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基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周林丽 滕晓飞 李艳敏 《河南建材》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石墨烯因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而广泛应用于增强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文章基于石墨烯碳单质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对石墨烯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功能梯度... 石墨烯因具有更好的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而广泛应用于增强各种复合材料的性能。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绿色节能环保政策的实施,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性能,文章基于石墨烯碳单质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对石墨烯不同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并对功能梯度材料的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介绍,最后结合土木工程行业的现状对其在该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和前景展望,以期实现土木工程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绿色环保 复合材料
下载PDF
三维隔震(振)支座的工程应用与现场测试 被引量:41
2
作者 魏陆顺 周福霖 +4 位作者 任珉 刘文光 谭平 黄襄云 陈建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5,共5页
首先介绍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振)支座,该支座由联接件、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组成。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具有较小刚度,采用该类型支座的隔震结构,其竖向基频和水平基频可远离地铁、铁路振动和地震的主频,从而实现竖向隔振... 首先介绍了一种新型三维隔震(振)支座,该支座由联接件、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组成。竖向隔振支座和水平隔震支座具有较小刚度,采用该类型支座的隔震结构,其竖向基频和水平基频可远离地铁、铁路振动和地震的主频,从而实现竖向隔振和水平隔震作用。其次介绍了该三维隔震(振)支座在某一地铁平台上部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对该类型支座进行了竖向性能和水平性能试验。最后对三维隔震(振)结构与传统结构进行了地铁运行时结构振动的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三维隔震(振)系统对振动的高频信号具有显著衰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隔震(振)支座 竖向隔振 水平隔震 工程应用
下载PDF
组合基础隔震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魏陆顺 周福霖 刘文光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8-163,共6页
隔震作为一种新的抗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建和加固的建筑工程,同时,许多新型式的支座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组合基础隔震是一种新的隔震设计思想,能充分应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特性,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本文介绍了组合基础隔震在... 隔震作为一种新的抗震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新建和加固的建筑工程,同时,许多新型式的支座得到了开发和应用。组合基础隔震是一种新的隔震设计思想,能充分应用不同类型隔震支座的特性,有效降低上部结构地震反应。本文介绍了组合基础隔震在某一工程中的应用,工程中使用的支座包括普通橡胶隔震支座、铅芯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三种类型,对全部使用支座进行了常规检测,结构计算采用等效线性法、能量包络法和时程反应分析等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组合基础隔震能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反应,隔震层的变形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基础隔震 橡胶隔震支座 弹性滑板支座 工程应用
下载PDF
OpenGL图形渲染技术在PKPM-SAUSAGE非线性分析软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乔保娟 李志山 +2 位作者 刘春明 侯晓武 杨志勇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年第5期13-18,共6页
通过对目前比较常用的GDI绘图和OpenGL绘图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了用OpenGL开发的三维有限元图形系统具有的速度快、绘图功能强、捕捉方便、视觉效果好等优越性。介绍了PKPM-SAUSAGE软件三维模型绘图流程,凹多边形网格化显示技术,背面剔除... 通过对目前比较常用的GDI绘图和OpenGL绘图进行比较分析,显示了用OpenGL开发的三维有限元图形系统具有的速度快、绘图功能强、捕捉方便、视觉效果好等优越性。介绍了PKPM-SAUSAGE软件三维模型绘图流程,凹多边形网格化显示技术,背面剔除及alpha混合,实时旋转、平移、缩放算法和高效的捕捉算法,以及后处理结果平滑显示技术和着色器编程颜色修正技术。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PKPM-SAUSAGE软件OpenGL图形显示、旋转、平移、缩放及捕捉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GL 建筑结构 三维模型实时显示 着色器编程 PKPM-SAUSAGE软件
下载PDF
