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水稻品种选育,助推种业创新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科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
作者 涂从勇 刘婉卿 +4 位作者 陆秀明 陈志远 陈荣彬 李惠芬 何秀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80-188,共9页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水稻研究的省级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矮化育种、优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水稻育种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育成一大批水稻品种通过各级品种审定,培育一批重要亲本材料被...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水稻研究的省级科研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水稻矮化育种、优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等水稻育种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育成一大批水稻品种通过各级品种审定,培育一批重要亲本材料被种业同行广泛应用,一批优秀品种在我国南方籼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南方稻区乃至全国水稻种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奠定了“中国籼稻,广东种芯”的地位。2011年以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等文件的相继实施,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杂交稻品种区试指标等商业化育种方面逐步受到限制。为适应新的形势,广东水稻所通过品种转让、委托育种和技术服务等形式加强科企合作,寻求与紧贴市场、推广能力强的种子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品种转化和推广,并取得较好成效。培育壮大了一批种子企业,促进一批品种在生产上大规模应用,推动了水稻科技创新和种业发展。并就未来水稻育种和科企合作主攻方向进行了分析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选育 种业创新 科企合作 种子企业 广东丝苗米 稻米品牌
下载PDF
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2
作者 涂从勇 何秀英 +3 位作者 李健雄 陆秀明 陈志远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48-156,共9页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科技成果与其他农业成果一样,有别于定型的工业产品,成果转移转化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为例,系统总结了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十三五”期间,通过完善成果转化分配办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宣传,构建、完善成果转移转化网,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成功转移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19香等优质水稻品种73个,较“十二五”期间增加了160.7%;支撑了相关种子公司的发展,提升种子公司的竞争力和经营业绩;推动一大批优质水稻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部分水稻品种成为行业标杆;带动了我国南方优质稻产业高速发展,助推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取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文章对成果转移转化存在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并根据作物生长“源库流”的理论,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产业 优质稻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水稻品种 “库源流”理论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品种播种面积的变化与启示 被引量:3
3
作者 孔雷蕾 梁嘉燕 +2 位作者 胡晓丹 李梦兴 白嵩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72-179,共8页
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育成了一大批水稻品种和材料,正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 新世纪以来,针对新时期水稻发展战略需求,广东省采取多举措有力推动了我国水稻的优质化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简称“广东水稻所”)作为广东省水稻产业的主力军,育成了一大批水稻品种和材料,正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我国水稻生产提质增效。以2003—2020年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通过结合广东水稻所在此时间阶段的品种推广情况,分析研究广东省水稻播种面积和广东水稻所培育的水稻品种在省内播种面积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为客观认识广东省水稻种植结构变化趋势和水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优质高产的水稻品种保证了广东省水稻总产量的稳定,其中广东水稻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涌现,且品种播种面积每年占全省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如吉丰优1002、广8优金占、广8优165、美香占2号、粤禾丝苗和五山丝苗等拥有较大的播种面积。广东在众多优质稻品种的带动下提高了全省的稻米优质率。水稻育种的创新发展能推动广东乃至全国各地水稻产业的转型升级,确保了我国的口粮安全。在今后育种目标上,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要进一步提升以市场为导向,并利用具有前瞻性的种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水稻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水稻生产的进一步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水稻 种植面积 杂交稻 常规稻 育种
下载PDF
