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1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职业生涯规划视域下高校职业指导体系实践研究——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南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第3期50-54,共5页
高校职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也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职业指导既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着力点。文章从我国高... 高校职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成长成才,也有利于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职业指导既是推动高校就业工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着力点。文章从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具体实践为例,构建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职业指导全程体系,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职业指导实践做法,如团体辅导与个体咨询,组织生涯人物访谈,开展生涯实训等做法,提升了职业指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职业指导 生涯规划 实践研究
下载PDF
基于党务中心视角探索加强高校学生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南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2,7,共3页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文... 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青年学生中发挥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平台。加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本文从学生党务管理中心视角出发,结合学生党建工作实践经验,系统梳理学生党务管理中心的建设、运作、管理模式,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创新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工作 党务中心 学生干部
下载PDF
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双塔机制”的构建研究——以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例
3
作者 李南 张树媛 +1 位作者 叶凯钰 梅桦林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7期181-182,共2页
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是一项关乎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构建了“双塔机制”,完善和优化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能有效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实效性... 高校党员发展质量保障工作是一项关乎中国共产党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构建了“双塔机制”,完善和优化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能有效确保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实效性,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员 发展质量 保障体系 “双塔机制”
下载PDF
中药学大学生校外实践校研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初步建立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磊 孙悦 +3 位作者 曾宇 王峰 梁生旺 王淑美 《广东化工》 CAS 2016年第24期166-166,170,共2页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要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目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突出问题,要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上,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建设,力争取得明显成效。文章结合我们在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从构建高校—研究平台—企业三环节过度的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践模式对当前大学生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研企三环节 大学生校外实践
下载PDF
中药材生态种植主要模式类型特征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思奇 吴得华 +4 位作者 王红阳 祝纪童 杨野 郭兰萍 康传志 《中国现代中药》 2025年第1期2-13,共12页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阐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生态位理论、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布3个维度对现有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类进行了梳理,并综合考虑中药材原始生... 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是中药资源产业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产方式。阐述中药材生态种植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依据生态位理论、系统层次和区域分布3个维度对现有的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类进行了梳理,并综合考虑中药材原始生境、伴生植物、土地利用类型、田间管理方式等因素,将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分为农田生态种植模式、林药生态种植模式(包括林下中药材种植模式和林木中药材种植模式)、仿野生栽培和野生抚育模式、设施栽培模式(包括荫棚、大棚、温室等设施内的种植模式)四大类。从注重实地调研、加强规划布局、丰富产业链条、加强示范推广4个方面提出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的发展建议,旨在为因地制宜地实践、推广、丰富中药材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中药产业绿色、永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生态种植 种植模式 林下种植 仿野生栽培
下载PDF
滇黄精中的生物碱、高异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6
作者 禤雨鹏 徐伶俐 +3 位作者 郑景中 莫文艳 周雪 葛发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4,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茎中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滇黄精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 本研究旨在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根茎中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肿瘤、抗炎活性。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等多种分离方法对滇黄精乙醇浸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1)H NMR、^(13) C NMR、旋光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阿魏酰真蛸胺(1)、N-顺式-阿魏酰真蛸胺(2)、N-顺式-对-香豆酰真蛸胺(3)、N-顺式-对-香豆酰酪胺(4)、黄精碱A(5)、烟酰胺(6)、腺苷(7)、S-ribalinine(8)、4-甲氧基-N-甲基-2-喹诺(9)、ophiopogonanone G(10)、(±)-5,7-dihydroxy-6,8-dimethyl-3-(2′,4′-dihydroxybenzyl)chroman-4-one(11)、5,7-dihydroxy-6-methyl-3-(4-hydroxy-benzyl)-chromane-4-one(12)、(3 R)-5,7-dihydroxy-8-methyl-3-(2′-hydroxy-4′-methoxybenzyl)-chroman-4-one(13),包括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9),4个高异黄酮类化合物(10~13),其中化合物1~4、7~13为首次从滇黄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黄精属中分离得到。采用CCK-8法测试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的体外细胞毒活性;采用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对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0、12、13对2种肿瘤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A549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其中化合物13抑制作用较强(IC_(50)值为17.99±1.45μmol/L)。化合物10~13均可抑制NO释放,其中化合物11表现出较好的潜在抗炎活性,在16μmol/L下NO抑制率(91.16%±3.51%)优于阳性药地塞米松(64.81%±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化学成分 生物碱类 高异黄酮类 抗肿瘤活性 抗炎活性
