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控核素心室显像与声学定量技术测定左心功能的应用评价
1
作者 冯彦林 李榕生 +3 位作者 余丰文 贺小红 袁白虹 吴校连 《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199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用门控核素心室显像法(门控核素法)及声学定量技术(AQ法)、M超法测定18例正常人及22例冠心病的左心功能参数,探讨三种方法测定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运用门控核素法及AQ法在较短时间内分别测定正常组和冠心病组的... 目的:用门控核素心室显像法(门控核素法)及声学定量技术(AQ法)、M超法测定18例正常人及22例冠心病的左心功能参数,探讨三种方法测定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运用门控核素法及AQ法在较短时间内分别测定正常组和冠心病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最大射血率(LPER)、左室最大充盈率(LPFR)及左室最大充盈时间(LTPER),同时M超法测定LVEF作为心功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门控核素法与AQ法病例组LVEF之间、LPER之间测值相关性均较好(r分别为065,058),且配对t检验均p>005;其余各组两种方法左心功能的测值之间相关性较差。正常组的LPFR之间及病例组的LPFR之间配对t检验p<005。M超法与门控核素法的正常组LVEF之间和病例组LVEF之间测值均很接近,各自配对t检验均p>005。结论:AQ法与门控核素法比较,其左心功能测值差异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声学定量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
作者 莫燕兴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9年第4期1745-1747,共3页
目的探讨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比例将其分组,其中对照组150例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则采纳心理护理干... 目的探讨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9月在我院接受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一定比例将其分组,其中对照组150例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则采纳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情绪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1.22±10.36)分、(72.36±5.55)分,护理后为(48.55±5.36)分、(49.36土3.58)分;对照组护理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72.55±10.36)分、(73.47±5.25)分,护理后为(61.44±5.25)分、(59.47±4.25)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9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核素全身骨显像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飞行时间和点扩散函数对18F-FDGPET/CT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
3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5 位作者 刘德军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贺伟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6-691,共6页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和点扩散函数(PSF)重建对18F-FDGPET/CT显像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9日—2021年7月23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8例。分别采用有序子集... 目的探讨飞行时间(TOF)和点扩散函数(PSF)重建对18F-FDGPET/CT显像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增益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9日—2021年7月23日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ET/CT检查的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68例。分别采用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OSEM+TOF、OSEM+PSF、OSEM+TOF+PSF重建图像,比较不同重建算法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分辨能力,以及病灶信噪比(SNR)和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结果使用OSEM+TOF+PSF重建可获得病灶SUVmax、SUVmean和SNR的最高值,与常规OSEM比较分别增加了21.99%、22.86%和60.14%(t=28.321、19.11、11.059,P均<0.01);其差异百分比在直径≤22 mm的较小病灶中明显大于直径>22 mm的较大病灶(24.1%比21.1%、25.3%比19.3%、70.6%比63.3%;Z=-3.658、-4.313、-2.154,P均<0.05),在SNR≤15.31的低对比度病灶中明显大于SNR>15.31的高对比度病灶(23.6%比21.4%、25.3%比21.1%、85.7%比46.0%;Z=-3.519、-2.336、-5.106,P均<0.05);在不同重建算法的病灶可检测性评价结果中,OSEM+TOF+PSF图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显示最清晰,其中87.4%的病灶为明确存在,显著高于OSEM图像的73.1%(χ^(2)=11.704,P=0.001),但OSEM+PSF图像中病灶明确存在的比例与OSEM比较并未显著增加(73.1%比75.8%;χ^(2)=0.361,P=0.548)。结论TOF和PSF结合能显著提高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探测能力,以及病灶SNR和SUV,尤其在小病灶和低对比度病灶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飞行时间 点扩散函数 淋巴结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培芳 罗志扬 +1 位作者 冯彦林 甄国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稳定期COPD男性患者90例,采用双能X线...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稳定期COPD男性患者90例,采用双能X线吸光测定法(DXA)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BMD.