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番禺区户籍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苏宁 邢启明 梁文静 《当代医学》 2013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番禺区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番禺区户籍人口进行抽样,对1~5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利用ELISA方法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1~6、7~16、17~59... 目的探讨广州市番禺区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番禺区户籍人口进行抽样,对1~59岁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利用ELISA方法检测HBV五项血清学指标。结果 1~6、7~16、17~59岁组乙肝表面抗原样本阳性率分别为0.61%、1.55%和19.54%,总的样本阳性率为9.57%;男性HBsAg年龄标化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民和工人的HbsAg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干部的anti-HBs阳性发生率较其他职业稍高,而成人职业anti-HBc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儿童和学生。结论随着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显著降低了人群HBsAg携带率以及HBV的流行率,全区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已降至10%以下,全人群HBsAg阳性率已经降至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流行病
下载PDF
广州市番禺地区A2亚型频率调查 被引量:3
2
作者 莫锦政 谢敬文 +2 位作者 蓝文莉 陈结贞 雷名禄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10-812,共3页
目的分析A2亚型频率分布和基因分型的特征。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地区户籍参加献血和在医院体检人员6 640例,其中A型血5 262例,AB型血1 378例;采用120孔微量板法,使用抗-A1试剂对血样本进行抗-A1筛查;采用试管法,对抗-A1阴性样本进行血清... 目的分析A2亚型频率分布和基因分型的特征。方法选择广州市番禺地区户籍参加献血和在医院体检人员6 640例,其中A型血5 262例,AB型血1 378例;采用120孔微量板法,使用抗-A1试剂对血样本进行抗-A1筛查;采用试管法,对抗-A1阴性样本进行血清学A2亚型表型鉴定。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A2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对抗-A1阴性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判断A2基因分型类型。结果在5 262例A型血样本中,筛查出抗-A1阴性14例,经鉴定均为A2亚型,发生频率为0.27%(14/5 262),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在1 378例AB型样本中,筛查出抗-A1阴性48例,经鉴定均为A2B亚型,发生频率为3.48%(48/1 378),其中男性34例,女性14例。在14例A2样本中,检出A201基因型2例,A205基因型4例,发生频率为0.11%(6/5 262);在48例A2B样本中,检出A201基因型4例,A205基因型15例,发生频率为1.38%(19/1 378)。结论广州番禺区A2基因亚型以A205为主,使用血清学结合PCR-SSP方法能准确鉴定A2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A2 亚型 A2B 亚型 序列特异性引物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番禺地区RhD阴性孕妇基因分型对输血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谢敬文 阮丽芬 +1 位作者 蓝文莉 马伟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5期2202-2204,共3页
目的对番禺地区RhD阴性的孕妇进行RHD基因分型以及产后追踪,为临床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番禺地区RhD阴性孕产妇标本40例,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进行RhD阴性确认,用吸收放散试验进行放散... 目的对番禺地区RhD阴性的孕妇进行RHD基因分型以及产后追踪,为临床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番禺地区RhD阴性孕产妇标本40例,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管法进行RhD阴性确认,用吸收放散试验进行放散D筛查,用PCR-SSP方法进行RHD基因分型。结果经鉴定40例均为RhD阴性,吸收放散试验鉴定9例为放散D表型(Del),占比22.5%。对40例标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24例为RHD基因全缺失型,占比60.0%;9例为RHD1227ADEL型,与血清学放散D(Del)一致,占比22.5%;5例RHD-CE(2-9)-D型占比12.5%;2例10外显子全阳性,经进一步测序分析确定均为RHD711delC型,占比5.0%。结论该地区RhD阴性孕产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RHD1227ADEL(放散D),临床医生适当结合吸收放散试验和基因分型结果,能更精准判断孕妇RhD血型,从而更加科学地制订产前抗-D筛查和预防RHD-HDN发生的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孕妇 产前筛查 稀有血型 基因分型 RHD基因
下载PDF
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频率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邓诗桢 谢敬文 +1 位作者 严康峰 蓝文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1期35-36,39,共3页
