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体验式教学实践——以深圳大学荔园果香手绘图制作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汪驰升 高青 +4 位作者 易生奥 祝儿安 郑文泓 叶艾温 钟国熙 《高教学刊》 2020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教育部于2016年度新批准设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深圳大学在2017年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招生。作为国内第一所开设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院校,如何引领专业本科生对新设专业产生专业认同,形成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实... 教育部于2016年度新批准设立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深圳大学在2017年在全国首次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招生。作为国内第一所开设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的院校,如何引领专业本科生对新设专业产生专业认同,形成专业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老师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次教学实践基于体验式教学理论,结合深圳大学荔园文化,以参加深圳大学第七届建筑文化节为激励,带领深圳大学2018级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专业新生制作深圳大学荔园果香图。本次实践帮助学生们形成对地理空间信息数据采集内容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兴趣和成就感,从而为未来几年的专业学习提供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 体验式学习 荔园果香图 深圳大学
下载PDF
城市排水管网流量预测多视图时空图神经网络模型
2
作者 涂伟 池向沅 +3 位作者 赵天鸿 杨剑 朱世平 陈德莉 《测绘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城市排水管网的流量是其运行效率和安全的关键指标,准确的流量预测对排水管网运行风险预警、优化其运行效率及规划布局至关重要。水流量不仅受到其自身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还与管网的空间结构紧密相关,但传统水流量预测方法较少关注水流... 城市排水管网的流量是其运行效率和安全的关键指标,准确的流量预测对排水管网运行风险预警、优化其运行效率及规划布局至关重要。水流量不仅受到其自身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还与管网的空间结构紧密相关,但传统水流量预测方法较少关注水流在管道之间复杂多维的空间依赖关系。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图的时空图网络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排水管网的空间邻近性和节点间的属性相似性。分别构建最近邻拓扑视图与流量相似性属性视图,使用时空图卷积网络挖掘流量特征的内在时空依赖,利用注意力机制对多个视图的时空依赖特征进行融合以获得流量预测值。利用某市排水管网历史水流监测数据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视图时空图神经网络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性能,多视图对比试验验证了不同视图在模型中起到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网流量预测 多视图 时空图网络 图深度学习
下载PDF
结合配准补偿和空间约束的隧道三维建图方法
3
作者 张星 黄展鹏 +2 位作者 李清泉 周宝定 李麒沛 《测绘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7-307,共11页
三维地图对于隧道的施工安全预警和长期安全维护至关重要。然而,在纹理缺乏、结构粗糙且存在动态干扰的隧道环境中,生成准确的三维点云地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隧道三维建图方法,用于构建超长且高噪声隧道场景的点... 三维地图对于隧道的施工安全预警和长期安全维护至关重要。然而,在纹理缺乏、结构粗糙且存在动态干扰的隧道环境中,生成准确的三维点云地图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提出了一种隧道三维建图方法,用于构建超长且高噪声隧道场景的点云地图。首先,提出了一种配准残差补偿模型,以减少由粗糙表面结构引起的配准误差。该模型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识别非平整表面结构,并通过局部区域残差进行有效补偿。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视场最大化的空间约束模型,以排除绝对测量偏差造成的点云误差。为了验证本方法的性能,本文在钻爆法和盾构法隧道的二次衬砌和管沟敷设阶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主流建图算法FAST-LIO2、Faster-LIO和LiLi-OM具有更准确的轨迹估计和地图构建。此外,本文进行了一些消融试验,以进一步阐明不同模型在隧道三维建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图 配准补偿 空间约束 激光雷达 四足机器人
下载PDF
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城市美食地图智能生成
4
作者 黄键熙 廖童欣 +2 位作者 余卓怡 吴若楠 陆旻 《集成技术》 2024年第6期53-75,共23页
