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协调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鹤山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金利霞 肖张荣 +3 位作者 谢宇铭 张俊杰 郭杰 文志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文章以城市政体理论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构建多尺度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益冲突分析-利益机制协调”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鹤山市村级工业园现实问题的考察,识别鹤山市村级工业园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然后结合典型园区改造案例探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村集体和村民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过程,进而揭示该过程中多元利益联盟形成、多样化目标达成、多主体利益协调的演化路径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各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不对等、权力不正义参与、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不合理是村级工业园改造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珠三角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模式,发挥财政局、国资委等政府金融组织的力量,联合村集体和村民与开发商、运营商、金融机构形成政村联盟、政企联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共同推动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样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工业园 升级改造 利益相关者 鹤山市 广东省
下载PDF
广州及附近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空间分异的景观效应探析
2
作者 黄爱琳 尹小玲 +3 位作者 王园园 朱建喜 邓丽明 林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3,共11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一直都是地球科学研究中关注的重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迁移是一种连贯的地球化学行为,也可能受到景观格局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景观视角,对广州及周边5个区域的地表水进行采样,结合土地利用数据与数字高程数据,分析各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分布特征,并以各采样点为中心进行不同空间尺度的缓冲区分析,计算各缓冲区内的景观格局指数,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冗余分析(RDA)定量研究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地形因子以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空间分异程度与高程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海拔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而与坡度、坡向无明显相关关系。②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与景观格局指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景观异质性程度越高,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低,反之景观连接度越好,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越高。③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多数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相关性在缓冲区空间尺度达到4000 m以上时才最显著,且在4000 m缓冲区中景观格局指数对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的解释度最高。若通过景观规划对区域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浓度进行有效管控,景观格局调控的空间尺度应该在4000 m以上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稀土元素 地形 景观格局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整合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20
3
作者 姜虹 张子墨 +4 位作者 徐子涵 丹宇卓 叶玉瑶 李家志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981-1992,共12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空间途径。但目前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于强调综合,简单叠加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忽视了不同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难以直接支撑不同目标下的生态保...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是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空间途径。但目前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过于强调综合,简单叠加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方法忽视了不同服务间的权衡与协同关系,难以直接支撑不同目标下的生态保护决策。以广东省为例,重点关注生境维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粮食生产、土壤保持、洪水调节、沿海灾害缓解七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面向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利用、粮食生产、自然灾害防范等单一生态保护目标分别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面向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的生态安全格局呈“双屏障带”式分布,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粤北生态发展区;面向水资源利用目标的水安全格局呈“五江一带”式分布,重点保护区主要位于河湖水库及周边绿地;面向粮食生产目标的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东西两翼;面向自然灾害防范目标的生态源地在珠三角、湛江市、汕头市少有分布,集中在粤北生态发展区。基于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综合重要性判定生态源地,并整合单一生态保护目标下的多重源地,识别综合生态源地共49536.10 km^(2),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外围和粤北生态发展区。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模型,识别了总长度2268.07 km的生态廊道;夹点共32处,主要分布在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惠州市廊道中电流值较大的12处狭窄区;障碍点共44处,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中山市、珠海市、江门市、惠州市的19处,覆盖了廊道的大部分面积。整合多重生态保护目标,广东省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的制定需要高度关注粤北生态发展区的生境质量提升,河湖水库及河岸带、库滨带的水生态安全,湛江市、汕头市的耕地保护和国土综合整治,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防范,同时积极开展珠三角的生态夹点保护和障碍点修复,重点提升生态廊道的连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物多样性保育 水资源利用 粮食生产 自然灾害防范
下载PDF
