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黏附给药新剂型的发展近况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娜 林华庆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11期1133-1135,共3页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BDDS)是现代给药剂型中一个新兴分支。生物黏附制剂是一类以生物黏附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黏附作用长时间黏附于黏膜而发挥疗效的药物制剂。与其他给药剂型相比,生物黏附制... 生物黏附给药系统(bioadhesive drug delivery system,BDDS)是现代给药剂型中一个新兴分支。生物黏附制剂是一类以生物黏附材料为药物载体,通过生物黏附作用长时间黏附于黏膜而发挥疗效的药物制剂。与其他给药剂型相比,生物黏附制剂有以下主要优点:①载体多由具有生物黏附材料所组成,对黏膜都有不同程度的黏附作用,可以延长释药时间,提高药物的吸收作用;②作用的部位是人体的组织黏膜,药物是通过黏膜转运直接进入全身血液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黏附 腔道给药 剂型
原文传递
纳米技术在中药新剂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星辰 陈燕忠 吕竹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将极大丰富中药的剂型,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此着重就纳米中药的... 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将极大丰富中药的剂型,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新的有效途径。本文在此着重就纳米中药的缓控释及靶向的特性做一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技术 中药制剂 靶向 缓控释
下载PDF
黄体酮的新剂型及其相关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学娥 张蜀 闵杰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697-701,共5页
黄体酮给药方式多样,目前上市的有口服给药、阴道给药、皮肤给药等方式,不同给药方式的给药量、优缺点、药动学、相关应用都不同。本文就黄体酮的新型给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的医药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黄体酮 新型给药系统 给药方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内耳鼓室内给药新剂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蒋鸿 彭炳新 +3 位作者 马秋燕 张静 鲁泊宏 林华庆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9-403,共5页
内耳局部给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鼓室给药,鼓室局部注射是一种跨血-迷路屏障(BLB)的微创给药方式,将药物注射至中耳腔后,药物经中-内耳间的主要屏障—圆窗膜(RWM)渗透进入内耳。目前,渗透通过圆窗膜的药物载体有纳米载体、原位凝胶载体... 内耳局部给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鼓室给药,鼓室局部注射是一种跨血-迷路屏障(BLB)的微创给药方式,将药物注射至中耳腔后,药物经中-内耳间的主要屏障—圆窗膜(RWM)渗透进入内耳。目前,渗透通过圆窗膜的药物载体有纳米载体、原位凝胶载体、基因载体,研发这些药物载体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治疗效果。本文重点介绍纳米载体、原位凝胶载体在内耳局部给药系统研究应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药物递送 纳米载体 原位凝胶载体 基因载体
下载PDF
抗晕动病药物及其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紫瑜 劳杰铿 林华庆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36-140,共5页
晕动病是指机体在异常运动下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呕吐等。目前,抗晕动病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胆碱药、钙拮抗药、拟交感神经药、胃动力药,且多数为普通制剂,而缓控释制剂的研发及应用较少。本文对晕动病... 晕动病是指机体在异常运动下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常见症状有头晕、呕吐等。目前,抗晕动病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抗胆碱药、钙拮抗药、拟交感神经药、胃动力药,且多数为普通制剂,而缓控释制剂的研发及应用较少。本文对晕动病的发病机制、治疗药物分类以及抗晕动病药物缓控释制剂,如透皮制剂、鼻用制剂和口服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目前晕动病防治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抗晕动病药物新剂型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动病药物 发病机制 缓控释制剂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制备华法林钠药片的临床应用分析
6
作者 刘江 林璇 +4 位作者 詹陆川 付开霞 杨帆 林展翼 陈细兰 《药学前沿》 2025年第4期650-656,共7页
目的本文对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剂量的华法林钠药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评估3D打印华法林钠片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根据临床常用剂量,采用3D打印技术将华法林钠与辅料按设定比例制备成药片。通过医院信息... 目的本文对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剂量的华法林钠药片在临床应用中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旨在评估3D打印华法林钠片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根据临床常用剂量,采用3D打印技术将华法林钠与辅料按设定比例制备成药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和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回顾性统计2023年1月至12月3D打印华法林钠片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各科室的应用情况及不同剂量的使用分布。