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谭昕 卢少梅 +4 位作者 代诗威 俞骁 王成勇 秦思 袁志山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 针对目前光动力治疗皮肤癌中光敏剂传递效率低及光穿透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动力抗肿瘤的双层微针,双层微针由可溶针尖和不溶基底两部分组成.可溶针尖能够精准地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组织内部,提高传递效率.针尖溶解后留存在组织内的不溶基底为高能光子提供稳定的光传输通道,增强光穿透深度,以激活深层光敏剂.为设计递送性能及光导性能良好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双层微针针尖结构在皮肤组织内的光敏剂扩散模型,研究针尖几何尺寸与药物扩散浓度的关系.同时,基于蒙特卡洛方法建立双层微针基底结构的皮肤黑色素瘤组织光学模型,研究基底几何尺寸对光导性能的影响.最终获得性能最优的双层微针几何尺寸.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其力学模型以验证该微针的刺入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光动力抗肿瘤双层微针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顺利刺穿皮肤组织,并通过可溶针尖将光敏剂靶向递送至肿瘤部位.不溶基底在肿瘤组织内建立稳定光导路径,有效促进光子传输.该微针设计建立了高效光动力抗肿瘤治疗方案,拓展了肿瘤非手术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微针 光动力疗法 药物扩散 光分布 刺入力
下载PDF
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李华润 温炬 +4 位作者 郑荣昌 周玉婵 秦思 李婷 黄锦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249-257,共9页
目的探讨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11月23日。选用5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为4组:凡士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同型对照抗体实验组(实验组A)、抗CD12... 目的探讨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11月23日。选用5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为4组:凡士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同型对照抗体实验组(实验组A)、抗CD122抗体实验组(实验组B)。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皮损动态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层厚度;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皮损中T_(RM)细胞的表型及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及变化。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模型组初次(3 d、6 d)T_(RM)细胞数量CD3^(+)CD103^(+)[(16.40±1.43)细胞个数/视野、(29.80±2.28)细胞个数/视野]、CD4^(+)CD103^(+)[(10.80±1.77)细胞个数/视野、(16.20±1.28)细胞个数/视野]、CD8^(+)CD103^(+)[(15.10±1.65)细胞个数/视野、(26.05±1.43)细胞个数/视野]、CD122^(+)CD103^(+)[(16.52±1.43)细胞个数/视野、(26.80±1.40)细胞个数/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T_(RM)细胞数量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实验组A(均P<0.05),以CD8^(+)T_(RM)细胞降低为主(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再次(38 d、41 d)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115.66±3.69)IOD/area、(121.65±3.36)IOD/area及(104.30±3.47)IOD/area、(59.87±3.20)IOD/area]均高于对照组[(28.15±2.25)IOD/area、(28.05±2.15)IOD/area及(25.63±2.10)IOD/area、(25.01±2.71)IOD/ar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和实验组A(均P<0.05)。结论T_(RM)细胞、IL-15、IL-17A可能参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和发展,抗CD122抗体可以改善小鼠的银屑病样皮损,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_(RM)细胞的形成和功能(以CD8^(+)T_(RM)细胞为主),以及降低IL-15、IL-17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CD122 TRM细胞 IL-15 IL-17A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血清Th细胞因子的检测 被引量:26
3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1-722,725,共3页
目的分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4);不同年龄和... 目的分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与带状疱疹的关系。方法采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IL-4和TNF-α水平。结果患者血清IL-2,TNF-α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IL-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44);不同年龄和性别患者之间存在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血清Th细胞因子异常,外周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失衡可能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年龄可能是带状疱疹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CD_4^+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43
4
作者 张美芳 马静 +2 位作者 杨励 张洁 张小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5-206,235,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 目的通过观察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患带状疱疹的相关性,揭示带状疱疹发病的规律和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73例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带状疱疹患者T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并选择88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对照。结果带状疱疹患者血清CD4+T细胞显著降低,CD3+T细胞降低,CD8+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有所下降;不同年龄和不同病程的患者间也存在T细胞亚群的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CD4+T细胞的降低和T细胞亚群免疫功能下降,其在带状疱疹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老年人是带状疱疹发病的危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T细胞亚群 CD4^+T细胞
下载PDF
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温炬 陈宝田 +4 位作者 李慧 林中方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306-2308,共3页
目的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观察消风散对I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PCA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 目的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观察消风散对I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PCA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P<0.05)。结论消风散具有显著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
下载PDF
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温炬 陈宝田 +5 位作者 林中方 曾抗 兰海梅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结果:(1)治疗组4周后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消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消风散治疗组前后患者血清IgE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Ig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慢性荨麻疹 IGE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消风散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林中方 温炬 +5 位作者 陈宝田 曾抗 兰海梅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69-2170,共2页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抗炎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抗炎作用。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消风散治疗组(40例)、西药对照组(40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组(40例)在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水平。结果(1)治疗组一疗程治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消风散治疗组停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消风散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三烯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消风散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能降低患者血清白三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慢性荨麻疹 白三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林中方 陈宝田 +2 位作者 曾抗 兰海梅 温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2-534,共3页