目的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partial D)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进行确认;采用PCR-SSP法(RH基因变异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 目的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部分D(partial D)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的样本进行确认;采用PCR-SSP法(RH基因变异体分型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电泳图谱判断部分D基因分型。结果初筛检出60例RhD阴性,经抗人球蛋白法确认59例为RhD阴性,阴性频率约为0.23%。59例RhD血清学筛选阴性的基因分型检测发现2例部分D,血清学筛选RhD阴性中出现部分D的频率约为3.4%。结论本地区血清学RhD阴性献血者中,存在RHD-CE(5)-D、RHD-CE(6-9)-D等位基因型,采用PCR-SSP法对RhD阴性表型献血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以准确鉴定RHD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D 基因分型 PCR-SSP
下载PDF
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的基因分型研究
5
作者 谢敬文 邓诗桢 +3 位作者 严康峰 蓝文莉 莫锦政 马伟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3099-310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120孔微量板法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采用吸收放散实验进行Del表型筛选;采用RH基因变异体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SSP法)... 目的研究分析番禺地区RhD阴性献血者Del表型的基因分型特征。方法采用120孔微量板法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进行确认,采用吸收放散实验进行Del表型筛选;采用RH基因变异体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PCR-SSP法)对确认阴性样本进行RH DEL基因分型。结果在26 172例献血者中筛选出60例RhD阴性,经确认59例为RhD阴性,阴性频率为0.23%;吸收放散实验检出10例Del表型;基因分型检测出10例RHD 1227A DEL基因型。结论番禺地区RH DEL发生频率约为16.9%(10/59),以RHD 1227A DEL为主。吸收放散实验联合PCR-SSP法检测,能进一步提高RH DEL鉴定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表型 PCR-SSP RHDEL 基因分型
下载PDF
梅毒螺旋体4种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郭炽星 劳丽嫦 +3 位作者 蒋敏慧 黎敬忠 徐碧红 张丽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484-1485,共2页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MIA)与梅毒检测常用的其他3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对4... 目的对磁微粒化学发光法(CMIA)与梅毒检测常用的其他3种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CM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测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对4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分析;此外对CMIA与TPPA检测结果符合率及血清转化盘结果进行研究。结果以TPPA为金标准,CMI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9.87%,高于ELISA及RPR;CMIA与TPPA的阳性、阴性及总体符合率为100.00%、99.88%和99.88%,由此说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一致。对血清转化盘结果分析,CMIA可早于TPPA 14d检出特异性抗体。结论 CMIA重复性好,灵敏度及特异性比较高,且操作简便快捷,可以取代TPPA及ELISA用于梅毒螺旋体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下载PDF
献血人群Mur血型的筛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敬文 蓝文莉 +2 位作者 严康峰 马伟文 黎淑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6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对广州番禺地区的献血人群开展Mur抗原与抗-Mur抗体的筛查,了解该血型的分布频率和特征。方法采用96孔微量板法使用单克隆抗-Mur试剂对献血者样本进行Mur抗原检测;使用已知Mur抗原阳性试剂红细胞对献血者血浆样本进行抗-mur抗体筛查... 目的对广州番禺地区的献血人群开展Mur抗原与抗-Mur抗体的筛查,了解该血型的分布频率和特征。方法采用96孔微量板法使用单克隆抗-Mur试剂对献血者样本进行Mur抗原检测;使用已知Mur抗原阳性试剂红细胞对献血者血浆样本进行抗-mur抗体筛查,并对筛查阳性的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在3 000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检出Mur抗原阳性215例,发生率约为7.17%;在15 000份献血者标本中筛选并鉴定出抗-Mur 30例,发生率为0.20%。结论本地区献血人群中存在相对较高的Mur抗原分布频率以及抗-Mur发生频率,有必要在配制不规则抗体筛选试剂细胞时增加含有Mur抗原的红细胞,防止抗-Mur抗体漏检,进一步降低临床血浆输注不良反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r抗原 无偿献血者 分布频率
下载PDF
采用多重PCR技术筛选k、Js^b及Di^b阴性稀有血型
8
作者 谢敬文 严康峰 +2 位作者 邓诗桢 蓝文莉 朱自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428-2430,共3页
