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南山森林公园广宁红花油茶人工林林分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文锋 陈真权 +3 位作者 易立飒 崔之益 奚如春 莫宝盈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为给广宁红花油茶人工林改造与新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分析了广东云浮南山森林公园35年生广宁红花油茶人工纯林林分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平均胸径为8.7 cm,平均树高为6.0 m,平均冠幅面积为9.70 m2,林分平均密... 为给广宁红花油茶人工林改造与新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测定分析了广东云浮南山森林公园35年生广宁红花油茶人工纯林林分特征。结果表明:该林分平均胸径为8.7 cm,平均树高为6.0 m,平均冠幅面积为9.70 m2,林分平均密度为2 313株/hm2;林分胸径分布近似于正态分布;林分树高和冠幅面积均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大;林分密度越大,其冠幅面积越小;该林分郁闭度0.9以上,萌芽更新力强,年龄结构复杂,但林下植物组成单一,种类较少,盖度在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宁红花油茶 人工林 林分特征
下载PDF
生物炭及炭基肥对土壤质量与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傅志强 刘祯 +2 位作者 马春花 温梦玲 奚如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4-1645,共12页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将生物炭与养分混合制成的炭基肥具有延缓养分释放和降低养分淋失的优点,是一种环保型肥料,在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生物炭及炭基肥的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可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将生物炭与养分混合制成的炭基肥具有延缓养分释放和降低养分淋失的优点,是一种环保型肥料,在农业上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研究表明,生物炭及炭基肥的施用能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微生物丰度,促进植物生长。该文主要从生物炭及炭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生物炭及炭基肥的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炭基肥 土壤质量 植物生长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苦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廖柏勇 王芳 +6 位作者 陈丽君 刘明骞 欧阳昆唏 阙青敏 惠文凯 李培 陈晓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8-58,共11页
【目的】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来自17个省(区)的31个苦楝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苦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SRAP分子标记获得1/0数据矩阵,计算SRAP分子标记各项遗传参数,同时... 【目的】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分子标记对来自17个省(区)的31个苦楝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苦楝种质资源的保存和育种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SRAP分子标记获得1/0数据矩阵,计算SRAP分子标记各项遗传参数,同时进行分子方差分析(AMOVA)。随后计算遗传距离矩阵并进行主坐标分析(PCo A)、邻接法聚类分析(Neighbour-Joining)以及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Mantel相关性分析。【结果】从783对SRAP引物中筛选出的20对引物可扩增出25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145条具有多态性。引物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262~0.478,均值为0.385。PIC值较高的10对引物,可扩增出56条特异多态带,可以作为快速鉴别苦楝种源的工具。AMOVA结果显示,38.96%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间,61.0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源内。山区的贵州册亨和黎平,云南勐腊和麻栗坡,湖南东安、炎陵和浏阳,四川达州,河北保定,安徽滁州种源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其他种源。邻接聚类法根据Nei’s遗传距离将31个种源分为东西2类,西部云南、四川、贵州和甘肃的8个种源构成类群Ⅰ,其他地区的23个种源构成东部类群Ⅱ。类群Ⅱ中北方的济南、保定、泰安、渭南和许昌5个种源聚为一小类,华南地区的屯昌、五指山、钦州和仁化种源聚为一小类,其他相邻和相近的种源大多聚在一起。PCo A分析的种源间双标图结果与邻接法聚类结果基本一致。种源内双标图显示相同种源内的单株大都聚在一起,且种源间和种源内双标图总体分布大体一致。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种源间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相关性显著(r=0.256,P=0.003)。【结论】SRAP分子标记可以准确、有效地用于苦楝遗传多样性分析。苦楝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内,而种源间基因交流有限。种源遗传多样性整体偏低,而部分山区种源遗传多样性较高。在选择高遗传多样性种源的基础上,苦楝选育应侧重种源内家系和单株选择。苦楝种源特征明显,地理环境差异对其遗传多样性具有一定的影响。31个种源大致可分为东西2类,东部种源从北到南有多个聚类中心,其种质资源应采用多点就地保存方式。我国苦楝遗传多样性起源中心或许存在于2类不同种源的生态过渡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SRAP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逆境胁迫下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48