并行计算技术在结构显式动力分析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晓武 李志山 +2 位作者 乔保娟 刘春明 杨志勇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5年第6期108-112,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分析的求解方法,显式方法和隐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PKPM-SAUSAGE软件中对于梁、柱、剪力墙和楼板的模拟方法。由于时间步长和模型精细化处理后导致计算规模的增加,PKPM-SAUSAGE软件采用CPU+GPU并行计算技术... 本文首先介绍了动力分析的求解方法,显式方法和隐式方法各自的优缺点。随后介绍了PKPM-SAUSAGE软件中对于梁、柱、剪力墙和楼板的模拟方法。由于时间步长和模型精细化处理后导致计算规模的增加,PKPM-SAUSAGE软件采用CPU+GPU并行计算技术,同时优化模型网格质量,实现了动力弹塑性分析效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弹塑性分析 显式积分 CPU+GPU并行计算 SAUSAGE
下载PDF
强震下基础隔震结构软碰撞防护研究
6
作者 金建敏 刘彦辉 +1 位作者 陈鹏 周惠蒙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 针对基础隔震结构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隔震层位移超限问题,采用已有弹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和所研发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考虑上部结构非线性,建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模型,进行不同地震设防水准地震作用下设置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的基础隔震结构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不同防护距离、不同力学性能参数的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对隔震层限位效果及上部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罕遇地震的强震作用下,两类软碰撞防护装置均可起到限制隔震层位移的作用;与仅能为隔震层附加刚度的弹性软碰撞装置相比较,能够为隔震层同时附加刚度和阻尼力的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隔震层限位效果和上部结构层间位移角响应控制效果均较优。合理设置弹性及弹塑性软碰撞防护装置,在将隔震层位移限制在规范限值以内的同时,上部结构最大加速度可限制在地震波输入峰值50%以下,确保基础隔震结构发挥正常的隔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结构 隔震层位移 软碰撞防护 限位效果 地震响应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断路器动力时程分析及阻尼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曹枚根 周福霖 +2 位作者 谭平 张雪松 卢智成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7-35,共9页
结合我国现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高压开关抗震试验标准(GB/T13549—92)及国际标准(IEEEStd693—2005),对电气设备的抗震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关电气设备抗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地... 结合我国现行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96)、高压开关抗震试验标准(GB/T13549—92)及国际标准(IEEEStd693—2005),对电气设备的抗震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关电气设备抗震设计中的一些关键问题,比如说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地震动输入、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抗震设防等级等。首先采用ANSYS软件,以一220kV瓷柱型SF6断路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开展了三类地震输入下的动力时程分析,详细介绍了电气设备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并通过对断路器关键节点和部位的位移、加速度及应力等参数的分析,得到了有关支架动力放大系数、支架设计、地震动输入、设备抗震能力等方面的一些结论;其次,通过调整断路器支架体系阻尼比的参数分析,得到了三类地震输入下的阻尼比对断路器地震响应的一些规律,适当提高设备体系的阻尼比,可显著提高设备的抗震能力。上述分析与研究对对改进高压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修订我国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制定相关标准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气设备 抗震性能 SF6断路器 动力时程分析 阻尼比参数分析
下载PDF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沈朝勇 周福霖 +2 位作者 黄襄云 陈建秋 金建敏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8-133,共6页
关于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文献,采用Sap2000V9有限元程序对一实际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竖向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竖向振型数对上、下部转换梁内力和主要竖向受... 关于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和受力特性的研究目前还鲜有文献,采用Sap2000V9有限元程序对一实际带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竖向动力特性和动力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竖向振型数对上、下部转换梁内力和主要竖向受力构件轴力的影响;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计算了竖向加速度、竖向层间位移及竖向动应变,分析了上部、下部转换梁梁端点及梁托柱点所在位置节点动力反应随楼层变化情况,并将转换梁端点的反应和梁托柱的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还计算了上、下部转换层梁托柱、承托墙肢、框支剪力墙、框支柱等的轴力,并将其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轴力比值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分析表明,竖向基本振型对构件内力起主要作用,竖向第5阶以上振型对转换梁和各竖向主要构件轴力影响很小;梁托柱点竖向位移、竖向加速度远大于其梁端点的反应;上、下部转换梁端点处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在转换层上一层发生突变;同时会使两错位转换层之间楼层竖向构件竖向应变局部增大;楼层越高,其相应竖向构件的反应谱法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时程均值与重力荷载代表值内力比值就越大;竖向地震作用下承托墙肢顶部一层和框支剪力墙底部三层轴力会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转换 竖向地震 竖向振型 动力反应 受力性能
