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联合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效果
1
作者 王利波 邵鸿飞 +9 位作者 董云 杨勇 张西科 刘欣婧 苑志军 马增路 尹志改 李玲 李嘉 高彦平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388-391,39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最优治疗疗效。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联合电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疗效,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不同Kellgren-Lawrence(KL)分级下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最优治疗疗效。方法以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就诊的168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为ESW组(n=58)、电针治疗组(n=50)、ESW联合电针治疗的ESW+电针组(n=60)。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3周、5周的HSS评分量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equesne指数评分量表和膝关节活动度变化,采用相关性分析明确KL分级、治疗方法和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前KL分级与VAS平方差呈正相关(P<0.05),与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治疗方法与VAS评分差、Lequesne指数差呈负相关(P<0.05),与关节活动度水平差呈正相关(P<0.05)。其中电针治疗患者VAS评分改变、关节活动度水平差与KL分级呈负相关(P<0.05),ESW+电针治疗患者关节活动度水平差与KL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ESW+电针联合治疗对KL分级Ⅰ~Ⅲ级KOA患者整体疗效较单一的ESW或电针治疗更优,KL分级为Ⅰ级的KOA患者适合选择电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体外冲击波 电针 KeIIgren-Lawrence分级
下载PDF
226例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主动脉疾病的基因-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
2
作者 李莹 方妙弦 +6 位作者 于长江 张创文 王秋吉 杨珏 李欣 孙图成 范瑞新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8-356,共9页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226例无明确家族史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1个主动脉相关基因,并对其近亲属进行一代验证。收集先证者的临... 目的鉴定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的致病基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226例无明确家族史的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患者的11个主动脉相关基因,并对其近亲属进行一代验证。收集先证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综合征表型、累及主动脉根部、主动脉最大直径、D-二聚体浓度等,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临床表型与基因型的相关性。结果在226例先证者中共检测到106个突变位点,基因阳性率44.69%(101/226)。明确致病性突变16个,可能致病性突变18个,意义未明性突变71个。超过一半的突变位点来自非综合征型主动脉人群,其中FBN1基因仍是最常见的致病基因。致病性突变携带者发病年龄较小、女性比例较高、主动脉直径更大,易表现为Stanford B型夹层及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意义未明性突变携带者更易出现胸主动脉瘤。具有综合征、夹层伴有动脉瘤表型会增加基因突变携带的可能性,而D-二聚体浓度及累及主动脉根部无明显影响。结论中国南方人群散发性主动脉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其临床表型与突变基因、致病等级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非综合征型患者中尤为显著。发病年龄越早,越易携带FBN1、ACTA2基因,胸主动脉直径越大,越易携带致病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 基因突变 表型
原文传递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荣品 梁长虹 +3 位作者 黄美萍 刘辉 崔燕海 刘其顺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和VR重组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2例共43个...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患儿行MSCT对比增强扫描及MPR、CPR、MinIP和VR重组以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情况,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2例共43个狭窄节段行对比分析。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test)比较各种后处理技术对狭窄程度测量与术中测量的差异性。结果术中测量狭窄累及范围长短不一,其中气管狭窄段4—39mm;主支气管狭窄段4—33mm;叶支气管狭窄段3—12mm。MSCT测量与手术测量相差最大为4mm(3个节段),其余测量相差均〈3mm。术中测量狭窄程度,轻度6个节段,中度16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PR或CPR测量狭窄(轻度5个节段、中度17个节段、重度21个节段);MinIP测量狭窄(轻度2个节段、中度9个节段、重度32个节段);VR测量狭窄(轻度4个节段、中度11个节段、重度28个节段)。MPR或CPR和VR测量狭窄程度与术中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5和-1.479,P均〉0.05);MinIP与术中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过估狭窄程度(Z=-2.484,P=0.013)。结论MSCT扫描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相互结合能准确评估先心病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气管狭窄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原文传递
3.0T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技术对注入碘对比剂后肾脏损害评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玉品 梁长虹 +2 位作者 张水兴 刘波 冉鹏程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72-876,共5页
