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期肠癌的中医药治疗思路、策略及临床举隅
1
作者 程剑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26-31,共6页
从现代医学治疗肠癌的盲点入手,从中医的角度论述5种肠癌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和策略。包括(1)年老体弱不能接受手术的晚期肠癌患者;(2)不愿接受手术或化疗和标靶药治疗的晚期肠癌患者;(3)手术发现有淋巴转移,术后不愿接受辅助化疗治疗的老... 从现代医学治疗肠癌的盲点入手,从中医的角度论述5种肠癌的中医药治疗思路和策略。包括(1)年老体弱不能接受手术的晚期肠癌患者;(2)不愿接受手术或化疗和标靶药治疗的晚期肠癌患者;(3)手术发现有淋巴转移,术后不愿接受辅助化疗治疗的老年肠癌患者;(4)肠癌术后复发和/或转移不愿接受化疗或/和标靶治疗的晚期肠癌患者;(5)未获得细胞学或病理诊断的肠癌患者。并列举临床实践中用中医药治疗有效的案例,说明中医药治疗对老年及中、晚期肠癌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晚期 中医药治疗 思路
下载PDF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中医湿证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亚栋 赵文杰 +7 位作者 刘译鸿 邓深苑 何怡瀚 朱燕娟 余娅娅 常雪松 肖真真 张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中医湿证与初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以下简称肠癌)患者疾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调查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湿证诊断标准》判别患者... 【目的】探讨中医湿证与初治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以下简称肠癌)患者疾病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共调查152例初治结直肠癌患者,应用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出的《湿证诊断标准》判别患者湿证与非湿证,并进行相关疾病信息收集,对比初治结直肠癌患者湿证与非湿证之间的差异。【结果】(1)人口学资料:湿证患者占86.84%(132/152),非湿证患者占13.16%(20/152);湿证与非湿证患者在年龄、性别、饮食偏好、吸烟史、居住地潮湿情况、体质量指数(BMI)、体力状况(PS)评分等方面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舌象特点:2组在舌色、腻苔和黄苔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湿证患者更多表现为淡红舌、黄腻苔,提示舌象结果有助于湿证的诊断。(3)湿证的症征信息特点:湿证患者的症征信息以舌苔腻(91例)、肠鸣(78例)、便溏(68例)多见;量表与临床诊断基本符合,诊断一致率为71.05%(108/152),在诊断有出入的患者中症状以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4)疾病特征:2组患者在T分期比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湿证组的原发肿瘤更多分布于T3-T4期,而非湿证组的Tis-T2期与T3-T4期均有分布;2组患者在周围神经浸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湿证组无周围神经浸润比例要明显高于湿证组;其余疾病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证诊断标准》可作为临床上肠癌湿证诊断的辅助工具;初治结直肠癌中湿证患者占比超8成,其典型特征为舌苔腻、肠鸣及便溏,且湿证与部分临床预后高危因素有关,因此肠癌湿证的诊断对于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湿证 横断面研究 典型特征 高危因素
原文传递
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2 位作者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骨折史等)及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529... 【目的】探讨广州市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收集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骨折史等)及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 529例40岁以上社区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骨密度(BMD),并收集受试者的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25-羟-维生素D[25(OH)D]、血清骨钙素(OC)、I型前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等,按年龄配比,将检测出的47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与470例骨量正常人群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在年龄分层方面,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主要以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为主,后期以阳虚质、阴虚质为主,而气虚质贯穿骨质疏松的整个过程。阴虚质、瘀血质、湿热质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质影响因素。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的OC、PINP及β-CTX水平较其他体质类型高,经多重比较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症防治中建议应用中医体质辨识,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等5种体质的骨质疏松人群为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中医体质 骨代谢指标 社区 中老年人 气虚质 阳虚质 湿热质
原文传递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量表译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优化模式探讨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令烽 杨伟毅 +11 位作者 梁桂洪 肖萧 罗明辉 陈红云 潘建科 赵金龙 赵第 黄和涛 韩燕鸿 欧爱华 梁伟雄 刘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2-2099,共8页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 患者临床结局报告(PRO)侧重于近代心理学概念和策略,对目标受试者的主观体验、本体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疾患诊治满意程度予以综合评价;这过程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思维与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相吻合,故PRO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日趋受到关注,是当前中医临证与效应评析至为关键的内容之一。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PRO的定义及溯源、PRO的测评要点和价值、PRO量表的评译和泛文化编制、中医临床效应测评及PRO量表的应用、PRO量表的建构及中医临床实践模式优化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PRO国外量表的引进及特性考评、中医PRO量表研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关分析,以期为当前中医特色PRO量表研制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结局评价 量表译评 量表建构 中医临床实践 模式探讨
