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辅助生殖技术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锦 高天旸 +1 位作者 汤海瑜 任欣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16年第4期315-320,327,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例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1.87,95%CI(1.32—2.66),P=0.O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0.68,95%CI(0.27—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0.87,95%CI(0.54—1.19),Z=5.25,P〈0.00001]。结论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子宫内膜厚度 临床妊娠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下载PDF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海霞 高天旸 苏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09-2811,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2的表达;同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信息以及月经第2—4天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项性激素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血清5项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1713HSD2在各期EP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17βHSD2表达减少可能是EP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 子宫内膜 性激素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白细胞精子症与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靖涛 王保平 +4 位作者 陈海霞 陈南侨 孙园园 文娟 高天旸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570-571,574,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比较102例白细胞精子症不育症患者(白细胞精子症组)与230例白细胞正常不育症患者(白细胞正常组)的精液量、精子浓度、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白细胞... 目的探讨白细胞精子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比较102例白细胞精子症不育症患者(白细胞精子症组)与230例白细胞正常不育症患者(白细胞正常组)的精液量、精子浓度、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256个周期,白细胞正常组行IUI 372个周期。白细胞精子症组临床妊娠率高于白细胞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液量、精子浓度及处理前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精液白细胞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精子症不是影响IUI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精子症 宫腔内人工授精 男性不育 流产
下载PDF
反复人工授精治疗失败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曾丽 文娟 +1 位作者 吴乙华 刘红艳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2178-2180,共3页
目的:总结425例反复人工授精失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测评情况。方法:对120例反复人工授精失败且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另选12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心理干预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针对反复人工授精治疗失败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总结425例反复人工授精失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测评情况。方法:对120例反复人工授精失败且出现心理障碍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另选120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心理干预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针对反复人工授精治疗失败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加强再次治疗前的患者教育、介绍成功病例,以增强患者信心。结果:反复治疗失败后患者心理测评得分明显升高,经过心理干预后临床妊娠率提高。结论:采取再次人工授精前、授精时、授精后及随访期的护理等心理干预措施可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授精 反复失败 心理干预 护理
下载PDF
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文靖 高天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9期7996-799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影响以及在此方面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6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多囊... 目的:通过对近10年相关文献的研究,总结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影响以及在此方面的应用。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2006-06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有关的文章,检索词为"针灸,多囊卵巢综合征,人工授精助孕术",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Elsevier-SDOL数据库1996-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acupuncture,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结果:选取文章应该是在下列范围内: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针灸在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时的影响因素以及有关针灸在此方面的研究。共收集到200篇关于"针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的文章,300篇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时的影响因素"的文章,30篇关于"针灸在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中的应用"的文章,16篇符合本文标准。既往大多数研究是集中在关于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针灸促排卵的临床研究上,认为针灸可以有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还可以通过对卵巢的刺激作用而达到促进排卵的作用,并一致认为针灸促排卵不但无副作用而且疗效好,作用稳定、持久。另外曾有德国学者发现将针灸疗法应用于辅助体外授精或精子卵浆内注射技术中,其怀孕成功机率提高近50%。然而,关于针灸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技术中的应用国内外却均未见报道。结论: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不孕症的治疗中,而针灸又有很好的促排卵作用。因此可以尝试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术前后加用针灸疗法,从而研究针灸辅助卵巢诱导排卵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应用,观察针灸是否可以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人工授精
下载PDF