评估服用3D打印华法林钠片的患者(3D打印组)和未服用3D打印华法林钠片的患者(非3D打印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情况和剂量调整次数,调查患者、药师及医护人员对3D打印华法林钠片的满意度。结果3D打印华法林钠片的主要应用科室为心外科,其次为心内科和产科。剂量分布中,使用最广泛的剂量为2.25 mg,其次为0.75 mg。在全院应用中,3D打印组的INR达标率显著高于非3D打印组(P<0.05)。3D打印组的剂量调整次数显著少于非3D打印组(P<0.05)。满意度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患者、药师及医护人员愿意继续使用3D打印华法林钠片这种剂型。结论3D打印技术制备华法林钠药片INR控制更稳定,剂量调整需求更少,可更好满足患者个体化用药需求,减少剂量误差,获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华法林钠 临床应用 国际标准化比值 满意度调查
下载PDF
难溶性药物纳米晶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周小圆 林华庆 雷伟 《中南药学》 CAS 2013年第5期353-358,共6页
研究表明,在药品开发流水线中水溶性差的药物大约占40%,在药物合成高通量筛选过程中大约占60%,并且这些药物中的大部分同样也难溶于有机溶剂[1-2]。近年来常用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采用水溶性载体将药物与带电粒子偶联以增加... 研究表明,在药品开发流水线中水溶性差的药物大约占40%,在药物合成高通量筛选过程中大约占60%,并且这些药物中的大部分同样也难溶于有机溶剂[1-2]。近年来常用提高水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是采用水溶性载体将药物与带电粒子偶联以增加生物利用度,例如环糊精。但是,载药量和包封率低,操作繁琐,是上述方法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不依靠添加剂或载体的方法,提高药物溶解度[3],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纳米药物晶体制备技术使这一设想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体 理化特性 制备 给药途径 应用
原文传递
柔性纳米脂质体经皮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桐楷 林华庆 李园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6期732-734,共3页
柔性纳米脂质体(flexible nano-liposomes,FNL)又称传递体或变形脂质体,是将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等)加入到制备脂质体的类脂材料中制成的具有高度自身形变、可高效地穿过比其自身小数倍的皮肤孔道的类脂质体,具有高... 柔性纳米脂质体(flexible nano-liposomes,FNL)又称传递体或变形脂质体,是将表面活性剂(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等)加入到制备脂质体的类脂材料中制成的具有高度自身形变、可高效地穿过比其自身小数倍的皮肤孔道的类脂质体,具有高效渗透性、高度柔韧性和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纳米脂质体 经皮给药 载体
原文传递
经皮给药新型脂质体——醇质体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欣蔚 林华庆 卜水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12期1726-1728,共3页
经皮给药系统指通过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疗效的给药系统,脂质体作为经皮给药中的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剂型,虽然有良好的皮肤载体的作用,但是药物的包封率低并且渗透率不高。
关键词 醇质体 脂质体 经皮给药
原文传递
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苏娜 林华庆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3-366,共4页
纳米粒载药系统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特征,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给药特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粒的靶向选择性可以通过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偶联特定的配体,或由于生理条件如pH值、温度等的改变实现。纳米粒... 纳米粒载药系统可以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特征,具有缓控释和靶向给药特性,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纳米粒的靶向选择性可以通过增强渗透滞留效应(EPR)、偶联特定的配体,或由于生理条件如pH值、温度等的改变实现。纳米粒可以由多种材料制备并且用于包合各种化学治疗药物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磁性纳米粒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不仅可以用来治疗还能用于成像诊断。本文综述了纳米粒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化学靶向给药系统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抗肿瘤药物 药物载体
下载PDF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新载体的研究进展(英文)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桐楷 李园 林华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4期10-12,共3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组成、制备方法、在给药途径中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载体 口服给药 经皮给药
下载PDF