广东省近40年常规水稻审定品种特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潘阳阳 黄道强 +7 位作者 王重荣 王志东 李宏 周德贵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79,共6页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 广东省常规水稻育种具有辉煌的历史,近40年(1982—2021年)共通过审定359个常规稻品种。本研究将这40年分为8个时期,对各时期审定品种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产由5313.0 kg/hm^(2)稳步提升至6882.2 kg/hm^(2);平均株高逐渐增加,有效穗数明显下降,穗长和穗粒数明显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未明显改变;直链淀粉含量由26.1%下降至16.5%;审定品种总体优质率75.2%,近3年(2019—2021年)审定品种的优质率达85.2%,其中国标1级优质稻占比达39.5%;稻瘟病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85.8%,白叶枯中抗及以上品种占比44.0%;通过审定的359个品种来源于406个亲本,其中有8个亲本直接衍生10个以上品种,黄广油占和五山丝苗分别衍生25个和21个品种,而这8个亲本均衍生自当前我国籼稻育种中重要骨干亲本丰八占;推广面积超过6.67万hm^(2)的品种共55个,其中12个品种超过66.67万hm^(2),黄华占和双桂1号推广面积均在333.33万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水稻 优质稻 审定品种 品种特性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适宜机插水稻品种筛选与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悦 邹积祥 +6 位作者 刘妍 张彬 黄庆 伍龙梅 杨陶陶 包晓哲 陈青春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9期151-160,共10页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水稻机插模式下的丰产性和稻米品质,筛选适宜广东种植的机插水稻品种并构建适宜机插水稻品种选育评价体系。【方法】选择广东主栽的14个水稻品种,以手插为对照,进行两年三季机插水稻试验,以产量和品质为一级指标,... 【目的】探讨不同品种水稻机插模式下的丰产性和稻米品质,筛选适宜广东种植的机插水稻品种并构建适宜机插水稻品种选育评价体系。【方法】选择广东主栽的14个水稻品种,以手插为对照,进行两年三季机插水稻试验,以产量和品质为一级指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透明度、垩白粒率、垩白度为二级指标,开展量化评价研究。【结果】与手插相比,机插水稻的产量降低16.3%,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则分别提高1.3、1.4、3.47、0.89个百分点,透明度也提高0.1;机插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下降或增加幅度存在季节差异,其中两年三季14个品种机插的产量较手插平均分别低11.1%、18.8%和17.3%;产量和稻米品质机插适宜性评分显示,14个品种中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合丰丝苗和黄华占等4个品种评分最高;产量构成因子与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机插适宜性与干物质积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相关,且与干物质积累和结实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与手插相比,机插处理合丰丝苗、粤禾丝苗、粤银软占、黄华占减产幅度较小,广8优金占、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南晶香占加工外观品质较优;显示粤禾丝苗、粤银软占、合丰丝苗和黄华占机插适宜性评分最高,适合在广东推广应用。研究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供适宜机插水稻品种选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机插适宜性 品种筛选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广东省水稻种质资源系统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吕树伟 江立群 +10 位作者 唐璇 张静 孙炳蕊 刘清 毛兴学 于航 吴柔贤 范芝兰 陈文丰 潘大建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2-421,共10页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 2016-2018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东省项目组对省内59个县(市、区)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水稻资源269份,并对其中的261份进行了鉴定评价。调查发现,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基本遍布整个广东地区,在珠三角周边的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和珠海市等4个地级市未收集到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收集的水稻资源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表明: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主要以籼稻为主,鉴定评价获得抗水稻白叶枯病与稻瘟病资源23份(中山12、包选2、银湖香占等)。综合表型性状筛选出海稻86、地禾粘、兰溪选、三饶香米等4份分别具有耐盐、耐旱、高直链淀粉与香味等特性的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对水稻育种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普查与收集 鉴定评价 广东
原文传递
粤稻百年主要水稻科技创新成就概述
7
作者 王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8,共10页
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 回顾和简要概述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百余年来在稻作科学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在稻种资源方面,作为最早开展稻种资源研究的单位,已收集保存栽培稻和野生稻资源24000多份,鉴评筛选出外选35等大批优异种质,创制出稻瘟病持久抗性、优质的育种亲本三黄占2号、28占和香丝苗126等广泛应用于新品种培育。在水稻育种方面,开创了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育种先河;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最早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籼稻矮秆品种广场矮,从而开辟了水稻矮化育种新途径,进而培育出珍珠矮、广陆矮4号、桂朝2号、双桂36、特青等大品种,为农业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作为最早开展籼型优质稻育种单位,先后育成了双竹占、黄华占、粤农丝苗、美香占2号、泰丰优208等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新品种;在杂交稻育种方面,创制出野败型、红莲型高配合力、高异交率和细长粒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天丰A、五丰A、荣丰A、丛广41A、粤泰A、粤丰A、泰丰A和广8A等,创制出感温与感光型恢复系广恢3550、广恢998、广恢122等,广泛应用于杂交稻育种与生产;主持和合作育成累计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的水稻品种(组合)45个。在水稻栽培方面,从20世纪50—60年代农民水稻高产经验——“潮汕经验”的总结,到80年代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研究、90年代的水稻抛秧技术和21世纪的水稻“三控”施肥技术等,这些栽培技术的研发,实现了广东省水稻生产良种良法配套,为水稻高产稳产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水稻 稻种资源 水稻矮化育种 优质稻育种 杂交稻育种 栽培技术 科技创新
