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河航道事故黑点识别自适应参数DBSCAN聚类算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万程鹏 郭世龙 +2 位作者 曹德胜 范亮 张金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65-3172,共8页
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路运输安全、高效发展带来威胁。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用于识别内河事故黑点水域。该方法支持对邻域半径ε和邻域中... 内河水上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水路运输安全、高效发展带来威胁。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参数的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用于识别内河事故黑点水域。该方法支持对邻域半径ε和邻域中数据对象数目阈值P_(min)参数的自动选取,可提高聚类分析的精度和效率。基于2010—2019年长江干线下游散货船舶事故数据开展案例研究,对各典型事故黑点段的事故特征和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得到8个事故黑点。此外,采用Getis-Ord General G聚类识别事故黑点中的高等级事故区域,得到事故黑点及高等级事故主要分布于江心洲、桥区、港口码头区域。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该方法在内河水上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分析上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安全 交通运输安全 自适应参数DBSCAN 事故黑点
原文传递
基于人工势能场的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建模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笛 韩吉如 +3 位作者 吴达 曹伟 张明阳 毛文刚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破冰船护航下船舶碰撞与冰困事故风险评估问题,本文根据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人工势能场理论提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的概念和模型,其中包括破冰船风险场和海冰风险场。破冰船风险场量化... 针对破冰船护航下船舶碰撞与冰困事故风险评估问题,本文根据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基于人工势能场理论提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的概念和模型,其中包括破冰船风险场和海冰风险场。破冰船风险场量化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的碰撞风险水平,海冰风险场量化跟驰船与海冰之间的冰困风险水平。根据该模型提出破冰船与跟驰船之间安全跟驰距离的计算方法。最后基于Tian You轮2018年北极编队航行数据,应用破冰船护航下船舶航行风险场模型开展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航行风险场模型的有效性,证明了本文建模方法能够为破冰船护航下船舶安全跟驰研究提供理论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人工势能场 极地航行 破冰船护航 船舶碰撞 船舶冰困 航行风险 跟驰距离
下载PDF
韧性视角下的集装箱航运网络脆弱性评估及恢复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笛 陶嘉乐 万程鹏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现有航运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和恢复策略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评估方法单一,难以全面反映航运网络的复杂性;未综合考虑实际运营能力和空间距离等关键因素,导致恢复策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从拓扑结构和实际运营... 现有航运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和恢复策略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为:评估方法单一,难以全面反映航运网络的复杂性;未综合考虑实际运营能力和空间距离等关键因素,导致恢复策略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从拓扑结构和实际运营这2个方面对航运网络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基于变异系数法多维度航运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并设计了1种基于备份港口排序的恢复策略,其中,备份港口排序综合考虑了空间距离、港口运输能力和泊位数量等因素。通过引入了动态评价框架、调整脆弱性指标权重、优化备份港口选择和流量分配策略等,提升了评估与恢复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2020年中欧、中地、中美东、中美西集装箱航运网络为例,构建了集装箱航运网络拓扑图,并分析了航线的脆弱性和运力波动,结果表明:采用单港口备份恢复策略时,航运网络韧性提升11.6%;采用双港口备份恢复策略时,航运网络韧性提升31.5%。综上,本文提出了集装箱航运网络脆弱性评估方法和基于备份港口排序的恢复策略,合理确定备份港口数量,实现对失效港口流量的有效重分配,为提高航运网络韧性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凸显了脆弱性评估和备份恢复策略在航运网络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网络脆弱性 港口备份 网络韧性 恢复策略
