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随体位改变的波动,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3例共54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检测其初坐位(1次)、平卧位(3次)、终坐位(3次)眼压,以5 mm Hg分界,将患者按眼压极差划分为高波动组...目的探究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随体位改变的波动,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3例共54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检测其初坐位(1次)、平卧位(3次)、终坐位(3次)眼压,以5 mm Hg分界,将患者按眼压极差划分为高波动组和低波动组,对比两组术前HPA分期及术后AGIS评分。结果 1患眼眼压均表现为卧位高、初坐位次之、终坐位最低趋势,不同体位检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体位各统计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极差高波动组HPA分期多为中晚期、术后AGIS评分更高,与低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后,体位改变可导致眼压波动,且此波动有助于反映患者预后,对指导术后眼压控制具有一定意义。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随体位改变的波动,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43例共54眼原发性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检测其初坐位(1次)、平卧位(3次)、终坐位(3次)眼压,以5 mm Hg分界,将患者按眼压极差划分为高波动组和低波动组,对比两组术前HPA分期及术后AGIS评分。结果 1患眼眼压均表现为卧位高、初坐位次之、终坐位最低趋势,不同体位检测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体位各统计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极差高波动组HPA分期多为中晚期、术后AGIS评分更高,与低波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后,体位改变可导致眼压波动,且此波动有助于反映患者预后,对指导术后眼压控制具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