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少军 槐雅萍 +1 位作者 杨伟伟 王宇轩 《河北中医》 2023年第8期1314-1317,1322,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46例予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照组46例予早期屈... 目的观察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2例脑梗死上肢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和康复科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46例予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对照组46例予早期屈肌康复治疗策略。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肢肌纤维长度(FL)、肌纤维厚度(MT)和回声强度(EI),并比较2组表面积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协同收缩率(CR),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价2组上肢功能。结果2组治疗后患肢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屈肘时肱二头肌、伸肘时肱三头肌RMS及患肢伸肘、屈肘时的CR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肢肌肉FL、MT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加(P<0.05),EI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患肢肌肉FL、MT均高于对照组(P<0.05),EI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UE、FMA-肩肘评分(FMA-SE)、FMA腕手部评分(FMA-WH)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伸肌康复治疗策略可改善患肢肌痉挛程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应用于脑梗死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偏瘫 上肢功能 康复治疗
下载PDF
早期康复干预在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松 赵勇勇 +1 位作者 蒋天运 陈良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3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于2018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112例ICUAW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ICUAW)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于2018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112例ICUAW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干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外周血CD4^(+)及CD8^(+)含量、CD4^(+)/CD8^(+),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结果治疗后,康复组MRC评分、ASMI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含量、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CD8^(+)含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对ICUAW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以增加肌肉重量,改善肌肉力量和肢体运动能力,并可抑制炎症因子高表达,修复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肌无力 早期康复干预 免疫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倪维欣 王宇轩 李晓雯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7期161-163,171,共4页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单纯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肌力及步态.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平衡能力评分及肌力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步速、步频比对照组快,步长比对照组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肌力,改善其步态及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早期康复训练 平衡能力
原文传递
头针结合悬吊训练对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戴艳秋 林丽虹 +1 位作者 张玉梅 余倩 《河北中医》 2023年第5期826-830,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悬吊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4例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悬吊训练,治疗组47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头针治疗,留针期间进...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悬吊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94例脑梗死后平衡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悬吊训练,治疗组47例在脑梗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头针治疗,留针期间进行悬吊训练(方法同对照组)。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评分、本体感觉指标平均轨迹误差(ATE)和平均测试执行时间(TTE),应用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评价2组跌倒风险,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价2组运动能力,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总有效率85.11%(40/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BBS、FMA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健侧、患侧ATE、TTE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UG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MWS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TUGT低于对照组(P<0.05),MWS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悬吊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者本体感觉,增强平衡能力及下肢运动能力,应用于脑梗死后平衡障碍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平衡障碍 运动功能 头针 悬吊训练
下载PDF
反应扩充疗法联合rTMS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的语言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勇勇 吴松 +1 位作者 刘思 李晓雯 《中国康复》 2022年第6期341-345,共5页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训练和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反应扩充疗... 目的:探讨反应扩充疗法(RET)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语言训练和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反应扩充疗法训练,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评分、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工具(CRRCAE)中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量表(CADL)评分及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AE)分级。结果:治疗后,2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1),BDAE分级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联合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及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CRRCAE动作说明评分、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是非流畅性失语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RET联合rTMS有利于增加WAB评分、RRCAE动作说明、画面说明评分和CADL评分,改善BDAE分级,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非流畅性失语 反应扩充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
下载PDF
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机体自由基紊乱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雅泽 吴松 张珊珊 《河北中医》 2021年第12期2060-2062,2084,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机体自由基紊乱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1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长... 目的观察针刺对偏头痛患者机体自由基紊乱状况的影响。方法将91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及偏头痛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SQ)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偏头痛发作频率、发作时长及疼痛VA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SOD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MDA、NO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MDA、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SQ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恶心呕吐、眩晕、皮疹、疲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可显著改善患者发作程度,纠正机体自由基紊乱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疗法 活性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刺结合医学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宋玉娟 张殿全 +1 位作者 徐思白 贾俊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第8期767-770,共4页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72例FA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8例。综合组予...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医学训练疗法(medical training therapy,MTT)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72例FA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8例。综合组予MTT结合针刺治疗,MTT组予单纯MTT治疗,针刺组予单纯针刺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措施。4组均观察8周。采用坎伯兰踝关节不稳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T)、足踝功能评价(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足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综合组、MTT组、针刺组CAIT评分[(23.17±5.22)分、(21.17±6.85)分、(21.88±4.24)分比(20.10±6.31)分,F=34.737]、FAAM-ADL评分[(96.52±3.61)分、(94.39±5.56)分、(95.04±4.03)分比(92.66±10.18)分,F=39.244]、FAAM-Sport评分[(72.38±8.10)分、(70.71±9.57)分、(71.82±10.0)分比(57.98±15.27)分,F=42.187]、AOFAS评分[(89.16±3.02)分、(85.82±5.33)分、(86.08±4.00)分比(77.08±8.90)分,F=37.629]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综合组各评分均高于MTT组、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MTT可有效改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增加患足踝关节稳定性,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或MT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医学训练疗法 针刺疗法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