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常法”管理在急危重症的实践及体会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健红 苏慧玲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436-437,共2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医学部应用“五常法”对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病人就诊、住院环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得到改善,病人满意度、抢...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医学部应用“五常法”对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病人就诊、住院环境的作用。方法:运用“五常法”对病区环境、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并定期检查进行评估。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及病人住院环境得到改善,病人满意度、抢救成功率、物品完好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医院形象。结论:“五常法”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实施易,见效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法 急危重症 应用 管理
下载PDF
危重患者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纯波 叶珩 +5 位作者 孙诚 李辉 方明 蓝惠兰 黎春常 曾红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74-1675,共2页
目的评价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后对52例危重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12h和24h以后分别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 目的评价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给予乳糖酸红霉素或甲氧氯普胺后对52例危重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12h和24h以后分别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置管12h后成功率42·3%,24h后成功率82·7%,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通过应用促胃动力药以及延长被动等待时间,危重患者采用被动等待法床边放置螺旋型鼻肠管成功率较高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肠管 管饲 危重病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纯波 孙诚 吴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64-1165,共2页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51例CHF患者(CHF组)和22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 目的:探讨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病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51例CHF患者(CHF组)和22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并排除心脏疾病患者(对照组)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CHF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NT-proBNP浓度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39,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23,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有助于CHF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血浆 N-端脑利钠肽前体 诊断 病情评估
下载PDF
2007-2011年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柳勤 孙诚 +1 位作者 陈晓丽 凌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169-4171,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SAU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 目的:分析我院血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SAU血流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确诊为SAU血流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分离的167株SAU广泛分布于全院各科室,分离率最高为ICU占16.17%,其次为儿科病区和心内病区分离率分别为10.78%和10.18%;167株SAU中,70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1.9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呈普遍耐药,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99.10%,利福平的耐药率<15.00%,未分离到对利奈唑胺、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MRSA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P<0.01)。结论:血流感染的SAU对常用抗菌药物显示多药耐药,没发现耐万古霉素的MRSA,MRSA耐药性比MSSA严重,医院应大力加强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力度,根据药敏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积极做好各项防治措施,防止MRSA的暴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下载PDF
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伴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浓度反常下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纯波 吴粤 孙诚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981-982,共2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16例终末期心衰患者和22例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横径(LVEDS)、左室舒张末... 目的探讨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16例终末期心衰患者和22例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收缩末横径(LVEDS)、左室舒张末横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终末期心衰组LVEDS和LVEDD显著增大,LVEF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终末期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反常下降,提示依赖血浆NT-proBNP浓度判断严重心衰患者病情轻重存在一定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N-端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患者 下降 前体 BNP浓度 终末期心力衰竭 心功能Ⅳ级 左室射血分数 患者血浆 免疫学方法 电化学发光 超声心动图 pro 左室收缩 左室舒张 LVEF 病情轻重 心衰患者 NT 显著性 测定 横径
下载PDF
快速全血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诚 叶珩 +1 位作者 李秋屏 陈丽芳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7期797-798,共2页
目的 探讨床边快速全血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收入急诊抢救室的 12 0例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持续性胸痛患者抽取肘静脉血 3ml,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 ,... 目的 探讨床边快速全血心肌肌钙蛋白T(cTnT)检测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收入急诊抢救室的 12 0例怀疑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持续性胸痛患者抽取肘静脉血 3ml,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 ,取 15 0 μl用肌钙蛋白T灵敏检测条进行床边快速定性检测 ,同时用同一标本检测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结果 AMI组和UAP组cTnT的阳性率分别为 98%和 2 7% ;其中6h内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 74 %和 7% ,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cTnT对AMI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高的特异性 ,cTnT快速定性检测可用于ACS早期鉴别诊断 ,同时检测cTnT和CK -MB ,有助于早期确诊AMI,特别适用于急诊及院前急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心肌肌钙蛋白T 检测 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 肌酸激酶
下载PDF