目的探讨花粉芪奴汤结合伐地那非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CP/CPPS合并ED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使用花粉芪奴汤4周后加用伐地那非治疗;对照组68例持续使用花粉芪奴汤8周。分别于第4... 目的探讨花粉芪奴汤结合伐地那非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CP/CPP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方法CP/CPPS合并ED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使用花粉芪奴汤4周后加用伐地那非治疗;对照组68例持续使用花粉芪奴汤8周。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进行NIH-CPSI评分和ⅡEF-5评分观察疗效。结果4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NIH-CPSI分别为13.1±4.7和13.3±4.5,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ⅡEF-5评分分别为14.1±3.3和14.3±5.0,较治疗前有所上升(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治疗组NIH-CPSI评分7.8±2.8、ⅡEF-5评分20.1±4.4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NIH-CPSI评分12.7±2.3、IIEF-5评分14.3±4.5、与4周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NIH-CPSI与ⅡEF-5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ⅡEF-5评分值与NIH-CPSI值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对CP/CPPS合并ED患者在使用花粉芪奴汤加用伐地那非能有效治疗ED,同时使NIH-CPSI评分降低,促进CP/CPPS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 勃起功能障碍 花粉芪奴汤 伐地那非
下载PDF
消风散抗炎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温炬 陈宝田 +5 位作者 兰海梅 李慧 林中方 阮一民 马静 冯洁莹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72-1774,共3页
目的探讨消风散(XFS)对组胺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模型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模型组各10只。相应灌服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西替利嗪(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等药物7 d。通过给... 目的探讨消风散(XFS)对组胺致大鼠足肿胀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模型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模型组各10只。相应灌服低、中和高剂量消风散、西替利嗪(阳性对照)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等药物7 d。通过给大鼠左前爪足跖皮下注射0.1 mL新鲜配制的组胺(1.0 mg/mL)构建鼠爪水肿模型。分别于造模后0.5、1、1.5、2、2.5 h测量足趾体积。2.5 h取足趾组织,利用光镜电镜观察病理改变。结果消风散各组在0.5、1、1.5、2 h时能显著降低大鼠足爪肿胀率,光镜和电镜观察显示消风散组、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有差异。结论消风散具有一定的拮抗组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风散 组胺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马静 温炬 +3 位作者 冯洁莹 郑荣昌 周容 李欢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两次;对照组外用氧化锌软膏,每日两次,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10mg/d,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0...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每日两次;对照组外用氧化锌软膏,每日两次,并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10mg/d,4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06%,对照组有效率61.76%,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药物疗法 他克莫司/治疗应用
下载PDF
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9
11
作者 周容 温炬 马静 《中国性科学》 2013年第3期48-51,共4页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于我科就诊的219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实... 目的:分析女性尖锐湿疣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于我科就诊的219例女性尖锐湿疣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心理改变情况,治愈率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大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情绪,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存在的问题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心理状况的人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治愈率达97.3%,较对照组取得了更为满意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P<0.05),也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满意度达9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患者中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30.9,P<0.05)。结论:对于女性尖锐湿疣患者应尽可能了解其心理情况并采取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达到更高的治愈率和依从性,且可收到较高满意度,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尖锐湿疣 心理 护理
下载PDF
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IL-17和CCR6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婷 温炬 +3 位作者 朱超英 赵琪楠 秦思 周贵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6-250,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白介素(IL)-17与CC趋化因子受体(CCR)6的影响。方法 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凡士林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以及IL-9抗体实验组(实验组)。通过PASI评分观察... 目的探讨白介素(IL)-9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及白介素(IL)-17与CC趋化因子受体(CCR)6的影响。方法 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三组:凡士林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以及IL-9抗体实验组(实验组)。通过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小鼠皮损严重程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中IL-17,CCR6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皮损IL-17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皮损中IL-17,CCR6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小鼠的皮损严重程度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减轻,IL-17,CCR6表达亦明显降低(P<0.05)。而Western blot也显示实验组与模型组皮损IL-1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9抗体可能通过抑制CCR6,减少皮损中Th17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的数目,以及抑制IL-17的含量,从而达到改善银屑病样皮损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9抗体 白细胞介素-17 CC趋化因子受体6
原文传递
丘疹性弹力纤维离解1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婷 温炬 周贵滨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07-1307,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躯干散在白色丘疹3月余。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散在的白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至腰背部、颈部及下颌。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炎症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一般情况可,系...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5岁。躯干散在白色丘疹3月余。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上肢出现散在的白色丘疹,无自觉症状,未予治疗,皮疹逐渐增多至腰背部、颈部及下颌。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局部外伤、炎症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力纤维 丘疹性 白色丘疹 临床资料 自觉症状 局部外伤 双上肢 腰背部
原文传递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支原体感染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静 温炬 +1 位作者 林中方 阮一民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8期736-737,共2页