4
作者 杨舒贻 陈晓阳 +2 位作者 惠文凯 任颖 马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1-489,共9页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 抗氧化酶系统被认为是植物遭受环境胁迫时重要的防御体系.研究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的响应,是揭示植物抗逆机理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抗氧化酶系统在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研究资料进行了收集、概括和整理,内容涉及干旱胁迫、盐胁迫、酸胁迫等,并分析了最新、前沿研究报道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旨在为逆境胁迫下抗氧化酶系统响应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胁迫 抗逆 抗氧化酶系统
下载PDF
桉树伞房属4个种在广东乐昌的早期生长表现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天颐 刘纯鑫 +5 位作者 孔凡启 李庆芳 高永 周晓文 王爱平 黄少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0-75,共6页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及Duncan’s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种在广东省乐昌试验点3年生和5年生2个年度的生长表现,并根据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对种源和家系进行初步选择.2个试验组内不同年度间方差分析结果显... 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方差分析及Duncan’s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的桉树伞房属4个种在广东省乐昌试验点3年生和5年生2个年度的生长表现,并根据5年生时的生长表现对种源和家系进行初步选择.2个试验组内不同年度间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生长指标在试验组内树种间的表现并不统一,目前尚不能进行树种选择;试验组Ⅰ内2个年度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3年生时胸径的生长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在种源间都为显著差异,试验组Ⅱ内2个年度除5年生时平均单株材积为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在种源间均为显著差异;2个试验组内不同年度间各生长指标在家系间都为显著差异.这4个树种生长量最大的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其次是柠檬桉C.citriodora、斑皮柠檬桉C.variegata和斑皮桉C.maculata,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020 15、0.018 77、0.014 25和0.006 25 m3.初步选择出平均单株材积高于CK2的种源和家系,即柠檬桉111 90种源,斑皮柠檬桉的5 567、10 248、10 253种源及分别来自柠檬桉、斑皮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的26个家系,占家系总数的30.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属 种源 家系 早期选择
下载PDF
植物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余斐 苏艳 +2 位作者 李吉跃 陈晓阳 何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107-112,共6页
化肥与农药的使用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剂量过大会造成成本上升、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存在一类自生型细菌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忍受或抵抗植物所遭受... 化肥与农药的使用虽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但剂量过大会造成成本上升、土壤质量下降、环境恶化等不良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存在一类自生型细菌称为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忍受或抵抗植物所遭受的不利环境,进而促进种子萌发和促进植物生长。文章从PGPR的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功能、植物生长调节功能、生物防治性能和环境修复功能4个方面阐述,旨在了解PGPR促进植物生长的原理,找出能改善植株抗逆性,缩短生长周期,促进植株更好更快繁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 生长调节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利用微嫁接技术促进麻疯树再生不定芽的生长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颖 杨跃生 +2 位作者 童欣 陈晓阳 刘振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118-2124,共7页