下载PDF
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卓勋 黄斌 +2 位作者 郑燕霞 许尤佳 杨京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12期2182-2187,共6页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 中国的中医体质学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对于适用于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的规范;且现有的研究常常忽视了地域、气候、饮食等因素对儿童体质的影响。基于此,本文概述了中国中医体质学、目前中国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的研究现状,并参照当前国家政策形势,结合自身对儿童体质研究的体会,从而提出对策,建议在特定地域内尝试探索认同度较高的儿童中医体质分类辨识方法,再进一步探索体质辨识指导下的体质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中医 体质分类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11
6
作者 汤湘江 雒晓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966-971,共6页
【目的】通过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测评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及反应度。【方法】采用自身个体对照试验,以访谈的形式,运用UPDRS和帕金森病... 【目的】通过同时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测评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及反应度。【方法】采用自身个体对照试验,以访谈的形式,运用UPDRS和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于中医药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同时对5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测评。采用相关系数分析、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等方法分析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及反应度。【结果】采用UPDRS与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评估中医药治疗前后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其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即两者均可有效地评估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变情况。两量表对于中医药疗效的反应度适中,且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的敏感度高于UPDRS,但其社会关系与环境因素维度的敏感度较低。【结论】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对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有较好的反应度,且灵敏度较UPDRS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帕金森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 量表评价
原文传递
优化管理流程以缓解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中的物资紧张 被引量:2
7
作者 郭艳枫 刘青艳 +4 位作者 李焕梅 朱晶 邓秋迎 丁邦晗 刘云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59,共2页
通过优化发热患者挂号分诊流程、诊治护理流程、转诊和咽拭子送检流程、科室防护物资管理流程等,实现发热患者单通道集中管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诊疗护理一站式服务,转运中心集中管理转诊和送检,可大幅度减少防护用品使用量.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优化流程 防护物资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守文 吴克昌 《中医药导报》 2017年第4期41-43,共3页
在分析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如完善运行和管理机制、建立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构建传播平台和增加资金投入等。
关键词 中医 “治未病” 健康管理 预防
下载PDF
从辨“癖病”探讨消化道肿瘤的中医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天麟 陈思婷 张海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2年第6期13-18,共6页
癖,中医病名,又称“癖气”,指癖块生于两胁,平时触摸不定,痛时则可触及者,包括“癖气”“结”“热”“积”“痰”等,癖病不单指积、癥,亦包括聚、瘕。西晋王叔和《脉经》云:“弦急,疝瘕,少腹痛,又为癖病”,唐以前医书多从其说,总结其病... 癖,中医病名,又称“癖气”,指癖块生于两胁,平时触摸不定,痛时则可触及者,包括“癖气”“结”“热”“积”“痰”等,癖病不单指积、癥,亦包括聚、瘕。西晋王叔和《脉经》云:“弦急,疝瘕,少腹痛,又为癖病”,唐以前医书多从其说,总结其病症特点是“脉弦急”“腹部结块”“两胁疼痛”。张海波教授认为“癖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之腹部肿物,可归属于积聚类疾病。张海波教授临床常用柴胡、枳实、白术、芍药、炙甘草等为基础加减治疗消化道肿瘤,与唐代方书《外台秘要》中记载治疗“癖病”基础方的配伍思路相同。笔者根据用药进行溯源,发现其《神农本草经》的药证与“癖病”病症特点、病因病机高度相似,本文同时探讨了不同兼证的癖病方药加减用药特点,并附医案,旨在为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癖病 《外台秘要》 《神农本草经》 消化道肿瘤
下载PDF
促进循证中医药指南制定的策略与建议:广州宣言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慧 陈耀龙 +4 位作者 杜亮 王洋洋 谢秀丽 杨克虎 卢传坚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45-748,共4页
中医药标准化是继承创新中医药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重要内容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其指定和修订对于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医药指南的意义与作用,分析其制定现状及所面临的机... 中医药标准化是继承创新中医药的重要载体。作为中医药标准化体系重要内容的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其指定和修订对于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中医药指南的意义与作用,分析其制定现状及所面临的机遇、挑战,提出应对的策略和建议,以促进循证中医药指南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药指南 现状 机遇 挑战 策略
原文传递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关键问题思考
11
