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多糖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化学修饰、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张铭儒 黄嘉欢 +3 位作者 罗露香 姜晓琳 杨全 程轩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19-524,共6页
甘草多糖是一种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构成,作为甘草活性成分之一,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抑菌、调节肠道菌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被应用于食品、医学、材料学领域,经硒化修饰后其抗... 甘草多糖是一种杂多糖,主要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构成,作为甘草活性成分之一,它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保肝、抑菌、调节肠道菌群等广泛的生物活性,已被应用于食品、医学、材料学领域,经硒化修饰后其抗氧化、抗炎、保肝、免疫调节作用会明显增强。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甘草多糖结构特征、生物活性、化学修饰、产品开发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该成分在食品、药品、保健品、农产品等领域的中开发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多糖 结构特征 生物活性 化学修饰 产品开发
下载PDF
^(13)C标记的PLFA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及其在中药生态种植研究领域的展望
2
作者 刘长征 姜晓琳 +2 位作者 蔡启忠 杨全 周良云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6期1103-1110,共8页
同位素^(13)C标记的磷脂脂肪酸(PLFA)法,可以追踪有微生物参与的碳循环过程,并且揭示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功能,PLFA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13)C标记的PLFA法在微生物介导的植物-土壤... 同位素^(13)C标记的磷脂脂肪酸(PLFA)法,可以追踪有微生物参与的碳循环过程,并且揭示微生物在此过程中的功能,PLFA法在微生物生态研究中已经被广泛应用。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了^(13)C标记的PLFA法在微生物介导的植物-土壤碳循环中的应用,包括植物残体的微生物分解、土壤激发效应、丛枝菌根、光合作用产物的微生物利用及其在甲烷氧化菌、浮游植物等特定微生物上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其在中药生态种植研究领域进行展望,包括丛枝菌根增加药用植物抗逆性、缓解连作障碍和非药用部位堆肥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磷脂脂肪酸 微生物 碳循环 生态种植
下载PDF
南药高良姜的分子生药学研究进展
3
作者 潘峰 唐晓敏 +2 位作者 潘利明 杨全 张春荣 《南方农业》 2023年第5期215-218,226,共5页
南药高良姜系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亚欧国家常用的药材和香辛料,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目前高良姜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栽培资源种源混乱和品种缺乏已经制约了高良姜产业发展。总结高良姜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AFLP分... 南药高良姜系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亚欧国家常用的药材和香辛料,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的功效。目前高良姜野生资源日趋枯竭、栽培资源种源混乱和品种缺乏已经制约了高良姜产业发展。总结高良姜的系统进化、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SSR分子标记、ISSR分子标记)、分子鉴定(ITS序列、matK基因、rbcL基因、petN-psbM和psaJ-rpl33序列)和功能基因组学(转录组结构、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功能基因表达模式)等分子生药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高良姜基础理论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系统进化 遗传多样性 分子鉴定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水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晓韵 程轩轩 +2 位作者 杨慧文 温淑婷 杨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6期839-844,共6页
目的:优化水辣蓼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不同极性萃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及乙醇浓度三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圈直径,通过... 目的:优化水辣蓼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比较不同极性萃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料液比、超声时间及乙醇浓度三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采用牛津杯法测定各萃取物的抑菌圈直径,通过微量稀释法和平板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水辣蓼总黄酮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8,乙醇浓度66%,超声提取3次,每次37 min;总黄酮质量分数为6.084 7 mg·g^(-1)。不同极性的萃取物中,乙酸乙酯部位抑菌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136.8±0.08)mm,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 L^(-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操作简便;水辣蓼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是其体外抑制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活性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辣蓼 总黄酮 响应面法 致病性大肠杆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水蓼的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
5
作者 罗晓韵 程轩轩 +2 位作者 杨全 唐晓敏 张春荣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24-25,共2页