该研究以麻疯树种子实生苗的小芽和芽条为接穗,以带有胚根的实生苗下胚轴为砧木进行无菌微嫁接,试图建立新的有效微嫁接方法,解决农杆菌介导的麻疯树遗传转化体系中再生的转化不定芽难以顺利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问题。结果表明:(1)抗生素... 该研究以麻疯树种子实生苗的小芽和芽条为接穗,以带有胚根的实生苗下胚轴为砧木进行无菌微嫁接,试图建立新的有效微嫁接方法,解决农杆菌介导的麻疯树遗传转化体系中再生的转化不定芽难以顺利发育成完整植株的问题。结果表明:(1)抗生素对嫁接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进行微嫁接所用砧木的苗龄以5d为宜。(3)进行微嫁接时适宜采用的砧木类型为带有部分胚根的下胚轴。(4)嫁接苗在0.3mg/L IBA+2mg/L谷氨酰胺+1/2MS培养基上的生长效果最好。(5)嫁接苗的移栽成活率最高可达76.40%。(6)以小芽或芽条为接穗的嫁接苗均可正常生长。该研究建立的麻疯树微嫁接体系,为解决麻疯树转化不定芽或芽条生长发育困难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微嫁接
下载PDF
电导法在植物研究中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崔之益 李蕊萍 +1 位作者 胡加新 奚如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7期5358-5359,5366,共3页
通过总结电导法在植物抗逆性、种子活力、植物养分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展,并且结合自身的研究实践,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自身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 电导法 植物研究 展望
下载PDF
植物多基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邓小梅 赵先海 +2 位作者 袁金英 湛欣 陈怡佳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2,共6页
近年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性状、研究基因的功能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出现的多基因转化方法为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概述了植物多基因转化的传统方法、双元载体转化法、直接转化法和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植物人工染色... 近年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性状、研究基因的功能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出现的多基因转化方法为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概述了植物多基因转化的传统方法、双元载体转化法、直接转化法和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植物人工染色体法,评论了一些方法在植物多基因转化中的优缺点,探讨了植物多基因转化中存在的植株遗传稳定性和启动子表达稳定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多基因转化 双元载体转化法 直接转化法 人工染色体法
下载PDF
绿原酸对柱花草青贮品质、蛋白降解和细菌群落及相互关系的影响
10
作者 王垚 郭田心 +2 位作者 陈丹丹 梁秋雨 张庆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7-326,共10页
为改善柱花草(Stylosanthes)的青贮发酵品质,将0.2%和0.4%的绿原酸添加到柱花草中,以无添加作为对照(CK)。青贮80 d后,分析柱花草的发酵特性、蛋白组成以及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不仅显著降低了柱花草的pH值、非蛋白氮、氨... 为改善柱花草(Stylosanthes)的青贮发酵品质,将0.2%和0.4%的绿原酸添加到柱花草中,以无添加作为对照(CK)。青贮80 d后,分析柱花草的发酵特性、蛋白组成以及细菌群落变化,结果表明:添加绿原酸不仅显著降低了柱花草的pH值、非蛋白氮、氨态氮含量,对干物质、乳酸和乙酸含量的变化均有积极的影响。细菌群落分析表明添加绿原酸对芽孢杆菌、魏斯氏菌,对肠杆菌、泛菌、丁酸梭菌的含量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此外,0.2%绿原酸处理还显著降低了丙酸含量以及酸性蛋白酶和氨基肽酶的活性。综上所述,添加绿原酸对柱花草的发酵品质、蛋白组分均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花草 绿原酸 蛋白酶 青贮品质 细菌群落
下载PDF
构树根萌条水培生根发育及解剖观察
11
作者 刘永贵 梁伟伟 +2 位作者 蒋慧儿 欧阳昆唏 周玮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构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保护环境、修复土壤污染的先锋树种,还可以作为为动物提供蛋白质和能量的畜牧饲料来源。本文采用广州种源构树根萌条为试验材料,设计NAA浓度、IBA浓度、霍格兰浓度和萌条成熟度四因素四水... 构树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它不仅可以作为保护环境、修复土壤污染的先锋树种,还可以作为为动物提供蛋白质和能量的畜牧饲料来源。本文采用广州种源构树根萌条为试验材料,设计NAA浓度、IBA浓度、霍格兰浓度和萌条成熟度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培处理方式。同时对水培不同时间的萌条生根部位进行石蜡切片,观察不定根形成过程。结果表明,NAA、IBA、霍格兰浓度和成熟度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均极显著;其中,NAA的最佳处理水平为0.1 mg/L,IBA的最佳处理水平为0 mg/L,霍格兰浓度的最佳处理水平为1/4,成熟度的最佳水平为3(保留6个叶片)。通过对不同水培时期的生根萌条基部横切观察,构树萌条水培生根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其中5~6 d为根原基形成时期,9~12 d为不定根的发生时期,12 d以后为不定根的伸长期。构树根萌条水培9 d左右开始出现不定根,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为诱生型根原基。成熟度3(保留6个叶片)的构树根萌条在1/4霍格兰+NAA 0.1 mg/L的处理下水培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达100%,生根效果指数为4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萌条 水培生根
