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桡侧和尺侧腕屈肌张力及康复的作用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赖炽洪 朱蓉雪 +1 位作者 叶莹 温建航 《江西医药》 CAS 2020年第11期1616-1617,1628,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及康复的作用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的患者做为观察组,... 目的研究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及康复的作用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患者150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的患者做为观察组,仅行常规运动康复训练的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7例,对照组73例。使用上肢Fugl-Meyer运动量表功能评分(FMA-L)检测下肢恢复功能情况、使用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大小检测肌张力恢复情况、使用腕关节及肘关节关节活动度检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Fugl-Meyer运动量表上肢功能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髋关节及膝关节活动度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表明下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可显著降低脑卒中患者桡侧和尺侧腕屈肌肌肉张力,促进其康复,下体外冲击波联合运动训练的运用临床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运动训练 脑卒中 肌张力 康复训练
下载PDF
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萃 廖荣和 +2 位作者 赖炽洪 梁飘南 郭琦琪 《中外医疗》 2014年第4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积极治疗卒中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康复训练项目,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心理症状水平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水平高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心理症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以在脑卒中后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可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脑卒中 护理
下载PDF
CPM机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幼平 姚期中 陈伟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2期192-193,共2页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机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CPM机训...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机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CPM机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关节活动度(前屈度、后伸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ODI评分为(33.56±2.85)分,参照组ODI评分为(33.63±2.9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评分为(12.86±0.76)分,参照组ODI评分为(19.58±1.37)分;两组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分别为(42.86±2.87)°、(16.97±1.58)°,参照组前屈度、后伸度分别为(42.92±2.83)°、(16.89±1.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度、后伸度分别为(46.91±3.46)°、(23.58±2.71)°,参照组前屈度、后伸度分别为(44.31±2.97)°、(20.36±1.86)°;两组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行CPM机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效果显著,可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尽快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被动运动机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康复 功能锻炼
下载PDF
综合康复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庆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31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腕管神经阻滞和神经松动术联合肌内效贴综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理疗方法,比较... 目的观察腕管神经阻滞和神经松动术联合肌内效贴综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理疗方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参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 55%高于对照组的54. 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远端感觉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较好,优于传统理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综合康复治疗 传统理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何萃 郭立兵 +2 位作者 温圆圆 陈伟标 林安妮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2期46-47,50,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9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头颈部肿瘤放疗恢... 目的探讨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对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1月90例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头颈部肿瘤放疗恢复效果;吞咽正常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张口受限解除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社会角色、心理功能)。结果观察组头颈部肿瘤放疗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吞咽正常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张口受限解除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社会角色、心理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生理、社会角色、心理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头颈部肿瘤放疗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患者康复,缓解临床张口受限和疼痛等症状,促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康复训练计划 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赖炽洪 朱蓉雪 +1 位作者 叶莹 温建航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3期50-51,119,共3页
目的:分析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研究组... 目的:分析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和训练,研究组给予物理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上肢运动功能、手部功能受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结论:物理因子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关节活动度,提高上肢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物理因子疗法 康复训练 手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38
