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胎妊娠剖宫产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穗萍 袁从顺 黄晓雷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5期3266-3267,共2页
目的:评价多胎妊娠剖宫产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总结麻醉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多胎妊娠剖宫产的麻醉记录单记录的各项指标,以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多胎妊娠产妇的平均年龄(30.12±4.23)岁,明显偏小。产妇终止妊娠... 目的:评价多胎妊娠剖宫产的麻醉方法和效果,总结麻醉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多胎妊娠剖宫产的麻醉记录单记录的各项指标,以SPSS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多胎妊娠产妇的平均年龄(30.12±4.23)岁,明显偏小。产妇终止妊娠时间平均(252±11.56)d。剖宫产指征的前五位分别是社会因素、子痫前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期、妊娠期糖尿病和疤痕子宫。麻醉方法以腰-硬联合麻醉为主,麻醉管理的重点是采用综合措施预防产妇在椎管内麻醉后的低血压,保证母婴安全。此组全部都采用术后镇痛。结论:预防产妇在椎管内麻醉后的低血压是多胎妊娠剖宫产麻醉管理中最关键的技术,值得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胎 妊娠 剖宫产 麻醉 管理
下载PDF
Narcotrend盲法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与恒速输注静脉全麻用于儿童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比较 被引量:14
2
作者 孟馨 刘宽智 李元涛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437-3439,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Narcotrend盲法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和恒速输注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小儿静脉麻醉的优化方案。方法将40例支气管肺炎择期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目的对比研究Narcotrend盲法监测下丙泊酚靶控输注和恒速输注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临床效果,探讨适合小儿静脉麻醉的优化方案。方法将40例支气管肺炎择期接受纤支镜肺泡灌洗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靶控输注组(TCI组)和恒速输注组(CI组),每组20例,全部患儿入室后即安放Narcotrend脑电监测及检测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及食指末梢血氧饱和度(Sp O2)。Narcotrend脑电监测屏幕遮挡,数值由专人监控记录,保持麻醉管理者全程不会观察到Narcotrend指数(Narcotrend index,NI)。观察记录麻醉前、手术开始及术中、术毕的NI、MAP、HR、ECG、Sp O2,手术过程中两组患儿发生90%≤Sp O2<95%超过30 s而需要退镜至主气管并暂停手术的次数;Sp O2<90%超过30 s而必须完全退出纤支镜辅助呼吸的次数;并统计麻醉总时间、手术总时间、苏醒时间(从停药开始到苏醒评分达6分)及苏醒期并发症。结果与CI组相比,TCI组术中血压下降较明显,患儿术中缺氧发生率较低(P<0.01);TCI组在5 min的苏醒评分与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10 mi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在CI组表现出较大波动;CI组有4例出现苏醒期烦躁,1例出现术中知晓,TCI组无相关并发症发生(P<0.05),麻醉和手术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纤支镜肺泡灌洗术,可产生稳定的效应室药物浓度,较传统的恒速输注法可以更好地维持麻醉过程中患者脑电意识深度的稳定性,提示麻醉效果更平稳,麻醉苏醒质量更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同时也表明脑电意识深度监测用于指导临床麻醉深度的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静脉麻醉 靶控输注 支气管肺泡灌洗术 小儿
下载PDF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剖宫产术10396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文亚杰 袁从顺 +2 位作者 廖实红 黄穗萍 张文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75-1377,共3页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罗哌卡因用于CSEA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采用CSEA施行剖宫产术麻醉10396例,于L2-3或L3-4间隙直入法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1ml/s注入麻醉药物1~2ml...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有效性,探讨罗哌卡因用于CSEA的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方法采用CSEA施行剖宫产术麻醉10396例,于L2-3或L3-4间隙直入法行腰硬联合穿刺,以0.1ml/s注入麻醉药物1~2ml,术中酌情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5—8ml维持麻醉。据腰麻药物的不同分为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两组。观察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评价均达优或良;麻醉后血压均有下降,两组相似;心率变化两组不明显,罗哌卡因组更为稳定;术后持续1周以上的下肢神经并发症总发生率较低,为0.20%,罗哌卡因组明显低于布比卡因组。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循环基本稳定,是产科一种很好的麻醉方法。罗哌卡因用于CSEA效果满意,术后下肢神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剖宫产术 罗哌卡因
下载PDF
羟乙基淀粉对脑组织核因子-κB和iN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廖实红 崔睿 袁从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45-1146,共2页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HES)注射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NF-κB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HES复苏组、1倍出血量的HES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大鼠股...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200/0.5,HES)注射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NF-κB和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HES复苏组、1倍出血量的HES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大鼠股动脉放血致休克1h后,分别用上述液体复苏30min,取脑组织。通过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及脑组织中NF-κB和iNOS表达的变化。结果休克组和各复苏组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明显增加,并见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1倍出血量的HES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后NF-κB的表达增加显著下调,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减轻。各组NF-κB和iNOS的变化基本一致,二者具有显著正相关(r=0.831,P<0.01)。结论在失血性休克致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时,常规量羟乙基淀粉(200/0.5)复苏可能通过抑制脑组织NF-κB和iNOS表达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乙基淀粉 脑组织 核因子-ΚB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在分娩孕妇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晓光 李戈辉 齐晓非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46-134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孕妇镇痛效果和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0.1%罗哌卡因),低剂量组(0.1%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中剂量组(0.1%罗...