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杜志威 金利霞 张虹鸥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从结构升级、功能升级和效率升级3个方面对经济升级进行阐述,以广东省区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经济升级与人口增减的时空演化,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结构、经济功能... 从结构升级、功能升级和效率升级3个方面对经济升级进行阐述,以广东省区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经济升级与人口增减的时空演化,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结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率分别向服务业化、多样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升级,并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②2010年以后全省区县人口缩减的范围和程度加剧,呈现“珠三角增长−粤东西北缩减”以及“城区增长−县市缩减”的空间分化;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作用路径有显著差异:经济结构的服务业化和经济效率的高效化对人口缩减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功能的多样化则有助于实现人口增长;④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作用效果和显著程度与区县所在地区和所属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升级 人口缩减 收缩城市 多样化 广东省
原文传递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体系构建及广东省实践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伟莲 李升发 +2 位作者 张虹鸥 黄越 吴旗韬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29,共9页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首先梳理"双评价"方面的学术争论及规划领域"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其次明晰新时代国土空... 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首先梳理"双评价"方面的学术争论及规划领域"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其次明晰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的目标、内容和技术方法,提出构建"一个目标、两个评价、三类功能、四个维度、五个重点"的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体系;最后以广东省为例介绍实践经验,以期为正确认识"双评价"和科学开展"双评价"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能力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 “双评价” 国土空间规划 广东省
下载PDF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的思路与方法——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31
3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4 位作者 任庆昌 宫清华 吕丹娜 刘郑倩 李升发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7-667,共11页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 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新时期各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迫切需要多学科交叉的理论与方法支撑。文章从探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基础出发,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为指导,融合景观生态学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结合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地方实践,聚焦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目标指标、重大格局、分区布局、工程体系等规划重点、难点,提出了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概括为:按照"六步走"的整体思路,围绕"四个维度"目标体系,聚焦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推进"重大格局—分区布局—重大工程"3个层次空间布局,形成"格局尺度重大工程、单元尺度重点项目、场地尺度工程措施"3个尺度工程体系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修复 规划体系 人地关系 景观生态学 广东省
下载PDF
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下的广东省乡村地区空间管治探索 被引量:6
4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小城镇建设》 2020年第2期69-77,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复兴和城乡关系的重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空间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这不仅为乡村地区的复兴和城乡关系的重构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我国长期以来“重城轻乡”的发展导向造成了城乡二元的发展格局,空间资源及其管治过于集聚在城镇空间,乡村地区发展滞后,即使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其城乡差距也仍然明显。文章立足城乡融合发展视角,提出新时代以乡村地区功能多元化发展、与城市形成互补优势为基本思路划分乡村空间,并通过在广东探索强化空间规划引领、优化乡村三生空间、构建城乡空间网络等具体措施,以期建立城乡新型关系并实现城乡要素合理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空间管治 乡村地区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典型农作物智能专家分类系统设计与示范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方立刚 李宏丽 陈水森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共4页
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在广东省典型农作物标准波谱数据库中设计了符合典型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和种植面积测算功能模块,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应用到专家分类算法中,自行开发了适合农作物数据发现和挖掘的归纳学习算法,充分利用了波... 在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在广东省典型农作物标准波谱数据库中设计了符合典型农作物的长势监测和种植面积测算功能模块,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应用到专家分类算法中,自行开发了适合农作物数据发现和挖掘的归纳学习算法,充分利用了波谱库中大量的波谱数据、相关属性和空间数据,形成了基于波谱库的广东省典型农作物智能专家分类系统。同时,进行了深圳市的荔枝面积估算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分类精度达到91.8%,KAPPA达到0.81,高于传统分类算法,能满足农业部门对农情监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谱库 典型农作物 知识挖掘 专家分类 归纳学习
下载PDF
基于前置机的空间数据共享交换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易曙贤 余应刚 李勇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年第8期34-36,共3页
为了解决空间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交换中心+交换前置机"的解决方案,开发了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并在顺德区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中进行应用,实现了基础空间数据和专题空间数据在政务内网与公安专网、三防专网等不... 为了解决空间数据共享交换的安全性问题,设计了"交换中心+交换前置机"的解决方案,开发了数据共享交换管理系统,并在顺德区政务地理信息平台中进行应用,实现了基础空间数据和专题空间数据在政务内网与公安专网、三防专网等不同网络环境和部门之间的共享和交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机 空间数据交换 异构网络 顺德
下载PDF
粤北山区梯田撂荒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分析
7
