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1
作者 李晓君 黄兴辉 +3 位作者 周晓红 郭健芬 袁琳 段妍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死亡危险因素以及抗感染治疗。方法收集广州市某院2018—2022年连续5年因CRKP血流感染的70例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年轻组和老年组,分组分析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将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30 d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CRKP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方案。结果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有呼吸衰竭、消化系统疾病、泌尿道感染等基础病是≥65岁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危险因素。55例老年CRKP血流感染患者30 d死亡率为54.5%,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降钙素原水平增高、进行机械通气、合并感染性休克均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住院到感染时间延长(OR=1.071,P=0.032)、合并感染性休克(OR=7.101,P=0.014)是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患者30 d死亡率为50.0%(22/44),30 d死亡率在单药组治疗与联合用药治疗组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感染治疗方案中,以碳青霉烯类药物(28例)为基础的治疗是最常见的用药方案,有7例亚胺培南联合替加环素的治疗方案,30 d病死率为85.7%(6/7),有3例亚胺培南联合米诺环素的治疗方案,3例患者30 d结局均存活。结论老年患者CRKP血流感染后死亡率高,感染后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可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联合米诺环素对降低CRKP血流感染患者死亡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琳 李晓君 郭建芬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开展呼吸机治疗的372例患者,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62例患者均开展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细菌分布情况,观察细菌...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痰培养细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开展呼吸机治疗的372例患者,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6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62例患者均开展痰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细菌分布情况,观察细菌的耐药性结果6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总共分离出110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比为81.82%、真菌的占比为11.82%、革兰阳性菌的占比为6.36%,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位居前三位,占比分别是27.27%、23.64%、18.18%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呋辛、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替坦以及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为1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以及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最高,为96.15%;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为9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以及替考拉宁的耐药性最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比如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高,在临床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开展救治时,需要结合患者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提高患者的疗效,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痰培养 细菌分布 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下载PDF
运用PDCA循环提升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策略
3
作者 谭俊青 李晓君 +1 位作者 何宇巍 李蔼文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提升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对照组。2019年4月-2021年3月为实施PDCA循环后的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正确处理率、实验室消毒正确处理率,医...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提升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4月-2019年3月为实施前对照组。2019年4月-2021年3月为实施PDCA循环后的研究组。对比实施前后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正确处理率、实验室消毒正确处理率,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传染病阳性标本正确处理率情况。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对比对照组,研究组安全事故发生的正确处理率提高14.30%、实验室消毒正确处理率提高17.40%,医疗废物正确处理率提高10.56%、传染病阳性标本正确处理率提高1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内容易反复发生的问题,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运用PDCA循环管理,能减少实验室消毒不规范等实验室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安全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生物安全 实验室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