目的利用多重PCR筛选技术,建立一个PCR-ssp反应体系同时扩增k、Jsb、Dib阴性稀有血型。方法根据k、Jsb、Dib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PCR-SSP)体系对献血者模板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 目的利用多重PCR筛选技术,建立一个PCR-ssp反应体系同时扩增k、Jsb、Dib阴性稀有血型。方法根据k、Jsb、Dib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PCR-SSP)体系对献血者模板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是否扩增出目标片段图谱判断该稀有血型基因的存在。结果随机抽取参加献血的600例进行筛选鉴定,没有发现k、Jsb、Dib阴性的稀有血型。结论该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同时扩增3个稀有血型,具有准确、高效的优点,可应用于献血人群k、Jsb、Dib阴性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PCR—ssp 稀有血型 筛选
下载PDF
STAR全自动加样系统参数设置优化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蓝文莉 谢敬文 +2 位作者 陈筱颖 劳丽嫦 黎淑贞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7年第5期513-515,共3页
目的探索血站常用酶免设备STAR全自动加样仪加样参数的优化设置,提高加样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各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加样量,设定仪器加样的目标值(target in),仪器加样后,用质检合格的加样枪对比仪器实际加样量与目标值差距,不断修... 目的探索血站常用酶免设备STAR全自动加样仪加样参数的优化设置,提高加样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各试剂说明书要求的加样量,设定仪器加样的目标值(target in),仪器加样后,用质检合格的加样枪对比仪器实际加样量与目标值差距,不断修正,最终设定一个校正值(corrected in)。结果摸索出血站常用酶免试剂样本及样本稀释液的STAR加样曲线,设定了血站酶免检测各个常用目标值的校正值,并优化了本站8种试剂及留样板的加样顺序。结论采用厂家设定的通用参数或工程师专为用户设定的专用参数加样实际值可能与目标值存在一定偏差,需要用户根据常规实验的实际加样情况设定校正值、优化加样顺序,确保实验加样准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R加样仪 系统参数 设置优化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HBsAg筛查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莫锦政 谢敬文 +2 位作者 马伟文 蓝文莉 黎淑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年第6期61-62,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献血者HBsAg项目的筛查结果,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两个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开展HBsAg筛查;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诊断cobass201系... 目的:回顾性分析献血者HBsAg项目的筛查结果,探讨核酸检测技术(NAT)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两个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试剂盒对献血者开展HBsAg筛查;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标本,采用罗氏诊断cobass201系统进行HBV-DNA检测。结果:在14 642份经过两遍ELISA检测HBsAg阴性标本中,检出13份HBV-DNA阳性,阳性检出率约为0.089%。结论:在经过两次ELISA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中,仍然存在一定比例的HBV-DNA阳性,给临床输血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血站应用ELISA联合NAT的血液筛查策略,能有效降低临床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DNA核酸检测(NAT) 血液筛查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 输血风险
下载PDF
1例含RHD基因的RhD阴性表现型分析
11
作者 谢敬文 蓝文莉 +1 位作者 莫锦政 马伟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分析1例RhD阴性表现型而RHD基因分型阳性的献血者样本,了解其发生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样本进行确认,从静脉血中提取献血者基因组DNA,采用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 目的分析1例RhD阴性表现型而RHD基因分型阳性的献血者样本,了解其发生的分子基础。方法采用微量板法对献血者进行RhD阴性筛查,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初筛RhD阴性样本进行确认,从静脉血中提取献血者基因组DNA,采用PCR-SSP法进行RHD基因分型,并对RHD基因进行直接测序。结果经抗人球蛋白法确认33例RhD阴性献血者中,发现RHD阳性基因型1例。对该例样本测序分析,发现其RHD基因外显子5存在纯合的基因变异,即在744的位置插入了AG,同时删除了GTGGTGACAGCCATC 15个碱基。结论利用PCR-SSP法对血清学RhD阴性样本进行基因型检测,并结合RHD基因测序分析,更能准确鉴定RhD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D阴性 基因分型 基因测序
下载PDF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胰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12