下载PDF
《中药化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施
7
作者 马江 向丽敏 +4 位作者 尹永芹 陶曙红 纪瑞锋 沈志滨 邹忠杰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102-105,共4页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升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药化学》课程“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章节为例,基于“三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内部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生物碱:从鸦片战争到医药学生的禁毒意识、文化自信和以人民... 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升中药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中药化学》课程“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章节为例,基于“三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内部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构建“生物碱:从鸦片战争到医药学生的禁毒意识、文化自信和以人民健康幸福为科研中心的家国情怀”的课程思政案例库,塑造“三有”课堂;同时,结合教学团队的具体教学过程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化学 课程思政 生物碱 教学设计
下载PDF
“中药毒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8
作者 龚梦鹃 聂克 +1 位作者 王国恩 魏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4期53-56,共4页
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环节,须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中药毒理学”是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课,也是中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从课程思政融入“中药毒理学”的必要性... 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环节,须以培育时代新人为目标。“中药毒理学”是中药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专业课,也是中药药理学的分支学科。从课程思政融入“中药毒理学”的必要性、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介绍,对“中药毒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培养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毒理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对L929细胞炎症模型中HDAC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吕邵娃 任雨涵 +3 位作者 祝明涛 赵诗雨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抑制HDAC3/8进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TNF-α诱导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方法检测3种皂苷元的最佳给药浓度和TNF-α的最佳造模浓度,以IL-6浓度为指标,运用ELISA法验证炎症模型... 目的:研究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抑制HDAC3/8进而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建立TNF-α诱导的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炎症模型,通过CCK-8方法检测3种皂苷元的最佳给药浓度和TNF-α的最佳造模浓度,以IL-6浓度为指标,运用ELISA法验证炎症模型是否建立成功以及各成分的抗炎能力。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929细胞中HDAC3、HDAC8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通过CCK-8法得到TNF-α的最佳浓度为10 ng/mL,常春藤皂苷元选用浓度为500μmol/L和250μmol/L,齐墩果酸选用浓度为50μmol/L和25μmol/L,刺囊酸选用浓度为25μmol/L和12.5μmol/L。TNF-α诱导后L929细胞模型组中的IL-6含量明显升高(P<0.01),不同浓度给药组对IL-6的含量呈现出不同的抑制效果(P<0.05,P<0.01)。3种皂苷元成分会明显降低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炎症模型的HDAC3、HDAC8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在TNF-α诱导的L929细胞炎症模型中,类叶牡丹3种皂苷元呈现出良好的抗炎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HDAC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春藤皂苷元 刺囊酸 齐墩果酸 抗炎 类叶牡丹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下载PDF
氨糖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有关物质研究
10
作者 薛巧如 刘冰滢 +2 位作者 邹瑜 黎淑贤 陈华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18期57-62,共6页
目的 建立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色谱柱为纳谱ChromCore AQ C18柱(25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 目的 建立测定氨糖美辛肠溶片中盐酸氨基葡萄糖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色谱柱为纳谱ChromCore AQ C18柱(250 mm×4.6 mm,3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采用加速稳定性试验和辅料相容性试验,结合生产工艺分析有关物质的影响因素。结果 已知杂质果糖嗪、2,5-脱氧果糖嗪、吡嗪、5-羟甲基糠醛、糠醛、2-甲基吡嗪、吡咯-2-甲醛、5-甲基糠醛质量浓度分别在0.20~3.30μg/mL、0.20~3.00μg/mL、0.25~7.54μg/mL、0.18~7.04μg/mL、0.25~10.10μg/mL、0.25~10.18μg/mL、0.25~10.17μg/mL、0.26~10.5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测限为0.3~5.0μg/mL,定量限为0.7~20.1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结果的RSD均小于2.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4%~101.20%,RSD为0.33%~2.19%(n=9)。影响制剂有关物质产生的因素为工艺、温度和时间,影响有关物质含量增长速率的因素除工艺外,还有辅料(主要为羟甲基淀粉钠)和水分。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氨糖美辛肠溶制剂中盐酸氨基葡萄糖有关物质的检测。建议优化工艺中干燥温度及时间,考察添加辅料的合理性,并控制片剂中的水分,进一步提高制剂质量的均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糖美辛肠溶片 盐酸氨基葡萄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下载PDF
