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山药药对降血糖和抗氧化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吴立蓉 刘文彬 叶一均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8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研究黄芪山药药对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抗氧化能力和NO/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小剂量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高中低剂量黄芪山药药对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并检测各组动物血... 目的研究黄芪山药药对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抗氧化能力和NO/NOS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链脲佐菌素小剂量注射,建立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高中低剂量黄芪山药药对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并检测各组动物血清中SOD、CAT、GSH-PX的活性及MDA含量,以及NO/NOS水平。结果黄芪山药药对高中低剂量均能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抑制糖尿病大鼠NO/NOS水平,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SOD、CAT和GSH-PX的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山药药对能够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增强糖尿病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并抑制糖尿病大鼠血清NO/NOS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山药药对 Ⅱ型糖尿病 降血糖 抗氧化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凌燕 陈志宇 +2 位作者 曾还雄 林培彬 金小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7,共6页
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并从基因水平分析微杆菌产生卤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革兰氏染色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1... 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其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并从基因水平分析微杆菌产生卤化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微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革兰氏染色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并利用16S rDNA PCR、BLAST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部分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筛选。在此基础上,以8株常见致病菌为指示菌,利用牛津杯法对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分离得到的8株微杆菌其菌落颜色呈淡黄色或白色;16S rDNA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该8株微杆菌与已知微杆菌同源性均达到98%以上,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8株微杆菌与土壤、海洋来源的微杆菌同源性较高。部分抗生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筛选结果表明8株微杆菌中有6株至少对FADH2-依赖性卤化酶、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及Ⅰ型聚酮合酶(PKSI)3种基因中的2种呈阳性表达。抑菌实验显示,8株微杆菌中有6株微杆菌对受试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表明美洲大蠊肠道存在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微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内生微杆菌 16S rDNA系统发育树 抑菌活性
下载PDF
黄芪甲苷促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戴良成 袁保红 +2 位作者 罗晓春 黄萍 尹辉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94-497,50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黄芪甲苷体外作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206、MHCII和CD80/86)表达,Real time-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i NOS、YM1和Arg1)的表达,ELISA测定炎症相关...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黄芪甲苷体外作用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分子(CD206、MHCII和CD80/86)表达,Real time-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征基因(i NOS、YM1和Arg1)的表达,ELISA测定炎症相关细胞因子(TNF-α、IL-6、TGF-β)的表达。结果黄芪甲苷单独处理未能诱导M2型巨噬细胞生成,但其与IL-13联合处理可明显上调M2型巨噬细胞标志CD206、YM1和Arg1的表达,下调抗原提呈相关分子MHCII和CD80/86的表达,促进抑炎细胞因子TGF-β的分泌。结论黄芪甲苷通过协同作用方式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巨噬细胞 M1/M2型极化 TGF-Β
下载PDF