根据BMD将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TNF-α水平,计算MMP-9/TIMP-1值.结果 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患者血清MMP-9[(33.6±7.1)、(49.1±6.3)、(84.7±6.0)μg/L]、TNF-α水平[(30.7±10.1)、(35.1±6.3)、(40.1±5.5)μg/L]及MMP-9/TIMP-1值[(0.20±0.06)、(0.29±0.10)、(0.46±0.13)]依次升高(P<0.05);而3组患者血清TIMP-1水平间无差异(P>0.05).腰椎BMD、股骨颈BMD与体质指数(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78和0.273,均P<0.01),与血清MMP-9水平及MMP-9/TIMP-1值呈负相关(r腰椎值分别为-0.432和-0.697,r股骨颈值分别为-0.273和-0.529,均P<0.01),而与TIMP-1、TNF-α无相关性(P>0.05);血清MMP-9与TNF-α呈正相关(r=0.370,P<0.01).结论 在男性稳定期COPD患者,BMD与血清MMP-9水平及MMP-9/TIMP-1值相关,与TNF-α无相关性.血清MMP-9水平升高及MMP-9/TIMP-1比例失调可能是COPD并发骨质疏松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骨质疏松 骨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CT衰减校正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4 位作者 温广华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陈丽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19-923,共5页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10例,均重建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观察CT和SPECT图像的配准情况,对配准不良者进行重新配准。比较CTAC和N...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对SPE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110例,均重建CTAC和无衰减校正(NOAC)图像,观察CT和SPECT图像的配准情况,对配准不良者进行重新配准。比较CTAC和NOAC图像及配准前后CTAC左心室各壁段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和图像差异,并进行性别和体重指数分层比较。结果 CTAC图像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明显高于NOAC图像(t=21.68、9.265、5.067,P<0.01),心尖部则明显低于NOAC图像(t=-12.834,P<0.01)。其中,男性下后壁CTAC和NOAC放射性计数百分比的差异明显高于女性(t=6.922、4.583,P<0.01);高体重指数者心尖部放射性计数百分比的差异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指数者(t=2.621,P<0.05)。与NOAC图像比较,CTAC图像有63.6%出现下后壁放射性明显增加,男性明显高于女性(χ2=17.267,P<0.01);有38.2%出现心尖部放射性明显减低,高体重指数者明显高于正常体重指数者(χ2=4.864,P<0.05)。110例受检者中有52.7%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配准不良,重新配准后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放射性明显增加(t=7.931、2.385、8.32,P<0.05)。结论 CTAC可明显改善左心室下后壁、间壁和侧壁的放射性分布,但对心尖部的补偿相对不足;CT和SPECT图像配准不良可明显影响前壁、心尖部和侧壁的放射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衰减校正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下载PDF
SPECT/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蔚 杨希立 +3 位作者 李健民 许兆延 冯彦林 温广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束发射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显像(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是否可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以及对CRT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行CRT或心脏再同步除颤起搏器植入术... 目的探讨单光束发射断层扫描(SPECT)/计算机断层显像(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是否可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以及对CRT的远期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该院因诊断慢性心力衰竭行CRT或心脏再同步除颤起搏器植入术(CRTD)的患者37例,分为治疗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行SPECT/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应用相位分析技术检测左心室瘢痕负荷,评价左室收缩协调性指标(峰相位、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和带宽),观察两组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心室瘢痕负荷和同步性指标(瘢痕负荷、峰相位、收缩期相位时间标准差和带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PECT/CT门控心肌显像相位分析可以评价CRT术前适应证、预测术后效果、判断术中电极植入的位置,是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束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显像门控心肌显像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功能 疗效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冼伟均 冯彦林 +2 位作者 黄克敏 王颖 鲁胜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怀疑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怀疑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成高分化腺癌组、中分化腺癌组、低分化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比较各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诊断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分析病灶SUVmax与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分组患者双时相18F-FDG PET/CT显像SUVmax的滞留指数(RIsuv)的差异。