作者 叶心怡 罗李娜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中药新药开发转化的重要来源,其丰富的人用经验具有重要优势,转化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现其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助推...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是中药新药开发转化的重要来源,其丰富的人用经验具有重要优势,转化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实现其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尝试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助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 中药新药开发 转化
原文传递
针刺对比假针刺缓解癌症相关疼痛的潜在机制: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见解
12
作者 张泽鑫 林嘉珈 +5 位作者 梁莹 刘紫凤 刘文浩 李亚楠 张海波 何怡瀚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5年第2期62-70,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针刺缓解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related pain,CRP)的潜在机制。方法在广东省6家医院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通过中央随机... 目的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data independent acquisition,DIA)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针刺缓解癌症相关疼痛(cancer related pain,CRP)的潜在机制。方法在广东省6家医院开展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将纳入的中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通过中央随机方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各9例。针刺组和假针刺组均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同时在3周内接受7次针刺/假针刺治疗,每周2次~3次,随访时间为4周。使用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记录,包括最严重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目前的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使用总剂量。收集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样本,进一步进行血清蛋白组学检测,使用差异表达分析确定关键的差异表达蛋白(differential expression proteins,DEPs)。通过基因集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功能富集分析,明确针刺可能调控的生物学途径。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确定了与最严重疼痛评分、平均疼痛评分、目前的疼痛评分和阿片类药物使用总剂量关系最密切的模块基因。通过蛋白质互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确定核心的靶点。最后,通过对蛋白表达进行趋势化分析,明确针刺与假针刺在调控CRP方面的差异和潜在机制。结果针刺组对比假针刺组可显著降低癌症患者的最严重疼痛评分(P<0.05)。针刺组和假针刺组治疗前后共获得外周血样本36份,DEPs分析显示针刺干预后可显著上调84个蛋白,下调10个蛋白。GSEA富集分析显示针刺可显著下调趋化因子的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的产生和急性炎症反应通路。84个上调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针刺能够上调免疫反应和免疫效应过程,10个下调蛋白的KEGG富集分析显示针刺能够下调补体成分C1q结合水解酶活性和补体结合。WGCNA分析确定了蓝色模块为关键的模块,该模块的基因与最严重疼痛评分显著正相关,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C1q结合水解酶活性和补体结合信号通路中富集。蛋白表达的趋势分析显示,Cluster 5基因簇在针刺和假针刺组基线平衡,在假针刺后显著上调,而在针刺后处于基线与假针刺干预后之间的水平,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与Ras相关蛋白1(Ras-related protein 1,RAP1)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结论针刺对比假针刺能够降低癌症患者的最严重疼痛评分。针刺能够减轻CRP患者的炎症水平,增强免疫,可能与RAP1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假针刺 癌症相关疼痛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下载PDF
广州市多社区1529名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杨立进 陈博来 +3 位作者 胡伟雄 林涌鹏 李永津 王拥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41-1345,共5页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患病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分析近年来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增减趋势。方法采用现场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骨折史等),并用美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529例40~87岁中老年人群的腰椎正位和左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以性别、年龄分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年龄递增,各组髋部BMD值逐渐下降,而腰椎BMD值并未随着增龄而呈现递减的趋势,60岁以上中老人髋部BMD值显著低于腰椎BMD值(P<0.05)。根据腰椎BMD值计算,中老年人OP总患病率为30.7%,其中女性为34.2%,明显高于男性的17.9%(P<0.05)。低骨量(osteopenia,OPA)总患病率为41.8%,男女分别为42.4%和41.6%(P>0.05)。根据髋部BMD值计算,OP总患病率更高,达到38.2%,女性为39.4%,高于男性的33.9%(P<0.05)。OPA总患病率为47.4%,男性为52.7%,女性为46.0%(P>0.05)。受调查的中老年男性中有骨折史的为82例,女性为357例,OP患者骨折发生率为37.8%,远高于非OP患者23.1%(P<0.01),再骨折发生率OP患者为6.2%,高于非OP患者的2.64%(P<0.01)。结论广州市社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和脆性骨折发生率较高,且其发生率均较以往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建议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根据髋部BMD值进行骨质疏松评估的敏感性更高,应该首选髋部作为骨密度测量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量减少 中老年人
下载PDF
湿证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昆宏 武爽 +8 位作者 杨嘉葳 王宇 王亚琼 邓敏贞 黄燕 孙景波 黎创 李岩 程骁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92-1497,共6页
