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师范生采纳意愿模型与策略研究——基于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3671份问卷的分析
1
作者 朱龙 招紫慧 胡小勇 《教育导刊》 2024年第11期21-29,共9页
提升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此,在UTAUT模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基础上引入... 提升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是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为此,在UTAUT模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模型)基础上引入个体创新与TPA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因素,构建了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采纳意愿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3671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采纳意愿受到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个体创新、促进条件和TPACK的影响。此外,性别和专业调节效应不显著,年级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因此应建立科学应用机制,提升师范生对师生人工智能教育的科学认知;破解智能技术工具壁垒,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设计能力,聚焦智能时代师范生设计思维培养;开设智能教育教师教育类课程,提升师范生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素养;推进深度融合创新,构建“智能+”育人支持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师范生 意愿
下载PDF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乡村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2
作者 李何婷 孔祥钰 +2 位作者 谢雪淇 曹灿芬 朱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4年第10期79-83,共5页
为深入了解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作用,作者针对广东省肇庆市乡村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平台推动了乡村教师数字化转型发展,但仍存在应用场景单一、资源类型有待丰富、研修活动有待深化、研修支持有待增强等问题。对此,文章从资源... 为深入了解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作用,作者针对广东省肇庆市乡村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平台推动了乡村教师数字化转型发展,但仍存在应用场景单一、资源类型有待丰富、研修活动有待深化、研修支持有待增强等问题。对此,文章从资源更新、平台升维、活动赋智、深度融合、五育并举五个方面提出推进策略,以期为乡村教师发展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乡村教师 数字化转型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数字转型视野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
3
作者 杨婕妤 吴冰 +2 位作者 陈玉香 卢珏蕾 朱龙 《教育信息技术》 2024年第6期26-30,共5页
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对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茂名市乡村教师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数字化应用较为普遍、具备较好的数字社会责任,但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知识与技... 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对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茂名市乡村教师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教师数字化应用较为普遍、具备较好的数字社会责任,但教师数字化意识、数字知识与技术、专业发展有待提升。文章从提升科学认知、构建支持体系、深化多方协同、创新应用驱动、评培融合助力五个方面提出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转型 乡村教师 数字素养 策略
原文传递
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师教育课程重构的内涵与当代关照 被引量:12
4
作者 付道明 《教育评论》 2019年第11期106-110,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经济与社会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为谁培养教师"的根本性问题。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宏观政策为基石构建教师教育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经济与社会走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高等师范院校必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以及为谁培养教师"的根本性问题。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宏观政策为基石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体系是应对之策和现实关照。重构幼儿、小学、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师教育,有助于构建"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课程思政 课程重构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韩迎春 吴海坚 +2 位作者 梁慧勤 陈慧华 陈明树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90-102,共13页
以866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用途测验、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等工具探讨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学段、教龄、任教学科类型等因素对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创造性思维上,初中教... 以866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用途测验、中文远距离联想测验、创造性教学行为量表等工具探讨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学段、教龄、任教学科类型等因素对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创造性思维上,初中教师思维的流畅性显著好于小学教师;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总体上呈现出随教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在教龄为7~15年时,任教学科类型对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表现出显著影响;在创造性个性特征上,初中教师的一般创造力显著好于小学教师。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总体上随教龄的增长而增长,初中各教龄阶段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教龄为7~15年时,任教学科类型对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效能感表现出显著影响。研究结论为:在培养教师教育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学段、教龄和任教学科类型等因素的影响,抓住教师教育创新能力发展变化的敏感期(教龄7~15年),从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教学行为培养、创造性教学效能感提升、创造性班级氛围营造等多途径培养教师教育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 教育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 创造性教学行为 创造性个性特征
下载PDF
数字转型视野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发展动向、场景建构与实践建议 被引量:30
6