线栓法大鼠局灶脑缺血模型的改进与评价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桥生 符晖 曾红科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 目的评价改进后的线栓法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局灶脑缺血模型(PMCAO)的使用价值。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8)、假手术组(n=8)、脑缺血组(n=16);脑缺血组分别取术后6 h、24 h为观察点,每个时间点各8只大鼠。通过改进颈部血管暴露方法、线栓进入技巧等实验技术,线栓法建立PMCAO后,2%红四氮唑溶液(TTC)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脑梗死变化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缺血侧病理改变。结果脑缺血组术后6 h、24 h脑缺血侧脑梗死和脑组织病理改变随时间加剧,而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脑梗死和相应的病理改变。造模成功率达90%。结论改进后的线栓法PMCAO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脑梗死与临床病理过程一致,是研究局灶脑缺血损伤比较理想、简易的实验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栓法 大鼠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
下载PDF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淼 张振刚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72-173,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脓毒症患者合并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n=40例)采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1)等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炎性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等肝功能及CRP、PCT等炎性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肝功能及炎性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明显减少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DUOX2基因突变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闵玲 张国强 +3 位作者 周永贤 赖有行 周晓莹 吕波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2年第6期422-424,共3页
目的对25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者进行DUOX2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DUOX2基因突变与CH的关系。方法抽取CH患者外周血并提取DNA,用PCR扩增CH患者DUOX2基因第2、12和21号外显子,用DNA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结果25例CH患者DU... 目的对25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患者进行DUOX2基因突变分析,初步探讨DUOX2基因突变与CH的关系。方法抽取CH患者外周血并提取DNA,用PCR扩增CH患者DUOX2基因第2、12和21号外显子,用DNA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结果25例CH患者DUOX2基因第2、12和21号外显子均没有发现基因突变。结论DUOX2基因第2、12和21号外显子的结构改变,在中国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病因学中可能不具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DUOX2基因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10
作者 张红璇 《肇庆医学》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呼吸衰竭(Respiratkry 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66kPa(50mmHg)时可确... 呼吸衰竭(Respiratkry Failure)是呼吸功能严重损害,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综合征。在海平面静息呼吸空气的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和/或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66kPa(50mmHg)时可确诊为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治疗 二氧化碳潴留 二氧化碳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呼吸功能 综合征
下载PDF
在不同石墨化程度的碳-石墨材料中插入IBr
11
作者 甄享凡 吴粤 +2 位作者 周伟民 许爱民 黄飞平 《电碳》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具有不同热处理温度(HTT)的天然石墨(gRAFOIL)和碳材料(由石油焦制成的人造石墨材料)的平面试样,在20℃温度下,同IBr蒸汽反应。同IBr蒸汽反应后碳材料的电阻率下降。相对电阻率R/Ro,即IBr材料的电阻率与插入IBr前碳材料的电阻率比值... 具有不同热处理温度(HTT)的天然石墨(gRAFOIL)和碳材料(由石油焦制成的人造石墨材料)的平面试样,在20℃温度下,同IBr蒸汽反应。同IBr蒸汽反应后碳材料的电阻率下降。相对电阻率R/Ro,即IBr材料的电阻率与插入IBr前碳材料的电阻率比值(下同)。电阻率最小值如下:Grafoil为0.095,2800℃热处理人造碳-石墨材料为0.116、0.117(HTT-2400)、0.167(HTT-2200)、0.269(HTT-2000)、0.862(HTT-1750)和0.838(HTT-1000)。准确测出复合材料中这种饱和化合物C16IBr。由于IBr被试样完全吸收,获得了稳定的残余化合物,由基体材料从重量变化测出石墨复合材料中这种残余化合物分子配位在C120IBr到C280IBr范围内。残余化合物的电阻率值约是基体材料的一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化 碳-石墨材料 IBR 蒸汽反应 电阻率 基体效应 残余化合物
下载PDF
优化AMI患者急诊PCI术前护理管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志庚 李冬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30期158-159,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优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首次诊断AMI行急诊PCI术患者,将2017年3~8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优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首次诊断AMI行急诊PCI术患者,将2017年3~8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2017年9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术前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平均时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平均时间(56.8±8.6)min短于对照组的(77.4±1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MACE发生率、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AMI患者急诊PCI术前护理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护理管理
下载PDF
2001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成人慢性心衰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6
13
《肇庆医学》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曾在1995年发布过慢性心衰的评价处理指南,由于药理及非药理的治疗手段的进步,2001年12月提出的新的指南。该指南指山,心衰是症状性疾病,为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及功能...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曾在1995年发布过慢性心衰的评价处理指南,由于药理及非药理的治疗手段的进步,2001年12月提出的新的指南。该指南指山,心衰是症状性疾病,为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及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结果,并且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疾病,按照其发展规律分为下列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1年 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协会 成年 慢性心力衰竭 诊断方法 治疗方法
下载PDF
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4
作者 胡北 叶珩 +7 位作者 陈纯波 高向民 曾文新 刊、诚 黄伟平 李辉 詹侮锋 曾红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3-1366,共4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ICU内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重症患者。置管后24h行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幽门后置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1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综合ICU内放置螺旋型鼻肠管的重症患者。置管后24h行床边X线评估,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APACHEⅡ评分、治疗措施及药物使用等。按置管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置管成功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共508例,男性337例,女性171例,年龄(62.0±19.2)岁,APACHEⅡ评分为(21.9±7.3)分,205例置管成功,303例失败,置管成功率为40.4%。单因素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20分、应用促胃动力药与镇静镇痛剂及儿茶酚胺类药物、存在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等,为影响置管成功的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APACHEⅡ评分≥20分、应用促胃动力药及镇静镇痛剂等,为影响幽门后置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螺旋型鼻肠管总体置管成功率仍偏低,APACHEⅡ评分≥20分、应用镇静镇痛药和儿茶酚胺类药物、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的患者,置管成功率较低,使用促胃动力药可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年龄、性别对置管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鼻肠管 幽门后置管 影响因素 促胃动力药 APACHE 11评分 单因 素分析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双导丝螺旋型鼻肠管用于危重患者置管的方法及护理 被引量:30