目的建立湿证小鼠模型(单模)并观察、评价其湿证特征,在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合并构建缺血性中风模型(双模),并观察湿邪对中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湿证组(包括湿证假手术组、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非湿证组... 目的建立湿证小鼠模型(单模)并观察、评价其湿证特征,在湿证小鼠模型基础上合并构建缺血性中风模型(双模),并观察湿邪对中风结局的影响。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湿证组(包括湿证假手术组、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非湿证组(包括非湿证假手术组、非湿证缺血性中风组,每组10只)。湿证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非湿证组给予普通饲料饲养,连续饲养12周。复制湿证小鼠模型后,采用大脑中动脉短暂阻塞/再灌注(tMCAO/R)术复制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湿证小鼠模型评价指标:体质量、形态、神态、活动状态、体表特征等一般形态,以及主动脉组织病理学观察(油红O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油红O染色)、舌组织电镜观察(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肝脏系数。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评价指标: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比。结果与非湿证组比较,湿证组小鼠体型肥胖,毛发色泽差,毛发稀疏,倦怠懒动,精神萎糜,纳呆嗜睡,体质量显著升高(P<0.001);主动脉管腔变窄、内膜明显增厚,脂质斑块沉积增多,内含泡沫细胞;肝细胞出现大量红色脂滴,脂质浸润明显,弥漫性脂肪变性;舌组织黏膜层角化增加,角质层较厚,脂褐素、舌体表面细菌较多;血清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脏系数显著降低(P<0.001)。与非湿证假手术组比较,湿证缺血性中风组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比显著升高(P<0.001)。结论高脂喂养12周联合tMCAO/R术成功建立湿证缺血性中风小鼠模型,且湿证中风模型小鼠在神经功能评分及脑梗死体积方面均较非湿证中风组更加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证 缺血性中风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小鼠
原文传递
基于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探讨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规律
15
作者 卢家言 张腊 +7 位作者 胡晓璇 凌曦淘 于浩天 梁紫越 卢佐宸 侯海晶 卢富华 杨霓芝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多层次分析名老中医诊治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传承中医肾病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集并标准化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在2010—2020年期间诊治IgA肾病患者的医案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尿血组、尿浊组及肾衰组。利用F... 目的本研究旨在多层次分析名老中医诊治IgA肾病的临床经验,为传承中医肾病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采集并标准化广东省中医院杨霓芝教授门诊在2010—2020年期间诊治IgA肾病患者的医案数据,并将患者分为尿血组、尿浊组及肾衰组。利用FangNet平台进行PageRank算法计算药物THScore得到不同亚组IgA肾病核心药物。通过Python(SciPy包、Clusterheatmap包)可视化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应用药规律,应用Mplus软件使用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法及斜交旋转GEOMIN法进行药物处方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总共纳入145例IgA肾病患者,共548诊次。其中尿血组54例、尿浊组51例及肾衰组40例。基本证型有9种,含气虚证(91.79%)、血瘀证(77.01%)、湿热证(66.06%)及阴虚证(38.69%)等。总队列核心药物24种,尿血组23种,尿浊组21种,肾衰组16种,主要为益气补阳药、滋阴养血药、活血祛瘀药、清热凉血药等。IgA肾病辨证用药规律(Z-Score>0.5且P<0.05):气虚证常用药物:黄芪、山茱萸、菟丝子。血瘀证常用药物:丹参、泽兰、山茱萸等。湿热证常用药物:蒲公英、石韦、桃仁、土茯苓等。阴虚证常用药物:墨旱莲、太子参、女贞子等。根据探索性及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杨霓芝教授治疗IgA肾病核心药物组合因子包括:F1(菟丝子、山茱萸、黄芪);F2(白茅根、小蓟、茜草);F3(女贞子、墨旱莲、太子参);F4(泽兰、桃仁)。结论本研究通过应用PageRank算法及Mplus因子分析,分组分析杨霓芝教授诊治IgA肾病经验,明确以“气虚血瘀、湿热阴虚”为核心证型,“益气活血、清热养阴”为核心治法的IgA肾病岭南中医诊治心得,为传承名医经验提供方法参考,促进中医药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PAGERANK算法 IGA肾病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总体质量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柯培锋 黄妩姣 +5 位作者 康春敏 欧财文 黄惠 王意 蓝锴 黄宪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86-288,共3页
对该院检验科指导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科室老师带教水平和论文总体质量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该院检验科共指导本科实习生完成毕业论文141篇。其中合格论文141篇(10... 对该院检验科指导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科室老师带教水平和论文总体质量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该院检验科共指导本科实习生完成毕业论文141篇。其中合格论文141篇(100.00%),优秀论文12篇(8.51%),发表论文33篇(23.40%)。生化组毕业论文总数最多,共30篇(21.28%,30/141);微生物组优秀论文数最多,共4篇(33.33%,4/12)。发表论文数排名前5的专业组有:临检组7篇(28.00%,7/25),生化组6篇(20.00%,6/30),免疫组6篇(37.50%,6/16),微生物组6篇(27.27%,6/22),血液组4篇(33.33%,4/12)。各专业组之间优秀论文和发表论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具较强的科研能力。检验科在做好实习生日常管理和临床教学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习生论文的进度要求和质量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技术 实习培训 毕业论文 医学教育 实验室
下载PDF