作者 朱龙 张洁 +3 位作者 吴欣熙 林依乔 招紫慧 付道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深化教育数字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测评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整的功能,是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环节。伴随化、常态化、大规模的测评新需求以及智能化、自适应、情境化的测评新技术相互作用,教师数字...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深化教育数字转型,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测评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整的功能,是发展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环节。伴随化、常态化、大规模的测评新需求以及智能化、自适应、情境化的测评新技术相互作用,教师数字素养测评范式从基于结果测评迈向伴随式测评、测评目标从筛选甄别迈向教评融合、测评手段从自陈式问卷迈向智能测评、测评内容从简单知能迈向问题解决能力、测评数据从单一数据迈向多模态数据。基于“技术赋能、场景融合、过程伴随”的理念,文章建构了四类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场景:人机对话支持的数字化意识与责任测评场景、适应性评测技术支持的数字技术知识测评场景、虚拟现实支持的数字技术技能测评场景、数据驱动的数字化应用与专业发展测评场景。最后,从标准引领、应用驱动、数字认证、技术赋能、赋智增能五个方面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测评实践建议,以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力教育数字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转型 教师 教师数字素养 发展动向 测评场景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模式及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付道明 朱龙 《教师教育学报》 2022年第3期28-36,共9页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对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实现国家发展目标都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对打造大湾区教育和人才高地、实现国家发展目标都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充分运用协同理论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模式,要以“互联网+”的思维、理念、技术、平台为依托,一方面推动粤港澳三地区域内不同组织机构(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推动职后教师培训全面走向专业化。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教师教育”协同育人提出如下策略:第一,运用“互联网+”思维,确立大湾区教师教育协同发展愿景;第二,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教师需求,实现大湾区教师教育精准协同;第三,建立U-G-S与T-P-T协作联盟,提升大湾区教师教育协作效能;第四,推动教师教育产教融合,培养面向未来、走向卓越的大湾区教师;第五,以数据为驱动,建立科学、连续的大湾区教师教育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互联网+教师教育 协同育人 高质量发展 教师教育评价
下载PDF
从技术应用迈向知识创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1
8
作者 付道明 朱龙 麦子号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1年第22期54-58,63,共6页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有效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使在线教学从疫情期间的应急性教学转变为常态化教学,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数据分析和...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有效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使在线教学从疫情期间的应急性教学转变为常态化教学,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混合,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文章结合数据分析和现状调研,系统梳理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在线教育和在线教学素养现状,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推动教师在线教学能力从“技术应用”迈向“知识创造”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教学 能力 中小学教师 技术应用 知识创造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与趋势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龙 《数字教育》 2020年第3期16-20,共5页
以智能技术创新教师教育正成为当前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基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围绕教师教育模式、课程、环境、... 以智能技术创新教师教育正成为当前破解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目标,基于人工智能新技术、新工具、新理念,围绕教师教育模式、课程、环境、资源、师资与评价构建智能时代的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路径,并总结其发展趋势:教师教育模式丰富化,校企协同走向深度化;教师教育环境智能化,全面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资源多样化,个性化学习成常态;教师教育师资多元化,人机协同教学成标配;教师教育测评精准化,助力职前职后紧密衔接。随后,提出了推动教师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智能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教育 发展路径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的人本主义追求——对UNESCO《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的解读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炜 赵帅 黄慕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1,共9页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该指南特别强调将人本主义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价值旨归,可以视为GenAI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的有益探索和先声回应。《指南》包括的6部分内容从风险与挑战... 202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与研究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南》。该指南特别强调将人本主义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价值旨归,可以视为GenAI在教育领域创新应用的有益探索和先声回应。《指南》包括的6部分内容从风险与挑战、策略与调控、突破与尝试三个维度展开,依次系统分析了GenAI在教育及科研环境中的潜在风险与挑战,设计了全面的治理策略与政策调控方案,并探索了GenAI的教育创新应用。纵览该指南发现,无论是从教育理念到具体实践,抑或是从社会责任到人的发展,GenAI与教育的深度耦合均以“人本”为最终旨归与核心要义。该指南对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四重启示:理念层面上,GenAI应促进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确保其先进技术的红利能够普惠所有学习者;实践层面上,GenAI应更加贴合人的自然认知和发展规律,确保其服务于教育的核心价值;社会层面上,GenAI应逐步完善伦理准则和法律框架,应对其带来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挑战;人本层面上,GenAI应凸显人的主体角色,确保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并尊重文化和个性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人本主义 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课程思政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高校师范生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一敏 蔡福旭 李丹瑶 《教育信息技术》 2023年第9期26-30,共5页