美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幅展现城市内美食地理分布的美食地图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已渗透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媒体数据可为自动化地图制图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该文提出一种由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城市美食... 美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幅展现城市内美食地理分布的美食地图具有重要社会价值。网络时代,社交媒体已渗透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交媒体数据可为自动化地图制图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撑。该文提出一种由社交媒体数据驱动的城市美食地图自动生成方法,将地图制图方法与机器学习算法结合,实现了风格化的城市美食地图智能生成。此外,该文还开发了一个城市美食地图的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对武汉、广州、重庆和成都4座城市进行美食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刻画城市美食方面的表现力和有效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数据驱动 专题地图 可视化
下载PDF
动态精密工程测量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清泉 张德津 +2 位作者 汪驰升 陈智鹏 涂伟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47-1158,共12页
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可用于监测工程结构物的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状态变化。随着各类传感器及智能车、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等自动化移动平台的快速普及,工程测量逐渐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备了运动状态下的测量能力。同时,... 动态精密工程测量可用于监测工程结构物的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状态变化。随着各类传感器及智能车、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等自动化移动平台的快速普及,工程测量逐渐向自动化、动态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备了运动状态下的测量能力。同时,也发展了系列成熟的测量设备,如测量机器人、移动测量车、专用集成测量装备等,它们可进行动态精密的位置、姿态、表观形状、内部状态等参数测量。本文围绕专用集成的智能化测量装备,首先梳理了智能化感知设备集成和智能化数据处理方法,然后阐述了在公路路面病害监测、大坝内部变形监测、城市排水管网病害监测、输水工程安全监测等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精密工程测量 智能化测绘 智能化测量装备 公路测量 堆石坝内部形变测量
下载PDF
基于幸运成像和生成对抗网络的大气湍流图像复原方法
6
作者 吕品 邓东平 +6 位作者 石铁柱 王梦迪 刘潜 田雨 张紫红 曾赟 邬国锋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在拍摄远距离目标时,视频序列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变和模糊,为对视频序列大气湍流退化图像进行复原,提出了一种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空域幸运成像方法,在有限的视频序列图像中挑选出幸运区域,将其拼接... 在拍摄远距离目标时,视频序列图像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从而产生畸变和模糊,为对视频序列大气湍流退化图像进行复原,提出了一种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空域幸运成像方法,在有限的视频序列图像中挑选出幸运区域,将其拼接-排序后进行叠加,从而消除大气湍流带来的几何畸变;在此基础上引入DeblurGAN-v2模型,进一步提升图像质量.将高速相机拍摄的真实湍流退化图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所提方法进行实验,并与图像重采样、灰度变换、巴特沃斯高通滤波、MPRNet模型和DeblurGAN模型等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客观评价指标对不同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Brenner梯度函数、Laplacian梯度函数、灰度差分函数(SMD)、熵函数(Entropy)、能量梯度函数(Energy)、PIQE以及Brisque指标相较于其他方法分别提升了194%,58%,84%,7%,55%,74%和163%.从主观效果上看,幸运成像与生成对抗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能显著地提高图像的视觉质量,并有效地降低图像的模糊和几何畸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复原 大气湍流效应 幸运成像 生成对抗网络
下载PDF
结合感知哈希与空间约束的室内连续视觉定位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星 林静 +2 位作者 李清泉 刘涛 方志祥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9-1649,共11页
视觉定位主要通过相机视觉信息与环境视觉特征的匹配实现位置计算。然而视觉匹配计算量较大,难以支持室内连续定位。对于视觉数据稀疏的环境,单纯依靠视觉匹配也难以实现连续的轨迹定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感知哈希与空间... 视觉定位主要通过相机视觉信息与环境视觉特征的匹配实现位置计算。然而视觉匹配计算量较大,难以支持室内连续定位。对于视觉数据稀疏的环境,单纯依靠视觉匹配也难以实现连续的轨迹定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感知哈希与空间约束的室内连续视觉定位方法,通过智能手机采集的连续视频帧与室内图像数据集的匹配,实现精确的视觉定位。为改进视觉匹配效率,构建了一种双层次的匹配图像搜索策略,包括基于感知哈希方法的全局搜索策略和顾及运动连续性的局部搜索策略。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室内连续视觉定位算法,结合视觉匹配与航位推算提高视觉定位的空间连续性,并利用运动恢复结构方法提高航向角估计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图像匹配定位、连续离线定位、连续在线定位模式下的平均定位误差分别为0.70、0.86和0.93 m,能够达到亚米级定位精度。在线定位模式下,本文方法的平均计算时间为0.42 s,能够支持连续的视觉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定位 视觉定位 图像匹配 感知哈希 运动恢复结构