微信视频联合PBL教学法在消化内镜中心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嘉美 林燕凤 +5 位作者 付朝丽 黎妍 张英秀 郑万丰 谢晓婷 林梅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5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消化内镜中心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的50名进修护士作为对象。其中对照组25... 目的探讨微信视频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消化内镜中心进修护士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修的50名进修护士作为对象。其中对照组25名,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观察组25名,采用微信视频联合PBL教学法进行临床护理带教。观察比较两组进修护士的学习质量、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进修护士学习后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分数及学习效果总分分别为(92.16±5.28)分、(94.29±5.55)分、(90.73±8.7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2.53±5.26)分、(83.18±5.76)分、(90.73±8.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教学后观察组进修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总得分为(279.71±20.73)分,高于对照组的(239.96±23.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进修护士教师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满意度及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7.54±3.65)分、(95.86±3.16)分、(95.16±3.46)分、(96.16±3.5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8.46±3.54)分、(87.54±3.45)分、(81.06±3.50)分、(80.45±3.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将微信视频联合PBL教学法运用在消化内镜中心进修护士的教学中,可提高进修护士的学习质量、评判性思维能力及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中心 临床护理带教 微信视频 PBL教学法 学习质量 评判性思维能力
下载PDF
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在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静 梁好 +7 位作者 陈娇 叶日春 张微微 杨慧芳 廖文丽 张丽娜 聂丹 张小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的简便、安全的置管方法。方法将115例需要留置鼻肠管的神经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6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在鼻肠管置管过程中实施超声引导计算幽门短轴鼻肠管截面数量定位法,观察组实施体表描绘法联合超声引导定位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鼻肠管定位效能、治疗费用及置管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置管成功率97.96%,首次置管成功率87.76%,置管总次数(1.12±0.33)次,置管时间30(30,50)min;对照组总置管成功率86.36%,首次置管成功率62.12%,置管次数(1.38±0.63)次,置管耗时60(40,70)min。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鼻肠管定位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3.33%、100.00%、97.73%、100.00%、97.96%,对照组分别为64.00%、92.68%、80.85%、84.21%、81.82%。观察组置管治疗总费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体表描绘法联合实时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神经重症患者鼻肠管置管成功率,降低治疗费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患者 鼻肠管 体表描绘法 超声引导 肠内营养 消化道出血 并发症 营养护理
下载PDF
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气管插管术后咽痛临床研究
19
作者 司俊丽 王海燕 +2 位作者 陈雁信 梁国君 吴建魏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3期152-155,共4页
目的:观察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气管插管术后咽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咽痛视... 目的:观察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气管插管术后咽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气管插管术后咽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给予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咽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伯格曼舒适度评分(BCS),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 h、24 h后咽部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BC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喉宁雾化剂联合耳穴疗法治疗气管插管术后咽痛,能够明显缓解术后咽痛及不适感,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咽痛 气管插管 喉宁雾化剂 耳穴疗法 视觉模拟评分法 伯格曼舒适度评分
原文传递
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疲劳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詹乐昌 潘锐焕 +5 位作者 何铭锋 董葱 王秋月 黄珍 詹杰 陈红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6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疲劳(PoSF)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PoS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每天1次,每周5...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疲劳(PoSF)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0例PoS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针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多维疲劳问卷(MFI-20)评分的变化,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在FSS、MFI-20评分及血清IL-1β、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FSS评分、MFI-20评分及血清IL-1β、TNF-α、IL-6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改善病人的疲劳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腹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降低血清致炎因子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疲劳 腹针疗法 康复训练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中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