结果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分化程度与其SUVmax呈负相关(r=-0.454,P=0.000);SUVmax诊断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点为3.8,对应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57.58%和86.36%。中、低分化腺癌组SUVmax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腺癌组与良性病变组患者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2);双时相显像RIs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3,P=0.288)。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诊断中、低分化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具有重要价值,但对高分化非结节型肝外胆管腺癌的诊断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峥嵘 罗灿华 +2 位作者 袁建伟 冯彦林 廖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4-636,共3页
目的:评价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经术前B超筛检,共50个怀疑甲状腺恶性病灶纳入研究,术前行PET/CT及UGFNAC评价良恶性,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50个病灶,病理诊断2... 目的:评价PET/CT在甲状腺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经术前B超筛检,共50个怀疑甲状腺恶性病灶纳入研究,术前行PET/CT及UGFNAC评价良恶性,以术后病理作为"金标准",对比、评价PET/CT的诊断价值。结果:50个病灶,病理诊断26例为恶性,24例为良性。恶性肿物组PET/CT的SUVmax高于良性组。PET/CT诊断敏感度为88.5%,特异度为79.2%,粗符合率为84%,Youden指数为67.7%。结论:PET/CT对区分甲状腺肿瘤良恶性有很好的价值,联合采用PET/CT及UGFNAC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PET/CT 18F-FDG B超引导 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
下载PDF
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9
作者 袁建伟 冯彦林 +2 位作者 张培培 王颖 梁伟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SPECT/CT MPI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6例心肌缺血... 目的探讨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在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观察组)的SPECT/CT MPI结果,并将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功能参数与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6例心肌缺血患者均为可逆性心肌缺血,共计70段,其中多壁段缺血的患者占83.3%(30/36)。(2)70个缺血壁段中,心尖部缺血占25.7%(18/70),前壁缺血占31.4%(22/70),下壁缺血占27.1%(19/70),侧壁缺血占12.9%(9/70),间壁缺血占2.9%(2/70)。缺血评分为1分、2分、3分者分别占85.7%(60/70)、11.4%(8/70)和2.9%(2/70)。(3)两组的左心功能参数:负荷LVEF、静息LVEF、负荷EDV、静息EDV、SSS和SDS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SPECT/CT MPI特点是以多壁段受累为主的、可发生在任何壁段的可逆性心肌缺血,缺血程度较轻,且可能同时伴有左心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病变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PET/CT显像的图像融合精度测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贺小红 黄克敏 +7 位作者 李小华 袁建伟 梁伟棠 冯彦林 余丰文 刘德军 温广华 杨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通过模拟和临床实际应用状态,测试3D全身显像方式PET/CT显像图像融合精度。方法:用测试模型及其配套的22Na固体点源,模拟人体宽度和厚度,采集点源PET/CT图像数据;然后将相同的点源置于检查床两测的床垫下,在检查床无负重和负重85kg... 目的:通过模拟和临床实际应用状态,测试3D全身显像方式PET/CT显像图像融合精度。方法:用测试模型及其配套的22Na固体点源,模拟人体宽度和厚度,采集点源PET/CT图像数据;然后将相同的点源置于检查床两测的床垫下,在检查床无负重和负重85kg时,分别采集PET/CT图像数据。重建图像后,在PET/CT融合图像的三个断层面分别寻找CT和PET点源图像的中心,测量二者中心偏差的mm数,即PET/CT图像融合精度。结果:PET和CT两种模态融合图像肉眼可见较明显的错位。模型点源PET/CT融合图像最大偏差为(4.25±0.26)mm、检查床无负重时为(3.96±0.26)mm,检查床负重85kg时为(5.36±0.26)mm。结论:本研究方法可以比较精确地测量PET/CT图像融合精度,并有效地指导PET/CT仪器的验收和故障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图像配准 图像融合 PET/CT 精度测试
下载PDF
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4 位作者 梁伟棠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贺伟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67-871,共5页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核医学显像图像质量和定量精确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部分容积效应对SPECT/CT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分别对Jaszczak圆筒模型以及IEC体模进行SPECT/CT断层显像,并进行CT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以及三维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3D-OSEM)图像重建。根据Jaszczak圆筒模型重建图像获得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的系统容积灵敏度(cpm/k Bq),计算IEC体模内不同大小热区的绝对放射性活度(k Bq/ml),并与真实活度值进行比较,验算其定量精确性。比较特定采集及重建条件下不同大小热区定量精确性的差异,以及不同大小容积感兴趣区(VOI)、热区/本底比值(TBR)以及采集时间显像对定量精确性的影响。结果使用3D-OSEM重建算法、CT衰减校正、散射校正时,各球体的绝对放射性活度与真实活度值的差异与球体大小显著相关(r=-0.844,P<0.05),各球体平均定量误差随球体容积的增加而明显减小。不同VOI范围显著影响球体定量精确性。对于1.15~11.49 ml球体,其边缘的定量精确性明显低于中心,且各球体定量误差随VOI的减小而减小(r=0.999、0.992、0.994、0.767,P<0.05)。对于26.52 ml和0.52 ml球体,其定量误差与VOI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348、0.478,P>0.05)。不同TBR及采集时间显像中,高TBR显像各球体的平均定量误差(-44.19%)小于低TBR显像(-46.18%),20 s/帧采集显像(-44.33%)小于10 s/帧采集显像(-46.04%)。结论部分容积效应可显著影响SPECT/CT定量精确性,尤其对小病灶以及病灶的边缘部分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部分容积效应
