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曲霉毒素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
1
作者 董芮绮 陈冰 +3 位作者 黄文 赵红霞 朱喜锋 彭凯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5年第2期8-13,共6页
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 该文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黄曲霉毒素B1(AFB1)对海鲈体成分、肝脏组织结构及毒素累积量的影响。选择初体重为(2.90±0.02)g的海鲈48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在基础饲料G0(不添加AFB1)上分别添加0.1(G0.1)、0.5(G0.5)和1.0(G1.0)mg/kg的AFB1,配制4组试验饲料。采取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各组间全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AFB1可诱导海鲈肝脏组织损伤,且随着饲料中AFB1含量增加,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及脂肪空泡化的程度越严重。海鲈肝脏中AFB1的累积量高于肌肉,随着饲料中AFB1添加量的增加,肝脏中AFB1累积量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0.1-1.0 mg/kg AFB1可诱导肝脏组织损伤。AFB1在肝脏中的累积量高于肌肉,且与AFB1添加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海鲈 组织结构 毒素累积量
下载PDF
耐盐好氧反硝化菌黏质沙雷氏菌HL4的分离鉴定及脱氮性能
2
作者 刘凤坤 赵吉臣 +7 位作者 许敬轩 郑雅之 鲁慧杰 孙育平 阮灼豪 郭慧 杨俊贤 黄文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6,共9页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 【目的】分离鉴定一株耐盐好氧反硝化细菌,以开发高效脱氮菌种,加强海水及咸淡水养殖尾水脱氮技术研究。【方法】采集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池塘原位底泥,采用稀释涂布法初步分离一株脱氮功能最佳的菌株HL4,通过16s rDNA测序以及生理生化实验鉴定菌株,通过设置不同碳源、碳氮质量比(m_(C)/m_(N))、pH、温度、盐度等条件探明其最适培养条件及脱氮性能。通过攻毒试验[以健康斑马鱼(Danio rerio)为受试生物],检验菌株的环境安全性。【结果】经鉴定,菌株HL4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命名为S.marcescens HL4。以葡萄糖或琥珀酸钠为碳源,菌株HL4在m_(C)/m_(N)=20、pH=6.0~7.0、温度30℃的条件下具有较强脱氮能力,48 h TN去除率为81.83%~87.17%;该菌株在0~30的盐度环境下均可生长,在0~10盐度范围内72 h的总氮(TN)去除率为68.76%~76.59%,在20~30盐度范围内72 h的TN去除率为23.84%~53.94%;在NH_(4)^(+)-N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皆在90%以上,在NH_(4)^(+)-N质量浓度为500 mg·L^(-1)时,72 h NH_(4)^(+)-N去除率高达73.52%。健康斑马鱼在含1×10^(6)CFU·mL^(-1)菌株HL4的水体中15 d后,成活率100%。【结论】菌株HL4生物及环境安全性较高,在处理中高浓度铵废水以及治理咸淡水、低盐度海水养殖尾水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氏菌 好氧反硝化 耐盐 生物安全性 环境因子 脱氮能力
下载PDF
米玛斯与银王鸽种蛋发育规律及乳鸽生长发育规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世奇 黎灿媛 +9 位作者 张穗玲 李梓莹 张妍璘 张薇 卢浩鹏 宋梦萍 苟钟勇 王玮 黄燕华 彭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米玛斯白鸽与银羽王鸽均属大型肉鸽品种,在我国养殖规模较大.为深入了解二者的生产潜力与差异,本试验随机选取米玛斯与银王鸽种蛋各100枚进行人工孵化,记录蛋形指数,孵化期每日记录蛋质量,每日破蛋观察孵化期胚胎发育情况.乳鸽出壳后将... 米玛斯白鸽与银羽王鸽均属大型肉鸽品种,在我国养殖规模较大.为深入了解二者的生产潜力与差异,本试验随机选取米玛斯与银王鸽种蛋各100枚进行人工孵化,记录蛋形指数,孵化期每日记录蛋质量,每日破蛋观察孵化期胚胎发育情况.乳鸽出壳后将分别交由对应种鸽哺育,记录哺乳期乳鸽体质量和外貌变化.结果显示,米玛斯种蛋的蛋质量、蛋长以及蛋形指数显著大于银王鸽种蛋(P<0.01).孵化期第0~17天米玛斯种蛋与银王鸽种蛋蛋质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孵化期第0~17天米玛斯与银王鸽胚胎生长发育进程无明显差异,但孵化期第17 d银王鸽胚胎蛋黄吸收程度低于米玛斯胚胎.乳鸽体质量记录结果显示,哺乳期第2天和第5天米玛斯乳鸽体质量显著高于银王鸽乳鸽(P<0.05),但哺乳期第16~20天银王鸽乳鸽体质量却显著高于米玛斯乳鸽(P<0.05).乳鸽外貌观察结果显示,哺乳期第4天银王鸽乳鸽皮肤出现黑色素沉积,与米玛斯乳鸽外观出现明显差异,且哺乳期第14~20天的银王鸽乳鸽羽毛发育和覆盖程度优于米玛斯乳鸽.综上所述,米玛斯与银王鸽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各具优势,其中由于米玛斯鸽蛋更大,具有较好的蛋用潜力,而银王鸽乳鸽后期生长速度快,羽毛附着高,更适合用作肉用.此外,可根据生产需求将米玛斯和银王鸽与不同优势品种杂交,培育新型肉鸽品种.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米玛斯和银王鸽的生产潜力以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基础支撑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玛斯白鸽 银王鸽 种蛋 乳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