孕激素受体B亚型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海霞 苏迎春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15期2857-2859,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中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的育龄妇女息肉组织(研究组)及正常内膜组织(对照组)各40例;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信息;采集月经第2~4天血...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中孕激素受体B亚型(PR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及生殖医学中心的育龄妇女息肉组织(研究组)及正常内膜组织(对照组)各40例;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重指数信息;采集月经第2~4天血清,测定性激素6项(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睾酮、泌乳素)水平。结果:①息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及月经第2~4天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子宫内膜正常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RB在增殖期及分泌期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均较正常子宫内膜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PRB的表达减少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受体B亚型 子宫内膜息肉
下载PDF
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IUI助孕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海霞 高天旸 +1 位作者 靖涛 曹晓敏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年第5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整形术后行IUI 助孕的可行性.方法:有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手术史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行监测排卵指导同房,或IUI 助孕,比较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整形术后半年内,输卵管超生造影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 目的:探讨输卵管整形术后行IUI 助孕的可行性.方法:有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手术史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期行监测排卵指导同房,或IUI 助孕,比较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输卵管整形术后半年内,输卵管超生造影证实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行IUI 助孕周期妊娠率约为17.7%,半年内的累计妊娠率大概是28.6%,术后半年以上妊娠率明显下降.结论:输卵管整形术后半年内联合IUI 助孕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妊娠率,术后半年以上则需考虑试管婴儿助孕等更为复杂的助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整形术 监测排卵 IUI妊娠率
下载PDF
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IUI助孕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海霞 高天旸 +1 位作者 靖涛 曹晓敏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7期2468-2469,共2页
目的探讨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UI助孕可行性。方法经腹腔镜检查确诊为Ⅰ、Ⅱ期的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IUI助孕,或使用药物治疗后再行IUI助孕,比较患者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GNRH-A IUI妊娠率
下载PDF
子宫内膜蠕动波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吴锦 高天旸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821-2823,共3页
胚胎成功植入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金标准是子宫内膜活检,其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对子宫内膜有一定损伤性,故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可随卵巢内固醇激素变化而呈周期性波状运动,这种波状... 胚胎成功植入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金标准是子宫内膜活检,其是一项侵入性操作,对子宫内膜有一定损伤性,故未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正常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可随卵巢内固醇激素变化而呈周期性波状运动,这种波状运动与精子运输、经血排出、胚胎植入及维持妊娠有关,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项新指标[1]。现将子宫内膜蠕动波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工作及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蠕动波 临床妊娠率 辅助生殖技术 胚胎植入 非妊娠组 黄体中期 正常月经周期 卵泡期 控制性超排卵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甲状腺功能减退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成海英 高天旸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8-390,398,共4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多样的内分泌综合征。研究显示,PCOS患者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早期的学者主要是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方面进行研究,认为PCOS可影响垂体-甲状腺功能轴,并使患者免疫系统受到...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多样的内分泌综合征。研究显示,PCOS患者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高。早期的学者主要是对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方面进行研究,认为PCOS可影响垂体-甲状腺功能轴,并使患者免疫系统受到过度刺激。近期新的研究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取得突破,认为PCOS患者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变异与甲状腺功能有关。同时,甲状腺功能的改变也可能影响PCOS患者排卵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受体 促性腺激素 甲状腺素 胰岛素抗药性
下载PDF
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在胚胎植入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营秋 高天旸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521-524,共4页
胚胎植入是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的关键环节。妊娠的正常建立和维持依赖囊胚与容受态子宫内膜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滋养细胞精确的侵入程度和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起重要作用。与肿瘤转移相似,滋养细胞侵袭子宫内膜也包括识别、黏附、侵袭、转移等... 胚胎植入是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的关键环节。妊娠的正常建立和维持依赖囊胚与容受态子宫内膜间的相互作用,其中滋养细胞精确的侵入程度和子宫内膜的蜕膜化起重要作用。与肿瘤转移相似,滋养细胞侵袭子宫内膜也包括识别、黏附、侵袭、转移等过程,不同的是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具有"自限性",是由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精确调控的。四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以其在调控细胞黏附、侵袭、转移中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在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也在胚胎植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体 糖蛋白 细胞膜 滋养层 侵袭性 胚胎植入
