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塑料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1
作者 邹剑明 温翠菊 +1 位作者 丘创逸 叶能权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 了解某塑料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 ,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参考、类比现有装置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等数据进行分析和作业分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完成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本项目可能... 目的 了解某塑料行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状况 ,探讨其防护对策和管理措施。方法 参考、类比现有装置毒物、噪声、粉尘、高温等数据进行分析和作业分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完成扩建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结果 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 (包括丙烯腈、苯、甲苯、苯乙烯、苯酚等 )、粉尘、噪声和高温。在正常生产条件下 ,作业区域有毒作业、粉尘作业分级为 0级 (安全作业 ) ;大部分作业点噪声作业分级为 0级 ,仅挤出机旁的噪声作业分级为Ⅰ级 (轻度危害 ) ;挤出机点夏天气温超过夏季温度控制标准 ,其他测点温度、湿度均符合卫生标准。该工程具备较完善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措施。结论 该工程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 ,经采取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可使发生职业病的危险度降到最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料企业 建设项目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下载PDF
某燃油电厂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
作者 温翠菊 陈建雄 +2 位作者 闫雪华 黎丽春 耿继武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243,共2页
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某新建燃油电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评价采取的防护措施是否可行,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燃油电厂 职业病危害 预评价
下载PDF
DSA介入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要点 被引量:8
3
作者 张灶钦 耿继武 +2 位作者 闫雪华 黎丽春 陈建雄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对医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中心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评价,提出评价要点。方法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某三甲医院DSA介入治疗室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介入项目中DSA的辐射... 目的对医院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中心的放射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评价,提出评价要点。方法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某三甲医院DSA介入治疗室放射卫生防护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对介入项目中DSA的辐射源特点、机房的屏蔽防护、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应急响应和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等常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评价,认为DSA属于放射诊断装置,其职业病危害分类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对评价报告撰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评价建议。结论医院DSA介入治疗具有放射学的特殊性,需加快DSA介入治疗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规范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治疗 辐射防护 评价
原文传递
广东省某供电企业员工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式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斌 陈慧峰 +2 位作者 闫雪华 黄梓培 余日安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5-230,共6页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人群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迅速增加,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供电企业存在的应激源较多,是职业紧张的高发行业。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工人职业紧张相关研究缺乏,特别... [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人群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迅速增加,职业紧张对职业人群身心健康的影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供电企业存在的应激源较多,是职业紧张的高发行业。目前我国供电企业工人职业紧张相关研究缺乏,特别是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暴露对工人职业紧张的影响方面。[目的]通过对广东某供电企业职工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其职业紧张现状,探讨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紧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5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选取广东某供电企业1091名员工为研究对象。结合供电企业行业特点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设计,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使用付出-回报失衡量表的ERI指数对职业紧张进行评估,ERI指数=付出得分/(回报得分×0.5454),若ERI指数>1则为高度职业紧张。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职业特征、生活行为方式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群的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高度职业紧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91份,回收有效问卷97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9.1%。调查对象包括男性859人(占88.4%),女性113人(占11.6%)。检出高度职业紧张者514人,检出率为52.9%。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的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已婚职工高于未婚者;年龄<30岁的职工低于30岁及以上者;调度工和检修工高于其他工种;收入高的职工高于收入低者;睡眠时间<6 h的职工高于7 h及以上者;饮酒者高于不饮酒者;接触噪声、电磁辐射和高温高空作业、视屏作业的职工高于不接触此类因素的职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30岁职工相比,30岁^(OR=2.438,95%CI:1.507^3.943)和40岁^(OR=2.407,95%CI:1.472^3.934)职工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与客服及其他工种相比,检修工和调度工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841,95%CI:1.140~2.973;OR=2.417,95%CI:1.149~5.083);与睡眠时间>7 h者相比,睡眠时间<6 h及6~7 h者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735,95%CI:1.182~2.547;OR=1.518,95%CI:1.069~2.115);与不接触视屏作业者相比,接触视屏作业者发生高度职业紧张风险较高(OR=1.419,95%CI:1.043~1.932)。[结论]该供电企业职工高度职业紧张检出率较高,年龄在30岁以上、检修和调度人员、睡眠时间短、接触视屏作业是高度职业紧张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企业 付出-回报失衡 职业紧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原文传递