IL-33在小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卢小艳 袁保红 +2 位作者 黄萍 邓鑫梦 尹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3在小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设立乙醇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IL-33治疗组。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组织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变化;RT-PCR检测结肠组织...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3在小鼠炎症性肠病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设立乙醇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IL-33治疗组。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组织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变化;RT-PCR检测结肠组织i NOS、YM1和Arg1基因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而IL-33处理后能明显缓解结肠炎症损伤程度。IL-33上调M2型巨噬细胞数量及M2型相关基因YM1、Arg1表达。结论 IL-33能缓解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可能与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33 TNBS 结肠炎 巨噬细胞
下载PDF
蚌花内生真菌类群分布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的初筛 被引量:5
5
作者 罗利琼 谢华蓉 +1 位作者 邓祖军 金小宝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83-689,共7页
目的分析蚌花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并筛选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通过菌落特佂、显微孢子观察及基于ITS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分析蚌花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组成,采用酶标仪法和MTT法对3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 目的分析蚌花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并筛选具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方法通过菌落特佂、显微孢子观察及基于ITS序列分析的分子鉴定方法分析蚌花各部位内生真菌的类群组成,采用酶标仪法和MTT法对3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蚌花的叶、花瓣、花蕊共分离到310株内生真菌,叶中以球座菌属(53.1%)、刺盘孢属(29.2%)为主要类群,花瓣的主要类群为刺盘孢属(39.1%)和曲霉属(24.5%),花蕊的主要类群为青霉属(47.1%)和曲霉属(41.4%)。35株代表性内生真菌发酵液的抗菌、抗肿瘤活性分析结果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伤寒沙门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比例分别为80.0%、57.1%、40.0%、45.71%、28.57%和45.71%,对肝癌细胞BEL-7402和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抑制作用的活性菌株分别占85.71%和68.57%。结论蚌花内生真菌的类群分布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蚌花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具有较高比率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筛选新型抗菌和抗肿瘤药物的重要资源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花 内生真菌 代谢产物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黄芪甲苷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诱导脓毒症小鼠中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袁保红 黄萍 +3 位作者 邓鑫梦 王柯英 戴良成 尹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52-1456,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Ⅳ)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脓毒症小鼠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LP组、CLP+AS-Ⅳ组。造模术前2 d,CLP+AS-Ⅳ组灌胃给予AS-Ⅳ(10 mg...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Ⅳ)在盲肠末端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诱导脓毒症小鼠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CLP组、CLP+AS-Ⅳ组。造模术前2 d,CLP+AS-Ⅳ组灌胃给予AS-Ⅳ(10 mg·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立小鼠CLP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在6、24 h分别取血液、腹腔液和组织器官进行细菌总数测定;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纯化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用Transwell法检测小鼠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功能;与E.coli混合培养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结果 AS-Ⅳ预处理的脓毒症小鼠存活率明显上升,腹腔液中性粒细胞数目明显增加;AS-Ⅳ处理后小鼠腹腔液、血液及肝、肺、肾等脏器中细菌负荷量明显降低;AS-Ⅳ预处理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和杀菌功能增强。结论黄芪甲苷对CLP诱导脓毒症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增加中性粒细胞抗菌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脓毒血症 中性粒细胞 CLP CXCR2 免疫调节
下载PDF
过表达Glypican-3对高转移性肝癌细胞HCCLM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晶晶 金小宝 +2 位作者 李小波 汪洁 马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6-184,共9页