下载PDF
变压器及套管隔震体系振动台试验及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曹枚根 周福霖 谭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22-29,共8页
国内外震害分析表明,变压器及套管的抗震能力薄弱,地震中破坏型式多样。提高变压器及套管抗震能力的关键是降低加速度响应。隔震技术具有隔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明显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首先,提出了变压器适用的隔震层设计方案。... 国内外震害分析表明,变压器及套管的抗震能力薄弱,地震中破坏型式多样。提高变压器及套管抗震能力的关键是降低加速度响应。隔震技术具有隔震机理明确、减震效果明显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首先,提出了变压器适用的隔震层设计方案。通过组合隔震支座的研制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得到了相关力学性能参数,所研制的隔震支座具有力学性能稳定、滞回耗能能力强等特点。其次,设计了一台真型变压器及套管试验模型,开展了不同地震输入下,变压器隔震前后的振动台抗震试验,分析了变压器及套管的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试验分析表明,隔震后变压器的自振频率有较大降低,除Taft输入下隔震效果不理想外,其它地震输入时变压器加速度等地震响应均有较明显的降低。最后,采用ANSYS建立试验变压器的数值模型,开展了两种隔震方案的变压器地震响应数值分析,分析与试验结论基本一致。上述研究对今后开展变压器隔震设计与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及套管 隔震技术 振动台试验 地震响应分析
下载PDF
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1 位作者 谢礼立 崔杰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48,共6页
提出了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取值原则,给出了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防水准的定义。基于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公式对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便于工... 提出了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取值原则,给出了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防水准的定义。基于地震危险性特征分区,利用地震动参数的危险性曲线公式对重要性不同的现有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了分析。同时,为了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给出了现有结构设计地震动参数取值的简化方法。最后,通过算例解释了理论方法和简化计算方法中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取值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有结构 抗震加固设计地震动参数 地震危险性特征 设计基准期 后续设计使用寿命期
下载PDF
村镇建筑基于性态标准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赵桂峰 马玉宏 陈小飞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共8页
针对目前村镇建筑与城市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不考虑其在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及村镇地区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引入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思想,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三个层次,在制订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 针对目前村镇建筑与城市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不考虑其在不同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及村镇地区阶层之间收入差距的实际情况,引入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思想,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三个层次,在制订的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相对于不同性态标准和目标(不同层数、构造措施、砖砌体强度和砂浆强度)的18种典型砌体结构模型。运用蒙特卡洛法考虑地震动和砌体结构模型的随机性,运用MATLAB程序进行非线性计算,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不同性态标准砌体结构模型的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按照农村、乡镇、县城三个层次不同性态设防标准设计的村镇结构,在将来可能遇到的地震中将会出现不同的震害表现,验证了将村镇地区分三个层次研究其抗震设防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建筑 基于性态 性态标准 易损性 砌体结构
原文传递
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朝勇 周福霖 +3 位作者 黄襄云 陈建秋 任珉 金建敏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6,共8页
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了一总层数为40层的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为对比分析需要另设计具有相同楼层数的两带单层转换高层建筑结构。采用Etabs和Satwe对比分析了三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沿楼层分布情况;其相对扭转角... 根据中国规范设计了一总层数为40层的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为对比分析需要另设计具有相同楼层数的两带单层转换高层建筑结构。采用Etabs和Satwe对比分析了三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相对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沿楼层分布情况;其相对扭转角、层间扭转角、层间有害扭转角的分布特点;顶层角点扭转位移轨迹。研究分析表明,错位转换高层结构的扭转反应远大于同类带单层转换高层结构的反应;对单层转换结构采用位移比不能很好反映其扭转反应,而结构扭转位移角沿楼层分布规律更能体现其扭转反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转换 水平地震 扭转反应 位移比 层间扭转角