目的:建立水蓼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组织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对水蓼药材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水蓼茎横切面可见皮层狭窄,维管束20~30个,断续排列成环,髓部宽广。叶表面片可见腺毛与非腺... 目的:建立水蓼的生药学鉴定方法,为该药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组织及粉末显微鉴别方法对水蓼药材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水蓼茎横切面可见皮层狭窄,维管束20~30个,断续排列成环,髓部宽广。叶表面片可见腺毛与非腺毛,气孔多为平轴式,偶见不等式或不定式。粉末中草酸钙簇晶众多,排列成行或散在;导管多为螺纹;花粉粒类球形,表面具网状雕纹,偶见石细胞。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水蓼的药材鉴定、质量标准及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蓼 性状特征 显微特征
下载PDF
云南怒江州3种姜科香料植物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凌瑞枚 黎平 +9 位作者 刘圆圆 张斐斐 严洪斌 吴莲张 友胜军 杨毅 杨全 张春华 胡剑 颜健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93-803,共11页
为充分利用3种姜科植物的地上茎叶部分,本研究采用GC-MS和LC-MS方法比较了其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姜科植物茎叶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的3种姜科不同香料植物草果、春砂仁、艳山姜地上部分的茎、叶分... 为充分利用3种姜科植物的地上茎叶部分,本研究采用GC-MS和LC-MS方法比较了其化学组成差异,综合评价各自的特点,以期为拓宽姜科植物茎叶的应用提供依据。对采自云南怒江州的3种姜科不同香料植物草果、春砂仁、艳山姜地上部分的茎、叶分别采用80%甲醇、正己烷超声进行提取相应化学成分。采用LC-MS方法分析比较甲醇提取物中主要的6种姜科植物中具有抗癌抗炎等活性成分的含量差异,以评价地上部分在药理应用上的潜力。结果发现,各活性化合物在3种姜科植物茎叶中的含量均差异显著,春砂仁和艳山姜的茎中表儿茶素含量丰富,而草果茎以庚二醇为主。草果和艳山姜叶中奎尼酸和莽草酸含量较高,草果叶片中还有较低含量的庚二醇,艳山姜叶中有远高于另外两者的表儿茶素,而春砂仁叶片中仅检测到较低含量的奎尼酸。采用GC-MS方法分析正己烷提取物,综合分析3种姜科植物茎、叶的整体化学成分,以期发现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结果发现,三者茎、叶整体化学成分在数量和种类上均有明显差异。在春砂仁茎叶中发现有多种很高含量的香料成分或前体物质,如龙涎酮、桃金娘烯醇、β-蒎烯、法尼基酮等物质。在艳山姜茎叶中发现有较高含量的维生素E和去甲氧基醉椒素等活性物质。草果叶片中也含有一定量的己酸。上述物质在化工、医药等领域都有较大应用,该研究将为3种姜科植物茎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春砂仁 艳山姜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大叶土蜜树化学成分及抗神经炎活性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凯 华沛 +3 位作者 顾琼 何琳 滕希峰 曾令杰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十七烷脂(3)、芥子醛(4)、丁香醛(5)、丁香脂素(6)、补骨脂素(7)、补骨脂酚(8)、二十五烷酸(9)、亚油酸(10)和1-Linoleoylglycerol(11)。其中化合物3~11为首次从土蜜树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抗神经炎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4、5、10和11对LPS诱导BV-2细胞NO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 57、8. 41、5. 86、5. 86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土蜜树 木栓酮 酚类 有机酸 抗炎
下载PDF
玉叶金花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中林 雷佳琦 +1 位作者 潘利明 王晖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玉叶金花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VC作为对照,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三种评价体系对玉叶金花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玉叶金花醇提... 目的:研究玉叶金花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以VC作为对照,采用ABTS+自由基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三种评价体系对玉叶金花不同提取部位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玉叶金花醇提物各极性部位,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8.18%、98.44%(IC50分别为0.287 mg/mL、0.167 mg/mL);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4.26%、93.24%(IC50分别为0.283 mg/mL、0.214 mg/mL);乙酸乙酯部位还原力最强,到达VC(0.064 mg/mL)的89.98%,各部位还原力存在浓度依赖性,随着浓度的升高,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玉叶金花有一定抗氧化活性,表明其可作为潜在来源的天然抗氧化剂,也为玉叶金花开发利用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金花 抗氧化活性 ABTS+ DPPH 还原力
下载PDF
广金钱草多糖指纹图谱的建立、含量测定及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程轩轩 陈亮元 +2 位作者 郑诗嘉 唐晓敏 杨全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3-189,共7页
目的:建立广金钱草多糖的指纹图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及含量,并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广金钱草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 目的:建立广金钱草多糖的指纹图谱,分析其单糖组成及含量,并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广金钱草多糖,经三氟乙酸水解、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指纹图谱(以葡萄糖峰为参照),并进行单糖组成及含量分析。含量测定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6.8),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以阿卡波糖为对照,采用对硝基苯-α-D-葡萄糖吡喃苷法考察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18批药材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有9个共有峰,其中15批药材样品的相似度大于0.90;共指认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7个共有峰。其中,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的含量分别为0.471~2.092、1.379~8.919、2.560~35.679、1.194~6.905、0.566~4.158 mg/g;以鼠李糖为基准,其余4种单糖的摩尔比分别为1.58~4.07、2.26~19.95、2.20~4.21、1.31~2.86。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呈现随剂量升高而增强的趋势,其半数抑制浓度为0.70 mg/mL,低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7.76 mg/mL)。结论:不同批次广金钱草的多糖组成均以葡萄糖为主,各单糖含量有所差异。广金钱草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且活性强于阿卡波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多糖 单糖 含量 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活性