下载PDF
水稻淹水萌发对低氧胁迫的适应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静 孙炳蕊 +8 位作者 毛兴学 江立群 吕树伟 陈文丰 范芝兰 于航 陈平丽 刘清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移栽种植模式对我国的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迫切需求轻简化的生产方式。水稻...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移栽种植模式对我国的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迫切需求轻简化的生产方式。水稻淹水直播能节省劳力、节约资源、有效降低杂草危害,是一种高效、经济和节约型的轻简栽培模式,在当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淹水萌发时低氧胁迫造成的出苗率低是阻碍水稻淹水直播的首要因素,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耐淹水萌发优异资源和基因,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异资源和基因并培育适宜淹水直播的水稻新品种,是突破目前直播稻推广和应用瓶颈的关键。本文围绕水稻淹水萌发的生理特点、鉴定评价方法、优异种质鉴定、遗传规律、响应机制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耐淹水萌发的机制研究和萌发耐淹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淹水直播 低氧胁迫 种子萌发 轻简栽培
原文传递
转录因子在水稻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韩明珍 周炼 +4 位作者 王静 周和 赵均良 周玲艳 马雅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6期128-144,共1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用水的增加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干旱胁迫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选育抗旱品种是应对干旱胁迫最有效且相对经...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用水的增加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减少,干旱胁迫已成为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最重要的非生物逆境胁迫。选育抗旱品种是应对干旱胁迫最有效且相对经济的措施,而挖掘抗旱基因是进行水稻抗旱育种的基础。研究表明,水稻的抗旱性是由众多基因共同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涉及的基因网络错综复杂。在这一调控网络中,转录因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转录因子是指能够特异性结合某基因启动子区域顺式作用元件的蛋白质,它在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代谢过程及生物、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在水稻中鉴定出多种参与干旱胁迫响应的转录因子,包括bZIP、MYB、NAC、DREB、WRKY、锌指蛋白、SPL、bHLH、MADS、热激蛋白和GRAS等家族成员。当水稻遭受干旱等逆境胁迫时,这些转录因子通过特异性调控一系列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水稻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该文就近年来转录因子在水稻响应干旱胁迫中的功能进行综述,通过深入分析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强人们对水稻抗旱性分子基础的认识,同时为培育具有更强抗旱能力的水稻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转录因子 表达调控 功能机制 抗旱育种
下载PDF
水稻低温发芽力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0
作者 周旭 杨梯丰 +1 位作者 刘祖培 周炼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48,共8页
低温萌发力是水稻适应极端天气、特别是水稻直播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性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稻低温萌发力的鉴定方法、生理机制、分子克隆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趋势与展望。在水稻低温萌发力鉴定方面,多采用1... 低温萌发力是水稻适应极端天气、特别是水稻直播生产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性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水稻低温萌发力的鉴定方法、生理机制、分子克隆和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趋势与展望。在水稻低温萌发力鉴定方面,多采用13℃~15℃试验温度、低温萌发第10 d的萌发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图位克隆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等技术手段已鉴定的水稻低温萌发力相关QTL超过100个,但实现目的基因克隆的仅4个,关于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极少。当前水稻低温萌发力强的品种主要是从育成品种中筛选而来。水稻低温萌发生理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低温萌发鉴定及其育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萌发 鉴定方法 分子克隆 遗传育种
下载PDF