下载PDF
第二极体排出时间早晚与受精率、胚胎质量的关系
12
作者 孙园园 任欣 +2 位作者 陈南侨 李扬海 曾小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年第1期106-107,共2页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早晚与受精率、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于授精后的4h观察PB2排出情况,4h内排出PB2为A组,4h内未排出PB2为B组。比较... 目的 探讨第二极体(PB2)排出时间早晚与受精率、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0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行常规体外受精周期的患者,于授精后的4h观察PB2排出情况,4h内排出PB2为A组,4h内未排出PB2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和优胚率。结果 1A组的受精率、两原核(two pronuclear,2PN)率显著高于B组(P〈0.05);但两组间的异常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无明显差异。2A组的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受精4h内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的总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4h内未排出第二极体的卵子,第二极体排出有助于预测体外受精结局。第二极体排出时间与胚胎质量存在一定关系,有助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极体 受精 卵裂率 胚胎质量
原文传递
针灸联合宫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6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高天旸 王瑾 +3 位作者 王洁 王文辉 王文靖 伦志坚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80-682,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与药物促排卵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药物促排卵基础上于IUI术前、后加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在IUI术前单以药物促排卵治疗。结... 目的:观察针灸与药物促排卵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125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5例,在药物促排卵基础上于IUI术前、后加针灸治疗;对照组60例,在IUI术前单以药物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为83.9%,妊娠率为36.9%,黄素化未破裂卵泡(LUF)发生率为4.1%,周期取消率为6.3%;对照组周期排卵率为69.9%,妊娠率为20%,LUF发生率为23.1%,周期取消率为21.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针灸配合IUI治疗PCOS可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了LUF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针灸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 促排卵
原文传递
精子DNA损伤检测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南侨 靖涛 高天旸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9年第7期3-5,27,共4页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精子评估已由传统的精液常规分析向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精子DNA损伤是反映男性生育力的一个新指标。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单细胞凝胶电泳、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检测精子DNA...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开展,精子评估已由传统的精液常规分析向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发展。精子DNA损伤是反映男性生育力的一个新指标。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单细胞凝胶电泳、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末端标记法等方法被应用于检测精子DNA的损伤程度。目前建立一种简单易行、易于标准化的临床检测方法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研究。精子DNA损伤可能会导致不育、反复流产和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本文主要就精子DNA损伤检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损伤 检测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
原文传递
口服万艾可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的影响
15
作者 靖涛 高天旸 +5 位作者 陈南侨 孙园园 文娟 吴乙华 曾丽 刘红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7期117-118,共2页
目的通过总结106例16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分析手术当日口服万艾可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方因素行IUI夫妇共106对,男方因素全部为弱精子症,随机分常规组和万艾可组,常规组按照常规IUI方式进行,万艾可组在男方取精前30-... 目的通过总结106例162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结局,分析手术当日口服万艾可对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男方因素行IUI夫妇共106对,男方因素全部为弱精子症,随机分常规组和万艾可组,常规组按照常规IUI方式进行,万艾可组在男方取精前30-60min口服万艾可50mg,比较两组精液量,精液上游前后活动精子总数,妊娠率。结果万艾可组精液量(2.96±1.18)ml高于常规组(2.02±0.25)ml(P<0.05),且万艾可组处理后活动精子总数(19.96±6.68)×106高于常规组(10.56±3.68)×106(P<0.05)。在妊娠率方面,万艾可组与常规组分别为妊娠率19.7%与8.9%(P<0.05)。结论口服万艾可可以即时提高精子活动力,增加人工授精有效的精子数量;处理后精子总数是影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艾可 宫腔内人工授精 妊娠率
原文传递
精液白细胞与精子形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洁 靖涛 陈南侨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年第3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精液白细胞与精子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按WHO精液检测方法对192例不育患者进行精子形态分析和精液白细胞检测。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低于非白细胞精子症组(P<0.05),且白细胞精子症组头部缺陷数和尾部缺陷数... 目的探讨精液白细胞与精子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按WHO精液检测方法对192例不育患者进行精子形态分析和精液白细胞检测。结果白细胞精子症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率低于非白细胞精子症组(P<0.05),且白细胞精子症组头部缺陷数和尾部缺陷数较非白细胞精子症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液中过多的白细胞可导致精子形态异常,是男性不育重要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液白细胞 精子形态 男性不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