下载PDF
诗琳通木兰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12
作者 谢微 尹若勇 +2 位作者 温梦玲 张宝津 邓小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探究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文章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诗琳通木兰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胁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下诗琳通木兰形态无... 为探究诗琳通木兰Magnolia sirindhorniae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文章采用盆栽控水法,对诗琳通木兰幼苗在干旱胁迫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轻度干旱胁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60%)下诗琳通木兰形态无明显变化,重度干旱胁迫(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5%~20%)下叶片发黄萎蔫,严重时脱落枯萎;(2)中度(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40%)、重度干旱胁迫40 d后株高、地径净增长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相比,中度、重度干旱胁迫40 d后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4)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株高净增长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地径净增长量可作为诗琳通木兰耐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作为辅助评价指标。综上,研究发现诗琳通木兰能适应轻度干旱胁迫,初步明确了其耐旱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琳通木兰 形态变化 生理响应 干旱胁迫
下载PDF
石碌含笑苗木的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特征
13
作者 温梦玲 马春花 +2 位作者 刘祯 奚如春 邓小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为了明确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特征,为石碌含笑园林景观应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文章以石碌含笑2 a生苗木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及光合生理参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石碌含笑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较... 为了明确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的水分生理生态指标特征,为石碌含笑园林景观应用提供理论技术支撑,文章以石碌含笑2 a生苗木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其形态解剖结构和水分及光合生理参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石碌含笑叶片上下表皮细胞较小,细胞壁较厚,排列紧密,表皮细胞外层有明显的木质化现象;叶肉组织细胞的细胞壁较厚,观察到木质化现象和许多气腔结构;能够避免强光对叶肉的直接损伤,更加有效利用光能;茎组织解剖结构中木质部观察到导管结构,皮层细胞较大,排列紧密,大的细胞间隙形成气腔结构,具有良好的导管结构和水分调节机制。石碌含笑叶片相对含水率为90.94%、水分饱和亏为9.06%、水分遗留率为23.80%;相对电导率平均为35.42%、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为0.75,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为0.63,净光合速率为(3.04±0.13)μmol·m^(-2)·s^(-1);蒸腾速率为(0.43±0.05)μ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为(7.07±0.30)μmol·m^(-2)·s^(-1)。由此可知,石碌含笑具有良好的形态解剖结构和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但其叶片失水率较快,保水能力较差,对环境水分条件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碌含笑 解剖结构 水分参数 光合参数
下载PDF
苦楝不同种源在广东生长适应性表现及早期选择 被引量:12
14
作者 何霞 吕子豪 +5 位作者 廖柏勇 石鸿辉 李华强 杨嘉麒 王芳 陈晓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探讨幼林期苦楝不同种源的生长适应性,并初步筛选优良种源,为广东及周边地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试验依据,对2个试验点3年生的53个苦楝种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于雷州生长更快,且种源间差异更为显著;苦楝种源间存在极大的遗... 为探讨幼林期苦楝不同种源的生长适应性,并初步筛选优良种源,为广东及周边地区苦楝种子调拨提供试验依据,对2个试验点3年生的53个苦楝种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苦楝于雷州生长更快,且种源间差异更为显著;苦楝种源间存在极大的遗传差异,生长性状主要被地点效应影响,形质性状受遗传控制较小,保存率由种源遗传基础与生长环境共同控制;性状相关表明生长速度快的种源,其树冠茂盛,干型良好,可以通过树高和胸径两个性状的综合排序,并结合保存率分析进行优良种源的初步选择;来自海南,广东与福建等3省的种源在广东适应性强,而北方种源适应性极差,说明在广东地区引种北方种源具有一定风险,建议在同一或相邻物候区内进行引种栽培;初步选择出6个优良种源供广东及周边地区苦楝种子调拨,分别为贵州册亨(843)、福建漳平(103)、湖南新宁(349)、广东郁南(413)、广东开平(415)与广西钦州(631),这些种源的保存率范围为0.51~0.77,树高与胸径的平均遗传增益为10.58%与2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源 适应性 选择