水稻抗旱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韩明珍 王静 +2 位作者 赵均良 周玲艳 马雅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0,48,共1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用水增加和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使得水稻生产正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在众多环境胁迫中,干旱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干旱...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用水增加和可利用淡水资源减少使得水稻生产正面临资源与环境的严峻挑战。在众多环境胁迫中,干旱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干旱胁迫相关的水稻数量性状位点、功能基因被不断挖掘。本文综述了水稻抗旱相关QTL的鉴定、克隆以及抗旱分子机理研究等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水稻抗旱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胁迫 抗旱基因 分子机理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制广东丝苗米新种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石光 陆展华 +5 位作者 刘维 卢东柏 王晓飞 方志强 巫浩翔 何秀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6,共8页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 【目的】创制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探索水稻育种改良新途径,助力广东丝苗米品牌建设。【方法】以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粤农丝苗(YNSM)与优质稻粤王丝苗(YWSM)为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定点编辑上述品种的香味基因Badh2,创制香稻新品系,随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定向导入GW7/GL7位点,系谱选育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种质。【结果】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创制两个香稻新品系yn-kobadh2与yw-kobadh2,其2-AP含量均极显著提高,达到239.39~440.79μg/kg,而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糙米外观品质、千粒重与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均未受到显著影响;MAS技术结合系谱选育的方法成功选育两个丰产性好、籽粒长宽比超过4.3的优质香型丝苗米水稻新品系NWbadh2GW7-1与NWbadh2GW7-2,达到广东丝苗米品种关于香味与外观粒型的认定标准。【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与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可精准、高效地创制新的优异水稻种质,为广东丝苗米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种质储备与遗传改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丝苗米 香味 粒形 CRISPR/Cas9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遗传育种相关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工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歆 钱乾 +5 位作者 谭健韬 彭波 甘玉立 王成睿 刘琦 沈梦圆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54-866,共13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人口压力,培育高产、优质、环境适性强的水稻品种是解决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的水稻遗传育种相...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研究的模式植物。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和人口压力,培育高产、优质、环境适性强的水稻品种是解决当前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海量的水稻遗传育种相关的数据。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是存储这些数据的载体,用以整合、可视化和共享数据,并为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工具,从而为育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本综述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开发的水稻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并基于内置数据集和功能对它们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最后,讨论了现有的水稻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在线分析工具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它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育种 生物信息数据库 在线分析工具
下载PDF
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
14
作者 邹积祥 杨陶陶 +2 位作者 伍龙梅 包晓哲 张彬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2期1-8,共8页