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浓度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分娩孕妇镇痛效果和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硬脊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0.1%罗哌卡因),低剂量组(0.1%罗哌卡因+0.2μg/ml舒芬太尼)、中剂量组(0.1%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高剂量组(0.1%罗哌卡因+0.6恤g/ml舒芬太尼)。比较4组产妇的疼痛程度及产程情况。结果VAS疼痛评分:给药后10min、60min、官口开全、胎儿娩出时,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纽产妇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剂量越大、VAS评分越低(P〈0.05)。产程时间: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低剂量组与中剂量纽明显低于高剂量组(P〈0.05)。应激反应: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肾上腺素(E)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中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不良反应:4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等剂量舒芬太尼(0.4μg/ml)联合罗哌卡因有助于缓解疼痛程度,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轻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产程 应激反应
下载PDF
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 被引量:4
6
作者 崔睿 郭长春 袁从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6-377,共2页
目的研究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n=15)自愿要求硬膜外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宫口开2~3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目的研究0.1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方式进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足月初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镇痛组(n=15)自愿要求硬膜外镇痛的足月初产妇,宫口开2~3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0.15%罗哌卡因与0.25μg/ml舒芬太尼及50μg/ml氟哌利多的混合镇痛液8~10ml,使镇痛平面控制在T10以下,PCEA基础注药速率为2~4ml/h,自控镇痛量为2ml,锁定时间为15min。对照组(n=15)随机选择同期非镇痛足月初产妇。观察两组产妇疼痛情况、产程、分娩方式、分娩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镇痛有效率达100%,两组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及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0.15%罗哌卡因复合0.25μg/ml舒芬太尼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方法简便、安全,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镇痛 分娩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调节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中血压的剂量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戈辉 黄晓雷 +2 位作者 李元涛 齐晓非 王晓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7期1350-1351,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调节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中血压的剂量效应。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妊高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20):对照组(A组),不同剂量DEX组(B、C、D、E、F组)。剖宫产分娩出婴儿后A组静脉输注硫酸镁;B、C、D...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调节妊高症患者剖宫产术中血压的剂量效应。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的妊高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20):对照组(A组),不同剂量DEX组(B、C、D、E、F组)。剖宫产分娩出婴儿后A组静脉输注硫酸镁;B、C、D、E、F组分别静脉输注DEX0.1、0.3、0.6、1.0、1.5μg/(kg·h)。记录术前(TO)、术中给药前(T1)、给药30min(T2)、手术结束后(T3)、术后1h(T4)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浆肾上腺素浓度。结果A组SP、DP、HR、E先升高,给药后逐渐降低;DEX组随手术进行SP、DP、HR、E增加,给予DEX后,得到有效控制并降低,且先随着剂量增加,降低效果逐渐增强,达到D、E组剂量时效果最好,随着剂量进一步增加,调节SP、DP、HR作用效果下降。结论右美托咪啶在剂量为0.3-1.5μg/(kg·h)范围内调节血压、降低心率、降低肾上腺素浓度呈现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嘧啶 剂量效应 妊高症
下载PDF
出血性休克大鼠脑组织NF-κB的表达
8
作者 廖实红 袁从顺 崔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出血性休克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 目的:通过观察脑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变化,探讨出血性休克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sham组)、休克组、全部自体血复苏组、3倍出血量的复方氯化钠液(林格液)复苏组、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组。采用大鼠股动脉放血休克模型,休克1h。分别于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后,休克后和不同液体复苏30min后取脑组织。常规病理形态学检查,观察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休克组、各复苏组脑组织中NF-κB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并可见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但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复苏和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后,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低于全部自体血复苏组(P<0.05或P<0.01),脑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亦较轻。结论:出血性休克(出血量达总血量35%,维持60min)可通过炎性级联反应使脑组织中NF-κB激活,引起脑缺血损伤。3倍出血量的林格液或2倍出血量的林格液加1/2出血量的自体血复苏,使脑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明显减少,可能对减轻脑缺血损伤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出血性 NF-ΚB
下载PDF
布比卡因对孕鼠和非孕鼠神经毒性影响的研究
9
作者 崔睿 李悦 袁从顺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7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孕鼠和非孕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取孕21dWistar大鼠和非孕鼠鞘内注射0.5%和2%浓度的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40μl,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背根神经节p38激酶水平,并测定其甩尾反应潜伏期。结果大鼠背根神经节内p38激...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对孕鼠和非孕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取孕21dWistar大鼠和非孕鼠鞘内注射0.5%和2%浓度的布比卡因或生理盐水40μl,应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背根神经节p38激酶水平,并测定其甩尾反应潜伏期。结果大鼠背根神经节内p38激酶的水平在鞘内注入0.5%和2%浓度的布比卡因后出现升高(P<0.01)。注入2%布比卡因时,孕鼠与非孕鼠之间p38激酶的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注入0.5%布比卡因组比较,孕鼠和非孕鼠注入2%布比卡因p38激酶的水平均有明显增加(P<0.05)。孕鼠和非孕鼠在注入布比卡因后甩尾反应潜伏期长于注入生理盐水(P<0.05),其中注入2%布比卡因长于0.5%布比卡因(P<0.05)。在注入生理盐水或相同浓度的布比卡因的情况下,孕鼠与非孕鼠之间甩尾反应潜伏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大鼠鞘内注入2%布比卡因后背根神经节内p38激酶增加明显,更易导致周围神经细胞的凋亡。但是,与非孕鼠相比并不影响其运动功能阻断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妊娠 P38激酶 神经毒性