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子墨 姜虹 +3 位作者 徐子涵 丹宇卓 叶玉瑶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0-1191,共12页
稳定、协调、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维持区域自然生命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面临生态系统所受的人为与自然干扰,有必要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揭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提升路径。现有研究多叠加所有生态系统服... 稳定、协调、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是维持区域自然生命系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面临生态系统所受的人为与自然干扰,有必要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揭示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性提升路径。现有研究多叠加所有生态系统服务以评估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未能面向区域生态问题或生态需求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进行整合。研究提出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情景模拟框架,考虑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育、水资源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生态保护目标,选取代表性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生境维持、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洪水缓解、热带气旋缓解),基于不同典型浓度路径情景评估2018-2035年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结果表明,2018-2035年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空间格局基本稳定,尽管有所退化、空间异质性强。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的情景模拟表明,面向生物多样性保育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佛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和粤东地区的湛江市、茂名市和揭阳市;面向水资源安全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中山市和江门市,以及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揭阳市和江门市;面向自然灾害防范目标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高风险区位于珠三角的深圳市与江门市、粤西与粤东地区的茂名市、湛江市和揭阳市,是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防范的关键区域。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广东省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应对策略应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应加强对生态用地尤其是红树林的保护及恢复,应对流域进行分级管控,因地制宜开展面向多重生态保护目标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应积极采取气候变化相关干预政策,优选低资源消耗低生态影响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退化风险 情景模拟 生物多样性保育 水资源安全 自然灾害防范
下载PDF
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网络评价及其生态修复建议 被引量:22
5
作者 袁少雄 宫清华 +3 位作者 陈军 王均 黄光庆 刘峰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生态廊道,通过增加河流与高速公路廊道形成综合生态网络(CEN),并利用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成本比对CEN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潜在生态廊道构成的基础生态网络(BEN),α... 以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作为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潜在生态廊道,通过增加河流与高速公路廊道形成综合生态网络(CEN),并利用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和成本比对CEN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由潜在生态廊道构成的基础生态网络(BEN),α、β、γ指数分别为0.54、2.02和0.70,说明其能使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结构复杂化并形成有效链路;将河流廊道加入BEN形成河流生态网络,其结构更加完善,但因河流本身是两岸基质连通阻力较大的因素,其α、β、γ指数均比基础生态网络有所降低,分别只有0.33、1.64和0.55;由自然保护区、潜在生态廊道、河流廊道、道路廊道、生态节点组成的综合生态网络,α、β、γ指数分别达到0.68、2.34和0.79,说明道路生态廊道的加入,可以弥补河流生态网络的弱点,使网络形成良好回路,对生态网络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背景下,建议建设、修复生态廊道47条、生态节点52个,以改善自然保护区孤岛化,促进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物种交流,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广东省的生态修复、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核心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自然保护区 生态网络评价 生态修复 生态廊道 生态节点
下载PDF
广东省山洪灾害分布特征及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钧 宇岩 +2 位作者 宫清华 袁少雄 陈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1-623,共13页
基于已发山洪灾害数据,首先探讨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异规律;其次基于山洪灾害形成的地形、物源、水动力条件,选择相对高差、坡度、水系密度、地层岩性、多年平均24 h降雨和距水系距离6大主因子,定量分析山洪灾害与各因子之间的数量和概率... 基于已发山洪灾害数据,首先探讨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异规律;其次基于山洪灾害形成的地形、物源、水动力条件,选择相对高差、坡度、水系密度、地层岩性、多年平均24 h降雨和距水系距离6大主因子,定量分析山洪灾害与各因子之间的数量和概率相关关系。基于ArcGIS将广东省划分为179801个网格,按网格分别统计每个因子中山洪灾害的数量和发生概率。结果表明:广东省山洪灾害数量和灾害密度最大的流域为韩江流域;行政区划上,梅州市山洪灾害数量最多,而潮州市山洪灾害密度最高;相对高差、坡度、水系密度与山洪灾害发生概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y=a1eb1x+a2eb2x模拟;地层岩性、多年平均24 h降雨和距水系距离与山洪灾害发生概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可以用y=aebx模拟。研究成果可以为广东省山洪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洪灾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概率模型 广东省
下载PDF
台风干扰海岸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7