7
作者 施忠民 陈城 +30 位作者 马燕红 姜迎萍 郭秦炜 华英汇 魏世隽 桂鉴超 朱永展 杨云峰 王旭 张晖 陈凯 洪建军 曾宪铁 史冬泉 黄崇侠 刘国辉 陶旭 高鹏 苏佳灿 洪劲松 江少华 徐海林 武勇 马昕 胡跃林 王正义 徐向阳 张建中 俞光荣 唐康来 姜保国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0期747-753,共7页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分踝关节扭伤患者会发展到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阶段,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引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术后康复方案进行全面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疗效。为了规范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以循证医学证据为依据,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制本专家共识,供全国骨科医师、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护理人员等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患者宣教、软组织肿胀处理、疼痛管理、支具保护和负重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和平衡觉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关节松动训练、基本功能恢复训练和运动专项训练、出院随访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康复 术后
下载PDF
针灸联合功能康复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许瑶瑶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第11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康复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功能康复锻炼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结合患者实际病情给予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抗血小板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功能康复锻炼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清bFGF、VEGF、MMP-9、Hcy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膝伸肌、踝屈肌、肘屈肌、腕屈肌MAS,CSS评分,血清MMP-9、Hcy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血清bFGF、VEG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前动脉、中动脉及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加快,且试验组快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功能康复锻炼治疗可以通过调控血清bFGF、VEGF、MMP-9、Hcy水平,促进脑部血管生成,抑制神经细胞坏死,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恢复脑部血流速度,控制病情进展,进而恢复患肢肌群力量和功能,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恢复期 针灸 功能康复锻炼 神经功能 脑血流速度
下载PDF
从寰枢关节半脱位论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临床举隅
9
作者 林进 罗晓敏 曲崇正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6期1158-1160,共3页
1典型病案。病案1:廖某,女,16岁,2021年10月29日因“颈项部活动不利半年,下颌咬合不齐3年”就诊。症见:颈项部活动不利,下颌向右侧倾斜,左侧面部较右侧偏小,无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纳可,眠差,二便通。查体:C_(1-2)左侧压痛(±),右... 1典型病案。病案1:廖某,女,16岁,2021年10月29日因“颈项部活动不利半年,下颌咬合不齐3年”就诊。症见:颈项部活动不利,下颌向右侧倾斜,左侧面部较右侧偏小,无头晕、肢体麻木等不适,纳可,眠差,二便通。查体:C_(1-2)左侧压痛(±),右侧面肌略紧张,双侧颞颌关节压痛(±),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既往史:广东省口腔医院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于外院行针灸、推拿、牵引等治疗,效果欠佳。辅助检查:2021年02月16日外院DR显示齿状突向左偏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推拿 颈椎 寰枢关节半脱位
下载PDF
不同间隔时间电针对炎症痛大鼠下丘脑阿片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王文靖 赵仓焕 +2 位作者 谢步霓 盛佑祥 朱小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31-135,F0003,共6页
目的:观察累加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不同间隔时间的镇痛效果,从而探讨针刺镇痛的最佳治疗间隔时间。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分别以3、6、12、24h作为电针治疗间隔... 目的:观察累加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不同间隔时间的镇痛效果,从而探讨针刺镇痛的最佳治疗间隔时间。方法: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分别以3、6、12、24h作为电针治疗间隔时间。选用“昆仑”和“悬钟”穴,电针频率15~100Hz,疏密波,电压2~4V,留针20min。连续治疗6d后观测大鼠疼痛级别、痛阈、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的表达。结果:电针组的疼痛级别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24h电针组的痛阈高于模型组(P〈0.01),各电针组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的细胞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在不同间隔时间电针治疗中,以间隔24h治疗更能明显降低炎症痛大鼠的疼痛级别并提高其痛阈,促进下丘脑前阿黑皮素和前脑啡肽原mRNA表达(P〈0.05或0.01)。结论:电针对炎症痛大鼠模型具有非常明显的镇痛作用,间隔24h重复治疗可显著提高其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 电针 不同间隔时间 阿片肽基因表达 前阿黑皮素 前脑啡肽原
下载PDF
骶管注射联合推拿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温优良 何萃 +1 位作者 陈先武 张大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疗法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20例,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骶管注... 目的探讨骶管注射疗法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诊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120例,患者对治疗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骶管注射组、压痛点推拿组、联合治疗组及物理治疗组,每组30例。骶管注射组:骶管注射0.9%氯化钠溶液、利多卡因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混合液20 ml,共1次。压痛点推拿组:按照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所介绍的腰、骶、臀及腿的压痛点检查方法及强刺激推拿手法进行治疗,两次推拿的间隔时间为3 d,共2次。联合治疗组:为骶管注射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两种疗法联合应用,每次骶管注射药物后立即施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1次,隔3~4 d再进行1次。物理治疗组:采用超短波加动态干扰电进行治疗,1次/d,共7次。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1周使用改良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M-JOA)腰痛评分标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急性腰扭伤患者116例进入结果分析。治疗前,4组患者M-JOA腰痛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4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物理治疗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M-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4组患者的VAS评分和M-JOA腰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骶管注射疗法、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及物理治疗均是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有效方法,但骶管注射疗法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联合应用具有止痛迅速、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所以其疗效最好,建议临床优先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腰扭伤 骶管注射治疗 压痛点 推拿 物理疗法