下载PDF
木本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1
15
作者 苏立城 周玮 +2 位作者 陈晓阳 张永亮 何茜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110,共4页
木本饲料是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由于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和饲喂效果良好等原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目前饲料行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木本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综述木本饲料在营养价值、饲喂效果、产业化... 木本饲料是一种新型的饲料资源,由于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和饲喂效果良好等原因,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目前饲料行业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国内外对木本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成果,综述木本饲料在营养价值、饲喂效果、产业化发展等领域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木本饲料研究所面临的若干问题,指出今后木本饲料的研究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出应加强饲料植物的良种选育与高效栽培、动物饲喂、采集加工研究与综合产品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本饲料 营养价值 饲喂效果 开发利用 产业化进程
原文传递
广东引种‘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良种区域试验与评价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锐帆 张恒 奚如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11,共8页
【目的】筛选出‘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在广东省的适生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用种方法,避免油茶良种在生产应用推广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为广东省油茶品种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2号’和‘... 【目的】筛选出‘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在广东省的适生地,制订科学合理的用种方法,避免油茶良种在生产应用推广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为广东省油茶品种区划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以广西林科院选育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良种为研究对象,在全省油茶主产区,按照统一试验要求开展区域试验,通过稳定投产期内3年的连续观测,测定分析生物学、生态学、经济学和抗性性状特征,综合评价其区域适生性。【结果】各试验区内‘岑软2号’和‘岑软3号’油茶的物候期与原产地广西南宁基本一致;在果实经济性状方面,两参试品种在试验区内、试验区与试验区之间以及试验区与原产地之间差异不显著,均表现出较好的适生性和稳定性;在生长及经济性状指标方面,两参试品种间及区试点间虽无显著差异,但通过连续3年的观测发现,‘岑软2号’在粤西、粤北和粤东北的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分别为773.14、810.95和793.89 kg/hm^(2),‘岑软3号’在粤西、粤北和粤东北的平均每公顷产油量分别为和818.4、786.09和812.23 kg/hm^(2);综合而言,在粤西和粤东北两试验区‘岑软3号’的产量性状略优于‘岑软2号’,粤北试验区则相反。【结论】在3个区试点,‘岑软2号’和‘岑软3号’良种油茶的物候期、产量、果实等性状与引种地基本一致,经济性状良好且稳定,适宜在广东引种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溪软枝油茶 区域实验 引种 评价
下载PDF
伞房属4个树种/亚种在广东德庆的早期生长表现 被引量:1
17
作者 孔凡启 祝文娟 +2 位作者 刘天颐 黄少伟 何华 《桉树科技》 2016年第3期12-18,共7页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 本文分析了引自澳大利亚东部的桃金娘科伞房属4个树种或亚种在广东省德庆试验点的早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0年生时,4个树种或亚种生长量最大的是斑皮柠檬桉,其次是大叶斑皮桉(Corymbia henryi)、柠檬桉和斑皮桉,平均单株材积分别为0.202 6、0.174 8、0.163 4和0.052 6 m3;与8年生时比较,4个树种或亚种在10年生时仍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材积增长均在15%以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Ⅰ内,柠檬桉和大叶斑皮桉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种源间胸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树高和单株材积无显著差异;在试验组Ⅱ,斑皮柠檬桉和斑皮桉的3个生长性状在树种或亚种、种源、家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以单株材积高于对照为选择目标,选出柠檬桉3个种源4个家系,斑皮柠檬桉4个种源11个家系,大叶斑皮桉2个种源3个家系,共计9个种源18个家系,分别占参试种源和家系总数的50%和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房属 种源 家系 生长表现