作者 吴钊骏 李升发 +5 位作者 李秀彬 宋军 杜建会 黄康 高子雅 许承祐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8-287,共10页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 梯田是山区重要的耕地资源,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梯田撂荒现象愈发显著,揭示梯田撂荒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影响机制能为山区梯田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该研究构建分布特征指标体系,采用平均最近邻指数、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基于土地边际化理论揭示梯田撂荒的分布特征、聚集模式、邻域效应与影响因素,并从“成本—收益”视角总结梯田撂荒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梯田撂荒具有明显的地形和区位梯度分布特征,坡度、高程和耕作高差越大,耕作距离、到最近道路距离越远,且离林地越近的梯田更容易遭到撂荒。2)耕作梯田与撂荒梯田的平均最近邻指数分别为0.295和0.349,两者均具有聚集特性,其中撂荒梯田的聚集程度较低。3)相较于撂荒坡耕地,撂荒梯田具有更强的邻域效应,在距撂荒地10m范围内梯田撂荒率超过60%。4)在地块尺度上,梯田是否撂荒受到梯田地块禀赋的影响,其中地形条件、耕作距离、形状指数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正相关,梯田质量、地块连片度等变量与梯田撂荒呈现负相关。梯田撂荒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化导致的农业务工成本上升,而梯田的地块禀赋会影响耕作的成本与收益进而促使农户做出撂荒决策,同时撂荒梯田的邻域效应将形成负反馈机制进一步促使梯田撂荒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边际化 梯田撂荒 分布特征 聚集特征 邻域效应 影响机制 粤北山区
下载PDF
自发地理信息在灾后恢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框架 被引量:4
8
作者 严滢伟 马大伟 范红超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文章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自发地理信息(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大数据促进灾后恢复监测工作。首先概述了国内外VGI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明确了VGI用于灾后恢复监测研究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个基于VGI大数据的灾后恢复监... 文章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自发地理信息(Volunteered Geographic Information,VGI)大数据促进灾后恢复监测工作。首先概述了国内外VGI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明确了VGI用于灾后恢复监测研究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个基于VGI大数据的灾后恢复监测应用的研究框架,助力于灾后恢复监测各类具体恢复目标(如旅游业恢复、工商业恢复、生活常态恢复)的实现。该研究框架包含数据获取、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挖掘3个核心组成部分。其中,数据获取对象以VGI为主,以传统官方权威数据为辅;数据质量控制主要是通过模糊逻辑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确保VGI适用性;数据挖掘则是以变革式范例为理论基础,利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调查灾区基建、经济和安全3个灾后恢复主要方面的状态。最后,文章还讨论了当前利用VGI大数据促进灾后恢复监测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包括VGI来源的可持续性问题、各VGI平台应用程序接口的数据获取限制问题和VGI应用所涉及的用户隐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地理信息 大数据 灾害管理 灾后恢复监测 应用研究框架
下载PDF
“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中国数据中心碳排放空间转移研究
9
作者 郭远游 叶玉瑶 +2 位作者 王长建 刘郑倩 卢秦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71,共1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数据中心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这关系到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层面制定了“东数西算”战略以充分发挥西部资源禀赋优势、缓解东部的资源环境压力,其带来的碳减排效应...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数据中心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这关系到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层面制定了“东数西算”战略以充分发挥西部资源禀赋优势、缓解东部的资源环境压力,其带来的碳减排效应及空间转移规律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各地区数据中心层面的细粒度数据构建碳核算框架,模拟预测2020—2030年是否实施“东数西算”战略的2类情景下的数据中心碳排放数量及空间转移规模,并分析了战略节能减排的潜力。结果表明:“东数西算”战略能够通过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在“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总量预计达到21131.03万t,相比未实施战略的情景将减少2274.16万tCO_(2);东部降低了5544.67万tCO_(2),其中京津冀枢纽与长三角枢纽地区的碳排放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东部向中部转移了1788.51万tCO_(2),向西部地区转移了1332.88万tCO_(2),同时减缓了高碳区域的碳排放的增加速率。研究结论对揭示“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数据中心这一类新型基础设施的碳排放转移规模与空间转移格局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新型基础设施 东数西算 碳转移 碳排放
原文传递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多变量驱动因素--基于扩展的STIRPAT模型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2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 区域层面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解析是有效实现碳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经典的IPAT模型为基础,采用扩展的STIRPAT环境压力评价模型,对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并定量研究各个驱动因素对于区域碳排放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各个影响因素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机制各不相同,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发展是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城镇化对碳排放增长作用显著,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广东省 STIRPAT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广东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民系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袁少雄 唐光良 +3 位作者 张虹鸥 宫清华 尹小玲 黄光庆 《热带地理》 2017年第3期318-327,共10页
为了解传统村落在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与国内其他省份空间分布情况差异以及其与民系特征的关系,以广东省12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和民系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空... 为了解传统村落在广东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与国内其他省份空间分布情况差异以及其与民系特征的关系,以广东省126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法对其空间分布、空间自相关和民系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与国内其他省份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相似;从地市尺度来看,广东省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湛江和肇庆等地市;总体上呈不均衡分布,区域尺度上主要分布于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空间分布密度差异显著,全省分布密度为0.59个/千km^2,梅州市最高,达到2.14个/千km^2;全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存在梅州―潮汕区、广佛―东莞区、湛江雷州区以及清远连州区等4个比较明显的集聚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表现出规模相似地区在空间上趋于集聚的特性,整体上呈现较为明显的热点―次热点―次冷点―冷点的分布格局;广东省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广府、客家民系中,分布密度最高的民系为少数民族区,达1.31个/千km^2,其次为韶州土话民系区,为1.00个/千km^2,尽管客家民系与广府民系区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但由于这两大民系在广东省分布面较广,密度分别只有0.59和0.48个/千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 民系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基于IO-SDA模型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2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陈伟莲 《热带地理》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扩展的结构分解模型,对广东省2002-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从2002年的5 820.55万t增长到2010年的12 097.9... 