为明确华南双季稻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以6个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按当地高产栽培条件在早、晚季种植,测定其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结果表明,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晚季种... 为明确华南双季稻区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在早、晚季的差异特征,以6个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按当地高产栽培条件在早、晚季种植,测定其产量、产量构成、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等。结果表明,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晚季种植时产量分别为6.68~7.91 t/hm^(2)和5.72~6.11 t/hm^(2);早季产量显著高于晚季,平均增幅为1.53 t/hm^(2)。相关分析表明,较高的早季产量与其有效穗数和粒重的提高有关。早、晚季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差异显著;相对于晚季,早季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平均提高25.0%和29.5%。另外,早、晚季产量与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显著正相关。早晚兼用型水稻在早季种植时具有较高的产量、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华南地区早晚兼用型水稻的丰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晚兼用型水稻 ‘丝苗米’ 产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原文传递
基于SLAF标签测序分析广东省栽培稻种质资源的遗传结构及演化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炳蕊 潘大建 +7 位作者 李晨 江立群 张静 吕树伟 刘清 毛兴学 陈文丰 范芝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83-2493,共11页
自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以来,广东的水稻品种在国内的水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将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研究利用开发的10,610个多态性SLAF标签,对98份... 自水稻矮化育种成功以来,广东的水稻品种在国内的水稻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种业自主创新将以提升核心种源竞争力为目标,着力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本研究利用开发的10,610个多态性SLAF标签,对98份广东省不同时期育成的代表性品种和地方稻种,开展遗传演化、群体遗传结构及主成分分析,发现43份老品种和5份地方稻种的遗传基础较宽,而50份近期育成的新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遗传演化和系谱分析发现,老品种大多数含有广场13、南特号、矮仔占、塘埔矮和竹印2号的血缘,而新品种大多含有IR系列品种、粳籼677、广场矮、中籼3588的血缘。这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视了外引材料的利用,但忽视了对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这可能与20世纪70年代三系杂交稻的兴起有关。因此,为了确立核心种源的竞争地位,应重点加强本地优良种质资源的鉴评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栽培稻种 遗传结构 遗传演化 SLAF标签
下载PDF
广东省药用野生稻的调查收集与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芝兰 陈文丰 +7 位作者 陈雨 张静 李晨 孙炳蕊 江立群 吕树伟 吴柔贤 潘大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8-375,共8页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 为了全面了解广东药用野生稻自然生存现状,为我国野生稻资源的保护提供决策依据,2006、2012-2018年对广东药用野生稻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查明,截至2018年12月,广东8个县市17个乡镇尚存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21个,其中3个点为首次发现。现有分布点中,47.6%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小于67 m2或只有零星几丛甚至1丛,38.1%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67~666 m2之间,只有14.3%的分布点分布范围在2000 m2以上。根据历史资料统计,广东原有11个县市35个乡镇有药用野生稻,共有分布点79个。本次实地调查了其中47个点,只有18个点尚有药用野生稻。按实地调查的分布点计算,分布点丧失率为61.7%,呈现濒危趋势。调查发现,造成药用野生稻消失的主要原因有城镇化建设、开垦种植果树和经济林、除草剂的使用以及伴生植物禾本科杂草的快速生长等。调查的同时,抢救性收集了94份药用野生稻种茎样本进行异位保存,并对其主要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初步鉴定出10份抗褐稻虱、11份中抗白叶枯病种质。同时还繁种入中期库保存,丰富了保存的药用野生稻资源,提高了保存种质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调查 收集 异位保护 原位保护
原文传递
稻渔共生模式下水稻种植覆盖率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
17
作者 李妹娟 吴郁丽 +11 位作者 胡香玉 王昕钰 曹明 梁开明 叶群欢 尹媛红 胡锐 潘俊峰 傅友强 钟旭华 刘彦卓 姜志勇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0-95,102,共7页
稻渔共生是“一水两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在稳定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以优质籼稻品种粤香430和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养殖澳洲淡水龙虾鱼塘中开展不同水稻种植覆盖率(0%、25%、50%和75%)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以为... 稻渔共生是“一水两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在稳定水产养殖的同时增加粮食产量。以优质籼稻品种粤香430和五山丝苗为试验材料,在养殖澳洲淡水龙虾鱼塘中开展不同水稻种植覆盖率(0%、25%、50%和75%)对水稻产量和鱼塘水质的影响,以为优化稻渔共生技术、提高稻渔产量和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以30个水稻品种(种植覆盖率约37.1%)为参试材料,在养殖大口黑鲈鱼塘中进行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植覆盖率50%和75%处理的稻谷产量明显高于覆盖率25%的处理,其中,粤香430以覆盖率50%处理的产量最高,五山丝苗以覆盖率75%处理的产量最高。种稻养虾模式下鱼塘水体的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亚硝态氮(NO_(2)^(-)-N)、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均显著低于不种稻处理(覆盖率0%),水体总有机碳(TOC)在水稻生长前期也表现相同趋势,水体酸碱值(pH)和溶解氧含量(DO)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无显著变化。在鱼塘种稻养殖大口黑鲈模式下,华航48号、双黄占、青香优丝苗、粤香430、泰丰优208和五山丝苗的稻谷产量较高,均达到5.50 t/hm^(2)以上。综上所述,稻虾共生模式下50%水稻种植覆盖率具有较稳定的水稻产量和净化养殖水质,适合在鱼塘养殖澳洲淡水龙虾模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共生 水稻 种植覆盖率 品种筛选 产量 鱼塘水质