下载PDF
AFEchidna—动植物育种数据遗传评估分析的R程序包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丽娜 魏瑞研 +2 位作者 谭芷茵 张卫华 林元震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
子代测定是动植物育种中的关键环节,一般使用混合线性模型基于限制性最大似然(restricted maximum likehood,REML)法来估算子代测定数据中随机效应的方差分量,并估计固定效应(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s)和预测随机效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 子代测定是动植物育种中的关键环节,一般使用混合线性模型基于限制性最大似然(restricted maximum likehood,REML)法来估算子代测定数据中随机效应的方差分量,并估计固定效应(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s)和预测随机效应(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s)。当前动植物遗传评估的先锋软件是ASReml,但其是商业软件,费用昂贵。虽然有如Echidna或R程序包sommer等免费软件,但是Echidna软件用法复杂,而R程序包功能有限。因此本研究利用R语言基于Echidna软件编写R程序包AFEchidna,方便用户通过该程序包使用混合线性模型不仅可求解方差分量、遗传参数和随机效应BLUP值,还可进行多个性状、多个方差结构和多个遗传参数的批量分析,不同模型间的比较以及基因组BLUP分析。开发AFEchidna包来壮大遗传评估免费软件,并期望其效率能接近于商业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L 方差分量 遗传参数 批量分析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和含水量对辣木叶青贮品质和单宁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成 王益 +3 位作者 周玮 骈瑞琪 张庆 陈晓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9-118,共10页
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单宁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水分×植物乳杆菌)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60%、70%和75%,植物乳杆菌设置添加组(1×10^6 cfu·g^-1鲜样)和对照组。分别于青贮的60和1... 试验旨在探讨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单宁含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水分×植物乳杆菌)完全随机设计,含水量分别为60%、70%和75%,植物乳杆菌设置添加组(1×10^6 cfu·g^-1鲜样)和对照组。分别于青贮的60和120 d,开袋取样测定发酵品质、蛋白组分和单宁含量。辣木叶干物质中粗蛋白(CP)含量为16.7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为10.72%。含水量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显著影响,70%含水量组与60%水量组相比,氨态氮(NH3-N)、氨基酸类游离氮(FAA)、乙酸(AA)、丙酸(PA)和乳酸(L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70%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有机酸(LA、AA、PA)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酸菌(LAB)和酵母菌(Yeast)数目显著降低(P<0.05);发酵60 d时,在60%和75%含水量条件下,添加植物乳杆菌,pH值显著降低(P<0.05);所有处理的大肠杆菌数量均小于2.0 log cfu·g^-1FM。不同含水量和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后单宁含量均有降低作用,但无显著差异(P>0.05)。辣木叶蛋白丰富,易于调制青贮饲料,70%含水量和添加植物乳杆菌对辣木叶青贮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降解单宁含量并未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青贮 含水量 乳酸菌 单宁
下载PDF
9种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抗菌和抗氧化活性测定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伟豪 翁道玥 +4 位作者 宋慧云 崔泽华 孙坚 吴玉婷 单体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以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9种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斑点及斑点的迁移率(R_f)初步评价样品中化合物的极性和活性,根据抑菌斑大小评价化合物的活性。【结果】除银柴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红背桂、红背山麻杆和蝴蝶果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红背桂和蝴蝶果提取物的抑菌斑直径超过10 mm,R_f集中在0~0.13,说明活性化合物极性偏大。除夹竹桃科的羊角坳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红背山麻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R_f为0~0.52,抗氧化斑直径为5~10 mm。【结论】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检测和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红背山麻杆、红背桂和蝴蝶果可作为抗细菌的候选植物资源利用,红背山麻杆可同时作为优良的抗氧化植物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大戟科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