下载PDF
面向内河班轮航线的船员区段换班模式研究
4
作者 刘清 魏建林 +3 位作者 王磊 汤朱怡 史旭初 吴景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3年第4期589-593,共5页
文中在现行海事配员规则下,着眼于船员休息时间以及船员班组数量的优化,综合考虑船员工作时长、换班地点等约束提出了船员换班创新模式,建立船员班组排班模型,以汉江某集装箱班轮航线为实证,运用遗传算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 文中在现行海事配员规则下,着眼于船员休息时间以及船员班组数量的优化,综合考虑船员工作时长、换班地点等约束提出了船员换班创新模式,建立船员班组排班模型,以汉江某集装箱班轮航线为实证,运用遗传算法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改善船员生活环境、降低工作负荷、提高船舶通航安全,但在单船运输组织模式下会增加航次运营成本,在密集班次船队运营组织模式下增加的人员劳务成本可通过减少的航次时间成本来达到经济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员 班轮航线 换班模式 多目标优化模型 多维约束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船员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模型研究
5
作者 刘清 吴宇航 +2 位作者 王绪明 王磊 王馨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4期616-621,共6页
本文聚焦船员不同阶段的指标关联性,构建了基于船员岗前、出岗不同阶段多模态数据的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船员适岗状态监测预警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考虑船员岗前、出岗不同阶段多模态数据关联的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模型准... 本文聚焦船员不同阶段的指标关联性,构建了基于船员岗前、出岗不同阶段多模态数据的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船员适岗状态监测预警的随机森林模型.结果表明:考虑船员岗前、出岗不同阶段多模态数据关联的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模型准确率达到94.4%,仅考虑船员单一阶段适岗状态监测预警模型准确率为80.6%;船员适岗状态影响程度较大的指标为疲劳程度(0.1827)、工作压力(0.1368)、水上服务资历(0.1178)、血压(0.0854)、工作状态(0.0763)、岗前(0.0708)和出岗心率(0.0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员 适岗状态 预警 多模态 随机森林
下载PDF
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估体系及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石慧 张彦 +1 位作者 袁成清 邓通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8,共8页
为进一步完善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估指标体系,提升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估系统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灵活性及效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绿色船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绿色技术应用对整个船舶生命周期产生的... 为进一步完善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估指标体系,提升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估系统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靠性、灵活性及效率,在全面、系统地分析绿色船舶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绿色船舶技术的发展现状,归纳总结了绿色技术应用对整个船舶生命周期产生的影响。从船舶本体、应用效果、经济性三个维度构建了内河船舶绿色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评估方法,进而构建了各项指标的评估模型。以一艘内河混合动力散货船为研究对象,将实船测试数据带入搭建的评估模型开展实船绿色化评估验证,分析目标船舶的绿色化水平,相较于柴油动力系统,绿色技术应用可使目标船在营运年限内碳排放总量减少12.3%,成本减少8.9%,EEDI计算值(Attained EEDI)相比EEDI-Ⅲ阶段基准值下降约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航运 绿色船舶 评价指标 评估模型 实船评估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的水上交通风险辨识及事故演化机理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万程鹏 刘翼飞 +1 位作者 吴兵 余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5-171,共7页