15
作者 蓝惠兰 陈纯波 +5 位作者 黄碧灵 谭杏飞 廖游玩 叶珩 曾红科 蒋文新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肠内置管方法与护理。方法50例危重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置管。①监测置管前、中、后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的情况;②对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以...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肠内置管方法与护理。方法50例危重患者,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置管。①监测置管前、中、后患者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的情况;②对置管时间、置管并发症及置管成功率进行比较,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41例导管端置于幽门后,成功率为82.0%;平均置管时间(24.5±4.9)min;置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呼吸加快、平均动脉压升高,与置管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置管结束后1h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恢复到置管前水平;置管对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5);未发生严重置管并发症。结论螺旋型鼻肠管双导丝肠内置管方法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插管法 胃肠 护理
原文传递
强肌健力饮对大鼠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疲劳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波 曾红科 刘友章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217-218,共2页
目的研究强肌健力饮对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疲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观察强肌健力饮和强的松对大鼠AchRAb滴度、膈肌乙酰胆碱电位、小终板电位和病理学形态的影响。结果强肌健力组和激素组各组治疗前后AchRAb滴度下降... 目的研究强肌健力饮对重症肌无力呼吸肌疲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观察强肌健力饮和强的松对大鼠AchRAb滴度、膈肌乙酰胆碱电位、小终板电位和病理学形态的影响。结果强肌健力组和激素组各组治疗前后AchRAb滴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肌健力组和激素组治疗后大鼠膈肌Achp和MEPP振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强肌健力组和激素组运动终板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强肌健力饮可能通过减少AchRAb的产生,增加膈肌乙酰胆碱电位和小终板电位,来改善膈肌的运动功能,减轻呼吸肌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肌健力饮 重症肌无力 呼吸肌疲劳
原文传递
应用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细菌培养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蓝惠兰 陈瀚熙 +3 位作者 谭杏飞 张秀浓 梁大连 王媚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7-789,共3页
目的分析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对呼吸道及呼吸机管道细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0例,在ICU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336h以上的患者,分别于上机1h、72h、168h、240h... 目的分析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对呼吸道及呼吸机管道细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30例,在ICU建立人工气道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机械通气336h以上的患者,分别于上机1h、72h、168h、240h、336h采样;采样部位分别为患者的咽峡部、下呼吸道、呼吸机管道送气端、湿化罐湿化液;对采样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菌落数与细菌培养阳性率,观察不同部位,不同时间段实验室检查及细菌学变化。结果呼吸道与呼吸机管道细菌定植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57.50%。呼吸机管道与呼吸道定植菌具有同源性;呼吸道不同采样时间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呼吸机管道相同部位不同采样时间的细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长呼吸机湿化罐使用时间湿化罐内湿化液细菌无增加。结论延长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丝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至336h,呼吸道及呼吸机管道系统细菌随时间增加差异无显著性;持续使用一次性密闭式双加热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的湿化罐及湿化液336h内无需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定植 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 呼吸机管道
原文传递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袁向东 吴粤 叶珩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5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患者,随机采用常规液体复苏(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组)两种不同复苏方式,对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血气剩余碱值(BE)、输入液体量和失血量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常规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两种不同复苏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血清乳酸、BE等变化幅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27484±649)ml,限制组在进行手术前输液量为(1863±67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5);常规组病死率为18.9%,限制组病死率为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3,P〈0.05)。结论在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创伤 液体复苏 限制性 预后
原文传递
N端脑钠素前体对机械通气撤机结局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13
19
作者 方明 胡北 +3 位作者 李辉 黄伟平 蒋文新 曾红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 探讨达到撤机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撤机结局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126例,统计其病因构成.在患者达到撤机条件时取血测定NT-proBNP水平,随... 目的 探讨达到撤机条件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前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水平与撤机结局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126例,统计其病因构成.在患者达到撤机条件时取血测定NT-proBNP水平,随后依次进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并序贯撤机拔管.根据48 h内的撤机结局,比较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NT-proBNP水平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撤机结局的最佳NT-proBNP水平.结果 撤机前患者的上机病因组成仍以肺部感染(占33.3%)和外科手术后(占30.2%)为主,以心力衰竭(心衰)为上机原因的仅占11.9%.撤机前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与撤机结局存在关联:失败组(38例)lg NT-proBNP水平较成功组(88例)明显增高(3.97±0.48比2.99±0.67,P〈0.05);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5±0.043,95%可信区间(95%CI)为0.792~0.959,其预测撤机失败的截点值为3 914.5 ng/L,在此截点值下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91.1%.结论 不论机械通气的病因如何,心功能因素在撤机时都必须考虑;3 914.5 ng/L血浆NT-proBNP水平可以预测撤机结局,达到该截点值应对患者进行改善心功能的治疗,从而提高撤机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撤机 N端脑钠素前体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