下载PDF
基于Landsat密集时间序列影像的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水体动态变化
8
作者 郑文泓 胡忠文 +4 位作者 张英慧 王敬哲 王振声 鲁斐栋 邬国锋 《环境生态学》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过去30年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对区域的植被、农田和水体等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揭示快速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粤港澳大湾...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过去30年间经历了快速城镇化,对区域的植被、农田和水体等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揭示快速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对于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水体的时空变化认识仍然不足,限制了水资源管理与规划、环境保护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研究旨在利用199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密集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模型WatNet提取水体,并对水体动态变化进行时空变化分析,从而探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水体动态变化过程和结果。结果表明:1)粤港澳大湾区的水体面积呈“上升—小幅波动—下降”趋势,水体收缩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珠江下游及珠江口沿岸地区,水体扩张的区域主要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部;2)粤港澳大湾区全域水体面积与自然地理指标相关性弱,与经济社会指标的相关性明显,其中与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经济社会指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3)基于密集时间序列结果对水体转出地类进行分析,2020年与1990年相比,最终有40.17%的水域转化为不透水面,密集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其转化过程大致为“水体→农田/湿地→不透水面”。本研究基于密集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的研究结果,揭示了粤港澳大湾区近30年来水体动态变化的详细情况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有助于了解大湾区水资源的时空演变,同时也为快速城镇化地区制定针对性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预测城市化对水体变化的潜在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间序列 水体动态 水体提取 时空变化 变化检测 城市环境遥感 城镇化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面向基础设施的三维探地雷达属性成像及信息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家松 雷占占 罗享寰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2-1711,共10页
为解决探地雷达(GPR)三维图像(C-scan)信息维度低、成像效果主观等问题,以图像像素值的有效测量信息阈值及信息映射函数为研究对象,建立GPR C-scan的成像优化策略。通过以图像的SSIM和PSNR为评价指标,以室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道路路面为... 为解决探地雷达(GPR)三维图像(C-scan)信息维度低、成像效果主观等问题,以图像像素值的有效测量信息阈值及信息映射函数为研究对象,建立GPR C-scan的成像优化策略。通过以图像的SSIM和PSNR为评价指标,以室内钢筋混凝土墙体和道路路面为试验案例,量化分析变成像参数的可视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城市典型应用场景的GPR信息可视化方法包括映射阈值为70%及投影函数为平方函数。此外,提出融合振幅和频率的属性成像方法,丰富C-scan图像信息,组合信息可视化方法,实现准确表现目标物体几何形状并缓解噪声干扰的GPR C-scan成像,有助于减少人为判读误差,提高C-scan解译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地雷达 C-scan 多属性成像 映射优化 基础设施检测
下载PDF
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车辆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宝定 杨程景 +1 位作者 顾祉宁 刘旭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11,75,共7页
针对室内停车场环境下GNSS信号受限,无法进行车辆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手机,首先在使用机器学习识别室内停车场中环境语义信息(减速带、转弯)的基础上,建立了室内停车场路网... 针对室内停车场环境下GNSS信号受限,无法进行车辆定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环境语义信息辅助的室内停车场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智能手机,首先在使用机器学习识别室内停车场中环境语义信息(减速带、转弯)的基础上,建立了室内停车场路网的拓扑结构,然后利用粒子滤波算法对传统车辆航位推算定位数据进行了融合。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消除了车辆航位推算的累积误差,平均定位精度达3 m以内,并通过语义信息匹配减少了传统粒子滤波方法的运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定位 智能手机 航位推算 环境语义信息 粒子滤波
原文传递
利用地理标签数据感知城市活力 被引量:36
11