为探索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机理,基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采用“2-4模型”提取事故致因链,结合复杂网络分析理论构建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网络模型。从事故潜伏、扩散、发生阶段辨识水上交通事故关键致因因素,并开展案例研究。研究... 为探索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机理,基于水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采用“2-4模型”提取事故致因链,结合复杂网络分析理论构建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网络模型。从事故潜伏、扩散、发生阶段辨识水上交通事故关键致因因素,并开展案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船舶碰撞为该辖区主要水上交通事故类型,碰撞事故的关键致因因素包括船员操作不当、应急处置不当等;碰撞事故在风险演化网络中具有传递路径短、随机性强的特征,且风险因素间相互依赖关系紧密。研究结果可为海事监管部门精准管控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风险演化 复杂网络 水上交通事故 事故致因
下载PDF
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德山 范腾泽 +1 位作者 元海文 严新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 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监管技术是保障内河航运系统安全、高效及绿色运行的关键。从态势感知、事件监视及组织优化这3方面阐述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研究现状,总结技术发展沿革与趋势,分析监管技术存在的不足。研究表明:内河航运监管态势感知研究伴随先进信息感知技术发展做适应性进步,从利用海事雷达技术捕捉船舶物理表象特征,逐步结合数据挖掘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向多船态势感知和智能感知方向发展;事件监视研究起初受限于传感器设备感知水平不足而主要面向事件后分析,结合先进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技术,逐渐向事件中检测和事件前预测方向发展;组织优化研究主要包括船舶运行空间优化方案和时间优化方案的制定,未来组织优化模型需考虑航道突发事件的影响,有利于推进组织运行方案的实际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海事监管需求。提炼内河航运系统多模式一体化融合感知网、全息场景图及智能管控系统构建的关键技术,面向未来新一代航运系统,探索内河航运平行监管模式,阐述内河要素物理及耦合关系平行建模和平行数据集建立与信息挖掘、平行监管及交互可视化等方面建设的核心内容,旨在采用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虚实闭环交互机制实现内河航运系统的高效运行,为内河航运系统监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提出了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监管研究现状 内河航运系统 技术概述 内河航运平行监管系统
下载PDF
水路交通控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严新平 张笛 +8 位作者 袁成清 吴兵 刘佳仑 陈德山 汪洋 欧阳武 柳晨光 蒋仲廉 杨琨 《水上安全》 2022年第1期34-43,共10页
水路交通控制是系统运行安全高效、运载装备绿色智能、基础设施建养运维的有力保障。笔者分析了水路交通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在对比轨道交通控制、道路交通控制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路交通控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水路交通控制... 水路交通控制是系统运行安全高效、运载装备绿色智能、基础设施建养运维的有力保障。笔者分析了水路交通控制的概念和内涵;在对比轨道交通控制、道路交通控制和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水路交通控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水路交通控制的研究范畴,并提出了“一图一网四平台”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综述了水路交通要素感知融合、水路交通装备运行控制和水路交通系统自主管控的技术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交通控制 融合感知 智能管控 远程驾控 安全应急控制
下载PDF
考虑突发事件的三峡闸室编排多阶段动态优化调度
10
作者 刘清 汪猛 +2 位作者 丛喆 王磊 司马俊杰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3期421-426,434,共7页
文中以平均船闸闸室浪费率、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和鲁棒性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突发事件下的三峡闸室编排多阶段动态优化调度模型和算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升了对突发事件的智能响应,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船舶过闸效率.
关键词 三峡船闸 闸室编排 突发事件 多阶段 动态优化调度
下载PDF
基于视觉和惯性传感器的大型邮轮室内旅客身份识别方法
11