为了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创新,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程逐步开展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以广州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构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教师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思... 为了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创新,新时代下高校专业课程逐步开展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章以广州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现代教育技术》为例,构建了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教师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新途径。通过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和应用方法,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并采取问卷调查对学生的认知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所建构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改进认知、改善态度、改变行为”的效果,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功能,实现了课程思想政治引领和知识传授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名师课堂”助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阳慧玲 杨婕妤 +2 位作者 谢雪淇 曹灿芬 朱龙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第21期101-105,共5页
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广东省开展了“名师课堂”实验区建设项目,依托名师工作室带动名师、乡村教师协同发展。为深入推进名师课堂应用,本研究针对实验... 乡村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基石,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针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广东省开展了“名师课堂”实验区建设项目,依托名师工作室带动名师、乡村教师协同发展。为深入推进名师课堂应用,本研究针对实验区名师和乡村教师展开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名师课堂推动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保障机制不足、资源应用程度不深、技术赋能作用不显著、研修效果有待提升、活动设计有待深化的问题。对此,本研究从保障机制、资源应用、技术赋能、能力提升、活动设计五个方面提出名师课堂助推广东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师课堂 乡村教师 专业发展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如何发挥AIGC的教育效能?——基于响应面分析的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培养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子荀 王炜 +2 位作者 吴开华 高瑞翔 付道明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9期14-25,共12页
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培养成为素养发展的关键一步。基于此,文章将公平性、不确定性、鲁棒性作为测试指标,将准确性、高效性作为评价指标,将字数、要点数、... 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技术赋能教师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培养成为素养发展的关键一步。基于此,文章将公平性、不确定性、鲁棒性作为测试指标,将准确性、高效性作为评价指标,将字数、要点数、追问轮次、正确率、拓展度、意识度作为实验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了“面向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培养的AIGC问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IGC生成内容的测试因素(字数、要点数、追问轮次)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具有显著影响;三个测试因素及其因素组合之间存在响应面上的交互作用;在合理控制字数的前提下,保持要点数适中并不断追问,是确保AIGC给出优质答案的最佳路径。根据此研究结论,文章基于扰动临界点机制、角色导向机制、高意识思维链机制提出了AIGC的实践路向。文章应用AIGC对学习者的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进行研究,揭示了AIGC培养学习者数字素养高意识能力的教育效能,可为应用AIGC开展教育实践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高意识能力 生成式人工智能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愿景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龙 李何婷 孔祥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第6期23-29,共7页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作用不容忽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育资源供给、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技术应用的视角出发,围绕高质量公平、高质量环境、高质量教学、...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人工智能赋能作用不容忽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育资源供给、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育评价、教育治理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从技术应用的视角出发,围绕高质量公平、高质量环境、高质量教学、高质量育人四个维度提出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5G推动“三个课堂”落地,促进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构建虚实融生的学习环境,创设沉浸式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教学助手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人机协同教学;智能评测工具替代教师,助力个性化学习落地;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推动精准化的教与学。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阐述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愿景:一是立德树人,培养面向智能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优质均衡,推动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成为现实;三是教师发展,智能教育素养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四是伦理规范。“以人为本”推进教育人工智能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虚拟现实 大数据
下载PDF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设计思维智能测评:理论框架与实践建议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龙 吴欣熙 《数字教育》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提升教师设计思维是推动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关键路径。测评是发展教师设计思维的重要环节,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设计思维测评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设计思维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设计思维是一... 提升教师设计思维是推动教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的关键路径。测评是发展教师设计思维的重要环节,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设计思维测评提供了新的路径与方法。本文在系统梳理设计思维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设计思维是一个融合设计思维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复杂素养体系,并结合智能测评流程与智能测评技术构建教师设计思维智能测评框架。最后提出教师设计思维智能测评建议:融入循证理念,推动教师设计思维测评科学化;融合伴随式评价,推动教师设计思维测评精准化;融汇智能评价工具,推动设计思维测评常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师 设计思维 智能测评