两种曲安奈德新型脂质载体经皮渗透性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国强 梁兆丰 +3 位作者 班俊峰 邓广汉 林嘉成 吕竹芬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A)纳米脂质组装体(TAA-LPPs)、TAA乙醇脂质体(TAA-Ethosomes)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制备TAA-LPPs和TAA-Ethosome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改良Franz单室扩散池进行离体大鼠皮肤渗透实验,...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A)纳米脂质组装体(TAA-LPPs)、TAA乙醇脂质体(TAA-Ethosomes)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制备TAA-LPPs和TAA-Ethosome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改良Franz单室扩散池进行离体大鼠皮肤渗透实验,测定两种曲安奈德脂质载体的累积透过量及在皮肤内的滞留量。结果 TAALPPs和TAA-Ethosomes均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99.9±1.3)和(105±1.4)nm。TAA-LPPs、TAA-Ethosomes和TAA-混悬液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53.59±4.40),(87.03±4.87),(30.54±8.61)μg·(cm2)-1,32 h后皮肤内药物滞留分别为(1.02±0.13),(0.62±0.08),(0.55±0.17)μg·(cm2)-1。结论与TAA-Ethosomes比较,TAA-LPPs更利于曲安奈德经皮局部给药,减少药物全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纳米脂质组装体 乙醇脂质体 经皮渗透
下载PDF
情景剧教学在《生物药剂学》药物分布章节中的初步应用和探索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冬枝 陈燕忠 +2 位作者 吕竹芬 卫世杰 王晓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4期109-110,共2页
在《生物药剂学》第四章,药物的分布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加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授课,演出前后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以探讨情景剧教学在《生物药剂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发现情景剧教学在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充分理解的前提下... 在《生物药剂学》第四章,药物的分布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加情景剧表演的方式进行授课,演出前后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以探讨情景剧教学在《生物药剂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发现情景剧教学在促进学生对抽象概念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还巩固和提炼了《生物药剂学》专业知识和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药剂学 情景剧 综合素质 应用探索
下载PDF
壳聚糖作为核酸递送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李华安 李志扬 +4 位作者 林博涵 李汉麒 温鼎声 温露 陈钢 《中国新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3-719,共7页
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阳离子密度,是一种理想的核酸递送载体。壳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氨基,其核酸转染效率受到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pH、血清以及氮磷比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出色的递送能力,壳聚糖... 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高的阳离子密度,是一种理想的核酸递送载体。壳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氨基,其核酸转染效率受到脱乙酰度、相对分子质量、pH、血清以及氮磷比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出色的递送能力,壳聚糖已经广泛应用于DNA和RNA的递送。此外,壳聚糖也被用于递送CRISPR/Cas9,成为进行基因编辑和疾病治疗的新型手段。尽管如此,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在细胞内外仍面临障碍,有待进一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阳离子聚合物 核酸递送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
原文传递
药物控释芯片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立新 吕竹芬 谢清春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综述了微机电系统(MEMS)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药物控释芯片、全塑料元件水动力微型药物释放系统和基于人工肌肉原理智能植入式智能药物释放系统三类作用原理不同的药物传递系统芯片,详细介绍这些不同种类芯片的作用原理、微... 综述了微机电系统(MEMS)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着重介绍药物控释芯片、全塑料元件水动力微型药物释放系统和基于人工肌肉原理智能植入式智能药物释放系统三类作用原理不同的药物传递系统芯片,详细介绍这些不同种类芯片的作用原理、微制造过程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药物传递系统 微制造 药物控释芯片
下载PDF
微乳液凝胶经皮给药新载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伟 林华庆 周小圆 《中国药师》 CAS 2011年第6期789-793,共5页