下载PDF
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余丰文 黄克敏 +3 位作者 冯彦林 刘德军 梁伟棠 李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4-107,1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均进行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分别重建CTAC... 目的探讨不同校正方法对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运动负荷及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患者,均进行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分别重建CTAC、SC、CTAC+SC以及无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NOC)图像。利用靶心图获得不同校正状态左心室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以及运动负荷和静息图像灌注缺损半定量评分,比较不同校正状态下缺血心肌图像质量和半定量结果的差异。结果运动负荷显像左心室心尖部、下后壁、间壁、侧壁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在不同校正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负荷总体灌注不足率、负荷灌注总评分、静息-负荷差异总评分在不同校正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在SC图像中明显高于NOC图像(P均<0.05),在CTAC+SC图像中明显高于CTAC图像(P均<0.01)。目测比较SC图像缺血心肌的稀疏程度明显高于NOC图像,CTAC+SC图像明显高于CTAC图像,其中以CTAC+SC图像对缺血部位的显示最为清晰。比较不同校正状态缺血心肌放射性分布评分,缺血程度为3分的比例在SC图像中明显高于NOC图像(X^2=4.953,P=0.026),在CTAC+SC图像中明显高于CTAC图像(X^2=7.216,P=0.007)。结论不同校正状态下左心室缺血心肌图像质量及半定量结果出现明显差异,SC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显示,尤其在CTAC图像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显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质量控制
下载PDF
^(18)F-FDG标准化摄取值在不同衰减校正方式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小红 冯彦林 +2 位作者 黄克敏 余丰文 杨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比较应用X线CT和Cs透射数据对PET发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时,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方法以Philips圆柱体空心SUV校正模型和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ET/CT全身三维显像模式中,分别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做PET发射数据的衰减校正(CTA... 目的比较应用X线CT和Cs透射数据对PET发射数据进行衰减校正时,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差异。方法以Philips圆柱体空心SUV校正模型和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PET/CT全身三维显像模式中,分别用X线CT和137Cs透射数据做PET发射数据的衰减校正(CTAC和CsAC)。分别在CTAC及CsAC均匀水模的中心15层横断面图像的相同位置,以及所有患者相同部位的肌肉、脂肪、肠道、肝脏、肺、心肌、脑、骨等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中,划取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通过计算机自动测量各ROI的平均SUV,并在CT横断面图像的相应位置测量人体组织的平均CT值。然后将所有被测人体组织分为软组织和骨组织两组,分别比较分析各组中CTAC和CsAC平均SUV的差异,及这种差异与CT值的相关性。全部采用临床全身显像的三维重建算法来重建图像。结果模型研究结果:在不同活性时,CsAC方式均能得到稳定可靠的SUV。而CTAC方式得到的SUV随着放射性活性水平降低,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在单位活度6.253MBq/kg至4.292MBq/kg之间,即制造商推荐的标准给药活性(5.18MBq/kg体重)附近,CTAC和CsAC方式测得的SUV相同;患者研究结果:除脑组织以外的所有软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低17%(t=-5.328,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850~68Hu[平均(-87±295)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负相关(r=-0.237,P=0.000);在骨组织中,CTAC的平均SUV较CsAC者高16%(t=7.960,P=0.000),相应部位所测得的CT值为105~550Hu[平均(334±151)Hu],平均SUV的差异与相应的CT值呈正相关(r=0.539,P=0.000)。结论①不同活性水平时,CsAC方式的SUV稳定、可靠,而CTAC方式的SUV稳定性和可靠性差;②模型模拟标准临床显像程序来测试PET/CT定量指标的稳定性具有明确的实用价值;③呼吸运动和组织衰减系数由低能向高能转换过程所带来的误差等,也是影响CTAC方式SUV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标准化摄取值 衰减校正 氟脱氧葡萄糖F18
下载PDF
SPECT仪平面性能质量控制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小红 冯彦林 +3 位作者 黄克敏 余丰文 袁白虹 苏少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28,共1页