旨在构建s GPC3/GPC3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s GPC3/GPC3对HCCLM3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PCR法获得编码s GPC3/GPC3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0-GFP中,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CCLM3肝癌细胞,RT-PCR... 旨在构建s GPC3/GPC3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过表达s GPC3/GPC3对HCCLM3人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PCR法获得编码s GPC3/GPC3的基因片段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0-GFP中,经脂质体介导转染HCCLM3肝癌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C3的表达情况;CCK-8法、克隆平板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 GPC3/GPC3对HCCLM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酶切分析、测序鉴定结果表明s GPC3/GPC3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 GPC3/GPC3在HCCLM3中成功过表达。与正常组和转染空载体相比,过表达s GPC3/GPC3后,HCCLM3的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受到明显抑制(P<0.05),迁移率显著下降,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过表达s GPC3对细胞的影响显著优于GPC3(P<0.05)。s GPC3/GPC3表达上调抑制高转移性肝癌细胞HCCLM3生长和迁移,促进细胞凋亡以及周期再分布,在高转移性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bleblypican-3 GLYPICAN-3 真核表达载体 高转移性肝癌细胞 生物学行为
下载PDF
蜚蠊肠道抗真菌活性放线菌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曾还雄 方霞 +1 位作者 刘凌燕 金小宝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7-151,共5页
对美洲大蠊肠道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和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黑曲霉和烟曲霉4种人体致病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菌株对峙共培养法对159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采用16S rDNA ... 对美洲大蠊肠道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放线菌进行筛选和分类鉴定。以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黑曲霉和烟曲霉4种人体致病真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菌株对峙共培养法对159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进行体外抗真菌活性筛选,采用16S rDNA PCR、Blast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对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45株内生放线菌具有抗真菌活性,诸多菌株抗真菌谱较广,有10株内生放线菌对4种受试真菌均有拮抗作用。其中,链霉菌属为优势菌属有32株,占71.11%;戈登氏菌属有6株,微杆菌属有2株,分枝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小单孢菌属、纤维微菌属和壤霉菌属各有1株。说明蜚蠊肠道含有丰富的抗真菌活性放线菌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放线菌 抗真菌活性 分类鉴定
下载PDF
新型肝靶向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质量标准研究
9
作者 唐亚男 黄演婷 +2 位作者 汪洁 朱家勇 卢雪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37-742,共6页
目的建立新型肝靶向干扰素(interferon-circumsporozoite protein,IFN-CSP)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RP-HPLC法及非还原SDS-PAGE法进行纯度分析;BCA法、ELISA法、抗生素微生物学检定法、凝胶法分别测定蛋... 目的建立新型肝靶向干扰素(interferon-circumsporozoite protein,IFN-CSP)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进行生物学活性测定;RP-HPLC法及非还原SDS-PAGE法进行纯度分析;BCA法、ELISA法、抗生素微生物学检定法、凝胶法分别测定蛋白质含量、宿主菌蛋白质残留量、氨苄青霉素残留量和细菌内毒素含量;紫外光谱法确定吸收峰位置;液质联用技术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Edman降解法检测N-端氨基酸序列。结果 IFN-CSP的生物学活性、纯度、蛋白质含量、宿主菌蛋白质残留量、氨苄青霉素残留量及细菌内毒素的检验结果均在质量标准控制范围内,符合《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和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重组干扰素α2b质量标准的要求。紫外光谱检测吸收峰约在225 nm处,液质联用分析肽指纹图谱覆盖率达80%,N-端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其N端前15个氨基酸与天然蛋白质一致。结论 IFN-CSP符合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肝靶向干扰素 质量标准 高效液相色谱法 液质联用技术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microRNA的表达 被引量:8
10
作者 廖芬芳 吴清清 +3 位作者 陈永恒 程琳 李力 王伟章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89-2893,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的白血病干细胞(LSC)和健康人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的microRNA(miRNA)表达谱,鉴定在CML LSC表达异常的miRNAs。方法通过磁珠法分选获得分子表型为CD34+CD38-的CML LSC和正常HSC。使用Exiqo...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的白血病干细胞(LSC)和健康人骨髓正常造血干细胞(HSC)的microRNA(miRNA)表达谱,鉴定在CML LSC表达异常的miRNAs。方法通过磁珠法分选获得分子表型为CD34+CD38-的CML LSC和正常HSC。使用Exiqon人miRNA芯片检测miRNA的表达情况。选取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qRT-PCR验证。结果利用Exiqon人miRNA芯片一共检测了1 900个人源miRNAs的表达情况。其中1个miRNA在CML LSC中发生显著的表达上调,46个miRNAs发生显著的表达下调。基于KEGG的pathway显著性分析显示,CML LSC表达下调的miRNAs参与的显著性信号转导通路是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qRT-PCR检测miR-584-5p、miR-675-3p和miR-431-5p的表达情况与miRNA芯片检测结果一致。结论鉴定了在人CML LSC中表达异常的miRNAs,为miRNA在CML LSC中的潜在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干细胞 MICRORNA
下载PDF