作者 朱婷婷 涂伟 +4 位作者 乐阳 钟晨 赵天鸿 黎秋平 李清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5-374,共10页
高度活跃的城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地理标签感知的城市活力能够量化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为精细化城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传统城市活力研究依赖于街区的活力调查,时间长,费用高。本文研究利用兴趣点和社交媒体... 高度活跃的城市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基于地理标签感知的城市活力能够量化城市发展现状,探索城市活力的影响机制,为精细化城市治理提供技术支撑。传统城市活力研究依赖于街区的活力调查,时间长,费用高。本文研究利用兴趣点和社交媒体签到等地理标签数据,提出了城市活力度量指标,探索性分析城市活力的分布模式。基于土地利用、道路和建筑物等数据计算建成环境指标,构建城市活力和建成环境之间的普通线性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揭示了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因素。基于深圳市的试验结果表明:兴趣点和社交媒体签到数据能够较好地指示城市活力。深圳市的城市活力主要受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土地混合利用以及路网密度、地铁站点密度的影响。住宅用地和建筑物占地密度对基于POI的城市活力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活力 POI 位置签到数据 空间自回归
下载PDF
城市时空大数据驱动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夏吉喆 周颖 +4 位作者 李珍 李帆 乐阳 程涛 李清泉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1-680,共10页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 2019年末至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快速传播对中国与世界的公共卫生带来巨大的挑战。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并制定相应防疫管控措施,是各国所面临的难题,也是科学防治与精准施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受本次新型冠状病毒影响较大,且春节假期后大量的复工回流人口进一步带来潜在的传播风险。本文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风险评估的紧迫需求,结合大湾区多源城市时空大数据与流行病动力学模型,构建适宜大湾区的改进模型,并对新型冠状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和各类防疫管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估与模拟。首先,引入动态复工回流人口和聚集热点改进现有动力学模型(SEIR模型),对现有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空间评估单元的传播参数进行纠偏,加强模型在大湾区评估中的适宜性;利用手机信令等多源城市大数据,构建更精细化的人口、疾病流动矩阵和相应的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以满足各级防疫部门精细化(如村(社区)级)风险评估的迫切需求。模拟结果表明,相对经典SEIR模型,改进模型在大湾区的传播风险评估中具有更强的适宜性;大湾区高强度的人口流动为病毒的传播带来较高的风险;防疫部门所采取各类管控措施对病毒在大湾区的传播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粤港澳大湾区 时空大数据 流行病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室内三维点云空间自动划分与规则化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敬淳 汤圣君 +4 位作者 王伟玺 李晓明 李游 谢林甫 朱家松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97,138,共6页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 精准空间划分是实现室内语义建模与拓扑结构重建的重要基础。三维点云作为常用的室内空间数据载体,如何基于三维点云进行室内空间语义信息提取与规则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分割方法实现室内场景的分割,并结合矢量规则化方法完成分割场景的规则化。首先,基于区域增长算法与线性拟合方法提取空间分割要素,通过平面投影生成二进制影像,进而利用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完成空间分割;然后,对空间分割要素进行线性拟合,进行室内空间格网划分,采用矢栅叠加方法实现空间要素规则化;最后,通过4组实际场景(包含3组ISPRS数据集及1组实际场景采集数据)进行数据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室内空间分割与规则化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室内空间要素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点云 空间剖分 分水岭 规则化
原文传递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住区生态宜居性评价——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董轩妍 胡忠文 +5 位作者 吴金婧 王敬哲 杨超 张杰 夏吉喆 邬国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607-6619,共13页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 