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在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2
1
作者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 罗亮 +19 位作者 陈仲清 陈尔真 邢锐 马壮 李颖川 李永胜 陈力 杨荣利 付守芝 罗益锋 蓝海兵 张旃 宫晔 胡炜 陈俭 王晓蓉 居旻杰 杨震 万小健 傅卫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5期561-568,共8页
医院获得性肺炎主要是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支/衣原体等病原体在入院48 h后引发的各类肺实质炎症。对于不明病原体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几乎所有病原体核酸,所以该技术尤为适用于病原检测。宏基因... 医院获得性肺炎主要是指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及支/衣原体等病原体在入院48 h后引发的各类肺实质炎症。对于不明病原体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检测几乎所有病原体核酸,所以该技术尤为适用于病原检测。宏基因测序技术实验流程操作略显繁琐,分析流程复杂,检测结果冗长,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及解读人员的素质要求颇高,对相关的质量控制也需要标准化。简述了该技术在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应用及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宏基因组学测序技术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预防肛周皮肤损伤多种护理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15
2
作者 吴丽 潘霞 +3 位作者 容英 骆梅 吴珍 蒋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2364-2365,共2页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肛周皮肤使用的不同护理方法,观察其对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大便失禁或腹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清水擦拭法)、观察组(分别为呋喃西林液擦拭法、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肛周皮肤使用的不同护理方法,观察其对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大便失禁或腹泻的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清水擦拭法)、观察组(分别为呋喃西林液擦拭法、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法、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进行肛周皮肤护理。结果观察组3种护理方法的有效率分别为85%、90%、94.7%,对照组有效率为55%,观察组与对照组大便失禁或腹泻的危重患者肛周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结论呋喃西林液擦拭法、皮肤保护膜联合婴儿用湿纸巾擦拭法及气管插管接负压引流瓶引流大便法均能有效预防大便失禁或腹泻危重患者的肛周皮肤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者 肛周 皮肤损伤 护理 预防
下载PDF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疗法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的护理 被引量:9
3
作者 吴丽 潘霞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057-3058,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临床救治中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8例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的住院患者应用CVVH进行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进行护理...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治疗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临床救治中的疗效及护理特点。方法对38例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的住院患者应用CVVH进行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对深静脉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进行护理,观察抗凝剂不良反应,及时处理机器报警,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结果 38例患者治疗24 h后血清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3例病情好转,4例因恶性心律失常死亡,9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因费用昂贵放弃治疗。结论重症颅脑疾病合并高钠血症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尽早实施CVVH治疗,同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疾病 高钠血症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 护理
下载PDF
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宋云峰 胡英芳 +1 位作者 罗文娟 邢锐 《临床医学工程》 2014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比...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的差异,并评价患者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病死率为18.1%显著低于对照组38.3%,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APACHE II评分显著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必净治疗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疗效显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促进患者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能明显降低患者APACHEⅡ评分,缓解病情严重度,提高患者健康生理状态,值得临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必净 重症脓毒症 脓毒症休克 临床疗效
下载PDF
CD14阳性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胡英芳 王灿敏 +1 位作者 宋云峰 魏宜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HLA-DR CD14^+%与重症肺炎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9例,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20例)。以入院28天生存率为终点,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7天的APACHE-...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HLA-DR CD14^+%与重症肺炎的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9例,分为存活组(29例)和死亡组(20例)。以入院28天生存率为终点,分析患者入院后第1、7天的APACHE-Ⅱ评分和HLA-DR CD14^+%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入院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存活组的HLA-DR CD14^+%出现升高,APACHE-Ⅱ出现下降(P均<0.05);而死亡组的HLA-DR CD14^+%出现下降且低于存活组,APECHE-Ⅱ出现升高且高于存活组(P均<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APACHE-Ⅱ评分动态升高及HLA-DR CD14^+%动态下降提示愈后不良,HLA-DR CD14^+%与APACHE-Ⅱ评分存在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HLA-DR APACHE-Ⅱ评分 免疫
下载PDF
幽门后喂养对重症患者预防HAP及生存率的影响
6
作者 姚瑞芳 吴珍 +1 位作者 王蒙夏 容英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435-1437,共3页