目的探讨3.0T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fMRI—BOLD)技术在碘对比剂大鼠肾脏损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只SD大鼠分别于注入碘对比剂前、注入碘对比剂碘普胺后20min、24h、48h、72h不同时间点进行常规MR序列及BOLD序列扫描;注入碘对比... 目的探讨3.0T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fMRI—BOLD)技术在碘对比剂大鼠肾脏损害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只SD大鼠分别于注入碘对比剂前、注入碘对比剂碘普胺后20min、24h、48h、72h不同时间点进行常规MR序列及BOLD序列扫描;注入碘对比剂前作为对照组。BOLD序列扫描图像在工作站处理后,测量大鼠肾脏皮质、外髓及内髓的T2*值,计算表观自旋-自旋弛豫率(R2*s值)(R2*值=1/T2*值)。对照组大鼠双肾不同部位R2*值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右。肾和左肾R2*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大鼠左、右肾脏外髓R2*值[分别为(31.76±2.73)/s和(32.77±3.07)/s]均高于相应皮质[分别为(30.20±3.48)/s和(28.84±3.11)/s]及内髓[分别为(29.54±2.42)/s和(28.37±2.80)/s],F值分别为3.357和14.961,P值均〈0.05。左肾和右肾内髓、外髓和皮质的R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注入碘对比剂后不同时间点,以外髓R2*值变化明显。在注射对比剂20min时,肾脏外髓R2*值最高[右肾和左肾分别为(44.58±3.13)/s和(43.57±3.84)/s],24h后R2*值逐渐降低[右肾和左肾分别为(42.89±3.40)/s和(42.07±4.82)/s]。内髓及皮质R2*值仅表现为轻微改变。结论R2*值能反映出大鼠肾脏皮、髓质氧分压的变化,判断髓质缺血缺氧程度。BOLD成像技术能反映肾脏皮髓质氧代谢情况,评估肾脏损害程度,是一种简单、可行及重复性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磁共振成像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高尔基体蛋白73在肝细胞癌诊断及预测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9
5
作者 赵岩 李勇 +4 位作者 胡宝山 何旭 黄建文 占美晓 陆骊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0-39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是否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是否与HCC疾病进展相关.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59例HCC患者、2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3名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清GP73含量,分析GP73在HCC诊断... 目的 探讨血清GP73是否可作为诊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是否与HCC疾病进展相关.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广东省人民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59例HCC患者、2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33名健康受试者外周血血清GP73含量,分析GP73在HCC诊断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结果 HCC患者GP73浓度在CP分级A、B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年龄、性别、BCLC分期、乙型肝炎、肿瘤直径、肿瘤转移、肿瘤个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中HCC患者GP73浓度最高[127(147) μg/L,M(Q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确定GP73诊断HCC临界值为99 μg/L,灵敏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4.4%、96.4%;GP73联合AFP检测组较单独检测提高了诊断灵敏性(P=0.025),未能提高诊断特异性 (P=0.359);血清GP73、AFP浓度在HCC患者mRECIST评价各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P= 0.788),基线GP73、AFP浓度与疾病进展时间之间无相关性(r=-0.119,P=0.608;r=0.142,P=0.540).结论 血清GP73可作为HCC诊断标志物,联合AFP诊断效果较好;GP73和AFP在预测肝癌mRECIST评价中的作用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高尔基体 甲胎蛋白类
原文传递
在体肝脏单体素3.0T质子MR波谱采集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梁长虹 徐莉 +5 位作者 刘再毅 郑君惠 张水兴 曾琼新 谭绍恒 萧远球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采集参数,包括线圈类型、TE、信号采集次数(NSA)及感兴趣容积(VOI)大小对在体肝脏预扫描匀场、抑水、谱线信噪比(SNR)及基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HD3.0T超导MR扫描仪对46名受... 目的探讨质子MR波谱(^1H—MRS)采集参数,包括线圈类型、TE、信号采集次数(NSA)及感兴趣容积(VOI)大小对在体肝脏预扫描匀场、抑水、谱线信噪比(SNR)及基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GE Signa Excite HD3.0T超导MR扫描仪对46名受检者进行检查,采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和内置体线圈。每名受检者行1~6次不等的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1H—MRS采集,共得到169条谱线。每名受检者首次使用参数均为TR1500ms、TE30ITIS、NSA64次、VOI2cm×2cm×2cm及8通道相控阵线圈(首次采用的参数记为A);然后利用扫描操作界面的复制功能,复制首次扫描及定位参数,确保波谱采集位置一致,改变下列参数之一,线圈类型、TE、NSA及VOI重复采集(改变后的参数记为B)。对水峰的半高全宽(FWHM)、抑水率(WS)、基线稳定性、SNR的每对(A与B)数据评分进行比较,A好于B记为1分,A与B相似记为0分,A差于B记为-1分。对获得的数据统计采用配对样本符号秩和检验。结果8通道相控阵线圈(A)较体线圈(B)所获谱线(n=11)SNR高(-1分0对,0分1对,1分10对,Z=-3.162,P=0.002),而FWHM较大(-1分8对,0分2对,1分1对,Z=-2.511,P=0.012)。TE为30ins(A)时较TE90ms(B)所获谱线(n=13)SNR高(-1分2对,0分0对,1分11对,z=-2.496,P=0.013),但是基线稳定性差(-1分10对,0分2对,1分1对,Z=-2.333,P=0.020)。VOI为2cm×2cm×3cm(B)时较VOI为2cm×2cm×2cm(A)所获谱线(n=10)SNR高(-1分6对,0分4对,1分0对,Z=-2.449,P=0.014),但是FWHM较大(-1分0对,0分5对,1分5对,Z=-2.041,P=0.041)。NSA为128次(B)时较NSA为64次(A)所获谱线(n=29)SNR高(-1分21对,0分7对,1分1对,Z=-4.264,P=0.000)。结论在体肝脏单体素3.0T ^1H—MRS采集时,推荐使用VOI为2cm×2cm×3cm、NSA为128次。体线圈及更小的VOI能达到更好的预扫描匀场效果,增加NSA及增加VOI有助于提高谱线SNR,更长地TE有助于改善不稳定的基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