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静静 庄新辉 +4 位作者 谭雪松 苗长林 兰天晴 张宇 孙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6-541,共6页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使用量的增加,中药渣的排放和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对中医药产业、生态学、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中药渣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是较好的低成本生物质原料,可用... 随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使用量的增加,中药渣的排放和处理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中药渣的资源化利用对中医药产业、生态学、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中药渣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是较好的低成本生物质原料,可用于制备生物炭、复合材料、电催化剂、生物质能源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采用Fulink数字平台对中药渣处理方式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进行汇总,从论文数量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药渣用于动物饲料的制备、生物有机肥是较好的利用方式,同时综述了中药渣的处理现状和综合利用方式且对比了不同处理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了中药渣处理面临的问题并进行展望,以期为中药渣的高价值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 可再生利用 高值化 资源化 生态
下载PDF
电子鼻结合生物胺分析淡水鱼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琳 焦文娟 +5 位作者 赵甜甜 张友胜 周芳 南海军 张业辉 黄文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以三种淡水鱼(草鱼、罗非鱼和鳙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5℃和4℃贮藏条件下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并结合电子鼻和生物胺(BAs)探究在贮藏过程中新鲜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5℃和... 以三种淡水鱼(草鱼、罗非鱼和鳙鱼)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5℃和4℃贮藏条件下色泽、pH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TBARS)、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等理化指标的变化,并结合电子鼻和生物胺(BAs)探究在贮藏过程中新鲜度的变化。结果表明,25℃和4℃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b*值、总色差(ΔE)、生物胺含量、TVB-N和TBARS含量逐渐增大,pH值呈现出先降后升的规律,而L*值和a*值呈现下降趋势。25℃贮藏12 h和4℃贮藏第6天,三种淡水鱼的TVB-N值均超过15 mg N/100 g,均检测到腐胺和尸胺成分,说明淡水鱼开始腐败变质,电子鼻响应信号也均能很好地区分三种淡水鱼新鲜程度变化。综上,贮藏温度和时间是影响淡水鱼新鲜度的重要因素,特征生物胺及电子鼻感应器响应值可以用来判断淡水鱼品质新鲜度变化,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为淡水鱼产品的新鲜度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鱼 电子鼻 生物胺 贮藏
下载PDF
广东道地药材高良姜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鑫 李克杰 +5 位作者 杨全 程轩轩 张春荣 唐晓敏 周良云 潘利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8-72,共5页
对21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产地的高良姜药材进行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采用HNO_3-HClO_4-HF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铅(Pb)、全镉(Cd)、全铜(Cu)的含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 对21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不同产地的高良姜药材进行铅(Pb)、镉(Cd)、砷(As)、汞(Hg)、铜(Cu)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采用HNO_3-HClO_4-HF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铅(Pb)、全镉(Cd)、全铜(Cu)的含量,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砷(As)的含量,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全汞(Hg)的含量;采用相似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处理。21批药材中铅(Pb)的含量范围为0.376~1.297 mg/kg;镉(Cd)的含量范围0.01~0.09 mg/kg;砷(As)的含量范围为0.077~0.142 mg/kg;汞(Hg)的含量范围为0.005~0.021 mg/kg;铜(Cu)的含量范围为1.662~4.703 mg/kg。所测21批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为高良姜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重金属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药学中的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真 陈艳芬 王光宁 《广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0期145-146,169,共3页
本文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依托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教育平台,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并对参与教学... 本文将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中药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依托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教育平台,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翻转,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并对参与教学改革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中药学课程中开展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及动机、自身长远发展等方面均有很大帮助。本文将为中医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抛砖引玉,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药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中医药学科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颖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34期111-114,共4页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中医药相关基础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必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相关学科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具有激发、教育意义的人物事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中医药相关基础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和必要性日益凸显。中医药相关学科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挖掘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具有激发、教育意义的人物事迹,将思想政治教育内涵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创造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活动方法,开展中医药科普活动、文创项目和课外无边界思政,使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育人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医药 教学改革 实践
下载PDF