关键词 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 支原体培养 感染分析 治疗 药敏试验 选择药物 药敏结果
下载PDF
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暗娼的性行为安全性和梅毒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婷 温炬 +3 位作者 朱凯星 周贵滨 秦思 郑荣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方式对广州市海珠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各种档次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性行为安全性进行调查,并通过血清检测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次研...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方式对广州市海珠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各种档次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性行为安全性进行调查,并通过血清检测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800名暗娼,回收有效问卷672份,其中高档场所342份,中档场所216份,低档场所114份。梅毒感染者167人,感染率24.85%,其中中档场所53人(7.89%),低档场所83人(12.35%),低档场所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档场所(X^2值分别为133.17、40.28,P值均<0.05)。416人有吸毒史,其中82人感染梅毒。低档场所暗娼具有年龄高、文化程度低、使用安全套少、梅毒感染率高等特征。结论:各种档次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均存在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高危特性,应对暗娼人群进行相关干预,采取健康宣传教育,加强早期治疗,控制传染源等有效措施,切断性病传播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场所 暗娼 行为学特征 梅毒感染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静 温炬 +2 位作者 林中方 冯洁莹 阮一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5,共2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13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先用电离子治疗机烧除病变部位湿疣。对照组不做其他治疗;白介素1组于皮损基底部位注射白细胞介素-220万单位,隔...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不同给药方式联合电灼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138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先用电离子治疗机烧除病变部位湿疣。对照组不做其他治疗;白介素1组于皮损基底部位注射白细胞介素-220万单位,隔日1次,连续7次;白介素2组于臀部肌注白介素-220万单位,隔日1次,连续7次。连续观察随访3个月,比较复发率和治愈率。结果:白介素1组、2组间复发率和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白介素1组、2组间分别与对照之间复发率和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可以有效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疗效与给药方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治疗 白细胞介素2-/治疗应用 电凝术
下载PDF
花粉芪奴汤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中方 陈宝田 +2 位作者 曾抗 温炬 兰海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3-1124,共2页
目的:探讨花粉芪奴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角叉菜胶建立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病理模型,分别用花粉芪奴汤煎剂和前列安通片进行对照治疗,观察以上两种药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 目的:探讨花粉芪奴汤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角叉菜胶建立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病理模型,分别用花粉芪奴汤煎剂和前列安通片进行对照治疗,观察以上两种药物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局部免疫功能的影响,分别利用免疫放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前列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花粉芪奴汤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组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组比较,SIgA和IL-8水平均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花粉芪奴汤能显著调节慢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减轻病变前列腺间质炎症反应,促进病理损伤修复,调节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与其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芪奴汤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局部免疫
下载PDF
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中方 陈宝田 +2 位作者 曾抗 温炬 兰海梅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6-678,共3页
目的评价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给予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并与单用花粉芪奴汤和单用普适泰治疗组作比较。结果86例患者治疗4周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WBC计数等指标均明... 目的评价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Ⅲa型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给予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并与单用花粉芪奴汤和单用普适泰治疗组作比较。结果86例患者治疗4周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WBC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93.8%,花粉花奴汤治疗组82.1%,普适泰组73.1%,联合治疗组与两单独用药组相比,其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全组病例观察过程中未发现任何药物副作用。结论花粉芪奴汤联合普适泰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型前列腺炎 花粉芪奴汤 普适泰
下载PDF
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温炬 秦思 +3 位作者 周贵滨 马静 冯洁莹 郑荣昌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3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优选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an,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优选该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外观及分布,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样品,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圆整,分... 目的:优选8-甲氧基补骨脂素(8-methoxypsoralan,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优选该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用扫描电镜观测其外观及分布,采用高速离心法处理样品,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所得脂质体外观圆整,分布较均匀,平均包封率(89.7±1.2)%(n=5)。结论:该脂质体制备工艺可行,具有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甲氧基补骨脂素 脂质体 正交设计
下载PDF
特应性皮炎婴儿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荣昌 翁伟丽 +3 位作者 秦思 冯洁莹 马静 温炬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8-209,220,共3页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 AD)婴儿体内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3~24月龄的AD患儿,记录患儿一般资料月龄和病程;采用SCORAD评分标准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使用Immuno CAPTM系统检测血清中总IgE和抗马拉色...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 AD)婴儿体内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57例3~24月龄的AD患儿,记录患儿一般资料月龄和病程;采用SCORAD评分标准判定疾病严重程度;使用Immuno CAPTM系统检测血清中总IgE和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统计分析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水平与月龄、病程、SCORAD评分和总IgE的关系。结果:57例中13例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抗体阳性,阳性率22.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礸2=3.16,P <0.05)。抗马拉色菌特异性 IgE 水平[(28.52±23.52) IU/mL]与月龄( r =0.10, P =0.113)和病程(r=0.08, P =0.121)均无明显相关性,与SCORAD评分(r=0.23, P<0.05)和总IgE ( r=0.46,P<0.01)有相关性。结论:婴儿期AD患儿体内存在抗马拉色菌特异性IgE,马拉色菌在AD的发病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应性皮炎 马拉色菌 特异性IG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