作者 杜建会 陈嘉健 李升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随着气候变暖,台风登陆的强度及频率均呈增加趋势,其对海岸森林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从而危及沿海生态安全。但因台风登陆的不确定性、海岸森林恢复的滞后性和数据源受限等影响,当前对台风后海岸森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仍存在很... 随着气候变暖,台风登陆的强度及频率均呈增加趋势,其对海岸森林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从而危及沿海生态安全。但因台风登陆的不确定性、海岸森林恢复的滞后性和数据源受限等影响,当前对台风后海岸森林受损及灾后恢复的影响因素研究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台风登陆导致海岸森林枝叶脱落、树干折断和根系裸露等,受树种特征(冠层、树干和根系),林分结构(密度、组成),立地条件(地形、土壤)和台风特征(强度、频率)等影响,海岸森林在不同研究尺度的受损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单一因素难以完全解释台风后海岸森林的受损格局。台风后部分海岸森林因受损严重而死亡,其余仍以种子萌发、幼苗/幼树生长或萌生更新的方式持续恢复。海岸森林在灾后的恢复周期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其具体时长与树种更新策略(实生、萌生),森林类型(人工林、天然林),树木受损程度(轻度、重度)及区域水热条件(水分、热量)等有关。未来仍需借助多源遥感数据,并结合台风后的固定样方调查、野外采样和室内样品分析,对海岸森林的受损和恢复格局开展多时空尺度研究,阐明不同受损程度下树木的水分传输和光合产物分配过程及其差异,全面揭示台风干扰对海岸森林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森林 台风 受损程度 恢复周期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及空间特征研究——以潮州市潮安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赖勇 林少涛 +2 位作者 黄光庆 陈升忠 陈彩霞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4期18-28,共11页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动态评估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潮安区2008—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期间,潮...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动态评估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法、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潮安区2008—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及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期间,潮安区的主要的生态用地阔叶林、水田和水域大面积减少;(2)南部平原区ESV相对变化率较大,相反北部山地丘陵区各镇ESV相对变化率较小;(3)人均GDP、工业生产总值比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工业总产值比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负相关性最强;其双变量LISA图也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异特征,高—低聚集区总体分布于潮安区南部平原区,低—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丘陵地区。建议应注重产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与平衡,以提高生态用地服务功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ANN-CA模型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 城镇化 潮安区
下载PDF
广州周边地区地表水稀土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9
作者 邓丽明 王园园 +3 位作者 尹小玲 朱建喜 林卓玲 黄爱琳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6,共13页
以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的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污染和风险... 以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的浓度,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进行污染和风险评价,通过APCS-MLR受体模型对广州市周边城区地表水中溶解态稀土元素的来源进行定量化解析,探究高度城市化的非矿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溶解态稀土元素La、Ce、Nd、Pr、Gd、Dy、Sm、Er、Yb、Ho、Tb、Eu、Tm和Lu的平均浓度分别是背景值的6.97、5.15、4.06、4.58、1.58、1.71、1.14、1.26、1.22、1.67、1.33、0.47、0.83和0.80倍,表明广州市周边地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可能存在富集现象,尤其是La、Ce、Nd和Pr等轻稀土元素。空间分布特征表明,稀土元素浓度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位于广州市市内的石门山、黄山鲁和白云山,推断轻稀土元素浓度可能会受到城市中剧烈的人为活动影响。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主要受轻稀土元素(La、Ce、Pr和Nd)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石门山、罗浮山、白云山和黄山鲁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属于重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轻稀土元素La、Ce、Pr和Nd为主要污染因子,石门山、白云山和黄山鲁采样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污染属于中度风险水平;罗浮山和帽峰山属于低风险水平。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区地表水中稀土元素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由APCS-MLR受体模型分析得出2个主要污染源(源1和源2)和未解析源(源3),源1为自然源,贡献率为80.96%~99.12%,为研究区地表水稀土元素的主要来源;源2为人为源,主要由交通运输、工业活动等引起,其贡献率为0.32%~8.67%,是研究区地表水稀土元素的第二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城市化地区 溶解态稀土元素 污染特征 潜在生态风险 APCS-MLR受体模型
下载PDF
基于场空间与流空间关系的手机制造业空间组织研究——以华为P系列手机为例
10
作者 陈静 卢敏仪 +2 位作者 罗皓 汪菲 王长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1-468,共8页
以华为P系列手机全球供应商为实证,按零部件的不同功能价值将供应商划分研发型与生产代工型,首先从“场空间”和“流空间”的视角揭示两种类型供应商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供应商“场空间”和“流空间”的作用... 以华为P系列手机全球供应商为实证,按零部件的不同功能价值将供应商划分研发型与生产代工型,首先从“场空间”和“流空间”的视角揭示两种类型供应商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而探讨不同类型供应商“场空间”和“流空间”的作用关系,揭示华为手机的空间组织特征。结果表明:(1)以华为P系列为代表的手机制造业兼具地理集聚性和全球化城市网络特性,“场空间”和“流空间”在其资源配置和生产组织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并强化。(2)研发型供应商主要在国内外科技创新中心集聚,生产代工型供应商主要在国内集聚。(3)供应商集聚的城市通常也是供应商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但位于不同价值环节的供应商在空间组织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空间 流空间 供应商 城市网络 华为P系列手机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发展模式及耦合效应研究
11
