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优化探索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诗瑜
何敬成
+4 位作者
詹陆川
林伟杰
林思濠
胡小刚
卞晓岚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56-62,共7页
目的优选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方法以料液比(因素A)、提取时间(因素B)、提取次数(因素C)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木犀草苷、靛蓝、靛玉红含量,干膏得率及其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工艺;再以正交试验中的...
目的优选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方法以料液比(因素A)、提取时间(因素B)、提取次数(因素C)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木犀草苷、靛蓝、靛玉红含量,干膏得率及其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工艺;再以正交试验中的三因素水平为输入,以6种考察指标为输出,使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正交试验得出2种最佳方案(A_(2)B_(1)C_(2)和A_(1)B_(1)C_(2)),料液比1∶10或1∶8(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但不同指标的最佳方案不同。绿原酸为A_(1)B_(1)C_(2),木犀草苷为A_(2)B_(1)C_(2)。预测发现,使用MLP神经网络算法时,平均误差率较大;相较于RBF下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算法可获得更小的误差和更优的决定系数,但仍无法解决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因此,采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可使决定系数最大化,误差平方和最小化,最优参数为料液比0.099(g/mL),提取2次,每次29.97 min。结论通过使用优化后的GA-BP神经网络,并结合传统正交试验设计,能准确提高工艺参数的优化程度,解决正交试验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难题,并降低数据处理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中药制备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数据处理
局部最优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阐释
被引量:
11
2
作者
刘峥嵘
林思濠
+4 位作者
缪思怡
郑岚
林伟杰
马诗瑜
卞晓岚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3期1-7,共7页
目的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深入阐释2016年至2021年中医“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仍处于...
目的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深入阐释2016年至2021年中医“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思路为通过筛选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明确疾病和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靶点/靶标、挖掘靶点/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生物功能、探索有效成分与靶点/靶标的结合度等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与相关疾病的数据库是构建“异病同治”网络的基础,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数据库查询靶点/靶标、生物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分类模型的构建、信号通路与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等方法进行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论随着数据库信息的不断完善、分类模型的优化与改良、实验结合多组学数据等措施的实施,未来网络药理学在“异病同治”领域的研究将逐步深入,以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医
异病同治
中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优化探索
被引量:
2
1
作者
马诗瑜
何敬成
詹陆川
林伟杰
林思濠
胡小刚
卞晓岚
机构
上海交通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瑞金
医院
南方医科
大学
顺德
医院
广东省
人民医院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
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
重庆
大学
附属
肿瘤
医院
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12期56-62,共7页
基金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沪科〔2022〕80号]
2021年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沪卫人事〔2022〕65号]
+1 种基金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YG2022QN015]
2021年度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研究项目[TM202103]。
文摘
目的优选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方法以料液比(因素A)、提取时间(因素B)、提取次数(因素C)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木犀草苷、靛蓝、靛玉红含量,干膏得率及其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采用L_(9)(3^(4))正交试验法优化制备工艺;再以正交试验中的三因素水平为输入,以6种考察指标为输出,使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径向基(RBF)神经网络、遗传算法(GA)-BP神经网络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正交试验得出2种最佳方案(A_(2)B_(1)C_(2)和A_(1)B_(1)C_(2)),料液比1∶10或1∶8(g/mL),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次数2次。但不同指标的最佳方案不同。绿原酸为A_(1)B_(1)C_(2),木犀草苷为A_(2)B_(1)C_(2)。预测发现,使用MLP神经网络算法时,平均误差率较大;相较于RBF下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算法可获得更小的误差和更优的决定系数,但仍无法解决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因此,采用GA-BP神经网络算法优化,可使决定系数最大化,误差平方和最小化,最优参数为料液比0.099(g/mL),提取2次,每次29.97 min。结论通过使用优化后的GA-BP神经网络,并结合传统正交试验设计,能准确提高工艺参数的优化程度,解决正交试验易出现局部最优解的难题,并降低数据处理难度。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算法
中药制备
正交试验
工艺优化
数据处理
局部最优解
Keyword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thogonal test
process optimization
data processing
local optimal solution
分类号
R943 [医药卫生—药剂学]
TQ183 [化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阐释
被引量:
11
2
作者
刘峥嵘
林思濠
缪思怡
郑岚
林伟杰
马诗瑜
卞晓岚
机构
上海健康医学院药学院
上海交通
大学
医学院
附属
瑞金
医院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
出处
《中国药业》
CAS
2022年第13期1-7,共7页
基金
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启明星项目[沪科〔2022〕80号]
2021年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沪卫人事〔2022〕65号]
上海交通大学“交大之星”计划医工交叉研究基金青年项目[YG2022QN015]。
文摘
目的为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以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逐步、深入阐释2016年至2021年中医“异病同治”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研究仍处于初步阶段,其研究思路为通过筛选中药复方有效化学成分、明确疾病和中药化学成分的相关靶点/靶标、挖掘靶点/靶标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生物功能、探索有效成分与靶点/靶标的结合度等阐明其分子作用机制。中药复方与相关疾病的数据库是构建“异病同治”网络的基础,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数据库查询靶点/靶标、生物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分类模型的构建、信号通路与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分子对接技术等方法进行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研究。结论随着数据库信息的不断完善、分类模型的优化与改良、实验结合多组学数据等措施的实施,未来网络药理学在“异病同治”领域的研究将逐步深入,以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中医
异病同治
中药
Keywords
network pharmacolog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motherapy for heteropathy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分类号
R932 [医药卫生—生药学]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自拟清瘟方制备工艺优化探索
马诗瑜
何敬成
詹陆川
林伟杰
林思濠
胡小刚
卞晓岚
《中国药业》
CAS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异病同治”理论的网络药理学阐释
刘峥嵘
林思濠
缪思怡
郑岚
林伟杰
马诗瑜
卞晓岚
《中国药业》
CAS
2022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