下载PDF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黄穗萍 张文娇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2 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组 (CSEA组 ,n =6 0 )和用0 .15 %罗哌卡因与芬太...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 (CSE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12 0例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镇痛组 (CSEA组 ,n =6 0 )和用0 .15 %罗哌卡因与芬太尼 2 μg/mL硬膜外自控镇痛组 (PCEA组 ,n =6 0 )。比较两组镇痛起效、完善时间及镇痛强度、运动阻滞程度、产妇舒适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等。结果 :两组产妇镇痛效果均良好 ,但CSEA组镇痛显效及镇痛完善时间明显较PCEA组短 (P <0 .0 1) ,产妇舒适度优于PCEA组 (P <0 .0 5 ) ,CSEA组用药量明显较PCEA组少 (P <0 .0 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 罗哌卡因 芬太尼
下载PDF
围术期产妇不同预吸氧方式对胎儿宫内缺氧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宏 崔睿 +2 位作者 邢春凤 王玉梅 石碧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00-1602,共3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产妇不同预吸氧方式的吸氧治疗对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因羊水Ⅲ度胎儿宫内窘迫而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B组)、文丘里面罩吸氧组(W组)及带囊面罩吸氧组(N组)3组... 目的观察围术期产妇不同预吸氧方式的吸氧治疗对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因羊水Ⅲ度胎儿宫内窘迫而拟行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产妇,随机分为鼻导管吸氧组(B组)、文丘里面罩吸氧组(W组)及带囊面罩吸氧组(N组)3组,每组20例。于胎儿娩出时抽取脐动脉血,同时采取产妇足背动脉血,检测脐血乳酸值、脐血心肌酶、脐血血气值以及产妇动脉血气值。结果与B组比较,W组和N组的乳酸(LAC)含量、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功酶活性(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值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产妇的动脉血血气值以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丘里面罩吸氧和带囊面罩吸氧两组方式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新生儿脐血中乳酸及心肌酶含量,从而改善了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状态,而鼻导管吸氧却不能改善胎儿宫内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吸氧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围术期
下载PDF
临床决策辅助对产妇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睿 陈丽华 +5 位作者 张文娇 黄穗萍 陈鹏典 王亮 张蓓 欧阳春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年第3期58-59,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决策辅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咨询门诊进行临床决策辅助辅导后最终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名为临床决策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未进... 目的:分析临床决策辅助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至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咨询门诊进行临床决策辅助辅导后最终采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初产妇50名为临床决策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未进行临床决策辅助的初产妇50名为非临床决策组。记录其一般情况、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分娩前后STAI评分以及产后产妇满意度评分等。结果临床决策组剖宫产率是8%,非临床决策组剖宫产率是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临床决策组器械助产率4.5%,临床决策组无器械助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前的STA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娩后的STA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分娩后满意度量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决策辅助可以减轻产妇分娩前的焦虑状态,增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 镇痛 临床辅助决策
原文传递
丙泊酚复合不同镇痛药物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刘丹勇 王晓光 +1 位作者 黄晓雷 李元涛 《中国病案》 2019年第1期96-99,共4页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医院就诊的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D组给予丙泊酚复合地佐辛;F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C组...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及对体动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5月期间来医院就诊的实施无痛人流术患者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80例。D组给予丙泊酚复合地佐辛;F组给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C组作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3组术中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丙泊酚追加。比较3组术中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并比较3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统计3组患者体动、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D组、F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F组苏醒时间及丙泊酚总量分别为(1.2±0.7)分钟、(136.8±14.5)毫克,(1.3±0.8)分钟、(139.6±12.1)毫克,均低于C组(2.4±0.6)分钟、(168.7±18.9)毫克(均P<0.05);D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3小时VAS评分均低于F组及C组(均P<0.05),而F组术后0分钟、15分钟、30分钟、1小时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D组、F组麻黄碱及阿托品总量均低于C组,且D组低于F组(均P<0.05)。D组及F组恶心、体动、呼吸抑制及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C组(均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与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均较佳,且体动反应少,但复合地佐辛术后疼痛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地佐辛 芬太尼 无痛人流术 体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