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植物种类多样性调查
1
作者 梁溢轩 黄执明 +2 位作者 黎明欣 曹阳发 徐海明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8-92,共5页
为了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植物的种类构成,经对官渡和西城校区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两校区的乔、灌木类植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内共有维管植物112科294属400种,包括蕨类植物11科14属15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 为了解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植物的种类构成,经对官渡和西城校区的维管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并对两校区的乔、灌木类植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校园内共有维管植物112科294属400种,包括蕨类植物11科14属15种,裸子植物5科7属7种,被子植物96科273属378种;校园内有外来入侵植物68种,其中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入侵植物最为常见;西城校区植物4种生活型的种类均多于官渡校区。总体而言,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园植物资源较丰富,需要特别警惕的是外来入侵植物较多(占调查总种数的17%),不利于校园植物多样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校园植物 外来入侵植物 优势科 植物资源
下载PDF
以企业需求为驱动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波 沈风飞 +2 位作者 张玲 孙巍 尹爱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53-57,共5页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不足。该文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食品专业的特点,针对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弱、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以及实践少、时间短、流于形式等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不足。该文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食品专业的特点,针对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弱、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以及实践少、时间短、流于形式等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产学研结合模式、“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所”创新实践基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为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模式革新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企业需求 实践教学 多元化评价
原文传递
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陈莹珊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5期0092-0095,共4页
《生物分离工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是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应致力于推进《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分... 《生物分离工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是生物工程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更是生物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高校应致力于推进《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文章分析总结大量文献资料提出构建多样化教学形式、完善实践教学等措施,致力于优化《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发展,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生物分离工程》教学效率,进而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生物工程专业 《生物分离工程》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4
作者 邱松山 李金慧 +2 位作者 姜翠翠 张玲 毕洪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为进一步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探讨了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教师、教材、学生和实验实践等环节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分析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优... 为进一步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探讨了基于目标问题导向的教师、教材、学生和实验实践等环节对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分析了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策略,主要包括优化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与实验实践,实践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创新意识等。教学实践表明,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中基于目标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项目驱动启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切实提高了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程原理 创新能力 实验实践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5
作者 向音波 江利梅 《创新教育研究》 2025年第2期9-14,共6页
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能量,为更好发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微生物实验课程新型教... 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新能量,为更好发挥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微生物实验课程新型教学思路,通过构建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实验室,完善课程考核制度,打造“学生为主体”课堂;注重过程管理等改革,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is the cor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oday’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injected new energy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order to better leverage the important role of microbiology laboratory cours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new teaching ideas for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courses were explored. We have constructed and optimized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mproved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ed open laboratories, improved course assessment systems, created a “student-centered” classroom and emphasized experimental process management, etc. Through these reform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ies were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实验 人工智能 教学改革 考核模式