作者 冯晓艺 马玉亭 +3 位作者 陈聪 王一飞 刘克中 陈默子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邮轮内部结构及场景复杂,基于监控用单目摄像头的旅客身份识别方法缺乏深度信息,无法准确识别旅客位置、航向及航向变化信息,难以在复杂场景下准确识别旅客身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监控用单目摄像头与手持惯性传感器的大型邮轮室... 邮轮内部结构及场景复杂,基于监控用单目摄像头的旅客身份识别方法缺乏深度信息,无法准确识别旅客位置、航向及航向变化信息,难以在复杂场景下准确识别旅客身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监控用单目摄像头与手持惯性传感器的大型邮轮室内旅客身份识别方法。根据YOLOv5视觉目标检测算法,提取监控视频帧中旅客的像素坐标与边界框;利用2D-3D坐标转换公式,将相机图像中旅客的像素坐标转换为物理世界中旅客与相机的相对坐标;再基于改进神经网络模型,估计旅客在相机相对坐标系下的航向角。利用旅客智能手机中惯性传感器,采集旅客运动数据,检测旅客加速度的变化,判别旅客行走状态;融合磁场强度,推算旅客在大地坐标系下的真实航向角;融合提取的视觉和惯性传感器数据,对旅客的有限特征及其关系进行编码,包括瞬时时刻行走状态、步长、相对航向角和相对距离,解决传感器信号的误差累积问题;基于构建的2幅多关联图,提出特征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公式,再利用视觉与惯性传感器特征图匹配(vision and inertial sensors graph matching,VIGM)算法求解最大相似度矩阵,实现对2幅图中的同一旅客的识别。经长江“黄金3号”邮轮大厅、棋牌室、多功能厅和走廊4个场景实验,可以发现:VIGM算法在1~3 s窗口内平均匹配准确率达83.9%,与使用高成本深度相机的ViTag身份匹配算法相比,平均匹配准确率仅相差4.5%。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基于摄像头与惯性传感器的旅客身份识别方法及算法实现成本低,但识别效果与使用高成本深度相机的方法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邮轮室内环境 多身份匹配 特征图模型 视觉 惯性传感器
下载PDF
考虑船间效应和操纵性能的内河船舶追越风险模型及应用
12
作者 刘欧 宋国宾 +1 位作者 袁小亮 吴兵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7,共9页
针对内河在航船舶追越过程中碰撞事故频发的问题,构建考虑船间效应和操纵性能的内河船舶追越风险模型。对内河在航船舶追越过程进行情景分析,从纵向和横向距离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船舶追越风险。引入船舶纵向安全距离模型和紧急转舵距离,... 针对内河在航船舶追越过程中碰撞事故频发的问题,构建考虑船间效应和操纵性能的内河船舶追越风险模型。对内河在航船舶追越过程进行情景分析,从纵向和横向距离两个方面综合考虑船舶追越风险。引入船舶纵向安全距离模型和紧急转舵距离,提出不同危险局面下的纵向距离计算方法。考虑船间效应和船舶保向性,根据力和力矩方程,提出不同会遇时刻的横向距离计算方法。构建基于模糊逻辑的内河船舶追越风险模型,选取100组长江典型追越案例验证模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路运输 船舶碰撞 船舶操纵性能 船间效应 追越风险
下载PDF
AIS数据驱动下的渡船横越场景识别与碰撞风险建模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金奋 游斌 +2 位作者 蔡明佑 黄亮 张笛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6-53,59,共9页
为定量评价渡船横越航道过程的碰撞风险,提出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渡船会遇识别和碰撞风险评价模型。首先根据船舶航行轨迹识别出会遇场景,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船舶碰撞风险评价模... 为定量评价渡船横越航道过程的碰撞风险,提出了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渡船会遇识别和碰撞风险评价模型。首先根据船舶航行轨迹识别出会遇场景,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船舶碰撞风险评价模型,实现船舶碰撞风险的实时量化,最后基于长江南京段汽渡船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渡船在横越过程中会遇态势复杂,平均碰撞风险一般随会遇船舶数量的增加而增大。提出的模型可以分析渡船横越过程中的碰撞风险变化趋势和不同会遇场景下的碰撞风险水平,为渡船碰撞风险感知与路径规划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风险评估 内河渡船 模糊综合评价 AIS数据 船舶会遇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步长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
14
作者 张金奋 王伦巍 +1 位作者 吴达 范亮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7-153,162,共8页
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避碰路径规划。针对传统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在复杂水域条件下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步长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模型。首先,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并基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被广泛应用于船舶避碰路径规划。针对传统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在复杂水域条件下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自适应步长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模型。首先,引入船舶领域模型,并基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为让路船设置虚拟障碍。其次,引入时间序列并建立动态障碍检测机制。采用启发式采样策略,减少无效节点的生成。最后,建立障碍物密集度与搜索步长的映射关系,以上一步采样步长作为已知条件预测当前步采样步长,并利用采样点周围障碍物密集程度修正当前最优的采样步长。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采用自适应步长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模型在采样成功率、搜索路径耗时、路径段数和路径总长度等四个方面均表现最优,在提高算法效率的同时能够实现更高质量的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搜索随机树算法 路径规划 船舶避碰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线性动态模型