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防护措施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妍珊 陈慧峰 +2 位作者 闫雪华 赵雷 黎丽春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8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 目的识别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某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项目进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职业健康检查,确定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评价其防护措施。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毒物、噪声、粉尘、高温、手传振动、紫外辐射和工频电磁场。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超标率分别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7.70%)、电焊烟尘(33.33%)、噪声(68.75%)和其他粉尘(14.29%)。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关键控制点为切割车间的焊接、切割和打磨区,涂装车间的喷漆间、调漆间、喷砂间及空压机房。企业应加强易超标岗位局部抽排风设施的设置及维护,降低毒物/粉尘浓度,加强高噪声作业场所人员的个体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制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关键控制点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原文传递
储运码头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及防控措施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旭东 邹剑明 +3 位作者 苏世标 陈建雄 闫雪华 温翠菊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分析储运码头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以及防护措施,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集装箱、石油、化学品、散粮、煤码头职业病危害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目的分析储运码头职业病危害特点和风险以及防护措施,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集装箱、石油、化学品、散粮、煤码头职业病危害资料为研究对象,应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理论,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分析码头储运业的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发病风险,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结果集装箱码头噪声强度超标率为16.7%,散粮码头谷物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噪声强度超标率分别为60.0%和80.0%,油品码头油品杂质苯CTWA超标率为20.0%,化学品码头噪声强度超标率为80.0%,煤码头煤尘、一氧化碳CTWA和噪声强度超标率分别为10.0%、9.1%、100.0%。除化学品码头外,其余4个储运码头噪声作业职业禁忌证检出率相对较高。结论储运码头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储运物品(包括油品杂质)以及储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化学危害因素和噪声等,存在发生尘肺病、化学毒物中毒和噪声聋的风险,可应用HACCP原理和方法进行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运码头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防护措施 风险
原文传递
HACCP技术在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预测中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荣宗 张灶钦 +3 位作者 温翠菊 刘明 苏世标 戴思泽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2-715,共4页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以某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800t,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2×30MW)为研究对象。选择同级别的1家生... 目的运用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技术,进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和关键控制点分析。方法以某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800t,发电机组额定功率为2×30MW)为研究对象。选择同级别的1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作为类比企业,基于HACCP技术、职业卫生调查,结合类比法、检测法、经验法和文献分析,识别、分析新建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关键控制因素,筛选工作场所的关键控制点。结果类比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噪声、化学毒物、粉尘、高温、工频电磁场和生物因素。噪声强度为72.4~93.6dB(A),超标率为28.3%;粉尘和化学毒物水平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合文献分析预测,新建项目工作场所可存在多种高毒、剧毒化学物质(如氨、硫化氢、氰化氢、氟化氢、砷化氢、砷及其无机化合物等)和病原微生物。运用HACCP技术,将噪声、化学毒物、生物因素列为新建项目关键控制因素,筛选出关键控制点。结论HACCP技术可用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测及关键控制点筛选,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焚烧发电 职业病危害 噪声 化学毒物 粉尘 高温 生物因素
原文传递