目的:研究幽门后喂养对重症患者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5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划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6),观察组应用幽门后喂养应用支持方... 目的:研究幽门后喂养对重症患者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0年8月间收治的52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划分为观察组(n=26)与对照组(n=26),观察组应用幽门后喂养应用支持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经鼻胃管营养支持方式,对两组患者HAP发生率、生存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HAP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对重症患者采用幽门后喂养营养支持方式效果明显,可有效降低患者HAP等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身体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幽门后喂养 医院获得性肺炎 生存率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7
作者 邱文冬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第20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37例)和... 目的探究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103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生存结局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66例)。分析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特征,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嗜麦芽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中有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机械通气的患者占比均显著高于存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ECHEⅡ)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机械通气、APAECHEⅡ评分高均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67、3.827、4.773、3.983、4.003、3.770,均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致死亡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较高,有吸烟史、糖尿病、脑卒中、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死、机械通气、APAECHEⅡ评分高均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可有针对性给予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以降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病原菌 死亡 胸腔积液 危险因素
下载PDF
Macamide 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小鼠脑中雌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朦夏 邢锐 +3 位作者 宋云峰 胡英芳 罗文娟 王灿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观察玛卡酰胺B(Macamide 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脑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7 d C57BL/6小鼠30只并将其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玛卡酰胺B... 目的:观察玛卡酰胺B(Macamide B)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小鼠脑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出生7 d C57BL/6小鼠30只并将其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HIBD)、玛卡酰胺B处理组(Macamide B+HIBD),每组10只.采用Rice法建立新生小鼠HIBD模型,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对ERα和ERβ在新生小鼠HIBD脑内的细胞定位进行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camide B对新生鼠HIBD脑内ERα和ERβ表达的影响.结果:ERα和ERβ在HIBD新生小鼠脑内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与sham组相比,HIBD组ERα和ERβ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与HIBD组相比,Macamide B可显著上调ERα和ERβ的表达.结论:Macamide B可通过上调新生小鼠脑内ERα和ERβ表达表达水平对HIBD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卡酰胺B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雌激素受体Α 雌激素受体Β 小鼠
原文传递
人参皂苷Rb1对百草枯所致呼吸衰竭大鼠肺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罗文娟 王灿敏 叶敏宜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2期86-91,98,共7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百草枯所致呼吸衰竭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均用20%的百草枯溶液以40mg/kg的剂量灌胃,构建大鼠百...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百草枯所致呼吸衰竭大鼠肺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其余各组大鼠均用20%的百草枯溶液以40mg/kg的剂量灌胃,构建大鼠百草枯中毒呼吸衰竭模型,造模1天后各组给药治疗7天,对照组与模型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的0.9%NaCl溶液;给药期间每天检测大鼠体重变化,观察大鼠体征。给药结束后,用AniRes2005动物肺功能仪检测各组大鼠肺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肺组织用于计算肺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β-catenin、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因百草枯导致大鼠呼吸衰竭严重,大鼠体重逐渐下降,肺功能下降显著(P=0.000),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显著上升(P=0.000);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低、中、高剂量组肺功能显著提高(P<0.05);肺组织湿干重比均低于模型组(P=0.000),且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含量均有所降低(P=0.000);HE染色结果显示,给药组大鼠肺组织肺损伤程度均得到改善;且各给药组GRP78、MMP2、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人参皂苷Rb1对百草枯所致大鼠呼吸衰竭有显著治疗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是缓解炎症,降低肺组织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抑制Wnt信号通路,减少MMP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百草枯 呼吸衰竭 内质网应激反应 WN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文娟 王灿敏 +1 位作者 胡英芳 叶敏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2期4067-4068,共2页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脓毒症AK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肾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脓毒症AKI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治疗3、7 d后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BUN、SCr、TNF-α、IL-6、IL-10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7 d后,观察组BUN、SCr、TNF-α、IL-6、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AKI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肾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必净注射液