作为反映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城市生态宜居性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结合遥感与兴趣点(POI)数据生成分类特征,利用文档主题生成模型进行特征重表达,采用随机森林模型提取住区,为后续的生态宜居性评价提供基本单元;随后,依据多源数据生成多个生态宜居性评价指标,使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构建生态宜居评价模型,得出每个住区综合得分;以深圳市为实验区对研究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对深圳市的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了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机器学习方法与多源数据结合可得到精细的城市功能分区图,总体精度可达82.1%;(2)基于TOPSIS方法构建的生态宜居评价框架能够对住区生态宜居性进行有效量化,综合得分高的住区多为片区绿化率高、空气质量好、建筑密度较小的住宅区,而得分较低的住区主要集中在城中村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区域,结果符合客观事实;(3)深圳市内的住区及其评价得分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南山、福田、罗湖区域的住宅小区较多;宝安、龙华、龙岗区内部同时包含较多的住宅小区与城中村,导致三个区内部各评价单元的得分差异较为明显;因住区数量少、绿地面积大、空气质量高等客观条件,坪山、盐田和大鹏区生态宜居得分情况较好。以上结果展示了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生态宜居建设及城市规划等提供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区 LDA模型 生态宜居性评价 TOPSIS 多源数据 深圳
下载PDF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城市医疗可达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珍 夏吉喆 张海涛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医疗可达性逐渐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医疗可达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至关重要的。现存的可达性...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近年来,医疗可达性逐渐成为城市研究领域的重点关注对象。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人们认识到医疗可达性和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是至关重要的。现存的可达性计算方法通常建立在一个假设的基础之上,即假设居民选择就近的医院就医,这忽略了人们选择医院的主观意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融入行人移动大数据,用移动大数据来模拟人们产生就医行为时对医院的主观选择。结果显示:①很多居民愿意增加出行距离选择更好的医疗服务机构就医;②利用出租车轨迹数据和地铁刷卡数据计算的医疗可达性结果有明显差异;③深圳市医疗可达性整体上呈现出分布不均匀和多中心的发展趋势;④城市交通状况也是影响医疗可达性结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引力模型 出租车轨迹 地铁刷卡数据
下载PDF
超大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信祥 董春来 +1 位作者 管明雷 胡俊杰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3年第7期135-139,共5页
针对超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竞争剧烈等问题,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深圳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调查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和空间差异3个层面揭示超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趋势,通过主... 针对超大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合理、资源短缺、竞争剧烈等问题,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基于深圳市2009—2018年土地利用调查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结构、程度和空间差异3个层面揭示超大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土地利用趋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表明,深圳市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仍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向耕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转移,土地利用多样性程度下降,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地区为光明区和大鹏新区。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变,并且驱动力在逐年增强。该研究为政府合理规划和利用超大城市的土地资源、促进土地的可持续性发展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规律 驱动因素 超大城市
下载PDF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路面裂缝检测
17
作者 郭文浩 张德津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针对裂缝自动检测任务中难以获取大量精确标注样本数据的问题,提出LGS-Net(Local Global Similarity-Network)模型。LGS-Net的核心在于利用裂缝图像区域的语义相似性,有效结合少量已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图像数据,通过半监督学习实现裂... 针对裂缝自动检测任务中难以获取大量精确标注样本数据的问题,提出LGS-Net(Local Global Similarity-Network)模型。LGS-Net的核心在于利用裂缝图像区域的语义相似性,有效结合少量已标注数据和大量未标注图像数据,通过半监督学习实现裂缝自动检测。为全面评估LGS-Net的性能,实验在GAPs384和Crack500数据集上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标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LGS-Net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裂缝检测。通过对检测结果的可视化分析,证明LGS-Net具有在复杂环境下有效识别裂缝的能力。LGS-Net利用路面裂缝图像的语义相似性特征进行检测,能为路面裂缝检测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裂缝检测 语义相似性 半监督学习 对比学习