3种风险评价方法在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价与管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温翠菊 陈建雄 +2 位作者 李荣忠 黎丽春 吴霞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4年第3期184-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3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在某炼油污水处理场化学毒物风险评价的应用,为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某污水处理场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运用MES法、半定量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对化学毒物... 目的探讨3种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在某炼油污水处理场化学毒物风险评价的应用,为建立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根据某污水处理场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运用MES法、半定量风险矩阵法、风险指数法对化学毒物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计算分类,综合考虑分类结果提出整改措施。结果 3种风险评估方法对化学毒物风险评价结果存在差异,经整改后,除氨(P=0.08)外,个体或工作场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溶剂汽油、硫化氢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3种风险评估方法在对化学毒物职业危害风险评价实际应用中能有助于企业发现高风险危害,但仍需建立更具体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毒物 风险评价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某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温薇 肖斌 +4 位作者 耿继武 李小亮 陈慧峰 徐海娟 苏世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 目的识别某糖果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经验法、类比分析法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根据类比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健康检查结果,类推该糖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糖尘、高温和电离辐射等,类比工程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分别为,噪声强度66.8-98.0 d B(A),超标率58.1%;糖尘浓度1.67-25 mg/m^3,低于职业接触限值和爆炸下限要求;作业场所生产性热源的综合温度(WBGT指数)为17℃,非高温作业点;X射线异物检测仪操作位的受照剂量为0.208 m Sv/年,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和糖尘是糖果生产企业主要的控制因素,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果生产企业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噪声 糖尘
原文传递
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项目职业病危害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黎丽春 耿继武 +2 位作者 张灶钦 闫雪华 陈慧峰 《职业与健康》 CAS 2022年第5期586-589,共4页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制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对广州市某聚碳酯薄膜制造项目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 目的了解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制造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为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7月,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等方法,对广州市某聚碳酯薄膜制造项目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进行识别及分析。结果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高温、电离辐射、苯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氯乙烯、二甲苯、甲苯、丙酮及乙酸丁酯。作业人员40 h等效声级结果为76.2~81.2 dB(A),时间加权平均综合温度指数(wet bulb globe thermometer,WBGT)为25.9~29.0℃,电离辐射年受照剂量最大为0.168 mSv,苯酚、三氯乙烯的8 h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09和0.27 mg/m^(3),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苯、甲苯、丙酮、乙酸丁酯均未检出。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但在个人剂量计、职业健康监护等管理方面存在不足。结论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治关键控制因素是三氯乙烯和电离辐射,应加强化学品采购及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 密封源 三氯乙烯 电离辐射 职业病危害
原文传递
某涂料生产企业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防护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霞 陈建雄 +4 位作者 闫雪华 刘明 陈惠清 李荣宗 苏世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3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某涂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甲苯<0.14~0... 目的评价某涂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甲苯<0.14~0.40 mg/m3,乙苯0.19~123.23 mg/m3等均低于国家接触限值;测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甲苯0.07~0.11 mg/m3,乙苯0.04~0.07 mg/m3等也低于国家接触限值。结论有机溶剂控制措施可行,可作为同类行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溶剂 防护设施 职业病危害
原文传递
深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职业病危害预测与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旭东 苏世标 +2 位作者 陈建雄 杨敏 邹剑明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2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对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以广东省某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类比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经验法等方法分析预测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并探讨深... 目的对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测,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以广东省某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类比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经验法等方法分析预测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的职业病危害,并探讨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工艺、工程、个人防护、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结果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电焊烟尘、其他粉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以及苯系物等,其中噪声超标率为46.7%,电焊烟尘CTWA超标率为56.3%,其他粉尘超标率为37.5%;锰及其无机化合物CTWA超标率达53.8%。