探头均匀性反映了有效视野(UFOV)内各部位对均匀分布的放射源响应的差异,是γ相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多数与系统完整性有关的伪影能首先在泛源均匀性图像中表现出来,且空间非线性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也会以非均匀性的方... 探头均匀性反映了有效视野(UFOV)内各部位对均匀分布的放射源响应的差异,是γ相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性能参数。多数与系统完整性有关的伪影能首先在泛源均匀性图像中表现出来,且空间非线性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也会以非均匀性的方式存在于泛源图像中[1]。IA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仪 平面性能 质量控制
下载PDF
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在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建伟 冯彦林 +2 位作者 张培培 王颖 梁伟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37-3140,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MB-MC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MB-MCA患者的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SPECT/CT MPI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TCA和MPI在1周内完成。结果 (1)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浅表型MB-MCA 9... 目的探讨心肌灌注显像对症状性冠状动脉心肌桥(MB-MCA)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98例MB-MCA患者的256层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和SPECT/CT MPI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CTCA和MPI在1周内完成。结果 (1)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浅表型MB-MCA 9例,深在型MB-MCA 89例,其中MPI阳性者45例。深在型MB-MCA和浅表型MB-MCA MPI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X2=4.835,P=0.028);(2)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包括左前降支(LAD)91例,左回旋支(LCX)4例,右冠状动脉(RCA)3例,其中位于LAD中段者77例(79%,77/98)。MPI发现LAD的MB-MCA患者中有41例心肌血液供应异常(42%,41/98),其中LAD中段心肌缺血者34例,占所有心肌血液供应异常者的76%(34/45);(3)98例症状性MB-MCA患者中,MCA伴收缩期狭窄30例,无狭窄68例;MPI阳性45例;MB-MCA收缩期有无狭窄与心肌血流灌注异常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X2=5.280,P=0.022)。结论 MB心肌缺血主要发生在深在型MB-MCA患者,左前降支中段是MB-MCA和引起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好发部位,且MCA收缩期狭窄可能是MB引起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心肌缺血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滤波参数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克敏 贺小红 +5 位作者 冯彦林 温广华 刘树生 余丰文 刘德军 袁建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Butterworth滤波器不同滤波参数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Jaszczak模型中,注入99Tcm溶液185MBq,充分混匀后模拟常规脑断层显像。然后对1例患者注射99Tcm-TRODAT-1显像剂740MBq,1小时后行常规脑断层显像。选择Butterwort... 目的:探讨Butterworth滤波器不同滤波参数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在Jaszczak模型中,注入99Tcm溶液185MBq,充分混匀后模拟常规脑断层显像。然后对1例患者注射99Tcm-TRODAT-1显像剂740MBq,1小时后行常规脑断层显像。选择Butterworth滤波器的不同截止频率(fc)和陡度因子(n)组合,分别对模型及患者数据进行图像重建,获得模型热区和均匀区横断面图像以及患者脑横断面图像。以模型图像的断层分辨率、均匀性指标和平均像素计数,以及脑断层图像中纹状体的分辨效果,来评价滤波参数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当fc=0.55~0.70,n=12~32时,模型热区横断面图像可分辨出最小直径为7.9mm的立柱。当fc=0.50~0.60,n=12~32时,患者脑断层图像显示纹状体最清晰;均匀性指标随fc的升高而降低(r=-0.951,P=0.000),但随n的改变无明显变化(r=0.571,P=0.052);平均像素计数随fc的升高而降低(r=-0.974,P=0.000),但随n的升高而升高(r=0.922,P=0.000)。结论:Butterworth滤波器不同滤波参数可不同程度影响SPECT图像的分辨率、均匀性及平均像素计数。在本研究条件下,临床脑断层图像重建最佳滤波参数为fc=0.50~0.60,n=1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下载PDF
^(18)F-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丰文 冯彦林 +3 位作者 刘德军 袁建伟 贺小红 黄克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临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 ,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 FDG的情况及特征。结果  98例被怀疑肺部肿瘤的病例中确诊为肺癌...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符合显像在肺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8例临床怀疑肺部肿瘤患者术前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 ,观察各种病变摄取18F FDG的情况及特征。结果  98例被怀疑肺部肿瘤的病例中确诊为肺癌 60例 ,其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全部为阳性 ;肺部良性肿瘤 9例 ,8例为阳性 ;确诊为肺结核 2 0例 ,11例显像阳性 ;炎症 9例 ,4例显像阳性。