下载PDF
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温优良 梁兴森 +2 位作者 林吕 李义凯 曾永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 目的模拟临床用量,研究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将骶管注射疗法常用药物配伍按照基本药物组、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药物组等依次分为13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各自在0min、30min、1.0h、2.0h、4.0h时观察其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13个不同临床配伍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4h内,除基本药物组、西药组和中药组的简单配伍组等共5组的不溶性微粒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外,其余8组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均不符合,尤其是中西医药物组的不同配伍均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白色沉淀物。结论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越简单越稳定,不论是西药还是中药制剂随着配伍药物成分的增加其稳定性降低,中西医药物更是不宜一起配伍使用;应该严格遵循最低有效浓度和低剂量给药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注射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髌内外侧稳定结构与髌股关节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兴森 余正红 +3 位作者 李义凯 姜迎萍 陈先武 黄敏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 目的 :了解髌内外侧稳定结构对髌骨的稳定作用,探讨临床中松解髌外侧支持带的治疗作用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髌骨不稳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标本,对股四头肌进行加载(模拟肌力正常的情况),在不同屈曲度,对髌骨施加外侧方移位载荷,使髌骨外侧半脱位,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1:松解髌内侧支持带(模拟病理状态),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干预2:在干预1的基础上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模拟手术治疗),重复上述操作,读取记录载荷大小。结果:松解髌内侧支持带后,使髌骨半脱位的载荷比支持带完整时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松解外侧支持带,半脱位载荷进一步减小,但与干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内侧支持带在维持髌骨稳定及髌股关节正常运动轨迹中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时,应该重视髌内侧支持带的修复重建,单纯松解外侧支持带的方法并非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髌骨脱位 内侧支持带 外侧支持带 内侧髌股韧带
下载PDF
两种颈椎旋转手法所致咔哒声响的比较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傅 陈丽珍 +6 位作者 李义凯 王华军 温优良 周北云 卢起 罗平 李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50,共6页
目的:研究两种颈椎旋转手法作用时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7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均采用先向左后向右扳动的颈椎旋转手法,其中实验1组施行常规快速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2次;对照1组施行慢速颈椎... 目的:研究两种颈椎旋转手法作用时咔哒声响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72名健康在校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1组和对照1组,均采用先向左后向右扳动的颈椎旋转手法,其中实验1组施行常规快速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2次;对照1组施行慢速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2次。间隔1周后进行第二轮实验,仍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2组和对照2组,均采用先向右后向左扳动的颈椎旋转手法,其中实验2组仍施行常规快速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2次,对照2组仍施行慢速颈椎旋转手法,左右各2次。运用自行设计的声响采集系统对手法所致的咔哒声响进行采集,分析其发出声响的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第一次旋转时,实验1组和对照1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77,P=0.009),向右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t=2.017,P=0.047);实验2组和对照2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014,P=0.048),向右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t=3.281,P=0.002);实验1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跟向右旋转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87,P=0.007),向左产生的声响次数少于向右者;实验2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跟向右旋转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t=4.077,P=0.009),向右产生的声响次数少于向左者;对照1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跟向右旋转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499,P=0.620),对照2组在亚生理区内继续向左旋转出现的咔哒声响次数跟向右旋转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t=1.825,P=0.072)。第2次重复实施颈部旋转手法时产生咔哒声响次数的比较结果发现,四组受试者在全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极少的咔哒声响,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旋转手法时,在亚生理区采用闪动力能引发较多的咔哒声响;使用闪动力向一侧旋转产生咔哒声响后,会影响到向对侧旋转时咔哒声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旋转手法 咔哒声响 亚生理区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重建退变腰椎间盘组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栾烁 阮玉婷 +2 位作者 栗晓 伍少玲 马超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487-490,共4页