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碳排放"混合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利用扩展的结构分解模型,对广东省2002-2010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从2002年的5 820.55万t增长到2010年的12 097.91万t。2)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分析,经济规模和人口增长是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同时生产结构在当前仍然是碳排放增长的正向驱动因素,但是生产结构对于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贡献率逐步降低。碳排放强度是遏制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最终需求结构对于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变化由正效应转变为负效应,逐渐成为遏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贡献因子。3)碳排放影响因素的间接效应分析,国际出口、进口贸易和省域间调进、调出贸易对于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变化影响显著。同时,固定资本形成和城镇居民消费对于广东省碳排放的增长有较强影响。4)不同最终需求对产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分析表明,出口贸易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子与机械类行业和纺织服装业;省域间调出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典型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本形成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城镇居民消费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IO-SDA模型 能源消费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以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郑国权 杨宪杰 +3 位作者 温美丽 宫清华 杨龙 田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37-243,共7页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 [目的]以广东省清远市瑶安小流域为例,对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效益进行定量评价,为该省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效益评价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小流域的灾害特点和治理目标及瑶安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立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4个效益类型,选择21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后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构建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模型。[结果](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小流域治理的综合效益,适合广东省使用。(2)2007—2013年瑶安小流域的综合效益和4个单项效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防灾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结论]提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在广东省是实用可行的。综合治理后瑶安小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效益定量评价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构建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国权 温美丽 +2 位作者 杨宪杰 杨龙 宫清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6-91,共6页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将提升效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开展效益评价研究,总结现有治理模式的经验成果,对未来长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科学指导。综述了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的定量评价,将提升效益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开展效益评价研究,总结现有治理模式的经验成果,对未来长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科学指导。综述了全国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参照国标法、文献频数法、理论推导法和专家选取法等4种方法来选取指标,并最终确定以防洪减灾效益、水保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的21个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指标,以期为广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的实例研究奠定基础,为实现广东省全省范围内小流域的定量评价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综合治理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下载PDF
1990—2014年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解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长建 张虹鸥 +1 位作者 叶玉瑶 苏泳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41-245,共5页
区域视角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是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指数分解分析的研究框架为基础,采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解析1990—2014年间5个不同发展时期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 区域视角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机理分析是有效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重要研究议题。以指数分解分析的研究框架为基础,采用LMDI完全分解模型,解析1990—2014年间5个不同发展时期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是广东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因子。(2)能源强度效应是遏制广东碳排放增长的重要贡献因子。(3)能源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广东省碳排放增长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未有充分发挥其遏制碳排放增长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影响因素 广东省
下载PDF
广东省农业经营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伟莲 张虹鸥 陈凤桂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26-231,共6页
