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磁共振成像在梅尼埃病内耳淋巴造影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仲良 邓虹 +4 位作者 曾伟科 易志龙 苏赟 杨泽宏 谢明伟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7期509-513,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增强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3D FLAIR)与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real in... 目的对比分析钆喷酸葡胺(Gadolinium-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s,Gd-DTPA)增强的三维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recovery,3D FLAIR)与三维真实重建反转恢复(three-dimensional real inversionrecovery,3D real IR)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梅尼埃病内耳内淋巴积水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梅尼埃病患者,男10例,女19例,年龄22~71岁,12例为双侧耳发病,17例为单侧耳发病,共患侧耳41只。29例患者均经咽鼓管向中耳鼓室内注入Gd-DTPA稀释液,24 h后行3D FLAIR序列及3D realIR序列MRI内耳造影,在两种序列图像上分别定量测量前庭最大切面及穿过窝轴的耳蜗底旋短轴切面的内淋巴间隙与总淋巴间隙面积比值R(前庭为RV,耳蜗为RC)及定性评估相应内淋巴积水分级G (前庭为GV,耳蜗为GC),比较两组扫描序列图像所测得的RV、RC、GV及GC的差异。结果 29例梅尼埃病患者41只患侧耳中,3D FLAIR与3D real IR两种序列所测得的RV、RC、GC及GV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RV=0.000,PRC=0.000,PGV=0.000,PGC=0.001),3D real IR序列测得的RV及RC值大于3D FLAIR序列测得值,GV及GC达1~2级(即发现内淋巴积水)患耳数量大于3D FLAIR序列。结论相比于3D FLAIR序列,3D real IR序列内耳造影对于梅尼埃病患者内耳内淋巴积水的检测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尼埃病 内耳 淋巴造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优质护理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树莲 陈雪芬 陈幼璇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10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50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5-7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50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CT增强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10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50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2014年5-7月行CT增强检查的患者50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观察2组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为3.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6%(P<0.01)。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优质护理 护理满意度 造影剂外渗
下载PDF
CT扫描与磁共振诊断原发性肝癌及评估其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秋盛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37-38,共2页
目的对CT扫描、磁共振(MRI)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38例肝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其中,... 目的对CT扫描、磁共振(MRI)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表现进行评估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138例肝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69)与对照组(n=69)。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予以临床诊断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CT予以临床诊断治疗,并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加以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5.7%(66/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5%(59/6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准确性比CT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原发性肝癌 诊断治疗
下载PDF
唑来膦酸预防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流失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连志标 方志潮 +2 位作者 李幸运 黄少辉 吴泽炀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18期9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流失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病情稳定、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来曲唑口服...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预防来曲唑治疗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质流失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病情稳定、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来曲唑口服+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来曲唑口服。测定患者的腰椎骨密度,1次/年,观察时间为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2年后,观察组发生骨质疏松24例(40.00%),对照组51例(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9例(15.00%)发生不良反应,其中一过性发热5例,骨痛4例,程度均为Ⅰ级,经过一定的对症治疗后均可缓解,对患者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 每3个月给予患者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内分泌治疗中骨质流失防治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来曲唑 乳腺癌 骨质流失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出血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瑞雪 吴英媛 姜学爽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2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股动脉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58例冠心病且行择期PCI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股动脉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358例冠心病且行择期PCI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发生股动脉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358例患者中发生股动脉出血的例数为27例,发生率为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60岁)、肥胖、高血肌酐水平、既往有PCI介入治疗史、依从性差、TFA、手工压迫止血、应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动脉穿刺次数≥2次、拔管后压迫穿刺点时间≤30 min是PCI术后股动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本组PCI术后股动脉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医护工作者应重视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股动脉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股动脉出血 危险因素 防护对策
下载PDF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4期1817-1818,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对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使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 目的研究探讨对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使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进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诊的60例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30例患者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常规的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治愈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各阶段的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后,治愈例数以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各阶段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提高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 肝癌伴脾功能亢进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与探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连志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有冠心病史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对扫描结果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有冠心病史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150例,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对扫描结果的图像质量,对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各节段的图像显示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图像质量,可评价图像质量较高,占成像的节段总数的95.37%;3各节段狭窄均有较好的敏感性,≤50%、51%-70%、>70%的敏感率分别为81.56%、83.0%、84.5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是较好的诊断冠脉狭窄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128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狭窄
下载PDF
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I表现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蔡伟琳 李景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82-1786,共5页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GN病例的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相对照。结果本组GN均为单发病变,发生于纵隔12例(52.2%),肾上腺5例(21.7%),腹膜后间隙3例... 目的分析节细胞神经瘤(GN)的CT、MRI表现特征,提高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GN病例的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相对照。结果本组GN均为单发病变,发生于纵隔12例(52.2%),肾上腺5例(21.7%),腹膜后间隙3例(13.0%),颈动脉鞘区2例(8.7%),蝶骨嵴1例(4.3%);多见于小儿及青壮年,年龄5~68岁(中位年龄19岁),年龄≤25岁者15例(65.2%);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梭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多具有"见缝就钻"的生长特性。17例CT平扫呈均匀稍低于肌肉密度11例(64.7%),密度不均匀者6例(35.3%),其内出现小点状钙化1例(5.9%),"蛋壳"样钙化1例(5.9%);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9例(52.9%),渐进性强化8例(47.1%)。13例MRI平扫T1WI以均匀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不均匀高/等/低或混杂信号,并出现"旋涡征"表现;增强扫描均呈渐进性强化。CT或MR见滋养动脉者6例(26.1%),肿块内见血管穿行者17例(73.9%),呈"血管漂浮征",23例肿块均有"血管贴边征"。结论 GN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细胞神经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