作者 张锐明 张沐锋 +2 位作者 董珍丽 黎昊 宫清华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9期1-4,14,共5页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文章探究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状态等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测度珠...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高速发展打破了城市的生态平衡。文章探究区域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生态环境状态等五个维度构建城市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测度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和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生态环境 城市化 发展模式 耦合效应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热带地理》创刊40年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凯 陆敏莹 李小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7-969,共13页
在《热带地理》创刊40年之际,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其1980—2019年的2938篇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每10年为间隔,分时段对相应文献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现性检测、作者共现分析及机构共现分析,以探究《热带地理》的研究主题演变... 在《热带地理》创刊40年之际,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其1980—2019年的2938篇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每10年为间隔,分时段对相应文献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现性检测、作者共现分析及机构共现分析,以探究《热带地理》的研究主题演变、历史热点、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的合作关系。结果表明,在前20年,《热带地理》研究主题及研究区较为集中,多聚焦于华南地区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核心作者间的合作较弱,整体分散,且期刊主要报道的是广州地理研究所等广州地区的研究成果,机构间合作较少。自2000年后研究主题明显增多,形成多元研究热点,研究区范围有所扩大,但仍集中于中国南部;核心作者间形成较多合作团队,团队间合作交流明显增强;高校与其他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大幅增加,机构间合作大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理》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防灾韧性空间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宫清华 叶玉瑶 +2 位作者 王钧 刘博文 李子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7,共6页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防灾安全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从传统的以救灾抢险为主的末端救灾型规划走向新时期源头防御型规划的过程中,规划思想、目标、对象和路径等均发生了... 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为防灾安全规划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从传统的以救灾抢险为主的末端救灾型规划走向新时期源头防御型规划的过程中,规划思想、目标、对象和路径等均发生了转变。文章遵循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中"识别问题—耦合系统要素—设计解决方案—适应性管理"的基本研究范式,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案例地区,按照"遵循自然—解锁自然—恢复自然—协同自然—适应自然"的逻辑框架,耦合工程和自然要素,提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的防灾韧性空间规划策略和适应性管理要点,构建了防灾韧性空间规划体系,以期丰富防灾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为其他地区开展防灾韧性空间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 生态文明 防灾韧性空间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广州市岩溶塌陷发育特征
14
作者 卢薇 易顺民 《华南地理学报》 2023年第3期81-91,共11页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岩溶塌陷已成为制约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详细阐述广州市可溶岩空间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广州市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岩溶塌陷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 根据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岩溶塌陷已成为制约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文章在详细阐述广州市可溶岩空间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广州市岩溶塌陷的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和岩溶塌陷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岩溶塌陷主要受隐伏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岩土体结构特征、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及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控制;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主要为采矿和基础工程施工抽排地下水、过量开采岩溶地下水、钻探施工、地面振动加载、采矿坑道突水突泥、强降雨入渗及旱涝交替效应等。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市岩溶塌陷防治提供翔实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可溶岩 岩溶发育规律 发育特征 触发因素
下载PDF
金融联系视角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汪菲 罗皓 +4 位作者 王长建 叶玉瑶 张虹鸥 林晓洁 陈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95,共15页
将粤港澳大湾区2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联系通过联锁网络模型转换为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大湾区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珠江口形成网络联系的高能量区,珠江东岸的金融联系... 将粤港澳大湾区26家代表性银行的金融联系通过联锁网络模型转换为区县尺度的城市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大湾区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环珠江口形成网络联系的高能量区,珠江东岸的金融联系水平整体较珠江西岸高,向外围空间的等级扩张具有连续性或渐进性;2)整体网络的集聚性和通达性良好,存在小世界性,广州天河、越秀及佛山南海、顺德等节点具有较高的等级性和接近性,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联系的重要中介。相比等级性和接近性在空间上的有序过渡,中介性的极化态势较为明显;3)大部分等级性高的节点有效规模和效率较高,具有结构洞优势,外围空间节点的限制度较大。网络主要依靠核心或次级核心子群的部分节点产生金融联系,边缘子群中大部分节点间的金融联系微弱;4)与粤港澳大湾区各节点总链接量呈负相关的变量有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及政府管控行为;呈现正相关的变量有交通便捷程度、社会消费水平;金融服务需求和对外开放程度与地区总链接量的关系复杂,具有双边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网点 金融联系 城市网络 粤港澳大湾区
下载PDF
基于人口流动的广东省COVID-19疫情风险时空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叶玉瑶 王长建 +4 位作者 张虹鸥 杨骥 刘郑倩 吴康敏 邓应彬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21-2534,共14页