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岗位为焊工、打磨工、油漆工和切割工,关键控制措施包括工艺措施、工程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结论船舶制造业职业病危害严重,尘肺、噪声聋、振动病以及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苯系物中毒风险较高,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应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 职业病 关键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支持向量机模型在有机溶剂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温翠菊 李荣宗 +2 位作者 黎丽春 温薇 陈建雄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s)模型在有机溶剂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7家使用有机溶剂企业,对其使用有机溶剂作业进行调查,根据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学调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筛选构建评... 目的初步探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简称SVMs)模型在有机溶剂职业危害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7家使用有机溶剂企业,对其使用有机溶剂作业进行调查,根据现场检测、职业卫生学调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资料,筛选构建评价模型指标体系。运用SVMs方法,采用R软件的e1071软件包,对17家企业14种有机溶剂作业职业危害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当选用10项评价指标时,预测准确率为85.45%,当选用8项评价指标时,预测准确率为69.09%,当选用4项评价指标时,预测准确率为80.00%。结论 SVMs模型可以对有机溶剂职业危害进行预测,对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评价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但其实际应用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有机溶剂 职业危害评价
原文传递
某汽车减振器弹簧车间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慧峰 闫雪华 +5 位作者 陈惠清 梁冰冰 李小亮 王烁 苏世标 陈建雄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4年第6期443-445,448,共4页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 目的识别某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对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汽车减振器弹簧生产车间存在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的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粉体涂装室/(投料时)检测点的粉尘浓度严重超标,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20.9倍;各检测点的噪声强度为76.6~85.3 d B(A),材料台和端部压延检测点的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显示端部压延和涂装前处理中部的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生产车间针对化学毒物和粉尘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高温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减振器弹簧 职业病危害 控制措施
原文传递
某2×1000MW燃煤发电机组项目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及危害程度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美霞 苏世标 徐海娟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6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预测拟建项目主要岗位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经验法结合文献分析对拟建项目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 目的预测拟建项目主要岗位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类比法、经验法结合文献分析对拟建项目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预测拟建项目的噪声与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结果根据类比项目预测,预期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大部分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85 d B(A),高强度噪声源主要集中于主厂房,输煤系统巡视人员、燃料运行人员、机组维修人员接触粉尘浓度可能高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在采取本文提出的防护措施和建议的情况下,加强有效管理,各岗位噪声、粉尘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期接触水平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发电 噪声 粉尘 接触水平 预测
原文传递
纯净水生产厂职业病危害调查及关键控制点分析
16
作者 李小亮 温薇 +2 位作者 苏世标 李荣宗 刘明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识别某纯净水生产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纯净水生产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目的识别某纯净水生产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该纯净水生产厂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高温、化学毒物(氯气等)。其中桶清洗间氯气15 min检测浓度最大值为1.36 mg/m3,超过最高容许浓度0.36倍,其余检测点的各化学毒物浓度小于职业接触限值;注塑、压盖、吹瓶岗位40 h等效声级分别为86.5 d B(A)、92.9 d B(A)、89.4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噪声的关键控制点为注塑机、压盖机、吹瓶机,洗桶和灌装生产线,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净水厂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噪声 氯气
原文传递
某露天煤矿开采项目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
17
作者 赵雷 温翠菊 +2 位作者 杨宇华 闫雪华 苏世标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6年第2期164-166,168,共4页
目的分析某露天煤矿开采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企业日常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工程分析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目的分析某露天煤矿开采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企业日常职业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基础资料收集、工程分析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该项目存在粉尘、噪声、高温、低温、有毒有害气体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部分岗位的粉尘和噪声浓度(或强度)经整改措施后依然超标,剥离采煤系统钻孔工、运输及排土系统指挥工、直通支路系统指挥工和手选工接触粉尘浓度分别超出相应职业接触限值2.2倍、9.4倍和3.3倍,剥离采煤系统、直通支路系统和选煤支路系统的岗位工人接触噪声强度最大值分别达到86.8 d B(A)、85.8 d B(A)和94.3 d B(A),均超过85.0 d B(A)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建设项目,现阶段企业采取的工程控制措施仍有不足,工人有罹患职业病的风险,应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职业病危害 控制效果 评价