作者 劳丽嫦 冯伟强 +2 位作者 梁静仪 黎添华 张意钗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胰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纯化40例正常人和40例首次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3轮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筛选,并随机挑选20个克隆进行阳性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对比分... 目的探讨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胰腺癌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纯化40例正常人和40例首次确诊的胰腺癌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3轮噬菌体随机肽库的亲和筛选,并随机挑选20个克隆进行阳性鉴定,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正常对照的阴性排除和3轮亲和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回收率提高了500倍。随机挑选的20个克隆中有10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分析获得4条多肽。阳性克隆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阳性预测值为95.2%,阴性预测值为100%,准确性为97.5%。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能够成功筛选出胰腺癌患者特异性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随机肽库 胰腺癌 血清标志物
原文传递
番禺地区无偿献血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分析
13
作者 谢敬文 劳丽嫦 +3 位作者 蓝文莉 张意钗 陈筱颍 谢美银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24期237-237,共1页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血液检测质量的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094名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五项传染... 目的:通过对无偿献血人群的血液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血液检测质量的方法,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在我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094名献血者的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五项传染病筛查指标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48094名献血者检验结果中,不合格标本3649例,不合格率约为7.6%。其中AI.T升高2314例,不合格率约为4.81%;HBsAg项目报废365例,不合格率约为O.76%;抗-HCV项目报废348例,不合格率约为O.72%;抗-HIV项目报废163例,不合格率约为O.34%;抗-TP项目报废459例,不合格率约为O.95%。男女多项检验指标的报废率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地区献血者血液检验结果报废率以ALT为主,抗-TP、HBsAg、抗-HCV次之,同时存在一定的HIV阳性献血者。建议加强献血者采血前AI.T筛查和问诊,排除高危人群参加献血,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 结果 报废 分析
原文传递
多重PCR技术筛选Co^a、Lu^b、Yt^a、Kp^b阴性稀有血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4
作者 严康峰 邓诗桢 +4 位作者 谢敬文 蓝文莉 朱自严 叶路夷 李勤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第9期1454-1454,1465,共2页
目的采用多重PCR筛选技术建立一个PCR反应体系,同时扩增Coa、Lub、Yta、Kpb阴性稀有血型,并应用于无偿献血人群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方法根据Coa、Lub、Yta、Kpb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多重PCR体系对献血者模版DNA进行扩增... 目的采用多重PCR筛选技术建立一个PCR反应体系,同时扩增Coa、Lub、Yta、Kpb阴性稀有血型,并应用于无偿献血人群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方法根据Coa、Lub、Yta、Kpb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多重PCR体系对献血者模版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是否扩增出对应片段图谱判断该稀有血型基因的存在。结果随机抽取500名献血者进行筛选鉴定,没有发现Coa、Lub、Yta、Kpb阴性的稀有血型。结论该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同时扩增4个稀有血型,具有准确、高效的优点,可在无偿献血人群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工作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筛选 稀有血型 建立
下载PDF
s、Fy^a、OK^a阴性稀有血型的多重PCR筛选技术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诗桢 严康峰 +5 位作者 谢敬文 蓝文莉 朱自严 莫锦政 马伟文 李英汉 《中华全科医学》 2012年第5期785-786,共2页
目的采用多重PCR筛选技术(PCR-ssp反应体系)同时扩增s、Fya、OKa阴性稀有血型。方法根据s、Fya、OKa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PCR-SSP)体系对模版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扩增出目... 目的采用多重PCR筛选技术(PCR-ssp反应体系)同时扩增s、Fya、OKa阴性稀有血型。方法根据s、Fya、OKa血型基因核心序列设计相应引物,采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PCR-SSP)体系对模版DNA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根据扩增出目标片段图谱判断该稀有血型基因的存在与否,以此判断是否阴性稀有血型。结果随机抽取本站2010年6~8月参加献血的650名献血者进行筛选鉴定,未发现s、Fya、OKa阴性的稀有血型。结论该方法能在一个反应体系内同时扩增3个稀有血型,具有准确、高效的优点,可以用来进行献血人群s、Fya、OKa阴性稀有血型的筛选与建库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筛选 s Fya OKa 稀有血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