下载PDF
高脂血症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及其干预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韦洪江 黄耀宁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DPN组)... 目的探讨脂质代谢紊乱与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DPN)的关系并观察中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入院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根据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DPN组)和非周围神经病变组100例(NDPN组);对该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质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PN组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为(2.4±2.1)、(5.6±1.7)、(3.7±0.9)mmol/L、(1.2±0.9)g/L,比NDPN患者的[(1.5±0.9)、(3.1±1.9)、(2.1±0.8)mmol/L、(0.7±0.3)g/L均显著增高(均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DPN组患者为(1.4±0.7),明显低于NDNP组的(2.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NDPN组100例患者中显效59例,有效29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DPN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质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重要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参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血脂症 脂质代谢紊乱 干预
下载PDF
早期预警评分在ICU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容英 吴丽 +2 位作者 吴珍 骆梅 蒋丽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43-244,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EWS)在ICU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ICU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给予EWS协助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预警评分(EWS)在ICU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104例ICU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2例),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后者给予EWS协助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治疗后MEWS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P<0.05);对照组并发症率17.31%较观察组发生率7.69%高(P<0.05);其患者满意率80.77%则低于观察组的94.23%(P<0.05)。结论 EWS用于ICU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临床护理效率,减少并发症,增加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护理 EWS
下载PDF
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ICU机械通气脱机后患者呼吸状况和气道湿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瑞芳 吴丽 +1 位作者 王朦夏 骆梅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3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ICU机械通气脱机后患者呼吸状况和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脱机后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传统面罩氧气湿化后吸氧,研究组... 目的:观察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对ICU机械通气脱机后患者呼吸状况和气道湿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脱机后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采用传统面罩氧气湿化后吸氧,研究组采用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将氧气湿化后吸氧,比较两组动脉血pH值、呼吸频率、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和气道湿化满意率。结果:氧疗24 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PaO2/FiO2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道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系统可改善ICU机械通气脱机后患者呼吸状况和提高气道湿化满意率,效果优于传统面罩氧气湿化后吸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高流量氧疗 脱机 湿化
下载PDF
严重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韦洪江 黄耀宁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7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严重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采用了早期鼻饲要素膳,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实施鼻饲营养支持;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48h,对照组为伤... 目的探讨严重脑损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采用了早期鼻饲要素膳,对照组(50例)按常规方法实施鼻饲营养支持;实验组开始时间为伤后48h,对照组为伤后6~8d。结果患者对早期通过胃管滴注胃肠营养液有较好的耐受性,喂养计划切实可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体重等营养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早期鼻饲要素膳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脑损伤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合理应用
下载PDF
急诊处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流程化救护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维生 田亚敏 +3 位作者 施志国 曾景 刘子永 严远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第1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流程化救护管理对急诊处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诊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给予曲马多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救护管理,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习惯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收... 目的探讨流程化救护管理对急诊处理颅脑损伤患者躁动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诊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均给予曲马多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流程化救护管理,对照组采用医院传统习惯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观察2组治疗前后GC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观察组镇静后30min、1h的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躁动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t=14.757,P<0.000 1),治疗前后GCS评分差值优于对照组(t=2.725,P=0.008),治疗后2组躁动情况均基本控制或减弱,观察组优于对照组(χ2=6.747,P=0.034)。结论急诊颅脑损伤躁动患者采取流程化救护管理合并基础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躁动,缓解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程化救护管理 急诊颅脑损伤 躁动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脑膜炎球菌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