下载PDF
新能源船舶复合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龙祥 汤旭晶 +3 位作者 袁成清 唐金锐 殷华兵 孙玉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53-1464,共12页
针对航运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明确复合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从储能技术特点与实船应用方面开展分析,阐述复合储能在拓扑架构、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配置3个层面的优缺点。认为改进型半主动式拓扑架构能均衡复合储能多性能指标,... 针对航运业的污染物排放问题,明确复合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文从储能技术特点与实船应用方面开展分析,阐述复合储能在拓扑架构、能量管理与容量优化配置3个层面的优缺点。认为改进型半主动式拓扑架构能均衡复合储能多性能指标,能量管理策略将向着多目标优化控制与多策略协同工作的方向发展,容量优化配置以多目标联合优化为重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船舶 复合储能 储能技术 锂电池 超级电容 拓扑架构 能量管理 容量优化配置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的雾霾环境下船舶红外图像检测算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浩为 张笛 +1 位作者 李玉立 范亮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104,共10页
从监控图像中准确检测船舶对于港区水域船舶交通智能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雾霾条件下传统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对船舶红外图像检测准确率低、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改进YOLOv5船舶红外图像检测算... 从监控图像中准确检测船舶对于港区水域船舶交通智能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雾霾条件下传统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对船舶红外图像检测准确率低、小目标特征提取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改进YOLOv5船舶红外图像检测算法。为扩大原始数据集的多样性,综合考虑船舶红外图像轮廓特征模糊、对比度低、抗云雾干扰能力强等特点,改进算法提出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数据集增强方法;为增强特征提取过程中全局特征的关注能力,改进算法的主干网络采用Swin Transformer提取船舶红外图像特征,并通过滑动窗口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扩大窗口视野范围;为增强网络对密集小目标空间特征提取能力,通过改进多尺度特征融合网络(PANet),引入底层特征采样模块和坐标注意力机制(CA),在注意力中捕捉小目标船舶的位置、方向和跨通道信息,实现小目标的精确定位;为降低漏检率和误检率,采用完全交并比损失函数(CIoU)计算原始边界框的坐标预测损失,结合非极大抑制算法(NMS)判断并筛选候选框多次循环结构,提高目标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雾霾环境下,改进算法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3.73%,平均召回率为98.10%,平均检测速率为每秒38.6帧;与RetinaNet、Faster R-CNN、YOLOv3 SPP、YOLOv4、YOLOv5和YOLOv6-N算法相比,其平均识别精度分别提升了13.90%、11.53%、8.41%、7.21%、6.20%和3.44%,平均召回率分别提升了11.81%、9.67%、6.29%、5.53%、4.87%和2.39%。综上,所提的Swin-YOLOv5s改进算法对不同大小的船舶目标识别均具备较强的泛化能力,并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有助于提升港区水域船舶的监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红外图像 船舶目标检测 YOLOv5 Swin Transformer 坐标注意力
下载PDF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尹星 张煜 +1 位作者 郑倩倩 唐可心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91,共11页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货过程中岸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桥设备交互作业,实际调度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构建基于混合流水车间的三阶段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模型,为解决自动化码头调度环境动态性强的特点,使用... 针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卸货过程中岸桥、智能运输机器人和场桥设备交互作业,实际调度环境复杂多变等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为目标,构建基于混合流水车间的三阶段集装箱码头集成调度模型,为解决自动化码头调度环境动态性强的特点,使用1种深度强化学习算法(DDQN)进行求解。