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脂血症大鼠病程进展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朵生 李坤平 +1 位作者 朴胜华 郭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代谢组学法动态观察高脂血症大鼠造模过程中尿液的代谢轮廓的改变,寻找高脂血症演进过程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运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并收集不同...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代谢组学法动态观察高脂血症大鼠造模过程中尿液的代谢轮廓的改变,寻找高脂血症演进过程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将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运用高脂乳剂灌胃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并收集不同时间点的尿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并进行多元数据分析。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高脂血症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呈现动态演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3-羟基丁酸、乙酸乙酰、丙酮酸、肌酐、N-氧化烟酰胺明显升高,而柠檬酸、马尿酸、牛磺酸以及3-吲哚硫酸、肌酸、乌头酸明显下降。结论在高脂血症大鼠病程进展过程中,出现了能量代谢紊乱、炎症和氧化应激。该研究加深了对高脂血症发病机制的认识,为研发有效防控高脂血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代谢性核受体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毓 王来友 郭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94-397,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广泛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流行并有低龄化的发病趋势,寻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靶点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代谢...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我国是继病毒性肝炎后的第二位常见肝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广泛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球流行并有低龄化的发病趋势,寻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新靶点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代谢性核受体PXR、CAR、LXR、FXR、PPAR为核受体家族重要成员,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确定了其在体内脂质代谢、糖异生等方面的重要角色,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新靶点。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PXR CAR LXR FXR PPAR
下载PDF
昼夜节律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朱春水 孙玲 +1 位作者 王来友 郭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98-402,共5页
人类健康的生活源自正常的昼夜节律,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有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内源性的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预测周边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使机体内在代谢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这种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广泛的调控机体代谢,昼... 人类健康的生活源自正常的昼夜节律,地球上的生物几乎都有和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内源性的昼夜节律使生物能够预测周边环境周期性的变化,使机体内在代谢和周边环境保持一致。这种内源性的昼夜节律广泛的调控机体代谢,昼夜节律一旦失调,机体的代谢将出现紊乱;同样机体代谢也可以干预昼夜节律。近年来,昼夜节律失调与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病关系的深入研究,为代谢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本文主要综述昼夜节律调控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阐述昼夜节律失调和糖脂代谢紊乱的联系与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节律 节律失调 糖脂代谢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人参首乌提取物对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展远 邓德城 +3 位作者 朱亚东 杨旭 赵文静 贝伟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首乌(RSSW)提取物对慢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和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丙磺舒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联合腹腔注... 目的研究人参首乌(RSSW)提取物对慢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的行为学以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和5-羟色胺(5-HT)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丙磺舒和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联合腹腔注射C57BL/6小鼠5周(每周2次)制作小鼠慢性PD模型,连续30 d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RSSW(90、180 mg/kg)和美多芭(100 mg/kg)治疗。最后通过转棒法检测小鼠运动能力,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以及5-HT的含量。结果 RSSW给药30 d能提升丙磺舒和MPTP联合造模致小鼠帕金森病的运动能力,提高纹状体内DA和5-HT的含量。结论 RSSW能减轻丙磺舒和MPTP小鼠慢性帕金森病模型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恢复模型动物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首乌 慢性帕金森病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下载PDF
大蓟提取物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梦梦 陈桢琳 +1 位作者 郝雅坤 郭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1590-1595,共6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大蓟提取物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大蓟提取物,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其主要成分。实验小鼠先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造模组(n=16),造模组小鼠采用饮食诱导建立高胆固醇...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大蓟提取物改善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大孔树脂吸附法制备大蓟提取物,并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鉴定其主要成分。实验小鼠先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造模组(n=16),造模组小鼠采用饮食诱导建立高胆固醇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n=8)及大蓟提取物组(n=8)。大蓟提取物组小鼠灌胃大蓟提取物400 mg/(kg·d)(以提取物计),其余2组小鼠灌胃等体积0.3%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持续6周。给药结束后,以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评价大蓟提取物的干预效果,并通过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大蓟提取物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相关机制。结果从大蓟提取物中共鉴定出绿原酸、蒙花苷、柳穿鱼叶苷等12种成分。给药6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C水平显著升高、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出现大量脂滴,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索结构被破坏。与模型组比较,大蓟提取物组小鼠血清中TC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脏组织中的脂滴明显减少,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紧密排列,肝索排列整齐。代谢组学研究显示,大蓟提取物干预后,乙醇胺、富马酸、胆固醇等代谢产物水平发生显著回调;最终得到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3条代谢通路。结论大蓟提取物的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和黄酮类,如绿原酸、蒙花苷、柳穿鱼叶苷等;大蓟提取物可能通过调节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及分布,以及调节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3条主要的差异代谢通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改善肝脏脂质蓄积、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改善高胆固醇血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蓟提取物 代谢组学 高胆固醇血症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老龄小鼠肠道组织内源性代谢物的干预作用研究