农业经营格局的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机制。采用1990—2012年广东省农业产值及其经营结构数据,引入重心模型,对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反映农... 农业经营格局的时空分析有助于把握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差异机制。采用1990—2012年广东省农业产值及其经营结构数据,引入重心模型,对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在时空上的动态演变轨迹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主要农产品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而反映农业经营格局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广东省农业经济重心呈现向西南移动的趋势,形成"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主要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的集聚生产格局,粤西地区成为区域农业专业化生产优势区。农业经营格局演变受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驱动。自然资源条件是农业经营格局形成的客观基础,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因素是农业经营格局改变的重要驱动力量,且其作用逐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模型 农业经营格局 时空演变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广东省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长建 汪菲 +5 位作者 张虹鸥 张新林 叶玉瑶 吴旗韬 金利霞 李增 《资源与产业》 2019年第5期9-19,共11页
借助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本文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广东省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2)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主... 借助投入产出理论和结构分解分析技术,本文重点分析金融危机前后广东省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过程及其影响机理。结果显示:1)广东省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子是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2)金融危机之后广东省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于能源消费强度的持续降低、最终需求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生产结构的不断优化。3)不同最终需求中的国际出口是广东省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城镇居民消费对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贡献率在金融危机之后显著提升。4)在竞争型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国内调进对于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减少的贡献明显高于国际进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分解分析 能源消费 广东省 金融危机
原文传递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协调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鹤山市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利霞 肖张荣 +3 位作者 谢宇铭 张俊杰 郭杰 文志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文章以城市政体理论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构建多尺度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益冲突分析-利益机制协调”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鹤山市村级工业园现实问题的考察,识别鹤山市村级工业园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然后结合典型园区改造案例探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村集体和村民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过程,进而揭示该过程中多元利益联盟形成、多样化目标达成、多主体利益协调的演化路径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各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不对等、权力不正义参与、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不合理是村级工业园改造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珠三角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模式,发挥财政局、国资委等政府金融组织的力量,联合村集体和村民与开发商、运营商、金融机构形成政村联盟、政企联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共同推动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样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工业园 升级改造 利益相关者 鹤山市 广东省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阶段与行为特征——基于广东省东莞市的调查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先锋 杜志威 李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0-174,共5页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阶段划分与行为特征,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分为开始市民化、正在市民化和稳定市民化3个阶段... 以广东省东莞市为例,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阶段划分与行为特征,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和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分为开始市民化、正在市民化和稳定市民化3个阶段;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东莞农业转移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的带眷行为、居住行为、就业行为和入户行为等特征,家庭式迁移、本地购房、高收入水平、长期居住等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积极作用;基于对农业转移人口行为特征的分析,从完善市民化通道、优先考虑意愿强人口入户、重点解决教育住房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逐步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行为特征 东莞市
下载PDF
广东省制造业创新的结构特征与格局演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秋华 杜志威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7-86,共10页
以制造业大省广东为研究对象,从创新的研发和转化两个环节构建制造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近3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城市年鉴统计数据,对其创新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化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广东省大型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高于中小... 以制造业大省广东为研究对象,从创新的研发和转化两个环节构建制造业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近3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和城市年鉴统计数据,对其创新的结构特征和格局演化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发现:(1)广东省大型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高于中小型制造企业,但后者的创新活力较强;(2)外商投资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最强,而内资制造企业中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创新能力较好;(3)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纺织服装、家具制造、造纸印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4)制造企业的创新在新产品开发环节强于基础研发环节,呈现显著的"中心-外围"格局,从业人口规模、制造业总产值规模、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广东省制造业创新有较显著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创新 创新地理 结构特征 空间格局 广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