下载PDF
略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16
作者 朱旭 周峰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9年第6期92-96,共5页
振兴我国的教师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无疑举足轻重。研究发现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存在培养目标趋于同质、教育类课程相对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师资队伍较为薄弱、课堂教学比较陈旧、培养培训相对分离等问题,极... 振兴我国的教师教育,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的质量无疑举足轻重。研究发现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存在培养目标趋于同质、教育类课程相对弱化、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师资队伍较为薄弱、课堂教学比较陈旧、培养培训相对分离等问题,极不适应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的需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育改革应采取的对策包括:以"差异化"明晰培养目标,构建分层分类的师范生培养体系;以"专业化"统领价值取向,重建实效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以"全程化"养成教师素质,形成实践导向的师范生技能培养体系;以"胜任化"强化岗位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育师资队伍;以"信息化"驱动教育创新,搭建现代化的教师教育智慧系统;以"终身化"助力持续发展,建立共赢的教师培养培训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教师教育改革 问题导向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程与党史学习教育融合策略探析
17
作者 靳凯辉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02-109,共8页
通过实施三维并举、创新协同的策略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更加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思政课程的本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深刻的道理讲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和生动,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 通过实施三维并举、创新协同的策略将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能更加科学地理解和把握思政课程的本质内涵,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将深刻的道理讲解得更加深入、透彻和生动,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目标,即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接受课程所传达的道理,从而达到“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的终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并举 创新协同 党史学习教育
下载PDF
大语言模型支持的元综合研究:基于智能体的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仇星月 陈向东 +2 位作者 陈鹏 褚乐阳 崔萌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1期63-72,共10页
大语言模型凭借强大的分析与推理能力正在变革教育研究范式,特别是其在智能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为系统性解决科研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聚焦元综合这一典型的研究任务场景,探讨如何基于智能体的方法提供更加... 大语言模型凭借强大的分析与推理能力正在变革教育研究范式,特别是其在智能体技术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为系统性解决科研领域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此,文章聚焦元综合这一典型的研究任务场景,探讨如何基于智能体的方法提供更加系统化的支持:首先,文章提出了多步骤规划、协同模式构建、提示赋能、工具集成的元综合智能体应用原则,设计了由6个智能体协同的应用模式,并基于该模式开发了元综合智能体工具。然后,文章通过案例研究将智能体工具应用于典型的元综合任务,发现与人类团队相比,智能体更能遵照元综合研究流程执行任务,生成结果更全面;人类团队在应用过程中对智能体的准确性和使用体验给予了积极评价。最后,文章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智能体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深入解决教育研究实践问题提供新的人机协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智能体 元综合 教育研究
下载PDF
教师角色定位与课堂教学重构:教师互动行为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尹弘飚 林炜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教师互动行为是研究师生关系的有力抓手,相关研究结果对我们重构教师角色及课堂教学均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我国课程教学情境中的教师互动行为,发现“教师领导型互动”和“学生自主型互动”两种行为是共存的,由此衍生出我国课堂教... 教师互动行为是研究师生关系的有力抓手,相关研究结果对我们重构教师角色及课堂教学均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我国课程教学情境中的教师互动行为,发现“教师领导型互动”和“学生自主型互动”两种行为是共存的,由此衍生出我国课堂教学中值得期待的四种教师角色: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手艺精湛的工匠、医术高明的医生和安排有序的调度员。这些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和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互动行为 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在线教育价值投入-产出度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鹏泽 黄嘉歆 华子荀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10期74-85,共12页
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其中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价值何在、在线教育价值量如何界定等问题,是在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支撑,聚焦在线教育在教师、学生线上互... 在线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前主要的研究主题之一,其中在线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价值何在、在线教育价值量如何界定等问题,是在线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文章以价值共创理论为支撑,聚焦在线教育在教师、学生线上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在线教育的主体、价值、共创过程;然后文章以某高校专业课程为例,对学习小组的作品共创进行教育价值投入-产出度分析,通过对参与主体前期教育投入与后期教育产出的因素分析,定义了在线教育知识传播过程的教育价值内涵;最后文章验证了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在线教育知识传播模式的有效性。文章的研究丰富了在线教育价值的研究,通过价值共创的理论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赋予教育的核心价值,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并为在线教育价值研究、知识传播模式研究、小组协作价值共创等研究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共创理论 在线教育 知识传播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