“四新”建设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娟 《药学教育》 2024年第1期61-64,共4页
针对物理化学较难且抽象的热力学部分引入与中医药思维的碰撞教学,探索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物理化学在中医药专业的知识传播途径。物理化学与传统中医药思维的碰撞式教学,利于完善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现代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拓展其专业思维... 针对物理化学较难且抽象的热力学部分引入与中医药思维的碰撞教学,探索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物理化学在中医药专业的知识传播途径。物理化学与传统中医药思维的碰撞式教学,利于完善中医药专业学生的现代基础理论知识结构,拓展其专业思维,并且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特色中医药专业创新人才培育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中医药 教改
下载PDF
大教育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中药学专业《方剂学》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颖芳 韩彬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1期210-211,共2页
针对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面对的新挑战,分析线下和线上教育各自优劣,指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适应转型。以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特点,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把握线下线上的适当混合,有机互补,形成师生学习... 针对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教育面对的新挑战,分析线下和线上教育各自优劣,指出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适应转型。以中药学专业的《方剂学》课程为例,分析课程特点,提出教师可以通过把握线下线上的适当混合,有机互补,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打造小而精的专业课堂,摸索实践出一条最适合的混合式教学学习模式,供实践教学活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 方剂学 教学改革 互联网+教育 实践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中药学专业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被引量:1
18
作者 时军 张彦 +2 位作者 周海松 刘彩红 王芳 《药学教育》 2022年第3期10-13,共4页
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药学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已超过学术型硕士,但也面临培养动能不足、企业协作度不够、培养评价标准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亟须进行培养模式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进行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高等教育调研,着... 随着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药学专业型硕士招生规模已超过学术型硕士,但也面临培养动能不足、企业协作度不够、培养评价标准专属性不强等问题,亟须进行培养模式创新。在粤港澳大湾区视阈下,进行中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高等教育调研,着眼于中药学人才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提升,进行中药学专硕科研技能二维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取得良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中药学 专业型硕士 培养模式
下载PDF
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白浩东 张子东 +5 位作者 孙延平 祝明涛 张志宏 曾元宁 王秋红 匡海学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4-90,共7页
炙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内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然而,不同的炙法、不同的中药材以及不同的炙制条件都可能对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阐明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炙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炮制方法,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热处理,以改变其内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然而,不同的炙法、不同的中药材以及不同的炙制条件都可能对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阐明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许多学者运用现代分析手段对该方法炮制后的中药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根据炙法所使用的辅料不同,从盐炙、醋炙、酒炙、蜜炙、姜炙和油炙这六种炙法入手,对相关代表性药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了综述,并与各位学者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炙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和复杂性,显著性表现为:相关研究测定了中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炮制后的中药其成分会发生量变和质变,进而增强中药的药理活性或改变药物的作用趋向;复杂性表现为:炮制后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减机制没有得到科学解释,化学结构变化研究仍存在不足之处。旨在为炙法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为完善炙法炮制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炙法 中药 化学成分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用于薏苡仁中杂色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研究
20
作者 黄惠强 黄雨心 +4 位作者 廖梦瑶 林懿 王淑美 王峰 张磊 《化学试剂》 CAS 2024年第8期84-90,共7页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ST)是一种主要由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与黄曲霉毒素相似,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毒性,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易ST污染,但目前针对中药中ST的快速检测研究相... 杂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ST)是一种主要由杂色曲霉和构巢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与黄曲霉毒素相似,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和毒性,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易ST污染,但目前针对中药中ST的快速检测研究相对较少。通过系统优化样品前处理条件及影响检测灵敏度的关键参数,建立了简便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ic-ELISA),用于消费量较大的药食同源薏苡仁中ST的快速筛查。所建立ic-ELISA的半数抑制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 50)为0.11 ng/mL,线性范围为6.25~100μg/kg,加标回收率在79.27%~99.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2%。此外,该方法可抗基质干扰,只需利用溶剂标准曲线即可进行定量。用所建立的ic-ELISA对96批薏苡仁样品进行了检测,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阳性样品进行了确证。该ic-ELISA快速、准确、经济,可作为薏苡仁中ST高通量快筛的技术手段,同时为其他中药中ST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曲霉毒素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 样品前处理 快速筛查 薏苡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