原文传递
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职业病危害识别与关键控制点分析
18
作者 赵雷 戴思泽 +2 位作者 苏世标 闫雪华 陈建雄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5年第1期14-17,20,共5页
目的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目的分析某金精矿综合回收利用工程运行期间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相结合,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氧化钙、铅烟、铅尘、氰化氢、氰化物、硫化氢、氯、二硫化碳、异丁醇、异戊醇、高温、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石灰乳制备间存在氧化钙,短时间检测浓度超标,最大值13.0 mg/m3(超限倍数为6.5);含氰污水中和液槽和硫氰化亚铜存放处氰化氢浓度超标,最大值8.09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09倍)和2.32 mg/m3(超过职业接触限值2.32倍);质检化验工预混时接触铅尘测定浓度超标,最大值0.272 mg/m3(超限倍数为5.4);给矿工、磨矿工、浮选工、置换工接触噪声强度超过限值要求,最高为95.0 d B(A);质检化验工WBGT指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值为51.5℃;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氰化氢、噪声和高温,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氰化氢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在石油炼制企业职业健康风险分级分类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启帆 朱嘉伟 +3 位作者 钟喜 李荣宗 彭志恒 苏世标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8-654,共7页
[背景]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综合风险分级分类研究目前大多仍停留在方法学的建立和描述,实际应用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国家疾控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法以及自行开发的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法在石油炼制企... [背景]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综合风险分级分类研究目前大多仍停留在方法学的建立和描述,实际应用研究少见报道。[目的]探讨国家疾控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法以及自行开发的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法在石油炼制企业中的应用情况,为相关监管部门实施差异化执法提供实践经验。[方法]采用两种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方法在广东省3家石油炼制企业进行应用。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法是为贯彻落实国家疾控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开展职业卫生分类监督执法试点工作的通知》,其原理是根据用人单位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得出职业健康风险等级,再结合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划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法是根据国内外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自行开发的,其原理是根据化学毒物的致癌性分级或LD_(50)/LC_(50)、噪声的健康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资料,如暴露量、暴露频率等指标计算用人单位各岗位风险等级,利用罗马尼亚综合风险计算方法求得用人单位的综合风险R_(o),再计算出经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指数加权后的综合风险R_(o)',并将其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最后,对两种分级分类方法的评估结果、适用范围、需收集的指标、专业能力要求、优缺点等进行定性比较。[结果]本研究中3家企业重点评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硫化氢和噪声;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的接触水平均低于10%职业接触限值(OEL),硫化氢和噪声均存在超标情况。3家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如苯、硫化氢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分别为461、912和224人;苯、甲苯、二甲苯、汽油、硫化氢和噪声的固有危害等级(HR)分别为5、3、2、3、5和3级。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法评出3家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分别为B、A和B级;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法评出3家企业的职业健康管理指数等级分别为B、A和A级。综合风险评估结果显示,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法将2家企业的综合风险类别评为最高等级丙类,1家评为乙类,而职业健康分级分类法将3家企业的综合风险类别均评为乙类。[结论]两种分级分类方法在炼油企业的评估结果并不一致,且在评估范围、需收集的指标、专业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建议职业卫生监管部门充分考虑两种方法的优劣并结合实际监管目的选择合适的监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炼制行业 职业健康 综合风险评估 分级分类 差异化监管
原文传递
某飞机维修项目职业病危害和控制措施
20
作者 黎丽春 闫雪华 +2 位作者 陈慧峰 耿继武 张灶钦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21年第3期381-384,共4页
目的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某飞机维修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关键控制点,制订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目的通过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某飞机维修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程度,确定关键控制点,制订关键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分析。结果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玻璃棉粉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丙酮、丁酮、正己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异丙醇、四氯乙烯、二氯甲烷、手传振动。工作场所噪声强度为65.6~114.0 dB(A),机电员、结构工、客舱工、复合工的8 h等效声级检测结果超过85 dB(A),超标率为67%。切割作业时的粉尘和清洗作业时的二氯甲烷短时间浓度最大值均超过相应PC-TWA的3倍,但低于5倍。清洗工的二氯甲烷、四氯乙烯个体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化学毒物、粉尘、手传振动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飞机维修项目关键控制因素是噪声、二甲苯、二氯甲烷、四氯乙烯、粉尘,关键控制岗位为机电员、结构工、客舱工、复合工、清洗工,应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措施,并加强职业卫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维修 职业病危害 关键控制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