微乳液凝胶(microemulsion-based gels,MBGs)是将微乳液加入至凝胶基质(如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嵌段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透明、均质、稳定的凝胶网状结构,网络结构中含有微乳液滴。微乳液凝胶继承了微乳能... 微乳液凝胶(microemulsion-based gels,MBGs)是将微乳液加入至凝胶基质(如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衍生物、嵌段聚合物等高分子材料)中,形成的透明、均质、稳定的凝胶网状结构,网络结构中含有微乳液滴。微乳液凝胶继承了微乳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降低皮肤的扩散屏障、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量等优点[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凝胶 经皮给药 载体
原文传递
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肖玲 张蜀 +1 位作者 林华庆 邓红 《药学进展》 CAS 2011年第5期212-219,共8页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学促渗技术以及新剂型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需长期用药...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化学促渗技术以及新剂型技术在此方面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性激素类药物经皮给药制剂的深度开发提供参考。经皮给药制剂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显著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为需长期用药尤其是性激素类药物的使用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经皮给药制剂 化学促渗技术 新型载体
下载PDF
新型植物卡拉胶软胶囊处方及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小侠 林华庆 +3 位作者 陈琼 张本龙 李绪发 罗锦杰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第17期23-30,共8页
目的:优化新型植物卡拉胶软胶囊的处方和工艺,与传统动物明胶软胶囊进行性能对比,从而研制出一种新型软胶囊以替代明胶软胶囊使用。方法:通过响应面设计对卡拉胶软胶囊囊皮的处方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处方条件;在此处方条件下,通过单因... 目的:优化新型植物卡拉胶软胶囊的处方和工艺,与传统动物明胶软胶囊进行性能对比,从而研制出一种新型软胶囊以替代明胶软胶囊使用。方法:通过响应面设计对卡拉胶软胶囊囊皮的处方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处方条件;在此处方条件下,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软胶囊最优生产工艺,并以鱼油作为内容物中试生产鱼油卡拉胶软胶囊,在高温、高湿和光照试验条件下与鱼油明胶软胶囊进行性能比较。结果:卡拉胶软胶囊制成的囊皮具有耐高温、低吸湿性、硬度高、含水量低、柔韧性较好的优点。结论:新型植物卡拉胶软胶囊的性能接近甚至在耐高温、耐高湿、不易粘连、不发生交联反应等方面已经优于明胶软胶囊,可替代明胶软胶囊使用,拓宽了软胶囊应用范围和适用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胶 羟丙基淀粉 甘油 卡拉胶软胶囊 明胶软胶囊
原文传递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新载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桐楷 李园 林华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年第2期7-10,共4页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是近年来很受重视的一种新型药物传递载体,它综合了传统胶体给药系统如乳剂、脂质体及聚合物纳米粒等的优点,具有靶向、控释、提高药物稳定性、毒性小、可大批量生产等特性,可供多途径给药。本文就近年来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特性、制备方法、药物释放、给药途径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载体 给药途径
下载PDF
逆向工程在伊曲康唑胶囊仿制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俞丞 许铭志 +2 位作者 肖婷玉 胡欣 林华庆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目的对伊曲康唑胶囊参比制剂进行逆向工程研究,为该制剂的仿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参比制剂进行逆向研究。观察参比制剂在水中的静态崩解现象,作为后续自制制剂表征考察的初步参考条件。专利调研获取专利处方信息,通过分子... 目的对伊曲康唑胶囊参比制剂进行逆向工程研究,为该制剂的仿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多个维度对参比制剂进行逆向研究。观察参比制剂在水中的静态崩解现象,作为后续自制制剂表征考察的初步参考条件。专利调研获取专利处方信息,通过分子量检测、黏度测试等对其所用辅料型号进行确认,并通过钠石灰的化学反应确定空心胶囊壳的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tion scanning electron,SEM)对参比制剂的制备工艺和层级结构进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X射线衍射法(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法对参比制剂进行晶型分析。在此逆向工程的基础上制备自制样品,通过晶型表征和在4种介质中的体外溶出试验,对比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的相似性。结果参比制剂中所用的外隔离层包衣材料、黏合剂和空心胶囊壳分别为聚乙二醇20000、羟丙甲纤维素E5和0号明胶空心胶囊壳。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可知参比制剂微丸直径约为920μm,微丸的蔗糖丸芯直径约为610μm,上药后载药层厚度约为130μm,外隔离层厚度约为11μm。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中原料药晶型均为无定形。参比制剂的制备工艺为流化床底喷包衣法,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在体外4种介质中溶出曲线相似,相似因子f_(2)均在50以上。结论逆向工程研究为伊曲康唑胶囊的仿制研究提供了参比制剂的静态崩解、处方组成、层级结构、制备工艺、晶型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备的伊曲康唑胶囊与参比制剂在体外4种介质中溶出行为与溶出曲线均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胶囊 参比制剂 逆向工程 体外溶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