下载PDF
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板橡胶隔震支座力学性能理论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晗 谭平 +2 位作者 张亚飞 袁谱 周福霖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2期124-129,136,共7页
针对适用于村镇地区的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板橡胶隔震支座,提出基本力学性能的解析公式。基于隔震支座橡胶应力的静水压力假定,同时考虑了橡胶可压缩性及加劲层泊松比的影响,建立隔震支座单层分析单元在轴压及纯弯曲状态下的平衡方程,求得... 针对适用于村镇地区的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板橡胶隔震支座,提出基本力学性能的解析公式。基于隔震支座橡胶应力的静水压力假定,同时考虑了橡胶可压缩性及加劲层泊松比的影响,建立隔震支座单层分析单元在轴压及纯弯曲状态下的平衡方程,求得静水压力的解析解,进而通过积分求得单层分析单元的压缩模量及弯曲模量的解析解,并进行了参数分析。进一步推导出支座水平等效刚度的解析公式。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一组支座单层分析单元的有限元模型,进行轴压和纯弯曲分析。将有限元结果与文献中两种解析公式以及本文中解析公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解析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且较其他解析解具有明显的优势,为在村镇地区推广此类隔震支座提供理论分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工程塑料板 隔震支座 泊松比 水平等效刚度 解析解
原文传递
基于能量平衡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颖 谭平 周福霖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41,共5页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最大地震响应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利用RSS法求得隔震层与下部子结构的最大变形比,并给出了层间隔震结构全体弹性振动能、隔震层阻尼器滞回耗能和下部子结构粘滞阻尼耗能的表达式。通过引入设计用能量谱的概念,推导出... 建立了层间隔震结构最大地震响应时刻的能量平衡方程,利用RSS法求得隔震层与下部子结构的最大变形比,并给出了层间隔震结构全体弹性振动能、隔震层阻尼器滞回耗能和下部子结构粘滞阻尼耗能的表达式。通过引入设计用能量谱的概念,推导出了基于能量平衡的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预测式。最后以隔震层设置位置变化的12层层间隔震结构为仿真对象,验证了响应预测式的精度。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输入地震波,响应预测曲线包络了大多数时程分析的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震 层间隔震 响应预测 能量平衡 设计方法
下载PDF
村镇建筑基于性态抗震设防的地震保险费率厘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2 位作者 陈小飞 谭平 谢礼立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61-466,518,共6页
针对目前城市和村镇地区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3个层次,制定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并开展相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进而计算典型砌体结构的离散化震害矩阵。通过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特征的差异来计... 针对目前城市和村镇地区采用统一抗震设防标准的现状,将村镇建筑分为农村、乡镇、县城3个层次,制定基于性态抗震设防标准并开展相应的地震易损性分析,进而计算典型砌体结构的离散化震害矩阵。通过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特征的差异来计算地震危险性曲线,并分析不同层次村镇结构在将来地震中的可能经济损失,确定相应地震保险费率。通过对不同层次、不同设防标准的典型砌体结构地震保险费率的对比,验证了将村镇地区分3个层次并考虑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来研究地震保险费率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保险费率 村镇建筑 性态设防 易损性 地震危险性特征
下载PDF
考虑地震环境下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防地震动参数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玉宏 赵桂峰 +1 位作者 谢礼立 崔杰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7,176,共6页
提出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概念,并提出了不同重要性的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取值原则,分析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的设防目标。在用形状参数k作为表征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的基础上,由地震烈度的危险性曲线公式推导了设... 提出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概念,并提出了不同重要性的现役结构抗震加固设计基准期的取值原则,分析了现役结构抗震加固的设防目标。在用形状参数k作为表征不同地区地震危险性差异的基础上,由地震烈度的危险性曲线公式推导了设计地震加速度Amax和地震影响系数αmax的危险性曲线计算公式,进而对具有不同后续设计使用寿命期的现役结构不同设防水准的抗震加固设防地震动参数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设计地震动参数的计算步骤,为现役结构的抗震加固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役结构 抗震加固 地震动参数 地震危险性特征 设计基准期 后续设计使用寿命期
下载PDF