下载PDF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影响与机遇 被引量:3
6
作者 熊岑 赵俊仁 +2 位作者 张玲 康瑾 苏志义 《中国食品》 2023年第18期103-105,共3页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对很多传统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在食品领域,AI显著提升了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使得传统的岗位需求有所缩...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对很多传统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改变。在食品领域,AI显著提升了食品生产、质量控制、研发、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使得传统的岗位需求有所缩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然而,人工智能带来的行业革新过程又催生了新生岗位的需求,并对人才的创新性、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就业率 人力成本 岗位需求 食品领域 突破性发展 工作效率
下载PDF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考核机制构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巍 尹爱国 +2 位作者 夏春雨 徐波 韦明肯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11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依据“新工科”的建设理念与要求,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极为重要。解析当前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评价考核现状,提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近年来,在工程认证背景下,依据“新工科”的建设理念与要求,有效地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极为重要。解析当前生物工程的专业课程评价考核现状,提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构建生物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与多元考核机制模式,以期激励学生努力奋进,形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的机制,并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满足工程认证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认证 生物工程 专业课程 过程性评价 多元考核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长秀 《中国食品工业》 2020年第7期36-37,共2页
食品微生物实验教学与相关专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食品微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因此,在实验课堂上,要求学生们能够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高他们所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 实验教学 综合素质 培养途径
下载PDF
龙眼核淀粉的液化及糖化工艺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玲 陈淇 +3 位作者 高伟芳 叶家怡 黄盛锋 温婉仪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15-122,共8页
为探究龙眼核发酵酿制保健酒原料预处理方式,对龙眼核淀粉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龙眼核粉进行酶解处理,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并比较了双酶协同酶解和两步酶解的... 为探究龙眼核发酵酿制保健酒原料预处理方式,对龙眼核淀粉酶解工艺进行优化。采用中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对龙眼核粉进行酶解处理,以还原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并比较了双酶协同酶解和两步酶解的效果。最终确定双酶协同酶解法效果优于两步酶解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40 U/g中温α-淀粉酶和180 U/g糖化酶、pH6.0、酶解温度65℃、酶解时间120 min。在此条件下还原糖含量为75.93%,与两步酶解法相比,其还原糖含量高44.94%,时间缩短8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核 液化 糖化 工艺优化 还原糖含量
下载PDF
新常态下实习教育改革助力实用型工科人才培养——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0
作者 熊岑 张玲 +1 位作者 赵俊仁 张钟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7期115-117,共3页
实习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实习实践教育的改革,提升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以OBE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拓展实习行业范围和提升实... 实习实践教育是培养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实习实践教育的改革,提升食品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以OBE的“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拓展实习行业范围和提升实习基地数量质量、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加强实习过程管理、注重反馈评价、加强校企联动实施项目落地的人才能力培养等方式,为实用性工科人才培养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教育 实用性工科人才 教育改革
下载PDF
L-阿拉伯糖异构酶催化生物合成D-塔格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德煌 陈少先 +1 位作者 刘仁荣 徐波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0期232-240,共9页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种稀有的天然六碳酮糖,是D-半乳糖同分异构体、D-果糖C-4位置上的差向异构体,学术界把这类天然存在较为罕见的单糖称为稀有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催化法合成D-塔格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D-塔格糖的物理化学性... D-塔格糖(D-tagatose)是一种稀有的天然六碳酮糖,是D-半乳糖同分异构体、D-果糖C-4位置上的差向异构体,学术界把这类天然存在较为罕见的单糖称为稀有糖。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催化法合成D-塔格糖的研究背景和意义、D-塔格糖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并重点介绍了生物合成D-塔格糖主要的生物酶L-阿拉伯糖异构酶(L-arabinose isomerase,L-AI)的性质及结构和L-阿拉伯糖异构酶N-糖基化分子改良,并对未来D-塔格糖的生物合成研究做出展望,以期为D-塔格糖进行工业产业化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塔格糖 L-阿拉伯糖异构酶 N-糖基化 工业应用
下载PDF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食品添加剂》课程体系构建
12