下载PDF
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诗嘉 杨慧文 +3 位作者 程轩轩 周露 肖祝华 潘育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18-2623,共6页
目的考察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5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及ATP1-1高、中、低剂量组(60、40、20 mg/kg),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4周;另取1... 目的考察白簕中性多糖ATP1-1对1型糖尿病小鼠糖代谢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后,将50只成模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组(185 mg/kg)及ATP1-1高、中、低剂量组(60、40、20 mg/kg),每组10只,各组灌胃给药4周;另取10只正常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末次给药前,进行空腹血糖测试及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GLUT1、PEPCK、G6Pase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TP1-1高、中剂量组口服葡萄糖耐量明显改善(P <0. 01),空腹血糖及PEPCK、G6Pase mRNA、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5,P <0. 01),GLUT1 mRNA表达显著上升(P <0. 01); ATP1-1高剂量组GLUT1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 <0. 05),但中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 0. 05)。结论 ATP1-1可有效降低1型糖尿病小鼠血糖,提高耐受性,修复受损糖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提高GLUT1表达、促进糖酵解和肝糖原合成、降低PEPCK和G6Pase表达来抑制糖异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簕 中性多糖ATP1-1 糖代谢 1型糖尿病
下载PDF
高良姜种苗分级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佩雯 张春荣 +1 位作者 唐晓敏 杨全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47,153,共4页
[目的]建立高良姜种苗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高良姜种苗性状特征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高良姜种苗分级性状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划分高良姜种苗等级。[结果]高良姜种苗应质地充实,无萎蔫,表皮有光泽,无损伤、霉烂和病斑点;芽饱... [目的]建立高良姜种苗分级标准。[方法]通过对高良姜种苗性状特征与发芽率的相关性分析,研究高良姜种苗分级性状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方法划分高良姜种苗等级。[结果]高良姜种苗应质地充实,无萎蔫,表皮有光泽,无损伤、霉烂和病斑点;芽饱满、无破损;无检疫性病虫害。Ⅰ级种苗芽个数为4~7个,根茎长度为11.4~16.0 cm;Ⅱ级种苗芽个数为8~9个,根茎长度为16.1~19.4 cm;Ⅲ级种苗芽个数为10~14个,根茎长度为19.5~24.1 cm。[结论]该分级标准简便易用,可为高良姜种苗繁育及标准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良姜 种苗 分级标准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树龄、砍伐处理对肉桂药材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家萍 罗碧 +4 位作者 钟磊 吕佳 李海泉 张红 杨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87-2892,共6页
目的:以肉桂药材中桂皮醛、总糖和总酚含量为指标,对其品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广东、广西肉桂主产区不同树龄与砍伐次数的肉桂为研究对象,参考药典采用HPLC法测定桂皮醛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对总糖和总酚含量进行... 目的:以肉桂药材中桂皮醛、总糖和总酚含量为指标,对其品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以广东、广西肉桂主产区不同树龄与砍伐次数的肉桂为研究对象,参考药典采用HPLC法测定桂皮醛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和福林酚比色法对总糖和总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肉桂药材中桂皮醛和总糖含量存在差异;桂皮醛、总糖与总酚含量均随树龄的增加而升高;砍伐后的肉桂药材总糖含量更高,桂皮醛和总酚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产地、采收树龄和砍伐对肉桂药材桂皮醛、总糖和总酚含量均有影响,产地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为肉桂药材质量综合评价和肉桂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 桂皮醛 总糖 总酚 产地 树龄 砍伐处理
原文传递
辣蓼中性多糖单糖组成分析、抗小鼠大肠杆菌性腹泻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3
13
作者 黎雨菲 罗露香 +4 位作者 姜晓琳 黄嘉欢 张铭儒 杨全 程轩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35-445,共11页