地震灾区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迪 谭平 STIEMER S F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2-48,共7页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 以汶川县威州镇一幢既有典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地现有混凝土结构的抗震安全水平。采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设定的设防烈度及地震水平,对混凝土结构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建立了该结构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依据该模型确定结构地震易损性水平,建立继续使用、严重破坏和倒塌3种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易损性曲线,以此研究汶川县此类结构设计的抗震安全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此类既有混凝土框架结构不能完全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不同抗震设防等级关于房屋破坏和倒塌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概率地震需求模型 地震易损性分析 混凝土框架结构
下载PDF
石灰石粉对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郭邵祖 莫金旭 +4 位作者 任凤鸣 卢汉 陈步青 周庆立 李业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3,147,共7页
为降低橡胶混凝土(Crumb Rubber Concrete,CRC)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选取低碳足迹的固体废物石灰石粉(Limestone Powder,LP)部分取代水泥,通过坍落度、扩展度分析了LP对CRC工作性能的作用,通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阻尼比和动弹性模量综... 为降低橡胶混凝土(Crumb Rubber Concrete,CRC)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选取低碳足迹的固体废物石灰石粉(Limestone Powder,LP)部分取代水泥,通过坍落度、扩展度分析了LP对CRC工作性能的作用,通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阻尼比和动弹性模量综合评估了不同LP取代率对CRC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结合XRD、SEM从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层面解释了LP对CRC性能的影响机制。最后通过碳排放评价了LP对CRC的减碳效益。研究结果表明:LP改善了CRC的工作性,坍落度和扩展度均有明显提高。抗折强度在LP掺入后得到提高,折压比也随着LP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虽然抗压强度因LP的掺入有所下降,但合理的配合比保证了其能够满足应用需求。动弹性模量随着LP取代率的增加,降低幅度趋于平缓。阻尼比则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LP导致CRC水化产物减少和ITZ宽度增加是CRC力学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CRC制备过程中的碳排放显著降低,当LP取代率为30%时降低约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混凝土 石灰石粉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碳排放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模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皓 李宏男 +1 位作者 曹光伟 尚兵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69-177,共9页
为研究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单轴动态本构关系及加卸载准则,基于纤维梁理论开发了ABAQUS显式动力分析材料子程序。通过对3层偏心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程序用... 为研究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的影响,采用钢筋、混凝土单轴动态本构关系及加卸载准则,基于纤维梁理论开发了ABAQUS显式动力分析材料子程序。通过对3层偏心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该程序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在材料子程序中定义钢筋、混凝土材料失效破坏判别准则,实现了地震作用下考虑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破坏全过程模拟。分别对振动台试验模型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倒塌破坏模式进行了预测,初步探讨了应变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与连续倒塌破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程序能够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地震灾变过程,可用于考虑材料应变率效应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应变率 纤维梁单元 非线性 连续倒塌
下载PDF
水平地震作用下错位转换高层建筑结构的Pushover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朝勇 周福霖 +3 位作者 黄襄云 陈建秋 任珉 金建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采用Etabs对一错位转换高层结构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分析了侧推过程中的塑性铰出铰情况、结构位移变化情况、剪力在各竖向构件之间的传递情况、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在比较结构的能力曲线和需求谱基础... 采用Etabs对一错位转换高层结构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分析了侧推过程中的塑性铰出铰情况、结构位移变化情况、剪力在各竖向构件之间的传递情况、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在比较结构的能力曲线和需求谱基础上,对其抗震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分析表明,错位转换层的存在会使结构临界破坏状态出现较大的扭转反应;上部转换层下的框支柱和其上部墙体可能为结构最不利受力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转换 水平地震 PUSHOVER 扭转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