16
作者 胡英芳 王灿敏 +4 位作者 宋云峰 王朦夏 魏宜 李泽华 李夏西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929-1932,共4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脑膜炎球菌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hrance,Embase,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平台从建库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搜寻符合纳入和排除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Rev Man5.0.0软件进...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脑膜炎球菌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Cohrance,Embase,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平台从建库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的文献,搜寻符合纳入和排除条件的随机对照研究,Rev Man5.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文献,样本总量3 707例,其中研究组1 681例,对照组2 026例。Meta分析未见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脑膜炎球菌病易感性相关(等位基因A vs G∶OR=1.01,95%CI=0.84-1.23,P=0.89;基因型AA/AG vs GG∶OR=1.05,95%CI=0.55-2.02,P=0.87;基因型AA vs AG/GG∶OR=1.01,95%CI=0.82-1.24,P=0.95)。结论未见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与脑膜炎球菌病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基因Asp299Gly多态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脑膜炎球菌病 META分析
下载PDF
PGRN阳性神经细胞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内的分布
17
作者 罗利 郝秀兰 +6 位作者 刘靖 张黎 周畅 严莉 蒋裕芸 徐杰 王朦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观察颗粒蛋白(progranulin,PGRN)阳性细胞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内的分布和PGRN在新生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GRN在新生鼠早期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1、7 d)脑组织切片,采... 目的:观察颗粒蛋白(progranulin,PGRN)阳性细胞在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内的分布和PGRN在新生鼠大脑皮层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PGRN在新生鼠早期神经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1、7 d)脑组织切片,采用PGRN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GRN在新生鼠脑内的表达部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法检测PGRN在新生鼠皮层内不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新生鼠大脑皮质、侧脑室周围、胼胝体及海马中均表达PGRN。PGRN主要在新生鼠皮层内神经元中表达,而在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几乎不表达。结论:新生鼠脑内表达PGRN,在大脑皮层内不同细胞表达模式有所不同,提示PGRN可能参与大鼠神经发育早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 定位 新生大鼠
原文传递
PGRN在室管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及其细胞分化中的表达
18
作者 罗利 刘靖 +5 位作者 李国营 周畅 严莉 蒋裕芸 王书琴 王朦夏 《解剖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161-164,242,共5页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及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SVZ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GRN在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 目的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室管膜下区(SVZ)神经干细胞及分化细胞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SVZ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检测PGRN在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成功培养新生大鼠SVZ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均表达PGRN。结论 SVZ神经干细胞及分化细胞均表达,提示PGRN可能参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前体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 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PGRN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的表达
19
作者 王朦夏 邢锐 +5 位作者 王灿敏 胡英芳 宋云峰 陈维生 徐杰 罗利 《解剖学研究》 CAS 2016年第4期286-288,304,共4页
目的检测PGRN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HT2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GRN在HT22细胞中的... 目的检测PGRN在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探讨颗粒蛋白前体(PGRN)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小鼠海马神经元来源的HT22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GRN在HT22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GRN在HT22细胞胞浆和突起中表达,在细胞核周围表达尤为明显,并且PGRN可与神经元标记物βIII-tubulin和Dcx在HT22细胞中共表达。结论 HT22细胞高度表达PGRN,为PGRN在学习记忆中的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蛋白前体 海马神经元 永生化
原文传递
易开启型铝塑药物瓶口免消毒的可行性分析
20
作者 余秋敏 黎朝政 +6 位作者 谢小朋 吴椅妮 张诚 周凤 胡婷婷 蒙婉婷 陈卓林 《护理学报》 2020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分析易开启型铝塑药物瓶口开启后直接加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易开启型铝塑盖药物260瓶,对抽中的药物样本进行配对(包括药物生产厂家及批号)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瓶。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消毒待干后取样,实验... 目的分析易开启型铝塑药物瓶口开启后直接加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抽取易开启型铝塑盖药物260瓶,对抽中的药物样本进行配对(包括药物生产厂家及批号)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瓶。对照组按常规方式消毒待干后取样,实验组开启瓶盖后不消毒直接取样作为基线资料;在环境中暴露5 min时再对2组进行2次取样,评价暴露时间对瓶口菌落数的影响。结果2组0 s基线采样、暴露在环境中5 min时采样,易开型铝塑药物瓶口表面细菌培养结果均为0,即均无细菌生长。结论在按规定实施治疗室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化操作进行加药的前提条件下,5 min内不需要对易开启型铝塑药物瓶口进行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开启型铝塑药物瓶口 免消毒 无菌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