作者 李颖 徐波 +2 位作者 汤志梅 张玲 吴菲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年第13期268-271,共4页
基于课程思政的目的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特点,将构建思政融入其课程的体系构架与教学路径,并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合理修订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食... 基于课程思政的目的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特点,将构建思政融入其课程的体系构架与教学路径,并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合理修订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发展与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知识的普及结合起来,投身于食品工业的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从而充分发挥本课程思政育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食品添加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两种生物刺激剂对增城迟菜心幼苗生长的影响
13
作者 何勤勤 林思敏 +3 位作者 张锦婷 蔡杏株 韩寒冰 黄新敏 《南方农业》 2024年第9期175-178,共4页
为探究生物刺激剂在迟菜心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了海藻肥、鱼蛋白油2种生物刺激剂对增城迟菜心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均显著影响迟菜心幼苗生长,1.5 g·L^(-1)的海藻肥和1.5 g·L^(-1)鱼蛋白油处理下... 为探究生物刺激剂在迟菜心育苗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了海藻肥、鱼蛋白油2种生物刺激剂对增城迟菜心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2种生物刺激剂处理均显著影响迟菜心幼苗生长,1.5 g·L^(-1)的海藻肥和1.5 g·L^(-1)鱼蛋白油处理下,迟菜心的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实际光合速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壮苗指数分别较对照提高84.2%和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城迟菜心 生物刺激剂 叶绿素相对含量 光合速率
下载PDF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在高校“酶工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酶定向进化”为例
14
作者 区晓阳 李莉梅 欧阳乐军 《成才之路》 2024年第9期21-24,共4页
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生物学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酶的生产和应用,是生物与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主干课以及下游课程。新时代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酶定向进化”课... 酶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发展迅速的生物学科课程,学习内容主要是酶的生产和应用,是生物与食品类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求学期间要学习的专业课程,是生物工程主干课以及下游课程。新时代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酶定向进化”课程教学中运用以“目标”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稳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问题导向 酶工程 定向进化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茂 邓毛程 +2 位作者 何雪莹 欧巧玲 尹爱国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85,共4页
采用七叶苷分离培养基初筛、4-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al)显色法复筛的方法从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糟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26S r DNA 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 采用七叶苷分离培养基初筛、4-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al)显色法复筛的方法从广东客家娘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糟中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酵母菌,通过26S r DNA D1/D2区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获得1株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较强的假丝酵母Candida apicola kj312。该菌株所产的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宽的底物特异性,最适底物为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最适反应温度为60℃,在25~65℃范围内,相对酶活力>50%;最适p H值为4.5,在p H值为4.0~7.0酸性范围内,相对酶活力>80%;1 mmol/L的Ca2+、Mn2+、Zn2+和Fe2+及100 mmol/L的Ca2+、Zn2+和Fe2+能显著提高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娘酒 Β-葡萄糖苷酶 酵母 筛选 鉴定 酶学性质
下载PDF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桂芹 周宇烨 李鑫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3-98,共6页
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常用药剂,为评价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5个省(区)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采用药剂和紫外线诱导戊... 戊唑醇是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常用药剂,为评价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及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5个省(区)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并采用药剂和紫外线诱导戊唑醇的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抗性菌株,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68株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平均EC;为(4.517 3±1.270 6) mg/L,菌株频率呈连续单峰分布,未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群体。因此,将该EC;作为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的敏感性基线,根据FAO抗性分级标准,未发现抗性菌株。通过药剂逐代诱导获得抗性菌株6株,抗性倍数介于5.64~10.13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1株抗性菌株抗性可以稳定遗传。紫外线诱导获得8株抗性菌株,抗性倍数介于5.88~15.60之间,菌丝生长速度、菌丝干质量均低于亲本菌株,仅有3株菌株抗性可以稳定性遗传。说明香蕉弯孢霉叶斑病菌对戊唑醇仍敏感,抗药性风险低,生产上可继续使用戊唑醇防治香蕉弯孢霉叶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弯孢霉叶斑病 Curvularia lunata 戊唑醇 敏感性 EC 抗药性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对广藿香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17
作者 徐海明 张炜 +2 位作者 陈世亮 曹阳发 梁宇欣 《现代园艺》 2025年第6期6-8,共3页