下载PDF
基于弯沉斜率的CRTS-Ⅱ板CA砂浆层脱空长度评估方法
18
作者 王广琦 毛庆洲 +2 位作者 李清泉 夏梦璇 穆远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26-836,共11页
列车运动条件下CA砂浆层脱空病害的定量检测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基于轨道/车辆响应特征和轨道线形变化的检测方法以定性判断为主。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弯沉斜率作为脱空长度病害的评估指标,开展多种条件下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研究。首... 列车运动条件下CA砂浆层脱空病害的定量检测缺乏有效的评估指标,而基于轨道/车辆响应特征和轨道线形变化的检测方法以定性判断为主。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弯沉斜率作为脱空长度病害的评估指标,开展多种条件下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研究。首先,基于欧拉伯努利梁理论和Winkler模型,推导出轨道板弯沉斜率与变形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车辆-轨道有限元动力学模型,设置多种不同的脱空长度。其次,研究列车以不同速度通过病害区域时,轨道板表面特定区域变形速度的分布情况,统计该过程中轨道板最大变形速度出现的位置与轮对中心的间距。再次,基于线性递减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最优的变形速度测量位置。最后,分析弯沉斜率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脱空长度的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弯沉斜率与脱空长度呈正相关,因此弯沉斜率不仅可以用于砂浆层脱空的识别,还可以用于脱空长度的定量评估;在不同的脱空工况下,变形速度的最优测量位置位于列车轮对中心前方2.4 m处,该位置对应的变形速度能更有效地反映出脱空产生的影响;在不同的速度条件下,弯沉斜率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平均值为13.7%,对应位置变形速度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平均值为112.93%;揭示了不同脱空工况条件下弯沉斜率的变化规律,给出了7种脱空条件下弯沉斜率变化的参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水泥沥青砂浆 脱空 变形速度 弯沉斜率
下载PDF
面向地理流的时空交叉K函数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梦杰 阳孟杰 +3 位作者 陈慧颖 田雨萌 万义良 夏吉喆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4-1655,共12页
地理流表示地理对象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有意义的交互或移动。挖掘地理流时空关联模式,对于揭示地理流之间的时空依赖性和异质性,理解地理流的发生机制和时空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理流空间关联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但鲜有研究考虑... 地理流表示地理对象在不同地理位置之间有意义的交互或移动。挖掘地理流时空关联模式,对于揭示地理流之间的时空依赖性和异质性,理解地理流的发生机制和时空交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理流空间关联分析方法日益增多,但鲜有研究考虑地理流的时空耦合特征并关注时间效应对探测模式的影响,准确捕捉地理流之间依赖关系的时空演变趋势仍是当前领域的难点问题。因此,本文扩展点模式时空交叉K函数,提出了地理流的时空交叉K函数,该函数以地理流整体为研究对象,用于探测两类地理流事件之间的时空关联模式。全局时空交叉K函数可探测研究区域中整体地理流关联模式,而局部时空交叉K函数可以识别不遵循全局趋势的在局部尺度上的时空关联情况。本文采用地理流时空交叉K函数的方法对厦门岛巡游车和网约车流数据进行了时空关联分析,揭示了两类车辆流的全局和局部时空竞争格局。全局结果表明,两类车辆呈排斥模式,说明在厦门岛整体上两类车辆之间并未出现激烈的正面竞争;而局部结果显示,在早、午、晚高峰期,巡游车流和网约车流在某些局部区域仍存在竞争,且主要分布在居民区—产业园、居民区—机场、火车站—商圈、商圈—旅游景点等区域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流 时空关联模式 时空交叉K函数 网约车服务 巡游车服务
下载PDF
沉管安装测量塔倾斜位姿修正方法
20
作者 成益品 管明雷 +3 位作者 张德津 刘国辉 田晨阳 张奕虹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65,共5页
在沉管管节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针对管节本体发生形变导致测量塔与管节相对几何位置发生微变,从而影响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在管节本体与测量塔结构上分别加装倾斜仪监测设备,与管节内安装的倾斜仪在同一坐标体系下进行标定,在... 在沉管管节沉放对接施工过程中,针对管节本体发生形变导致测量塔与管节相对几何位置发生微变,从而影响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问题,本文在管节本体与测量塔结构上分别加装倾斜仪监测设备,与管节内安装的倾斜仪在同一坐标体系下进行标定,在沉管沉放对接过程中实时监测与修正测量塔定位倾斜误差。经贯通测量比对验证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管节形变对沉管安装定位精度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为沉放对接施工决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安装 测量塔法 钢壳沉管 倾斜误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