6
作者 谭淑瑜 肖雪 +2 位作者 罗朵生 朴胜华 郭姣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讨复方贞术调脂方对自然衰老C57BL/6小鼠肠道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方法:C57BL/6雌性小鼠分为3组,包括青年组(2月龄)、老龄组(24月龄)和复方贞术调脂方给药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3组小鼠肠道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检测。结果:3组小鼠的肠道组织中共鉴定出16个与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给药后,13个差异代谢物发现有显著性向青年组调节的趋势,经过对差异代谢物的分析,发现属于肠道组织化学成分的脂质和属于肠道分泌物的胆汁酸的代谢产物发生了变化。结论:老龄小鼠肠道组织的脂质和胆汁酸代谢明显异常,复方贞术调脂方可能通过调节脂质和胆汁酸代谢,从而发挥延缓肠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复方贞术调脂方 衰老 肠道组织
原文传递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健媚 郭姣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390-393,共4页
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 随着中药血清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国内许多学者都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中药复方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对中药血清药理学实验动物的选择、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对照组的设定与血清的添加量、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明血清药理学在中药体外药效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血清药理学 体外实验 药效学
下载PDF
白果内酯通过Nrf2/HO-1信号通路改善氧化应激所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徐玮 梁文意 +4 位作者 郭彩娟 黄亿健 李育平 贝伟剑 郭姣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目的研究白果内酯对过氧化氢(H_2O_2)所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CMEC/d3与HEB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模型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组(500μmol/L)、白果内酯低中高剂量组(0.2、1、5μmol/L)、依... 目的研究白果内酯对过氧化氢(H_2O_2)所致体外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hCMEC/d3与HEB细胞共培养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模型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H_2O_2模型组(500μmol/L)、白果内酯低中高剂量组(0.2、1、5μmol/L)、依达拉奉(10μmol/L)阳性组。给予不同浓度白果内酯及依达拉奉预处理体外血脑屏障模型24 h,利用H_2O_2(500μmol/L)诱导2 h模拟氧化应激损伤。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同时检测血脑屏障模型一氧化氮(NO)、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乳酸脱氢酶(LDH)及总抗氧化能力;考察跨内皮细胞电阻值及荧光素钠(Na-F)透过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VE-Cadherin)和抗氧化蛋白(Nrf2、HO-1)的表达水平。结果氧化应激会引起体外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下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水平。白果内酯预处理可提高内皮细胞总抗氧化能力及NO、GSH水平,降低LDH水平,维持细胞正常的电阻值及较低的Na-F的透过,同时缓解氧化应激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下调,并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抗氧化蛋白表达。结论白果内酯可作用于抗氧化信号通路Nrf2/HO-1保护氧化应激所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果内酯 血脑屏障 氧化应激损伤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大秦艽汤UPLC指纹图谱及8种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邹婷 赵志峰 +4 位作者 吴安 张誉晴 马存 冼少华 贝伟剑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目的:建立大秦艽汤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3℃;进样量... 目的:建立大秦艽汤U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8个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BEH C_(18)(100 mm×2.1 mm,1.7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检测波长为240 nm;柱温为33℃;进样量为2μL。结果:建立了大秦艽汤UPLC指纹图谱,确定39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1个成分,15批样品相似度均≥0.969。马钱苷酸、龙胆苦苷、升麻素苷、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黄芩苷、甘草酸8个成分在相应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98%~99.18%,RSD为1.27%~3.81%。结论:建立的大秦艽汤UPLC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可为大秦艽汤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秦艽汤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润肠颗粒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梦琴 王雪松 +4 位作者 甘雨涵 卢诗勤 邓琪琪 朱青 郭姣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目的探讨润肠颗粒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润肠颗粒低剂量组(5 g/kg)、润肠颗粒高剂量组(10 g/kg)和莫沙必利组(0.003 g/kg,阳性对照),每组6只。后4组小鼠灌胃洛哌丁胺(0.004 g/kg),每... 目的探讨润肠颗粒对小鼠便秘的改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润肠颗粒低剂量组(5 g/kg)、润肠颗粒高剂量组(10 g/kg)和莫沙必利组(0.003 g/kg,阳性对照),每组6只。后4组小鼠灌胃洛哌丁胺(0.004 g/kg),每天2次,持续给药3 d后开始药物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纯水,各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物,连续给药7 d。末次给药后,测定小鼠粪便含水量和肠道推进率,观察结肠和回肠组织结构以及结肠黏液分泌量,检测结肠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黏蛋白2(MUC2)、干细胞因子(SCF)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促进肠道运动相关因子[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smMLCK)、5-羟色胺受体4(5-HT4R)、MUC2、SCF、c-kit]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润肠颗粒低、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小鼠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水平和MUC2、SCF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促进肠道运动相关因子(润肠颗粒低剂量组nNOS和SCF除外)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肠和回肠损伤均改善;润肠颗粒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黏液分泌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润肠颗粒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能够改善小鼠便秘,其润肠机制可能与促进结肠黏液分泌和MUC2表达有关,其通便机制可能与激活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肠颗粒 便秘 黏蛋白2 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通路