目的分析辣蓼中性多糖(NPP)的单糖组成,评价其抗大肠杆菌性腹泻作用,并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辣蓼粗多糖,通过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组分NPP,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 目的分析辣蓼中性多糖(NPP)的单糖组成,评价其抗大肠杆菌性腹泻作用,并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辣蓼粗多糖,通过反复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中性多糖组分NPP,采用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NPP单糖组成。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恩氟沙星5 mg·kg^(-1)组、模型+NPP 40和80 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ip给予大肠杆菌菌液(1.0×10^(12)CFU·L^(-1),10 mL·kg^(-1)),每日1次,连续8 d造摸;正常对照组小鼠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组于造模前2 d ig给药,每日2次,连续给药10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ig给予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小鼠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变化;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模型+NPP组小鼠肠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DEG),并对DEG进行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DEG mRNA表达量。结果NPP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及半乳糖醛酸组成,单糖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3%~102.41%,各单糖摩尔比为13.66∶10.33∶2.34∶1.00。HE染色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十二指肠细胞水肿变性,少量细胞坏死或凋亡;模型+NPP组十二指肠组织结构清晰,仅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共筛选出1020个DEG;与模型组相比,模型+NPP组共筛选出960个DEG。GO功能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细胞过程、单有机体过程、代谢过程、细胞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DEG主要富集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炎症相关信号通路。RT-qPCR验证结果表明,选取的8个DEG的差异表达倍数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PMP-HPLC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NPP的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NPP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的受损十二指肠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机体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蓼中性多糖 单糖组成 高效液相色谱 大肠杆菌性腹泻 转录组学
下载PDF
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产量和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晓敏 程轩轩 +2 位作者 张春荣 梅凌峰 杨全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研究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筛选优良变异株。方法:采用迭氮钠(NaN_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秋水仙素进行广金钱草种子的化学诱变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总黄酮、多糖和夏佛塔苷含量。结果:V-2、V-3、V-5... 目的:研究广金钱草化学诱变植株产量和质量的差异,筛选优良变异株。方法:采用迭氮钠(NaN_3)、甲基磺酸乙酯(EMS)和秋水仙素进行广金钱草种子的化学诱变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测定总黄酮、多糖和夏佛塔苷含量。结果:V-2、V-3、V-5、V-7、V-8、V-9、V-13诱变株的单株产量和三种化学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CK,单株产量是CK的1.42~1.80倍,总黄酮含量是CK的1.02~2.28倍,多糖含量是CK的1.20~1.89倍,夏佛塔苷含量是CK的1.12~1.61倍。结论:V-2、V-3、V-5、V-7、V-8、V-9、V-13诱变株具有优质高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金钱草 化学诱变 产量 质量
原文传递
抗炎低聚糖的制备及其抗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嘉欢 张铭儒 +3 位作者 罗露香 姜晓琳 杨全 程轩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3-419,共7页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低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作为新型功能性糖源,低聚糖具有低热量、高溶解度、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特点。本文对近年... 炎症是机体对各种致炎因素及损伤的一种防御反应,也是许多慢性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低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和抗癌等多种生理活性。作为新型功能性糖源,低聚糖具有低热量、高溶解度、促进双歧杆菌增殖等特点。本文对近年来具有抗炎活性低聚糖的种类和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并从炎症介质和炎症信号通路两方面对其抗炎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抗炎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糖 制备方法 抗炎机理
下载PDF
基于翻转课堂的分子生药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春荣 苏君 +1 位作者 周良云 杨全 《药学教育》 2021年第2期58-60,共3页
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前沿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式、创新型应用能力,而基于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法... 分子生药学是一门前沿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利于提高学生探究式、创新型应用能力,而基于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任务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应用能力,促进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探究式学习法 分子生药学
下载PDF