腰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的下腰痛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 腰椎间盘退变及其诱发的下腰痛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自体全血经离心后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已用于多种慢性疼痛、骨骼与软组织损伤性疾病的临床替代疗法。既往研究显示,富血小板血浆释放的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能有效抑制退变椎间盘的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外基质降解,尤其在退变早期发挥重要作用,有望从根本上阻遏甚至逆转退变进程,从而减轻疼痛和促进修复。我国这一领域研究较少,相关临床证据尤其不足。本文主要对国内外PRP促进退变椎间盘修复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修复 组织工程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的配伍稳定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温优良 李义凯 +2 位作者 梁兴森 曾永长 李丽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考察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参照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组方,把研究对象按照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及中西医药物配伍分为7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测定在0 min、30 min、1.0 ... 目的考察糖皮质激素在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参照骶管注射疗法中常用的药物配伍组方,把研究对象按照糖皮质激素的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及中西医药物配伍分为7个小组,在室温下分别配制各组药液后,测定在0 min、30 min、1.0 h、2.0 h、4.0 h时各组的外观、pH值及紫外吸收度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配伍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变化。结果除大剂量曲安奈德组出现较多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及中西医药物配伍组出现肉眼可见的大量棕色沉淀物外,其余各组别在4h内,其注射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度及高效色谱图均无显著性改变;但在配伍24h后可见曲安奈德注射液出现少量分解。结论在骶管注射疗法的药物配伍中,随糖皮质激素混悬液的剂量增加其药物配伍稳定性下降,不论是何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均不宜与中药制剂配伍,糖皮质激素混悬液最好现配现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骶管注射 配伍 稳定性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应急医疗队的分类和最低标准(2021年版)解读 被引量:5
17
作者 丁文锋 何忠利 +4 位作者 俞玲娜 刘晓春 李霁昕 郑诗 劳炜东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世界卫生组织《应急医疗队的分类和最低标准》(2021年版)已更新发布。新指南根据2016-2021年全球国际应急医疗队伍认证和派遣过程中的问题,对应急医疗队的指导原则、核心标准和技术标准进行了更新。本文就新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进行解读。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 应急医疗队 分类 最低标准
下载PDF
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武萍 黄丽新 +2 位作者 文莹 黄苑 陈红颖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25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88例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联合耳穴压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日间功能评分及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双足联合耳穴压豆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可为缺血性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治疗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洗 耳穴压豆 缺血性脑卒中 睡眠障碍 睡眠质量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毛庆友 栾烁 姜迎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7期2517-2518,2525,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跟腱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常规康复治疗。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及患者1周内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结果:治疗3周、6周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和最长可持续行走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跟腱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炎 体外冲击波 肌内效贴 常规康复治疗
下载PDF
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靖 高天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996-79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影响以及在此方面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6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多囊... 目的: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影响以及在此方面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6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工授精助孕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Elsevier-SDOL数据库1996-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cupuncture,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结果:选取文章应该是在下列范围内: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针灸在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时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针灸在此方面的研究。共收集到200篇关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的文章,300篇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时的影响因素"的文章,30篇关于"针灸在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的文章,16篇符合本文标准。既往大多数研究是集中在关于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针灸促排卵的临床研究上,认为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可以通过对卵巢的刺激作用而达到促进排卵的作用,并一致认为针灸促排卵不但无副作用而且疗效好,作用稳定、持久。另外曾有德国学者发现将针灸疗法应用于辅助体外授精或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中,其怀孕成功机率提高近50%。然而,关于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技术中的应用国内外却均未见报道。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而针灸又有很好的促排卵作用。因此可以尝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前后加用针灸疗法,从而研究针灸辅助卵巢诱导排卵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观察针灸是否可以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人工授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