下载PDF
文献阅读与汇报在针灸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11
作者 黄丽贞 靳连海 +3 位作者 刘间怡 林晓婉 龙勤强 武宗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23-26,共4页
针灸学是中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络腧穴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刺灸方法,具有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能力。传统的针灸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种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实践适用的教学方法... 针灸学是中医学生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经络腧穴的理论知识、基础的刺灸方法,具有运用针灸防治疾病的能力。传统的针灸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近年来各种教学改革在不断探索、实践适用的教学方法。文献是知识的载体,阅读文献是学习、了解各方面知识的有效途径。作者在广东药科大学2019级中医学专业的针灸学教学中,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将“文献阅读与汇报”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结合问卷调查分析发现,文献阅读与汇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针灸知识,提高学生学习针灸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针灸临床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有利于提高针灸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文献阅读与汇报 教学改革 中医教育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湿热证五种权重研究方法的诊断性试验准确性比较研究
12
作者 黄晓强 朴胜华 +4 位作者 荣向路 朱青 詹会霞 金英花 郭姣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981-1987,共7页
目的以《2型糖尿病湿热证诊断标准》为例,比较五种中医证候诊断权重研究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分析其诊断效能和特点。方法收集关于2型糖尿病湿热证诊断标准的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和1021例患者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采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比较研... 目的以《2型糖尿病湿热证诊断标准》为例,比较五种中医证候诊断权重研究方法的诊断准确性,分析其诊断效能和特点。方法收集关于2型糖尿病湿热证诊断标准的专家调查问卷数据和1021例患者的横断面调查研究数据,采用诊断性试验准确性比较研究(CDTA)方法,分析知识驱动型赋权方法(专家打分综合法、层次分析法、优序图法)和数据驱动型赋权方法(Logistic回归贡献度法、熵权法)五种常用权重研究方法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P-R曲线下面积(AUPR)、准确率(ACC)、敏感度、特异度,比较其诊断效能和特点。结果在102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89例为湿热证,632例为非湿热。专家打分综合法、AHP法、优序图法在各条目权重分值大小上基本保持一致,专家打分综合法、AHP法和熵权法的各条目权重分值差异比例较小,优序图法和Logistic回归贡献度法的各条目权重分值差异比例较大。五种权重研究方法的AUC(95%可信区间)、AUPR、AC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专家打分综合法[0.913(0.893,0.932),0.851,0.870,0.868,0.875]、层次分析法[0.910(0.890,0.930),0.838,0.879,0.848,0.896]、优序图法[0.919(0.900,0.937),0.858,0.875,0.871,0.875]、Logistic回归贡献度法[0.867(0.842,0.891),0.792,0.853,0.769,0.898]和熵权法[0.895(0.873,0.916),0.820,0.869,0.802,0.908]。结论知识驱动型赋权方法在诊断效能和反映专家经验与知识方面较数据驱动型赋权方法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湿热证 诊断标准 诊断性试验准确性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小檗碱的降胆固醇作用及对CYP7A1、NPC1L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东行 郭彩娟 +2 位作者 方沐潮 贝伟剑 郭姣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16-421,共6页
目的:考察小檗碱降血胆固醇作用及对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小肠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不同剂量的小檗碱给药治疗4 w;检测大鼠肝脏、粪便及... 目的:考察小檗碱降血胆固醇作用及对肝脏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和小肠尼曼-匹克C1型类似蛋白1(NPC1L1)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高脂血症SD大鼠模型,不同剂量的小檗碱给药治疗4 w;检测大鼠肝脏、粪便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评价小檗碱的降脂效果;采用TBA比色试剂盒测定肝脏匀浆和粪便提取物中总胆汁酸(TBA)浓度;采用HPLC法检测大鼠肝脏微粒体CYP7A1酶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法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YP7A1、NPC1L1及与其调节通路相关联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小檗碱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和血清TC水平,降低血清LDL-C,升高粪便中TC水平,并显著增加肝脏及粪便中TBA水平,同时显著上调大鼠肝脏中PPARα、HNF1α、SREBP2、LXRα、CYP7A1的表达和下调小肠中SREBP2、NPC1L1、HNF1α的表达。结论:小檗碱有降胆固醇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LXRα和SREBP2等核因子,进而上调肝脏CYP7A1和下调小肠和NPC1L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高脂血症 CYP7A1 NPC1L1 胆汁酸
原文传递
人参首乌提取物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亚东 罗展远 +4 位作者 蔡志达 徐玮 黄亿健 余江锋 贝伟剑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首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联用丙磺舒(MPT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使用不同剂量人参首乌提取物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致密区的酪氨酸羟化... 目的研究人参首乌提取物对帕金森病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联用丙磺舒(MPTP/p)诱导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使用不同剂量人参首乌提取物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黑质致密区的酪氨酸羟化酶活性变化;1-甲基-4-苯基吡啶(MPP+)刺激损伤不同浓度人参首乌提取物预处理的SH-SY5Y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变化,荧光探针2',7'-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H-DA)进行细胞活性氧检测。结果人参首乌提取物能显著减少帕金森病小鼠大脑酪氨酸羟化酶活性神经元的丢失,抑制MPP+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和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论结合前期药效学的研究结果,人参首乌提取物可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帕金森病所致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首乌 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 1-甲基-4-苯基吡啶 抗氧化应激 多巴胺能神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