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 人口流动,特别是来自疫源区的人口输入,COVID-19疫情传播的关键风险来源。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人口迁移大数据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综合考虑人口来源地风险差异与流入地社会经济属性差异,并依据输入性病例发病的间隔时间分布引入时滞过程,构建了包含时滞效应的疫情风险时空分析模型,理论上可以根据现状人口流动研判未来一定时期的疫情风险的变化趋势及空间格局,为提前谋划和精准防控提供决策参考。分析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2020年1月29日拐点初现,随后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②基于输入性病例发病的时滞过程分析,输入性病例从输入到发病普遍存在间隔时间,且间隔时间为1~14 d的病例比重较高。③疫情风险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地疫情风险依据输入风险、易感风险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④广东省各地市与疫源区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人口流动规模及其交通区位因素,显著影响省内疫情风险的分级。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是高风险区,东莞、佛山、惠州、珠海、中山等邻近深圳和广州的珠三角城市是中风险区,珠三角城市群外围的粤东西北地区是低风险区。应根据疫情潜在风险,制定基于分区分级的防控措施,促进局地精准防控与社会整体良性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风险 时滞过程 时空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降雨强度-历时的安徽省黄山市滑坡分组阈值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子豪 王钧 +4 位作者 郭婷婷 侯捷 张俊香 宫清华 张洪岩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90,共7页
[目的]对安徽省黄山市降雨型滑坡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进行研究,拟为黄山市各区县精细化滑坡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黄山市2004—2019年历史滑坡点及其对应的降雨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经验性阈值Caine模型,通过比较滑坡前有效降雨量... [目的]对安徽省黄山市降雨型滑坡的降雨强度—历时阈值进行研究,拟为黄山市各区县精细化滑坡预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黄山市2004—2019年历史滑坡点及其对应的降雨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经验性阈值Caine模型,通过比较滑坡前有效降雨量的方式确定诱发滑坡降雨历时,建立各区县降雨强度—历时(I-D)阈值曲线。考虑到I-D曲线在灾害预警中的实用性,以歙县滑坡点为例,将该县诱发滑坡的降雨事件按照气象预报的雨强标准分为小中雨组、大雨组和暴雨及以上组。根据雨强的分组情况建立歙县复合型降雨I-D阈值。[结果]黄山市降雨型滑坡多由中长历时降雨诱发,复合型I-D阈值更能体现各雨况对滑坡的诱发作用,此阈值可直接使用气象预报的降雨对滑坡进行预警。[结论]I-D阈值具有强烈的区域适用性,依据气象预报对降雨强度分组的滑坡复合型降雨阈值曲线,可使用气象预报的降雨数据进行区域滑坡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降雨强度 有效历时 I-D阈值 复合型阈值
下载PDF
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6
18
作者 易顺民 卢薇 周心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1-811,共11页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 通过对广州夏茅村岩溶塌陷进行地质勘察,系统探讨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塌陷的灾害特征、岩溶发育条件和岩溶塌陷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区内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且分布不均,土洞大量发育,隐伏可溶岩的富水性好,溶洞发育;同时,覆盖层内的松散岩类孔隙水与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密切,含水砂层内地下水位的改变会直接引起下伏灰岩裂隙溶洞水的水位波动,构成岩溶塌陷的水动力因素;钻孔桩施工时钻孔揭穿覆盖层内土洞顶部的黏性土层盖板,造成盖板上部的细砂及淤泥流入土洞,是岩溶塌陷的直接触发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岩溶分布区的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网,对岩溶塌陷地段进行灌浆处理,是根治夏茅村岩溶塌陷的主要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隐伏可溶岩 溶洞和土洞 触发因素 夏茅村 广州
下载PDF
府际事权划分视角下的市域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路径思考——以东莞市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蔚霞 周剑云 《城乡规划》 2021年第5期117-124,共8页
长期以来,我国空间治理体系中产生各种空间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规划事权的博弈冲突。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2018年,中央政府将空间规划职能一并划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通过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 长期以来,我国空间治理体系中产生各种空间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之一,在于规划事权的博弈冲突。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2018年,中央政府将空间规划职能一并划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通过重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空间治理领域形成更清晰的制度化分权。由于我国市县发展条件差异大、行政管理模式不同、规划管理水平不一,因地制宜地探索差异化的地方治理模式十分有必要。东莞是目前全国五个采取"市—镇"行政体制的地级市之一,探索其府际关系下的市域空间规划协调思路,尤其是城市内部跨地区的空间治理方式,对于其他市县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府际关系 规划事权 规划协调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交通干道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桃 邓应彬 +2 位作者 李苗 杨骥 刘柏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13-123,共11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对于机动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城市路网密度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显著,对中国城市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交通干道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相...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对于机动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因此城市路网密度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机动车排放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日益显著,对中国城市居民产生了极大的危害。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交通干道对大气环境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梳理,对车流量、车速、道路拥堵程度、路网密度、交通信号灯的协调程度及交通干道周边的微环境等因素进行深度分析,总结了交通干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该文可为交通干道与大气污染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交通干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