依据码头实际调度情况,使用神经网络实时拟合动作-值函数,把各阶段设备状态数据输入模型,采用经验回放机制训练模型,把单一启发式规则加复合启发式规则作为设备候选行为,通过强化学习动作选择与动作评估机制,得到最优的集装箱-设备组合策略,并与精确算法和常用的几种元启发式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大规模算例下,与目前较为先进的粒子群算法相比,所提方法的总作业时间平均降低了7.84%,与理论下界值的差距分别为6.0%,5.6%,4.6%,三阶段设备负载较为均衡,设备平均利用率为89%,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小规模算例下,与Gurobi求解器的总完工时间平均误差为1.99%,且随着算例规模增加,所提算法在求解时间上显现出一定的优势,求解时间最大提升59%,验证了所提方法对于提升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行效率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三阶段集成调度 深度强化学习 混合流水车间
下载PDF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船舶驾驶台人员检测及活跃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屹凡 陈梦达 +3 位作者 王露 陈聪 刘克中 陈默子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100,共13页
船舶驾驶台人员包括按照规定要求的常规值班人员和特殊情况下额外的瞭望人员或船长、引航员等,驾驶台人员活跃度是判断其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员检测方法在面对船舶驾驶台遮挡物多、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光线... 船舶驾驶台人员包括按照规定要求的常规值班人员和特殊情况下额外的瞭望人员或船长、引航员等,驾驶台人员活跃度是判断其工作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员检测方法在面对船舶驾驶台遮挡物多、夜间或恶劣天气下光线不足等问题时,精度明显降低。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普通商用Wi-Fi设备的活跃度感知方法。由于船体材质、结构特点以及变化的运动状态导致动态多径多、信号噪声强,对Wi-Fi设备造成干扰,为此设计了值班高关联度数据(duty high correlation data,DHCD)选择模块及基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多层级特征提取模块。DHCD选择模块分析驾驶台人员不同航行、值班情况下的CSI特点,对比0~5人在驾驶台内值班、工作时的信道变化,利用模糊C-means聚类算法提取CSI中对值班人员行为反应最灵敏的信道,去除对信号噪声反应敏感的信道信息;通过多层级特征提取模块计算去噪后CSI数据的幅值与相位离散度、多链路融合离散度、变异指数等多层特征,作为活跃度评价基础参数。依据驾驶台值班要求设计了驾驶台人员活跃度评价模块,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判断驾驶台人员数量,采用客观赋权法得到基础参数权重,结合人数信息与权重信息评价驾驶台人员活跃度。实验结果表明:使用DHCD选择模块和多层级模块处理后的多层级特征将驾驶台人员数量检测精度提升至89.6%,对比直接使用原始数据时检测精度提升7.1%。在夜间、雨雾天气等光照不足情况下,基于计算机视觉方法的检测精度会由光线充足时的96.2%降至60.3%,而该方法监测精度不会降低。因此,基于CSI的驾驶台人员活跃度检测方法丰富了驾驶台人员检测算法,能有效识别船舶驾驶台人员是否符合安全值班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行安全 船舶驾驶台人员 活跃度评价模型 无线感知 信道状态信息
下载PDF
考虑闸室面积利用率的三峡船闸调度方法
19
作者 李珍尧 赵尊荣 +1 位作者 叶子良 吴兵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87,共12页
为提高三峡闸室利用率和通航效率,提出结合改进蚁群算法和剩余矩形填充算法的三峡船闸调度优化算法。以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和平均闸室面积利用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三峡船闸调度模型。为求解该模型,在考虑三峡船闸通航规则和船舶属性基础上引... 为提高三峡闸室利用率和通航效率,提出结合改进蚁群算法和剩余矩形填充算法的三峡船闸调度优化算法。以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和平均闸室面积利用率为目标函数建立三峡船闸调度模型。为求解该模型,在考虑三峡船闸通航规则和船舶属性基础上引入船舶权重,确定船舶入闸序列;通过最优闸室排挡信息素更新策略、自适应选择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路径转移策略,提高船闸调度优化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并在每次寻优过程中采用剩余矩形填充算法完成闸室内船舶排布,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以三峡南线船闸为例,使用船舶过闸实际数据对本文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人工编排、CPLEX求解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船舶平均待闸时间相较人工编排与CPLEX求解结果分别降低了10.26%和2.62%,平均闸室面积利用率分别提高了8.42%和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船闸 船闸调度 船舶平均待闸时间 平均闸室面积利用率 蚁群算法 剩余矩形填充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