广藿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如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的含量,直接关系广藿香的药效和安全性,测定这些成分对评价广藿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优化栽培环境,选择甲醇超声提取广藿香主要成分,通过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 广藿香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如广藿香醇、广藿香酮等的含量,直接关系广藿香的药效和安全性,测定这些成分对评价广藿香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优化栽培环境,选择甲醇超声提取广藿香主要成分,通过联用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分析了不同采收期、土壤类型等不同生态环境下其主要成分的差异。同时,评估了广藿香中的重金属含量,以筛选出最适合广藿香种植的土壤质量标准。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环境对广藿香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在6月末采收期,种植于微酸性砂质土壤中的广藿香醇含量最高,平均为2.005%,对比10月末采收期提高了0.115%,此时广藿香酮的平均含量为0.153%。相比之下,其他采收期和土壤类型下的广藿香酮和广藿香醇含量均较低。该方法能够高效、可靠地反映广藿香主要成分含量,对提升其品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旨在推动中药材质量评估方法进步,保障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挥发油成分 质谱仪 气相色谱仪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不同荔枝品种对炭疽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18
作者 许兆葳 李莎 +7 位作者 赵俊生 欧阳乐军 赵永国 沈超 张玲 陆光远 刘杰凤 王俊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70-80,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广东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并评估当地28个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为开展荔枝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茂名)采集的疑似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广东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及优势生理小种,并评估当地28个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为开展荔枝抗病育种及病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茂名)采集的疑似病叶及病果中分离炭疽病菌,并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和多基因系统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离体接种法,对28个主栽荔枝品种的叶片和果实进行炭疽病离体接种,通过测定病斑面积、病情指数等指标,并采用欧式平方距离法和组内联结法进行聚类分析,评估各品种的抗病性。【结果】成功分离出2种荔枝炭疽病病原菌,共计8个菌株;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6株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2株为果生炭疽菌(C.fructicola),其中菌株LZTJ1致病力最强。在27份荔枝品种的叶片和18份荔枝品种的果实中进行离体接种鉴定,分别发现11个(40.74%)和9个(50.00%)荔枝品种具有较好的炭疽病抗性。通过叶片接种鉴定获得5份高抗品种,果实接种鉴定获得3份高抗品种,叶片和果实同时抗病的品种为‘御金球’‘白蜡’和‘冰荔’。此外,同一品种的不同部位感病性有所不同,果实相较于叶片具有更高的敏感性。通过聚类分析,将17个荔枝品种的抗病性划分为4类,其中抗性品种占比为35.29%,大部分品种属于感病品种。【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茂名地区荔枝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致病力差异,并探明当地主栽荔枝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出的‘御金球’‘白蜡’和‘冰荔’3个抗炭疽病品种可作为未来抗病育种的重要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品种 炭疽菌 离体接种 抗性鉴定 聚类分析 炭疽病分级
下载PDF
荔枝结果大小年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子机理
19
作者 陆光远 许美花 +2 位作者 赵永国 沈超 欧阳乐军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8-113,共6页
广东省荔枝的年产量占全球荔枝产量的三分之一,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荔枝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导致产量不稳定,制约了农民增收和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认为引起荔枝结果大小年的原因主要有:... 广东省荔枝的年产量占全球荔枝产量的三分之一,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荔枝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导致产量不稳定,制约了农民增收和荔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有的研究认为引起荔枝结果大小年的原因主要有:越冬期温度、树体营养状况、水分状况与光照强度、内源激素含量等。温度影响荔枝开花的分子机理研究较为透彻,但树体营养状况如何调控荔枝大小年结果的分子机理仍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影响荔枝大小年与温度、水分及光照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LcFT基因、LcFLC基因、葡萄糖代谢途径与荔枝开花、坐果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并讨论了优化荔枝大小年现象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大小年 花芽分化 落果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研究——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20
作者 陈少先 汤志梅 +3 位作者 李海刚 李颖 何芝兰 徐波 《食品工业》 2025年第2期223-227,共5页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实验室设备闲置、实验室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资源。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学生对专业探索兴趣,锻炼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食... 近年来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高校都出现了实验室设备闲置、实验室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极大地浪费了国家资源。因此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加快高校实验室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发学生对专业探索兴趣,锻炼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利用效率为着眼点,基于实验室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当前实际出发,提出了提高实验室利用率与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完善实验室实践平台建设和管理,综合锻炼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期达到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并提高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 实验室利用率 创新能力 实验室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