结论 18F FDG符合显像诊断肺部肿瘤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肺癌的分期亦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须结合临床对显像的特征进行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PET/CT显像中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对CT衰减校正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克敏 贺小红 +5 位作者 冯彦林 温广华 刘树生 余丰文 刘德军 袁建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显像中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对CT 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 20例 PET/CT 显像患者,分别重建 CTAC 及^(137)Cs 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病例全身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及残留钡剂处勾...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 显像中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对CT 衰减校正(CTAC)的影响。方法 20例 PET/CT 显像患者,分别重建 CTAC 及^(137)Cs 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病例全身不同密度的正常组织及残留钡剂处勾画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CTAC 及 CsAC 图像相同部位的标准摄取值(SUV)及相应部位的 CT 值。比较所测部位 CTAC 和CsAC 的平均 SUV 差异及两者间图像差异。结果在所有非骨组织(脑组织除外)中,CTAC 平均SUV 较 CsAC 低17%(t=-5.328,P<0.001);在骨组织中,CTAC 较 CsAC 高16%(t=7.960,P<0.001);在高密度钡剂中,CTAC 较 CsAC 高98%(t=3.451,P=0.018)。在所有不同密度人体组织中,CTAC 和 CsAC 图像间差异不影响诊断效果;在高密度钡剂中,于 CTAC 图像上见明显^(18)F-FDG 异常高摄取伪影,而 CsAC 图像上为正常摄取影。结论不同密度人体组织及残留钡剂在 CTAC 和CsAC 时 SUV 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CTAC 对骨组织及残留钡剂的 SUV 明显高估,并在残留钡剂区域造成图像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衰减校正 质量控制
下载PDF
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与^(18)F-FDG PET-CT SUV_(max)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雯 冯彦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第一疗程化疗后SUV_(max)变化率(⊿SUV_(max)1%)、第二疗程化疗后SUV_(max)变化率(⊿SUV_(max)2%)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 目的比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第一疗程化疗后SUV_(max)变化率(⊿SUV_(max)1%)、第二疗程化疗后SUV_(max)变化率(⊿SUV_(max)2%)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p53表达的关系,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氟代脱氧葡萄糖(FDG)代谢与乳腺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内在联系。方法完成新辅助化疗前^(18)F-FDG PET-CT患者211例,完成第1次化疗后PET-CT患者49例,完成第2次化疗后PET-CT患者49例,测量每次的SUV_(max)并计算其变化率,在新辅助化疗前取乳腺肿瘤组织进行ER、PR、HER-2、Ki-67及p5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查。结果 ER表达阴性组的SUV_(max)高于ER表达阳性组(P<0.05)。PR表达阴性组的SUV_(max)高于PR表达阳性组(P<0.05)。PR表达阴性组的⊿SUV_(max)2%高于PR表达阳性组(P<0.05)。Ki-67表达阳性组的SUV_(max)、⊿SUV_(max)2%高于Ki-67表达阴性组(P<0.05)。结论 ER、PR阴性患者FDG代谢要高于ER、PR表达阳性患者。PR阴性患者⊿SUV_(max)2%高于PR阳性患者,提示PR阴性患者对化疗更敏感。Ki-67阳性的患者SUV_(max)高于Ki-67阴性患者,提示FDG代谢能一定程度反映乳腺癌的增殖活跃程度。Ki-67阳性的患者有较高的⊿SUV_(max)2%,提示Ki-67阳性患者对化疗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KI-67
下载PDF
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及标准摄取值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5 位作者 贺小红 余丰文 刘德军 温广华 袁建伟 杨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99-200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60例PET/CT显像患者,显像前常规口服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1000ml,其中14例患者肠道内发现多处高密度残留钡剂。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CT及137Cs两种衰减校正方... 目的探讨不同密度口服阳性对比剂对PET/CT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SUV)的影响。方法60例PET/CT显像患者,显像前常规口服浓度为2%的泛影葡胺1000ml,其中14例患者肠道内发现多处高密度残留钡剂。所有患者均同时采用CT及137Cs两种衰减校正方法,分别重建CT衰减校正(CTAC)、137Cs衰减校正(CsAC)图像。选择所有患者胃肠道内泛影葡胺充盈区、无对比剂充盈区、臀部软组织区以及14例患者高密度钡剂充盈区勾划感兴趣区(ROI)。比较各感兴趣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差异,以及CTAC、CsAC的图像差异。结果在所有正常软组织区、无对比剂充盈区以及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的平均SUV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的平均SUV明显高于CsAC(t=3.451,P=0.018),其差异与CT值成正相关(r=0.445,P=0.021)。比较所有图像,正常软组织、无对比剂充盈区、泛影葡胺充盈区CTAC和CsAC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在高密度残留钡剂充盈区,CTAC图像上可见FDG高摄取伪影,而CsAC图像为正常摄取。结论低密度口服泛影葡胺对PET/CT显像图像质量和标准摄取值无明显影响,高密度钡剂可使PET/CT的SUV明显高估,且可出现不同程度的FDG高摄取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对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