下载PDF
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李妹娟 钟旭华 +5 位作者 梁开明 潘俊峰 傅友强 胡香玉 胡锐 巫志坚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11-120,共10页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 稻鱼共生是一种能够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稻田能量和物质利用效率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近年来,我国在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理论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研究表明,该模式在化肥农药减量、稻田增产增效、土壤和水体改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减少面源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推广面积仍然较小。主要阐述了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的发展概况,在广东省发展该模式具有自然资源优势,指出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存在应用面积少、产量低、技术研发和推广滞后、水肥管理落后、适宜于该模式的水稻品种和田鱼品种较少以及机械化和智能化技术缺乏等问题。该模式在广东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提出未来广东省应该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产业发展;强化关键技术支持、完善技术规范和推动三产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广东省稻鱼共生生态种养的发展提供科技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稻鱼共生 减肥减药 增收增效 粮食安全
下载PDF
广东水稻核心种质耐冷萌发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丁杰荣 孙炳蕊 +8 位作者 于航 江立群 张静 吕树伟 陈文丰 范芝兰 潘大建 李晨 刘清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25-1437,共13页
萌发期耐冷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水稻直播时的成苗率。为高效地培育萌发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本研究通过统计309份广东省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低温萌发比率,筛选到57份萌发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同时,以低温萌发比率为表型数据和高密度的SN... 萌发期耐冷性的强弱直接影响水稻直播时的成苗率。为高效地培育萌发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本研究通过统计309份广东省水稻核心种质资源的低温萌发比率,筛选到57份萌发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同时,以低温萌发比率为表型数据和高密度的SNP标记为基因型数据,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到11个水稻低温萌发QTLs。其中qLTG2-1、qLTG7-1、qLTG7-2和qLTG10-1与前人定位的水稻低温萌发QTL共定位。qLTG11-1是本研究新鉴定的最显著的水稻低温萌发QTL。利用RNA-seq和qRT-PCR对其进行候选基因预测和验证,发现在低温萌发期间,qLTG11-1区间内的LOC_Os11g07020在低温萌发比率高和低的品种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LOC_Os11g07020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羧酶同工酶,可能通过调控糖酵解反应而影响水稻萌发期耐冷性。本研究筛选到多份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并找到可能调控水稻萌发期耐冷性的候选基因,可为培育萌发期耐冷性强的水稻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低温萌发 果糖-1 6-二磷酸醛羧酶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广东普通野生稻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评价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静 范芝兰 +8 位作者 潘大建 刘维 江立群 吕树伟 孙炳蕊 刘清 毛兴学 陈文丰 李晨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2-429,共8页
本研究通过抗性鉴定、分子标记和方差分析,评价与分析了广东普通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广东普通野生稻对广东省典型的致病菌株Ⅳ型小种表现为抗或高抗,对PXO99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表现出从中感到抗病。用已知功能标记做... 本研究通过抗性鉴定、分子标记和方差分析,评价与分析了广东普通野生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广东普通野生稻对广东省典型的致病菌株Ⅳ型小种表现为抗或高抗,对PXO99小种的抗性反应差异较大,表现出从中感到抗病。用已知功能标记做鉴定,结果显示:20个普通野生稻居群中,3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21抗病基因条带;4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4抗病基因条带;5个居群能够扩增出Xa7、Xa27抗病基因条带;Xa23、Xa10、Xa26抗病基因条带分别能够在11、12和16个居群中被扩增出;19个居群能检测出Xa1的抗病基因条带,所有居群均不含xa5、xa13抗病基因。抗谱分析发现,HY2、DB2和GZ2 3个居群中的5份野生稻资源可能含有新的抗性基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Ⅳ型小种,高州普通野生稻的抗性水平显著高于化州、雷州和台山普通野生稻;而化州、台山普通野生稻的抗性水平显著低于陆丰普通野生稻。对于PXO99小种,广东不同县市间的抗性水平未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发掘和利用广东普通野生稻的优异抗白叶枯病基因提供了材料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野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鉴定 PCR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