了中西医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医“辨证论治”也迎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在中西医结合背景下,中医“辨证论治”必须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发展思路,详细剖析了中医“辨证”和“论治”的传承和创新发展路径,为更好实现“辨证论治”的传承创新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最后,呼吁中医人砥砺奋发,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做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论治 传承与创新 现代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增效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丽娟 赵亚 +1 位作者 吴亚运 赵瑞芝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8期1079-1084,共6页
目的:考察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醋柴胡多糖、拉米夫定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2.15,同时设立对照组,孵育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 目的:考察醋柴胡多糖对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增效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醋柴胡多糖、拉米夫定及二者联合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2.15,同时设立对照组,孵育48 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分泌量,荧光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细胞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表达量,金(正均)氏公式定量分析醋柴胡多糖的增效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拉米夫定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1、OCT2、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蛋白2(MRP2)的表达量。结果:与拉米夫定单用组相比,醋柴胡多糖增加拉米夫定对HBsAg分泌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对HBeAg作用表现为协同增强,Q值达6.55、对HBV-DNA抑制作用表现为相加。醋柴胡多糖低剂量组、醋柴胡多糖低中剂量组、醋柴胡多糖低高剂量组可显著促进拉米夫定的摄取;醋柴胡多糖高剂量联用组可显著降低P-gp的表达;醋柴胡多糖单用及联用组均可显著提高OCT1的表达。结论:醋柴胡多糖可通过增加拉米夫定的摄取发挥协同抗HBV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P-gp、OCT1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柴胡多糖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E抗原 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协同增效 拉米夫定 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1 P糖蛋白 多药耐药蛋白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