广佛手的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岳玲 程轩轩 杨全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34-36,共3页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现地调查等方法,了解佛手在广东省各主产区的分布情况。对广东省5个市22个县内广佛手的资源量、栽培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为岭南道地药材广佛手的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现地调查等方法,了解佛手在广东省各主产区的分布情况。对广东省5个市22个县内广佛手的资源量、栽培情况、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为岭南道地药材广佛手的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佛手 资源调查 保护 开发利用
下载PDF
何首乌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浩 周良云 +5 位作者 罗碧 唐晓敏 程轩轩 张春荣 潘利明 杨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8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式,提高繁育中种苗的成活率,为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内何首乌藤茎的不同部位为繁育材料,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分别采用竖向扦插和横向扦插两种不同的繁育方式,探究不同繁育技术... 目的:筛选适宜的何首乌扦插繁育方式,提高繁育中种苗的成活率,为何首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道地产区内何首乌藤茎的不同部位为繁育材料,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分别采用竖向扦插和横向扦插两种不同的繁育方式,探究不同繁育技术对种苗成活率和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扦插方式、扦插材料以及插条处理方法对种苗成活率均有影响,在插条不作处理的情况下,竖向扦插的成活率均高于横向扦插,而采用黄泥浆或生根液处理下,软枝插条横向扦插的成活率要高于竖向扦插;硬枝插条成活率均高于软枝插条;不同插条处理方法下的成活率为:黄泥浆处理>不作处理>生根粉处理。不同繁殖方法对种苗质量有一定影响,部分竖向扦插所育得种苗的地径、叶片数要显著高于横向扦插。结论:在实际生产中可采用竖向扦插的方式,选用硬枝插条并用黄泥浆处理,可提高何首乌的成活率,并且能够保证成苗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扦插 繁殖技术
下载PDF
广东省野生与栽培何首乌资源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春荣 程轩轩 +4 位作者 周良云 潘利明 唐晓敏 刘基柱 杨全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8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研究广东省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现状,为何首乌资源和生产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各地的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进行走访和现地调查,分析何首乌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利用现状。结果:广东省野生何首乌资源... 目的:研究广东省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现状,为何首乌资源和生产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省各地的野生和栽培何首乌资源进行走访和现地调查,分析何首乌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利用现状。结果:广东省野生何首乌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地区,但无大面积分布,难以大量采集和利用。当前,栽培资源分布在肇庆市、茂名市、云浮市和韶关市。肇庆市何首乌栽培期为2~3年,块根可供药用,蕴藏量约1.7×10~6kg;茂名市、云浮市新兴县和罗定市的何首乌栽培期为1年,块根用于生产保健食品或洗发水,蕴藏量约3.5×10~6kg;韶关市和云浮市云城区、郁南县栽培的何首乌计划2~3年后采收,药材质量尚待检测。何首乌藤茎和叶未作利用。结论:广东省何首乌资源的保护和生产现状堪忧。政府、科研工作者、企业、种植户之间需加强合作,推进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良种繁育、药材生产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新药研发、品牌推广等工作,促进广东省何首乌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广东省 中药资源调查
下载PDF
施用钾肥抑制岗梅镉吸收积累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麦晋贤 李韵雪 +3 位作者 黄晓莉 闵远洋 廖沛然 杨全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0-1189,共10页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土壤镉(Cd)胁迫下施加0.75、1.50、3.00 g/kg三种浓度硫酸钾,研究硫酸钾对岗梅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岗梅植株中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浓度硫酸钾肥会使土壤pH下降,降低幅度最高... 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影响作物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土壤镉(Cd)胁迫下施加0.75、1.50、3.00 g/kg三种浓度硫酸钾,研究硫酸钾对岗梅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岗梅植株中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浓度硫酸钾肥会使土壤pH下降,降低幅度最高达8.09%。镉胁迫会使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施用中(1.50 g/kg)、高(3.00 g/kg)浓度硫酸钾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施用硫酸钾普遍提高了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镉含量,只有施用低浓度硫酸钾(0.75 g/kg)第30天,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态镉含量相比Cd处理组降低1.94%。在镉胁迫下,施加硫酸钾可以提高岗梅叶的SOD活性,进而提升对镉胁迫的耐受性。低浓度硫酸钾(0.75 g/kg)可以抑制岗梅植株内的镉从根和茎向叶片转运,且可以有效地减少镉在岗梅根和茎中的积累。因此,施用高浓度钾肥会使土壤pH下降;施用中(1.50 g/kg)、高(3.00 g/kg)浓度硫酸钾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低浓度硫酸钾可以降低土壤中生物有效态镉含量,可以较好抑制岗梅植株内的镉从根、茎向叶片转运,且可以较好地减少镉在岗梅根和茎中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钾 有机质 抗氧化酶活性 土壤镉形态 岗梅 镉吸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