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立地类型红树林修复效果评价——以深圳湾为例
1
作者 宋雪 石建娅 +2 位作者 李瑞成 肖鑫 王辉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5-314,共10页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 为解明不同立地红树林生态修复效果,本研究以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选取植物生长状况、修复完成情况和沉积物环境参数3个标准层,以未修复区和裸滩区为对照,分析强风浪海滩、低潮带海滩和砾石质海滩立地条件下红树林修复后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环境质量特征,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对其修复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修复3年后,强风浪海滩和低潮带海滩红树植物的保存率明显高于砾石质海滩,均高于60%。沉积物有机质(TOM)、总磷(TP)、溶解无机氮(DIN)和硝酸盐(NO_(3)^(-)-N)含量提高,说明红树林修复对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改善作用。深圳湾红树林修复效果评分为:砾石质海滩(3.754)<低潮带海滩(4.397)<强风浪海滩(4.895)。总体而言,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的修复效果为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红树林湿地 立地类型 修复效果 工程评价 深圳湾
下载PDF
近四十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凡非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3-822,共10页
对近40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的面积、碳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剖析,系统地评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下,相较于开发前1970年代的4.88万公顷,1980—2000年红树林面积减少到约1.86万公... 对近40年来中国内地红树林的面积、碳储量及生物多样性进行剖析,系统地评估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生态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树林保护与恢复措施的实施下,相较于开发前1970年代的4.88万公顷,1980—2000年红树林面积减少到约1.86万公顷,同时红树林碳储量由45.7 Mt CO_(2e)减至15.4 Mt CO_(2e);2000—2020年间红树林的恢复力度加大,2020年已恢复至2.8万公顷,同时碳储量增加至24.1 Mt CO_(2e),但是滞后于面积的恢复;1980—2000年,中国内地原生真红树的物种数量未减少,但种群规模受到较大的影响,物种濒危状况严重,现有的28种真红树(包括从国外引种的拉关木和无瓣海桑)中,有15种不同程度地濒危;2000—2020年,虽然恢复力度加大,但濒危状况未得到显著的改善。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恢复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保护与恢复 碳储量 生物多样性 生态效益
下载PDF
海陆交错带红树植物药用资源利用现状及开发对策
3
作者 王羚郦 张昕 +3 位作者 王健松 沈小雪 唐丽丽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4-718,共15页
对近50年来中国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2000年以后,药用红树植物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加,其中对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的关注度最高。目前已证实药用红树植物有27种,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甾体... 对近50年来中国药用红树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研究进行归纳和评述。2000年以后,药用红树植物的研究数量呈指数增加,其中对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的关注度最高。目前已证实药用红树植物有27种,其药用成分主要包括萜类、黄酮类、甾体类、醌类、糖类、苯丙素类和生物碱类。大多数药用红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以及抗炎作用,部分红树植物具有独特的药效,如抗抑郁和抗阿兹海默症等。已有研究集中在红树植物药效方面,药理机制尚待解译。最后,针对中国药用红树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植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湖泊沉积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沈小雪 唐丽丽 +3 位作者 杜杰 蒋先逞豪 邱国玉 李瑞利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960,共10页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 选择“8.8”大地震后(2020年6月)震损物源输入程度有差异的箭竹海和犀牛海,基于同位素定年法分析湖泊沉积速率,通过分析沉积物环境指标的垂直变化特征及其与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阐明影响九寨沟湖泊沉积的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结果表明,从1900年左右至2020年,箭竹海和犀牛海的沉积速率分别约为0.32和0.44cm/a。环境指标(粒度组成、总碳、总氮、总磷和碳酸盐含量)在沉积物表层(0~10cm)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为210Pbex比活度显著增加,沉积物粒径偏大,总碳、总氮和碳酸钙富集,且垂直变动剧烈。同时,受震损物源影响明显的箭竹海表层沉积物扰动深度更大。研究结果揭示,“8.8”大地震导致的地灾松散物源大量入湖,短期内迅速加剧湖泊泥沙淤积,其深层垂直分布特征记录了森林砍伐、不合理排放以及环境保护等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长期缓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自然遗产地 九寨沟 湖泊沉积速率 地灾影响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