鬼臼苦素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永恒 廖芬芳 +2 位作者 程琳 侯宇 王伟章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PPP)对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细胞Sup-B15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为将PPP开发成为治疗Ph^+ALL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S法检测PPP和格列卫(IM)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 目的探讨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PPP)对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细胞Sup-B15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为将PPP开发成为治疗Ph^+ALL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MTS法检测PPP和格列卫(IM)对Sup-B15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PPP和IM对Sup-B15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PP对细胞增殖和周期相关蛋白表达,以及对IGF1R蛋白磷酸化和表达的影响。结果PPP和IM均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关系抑制Sup-B15细胞的增殖,且相同剂量下PPP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IM;PPP处理细胞12 h和24 h后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而S期细胞比例则相应减少;PPP能够上调p53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p21和c-myc蛋白的表达,但对IGF1R总蛋白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PPP能有效抑制Sup-B15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发生G2/M期阻滞,其机制与上调p53和cyclin B1蛋白表达以及抑制p21和c-myc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苦素 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up-B15
下载PDF
构建寄生虫学视频素材库,促进教学改革和健康教育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小波 马艳 +1 位作者 褚夫江 金小宝 《基础医学教育》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对寄生虫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在学科发展新形势下,通过搜集、整理寄生虫病防治相关的时事新闻报道、纪录片、科教片、影视剧片段、宣教歌曲等视频材料,构建了寄生虫学教学视频素材库。内容丰富... 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对寄生虫病防治人才的培养和健康教育有重要作用。在学科发展新形势下,通过搜集、整理寄生虫病防治相关的时事新闻报道、纪录片、科教片、影视剧片段、宣教歌曲等视频材料,构建了寄生虫学教学视频素材库。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视频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程教学与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寄生虫学 视频素材库 教学改革 健康教育
下载PDF
两株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抗真菌活性初步研究和分类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水明 方霞 +1 位作者 陈至里 金小宝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45-448,共4页
目的检测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4和WA2-5的抗真菌活性,并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学鉴定。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发酵液对受试真菌形态的影响,利用16... 目的检测蜚蠊肠道内生放线菌WA2-4和WA2-5的抗真菌活性,并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学鉴定。方法采用牛津杯法测定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等真菌生长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株发酵液对受试真菌形态的影响,利用16S rDNA测序、Blast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结合菌株形态学特征对菌株WA2-4和WA2-5进行初步分类学鉴定。结果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对白色念珠菌和红色毛癣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菌株WA2-4和WA2-5发酵液破坏了白色念珠菌的细胞膜结构,使红色毛癣菌的菌丝断裂成碎片;初步分类学鉴定结果显示,菌株WA2-4和WA2-5分别为链霉菌属和戈登氏菌属,与其各自亲缘菌株的16S rDNA序列同源相似性分别为93.5%和92.3%,均低于98.2%,因此推断该两株菌株很有可能是新菌种。结论蜚蠊肠道WA2-4和WA2-5放线菌具有抗真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放线菌 抗真菌活性 白色念珠菌 红色毛癣菌
原文传递
蝇蛆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波 刘文彬 +1 位作者 褚夫江 金小宝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3期15-16,共2页
甲壳素是资源昆虫蝇蛆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但是,甲壳素不溶于水及常见溶剂,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从蝇蛆壳中提取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并进一步制备为水溶性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蝇蛆甲壳素和壳聚糖均具... 甲壳素是资源昆虫蝇蛆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但是,甲壳素不溶于水及常见溶剂,限制了其应用。本研究从蝇蛆壳中提取了甲壳素和壳聚糖,并进一步制备为水溶性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ACC)。FTIR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蝇蛆甲壳素和壳聚糖均具有三个典型的酰胺谱带特征吸收峰,分别为1653 cm^(-1)和1621 cm^(-1)(Ⅰ)、1552 cm^(-1)(Ⅱ)、1309 cm^(-1)(Ⅲ)(甲壳素);以及1642 cm^(-1)(Ⅰ)、1589 cm^(-1)(Ⅱ)和1321 cm^(-1)(Ⅲ)(壳聚糖);在HACC中,壳聚糖位于1589 cm^(-1)(酰胺Ⅱ谱带)处的吸收峰消失,但在3021 cm^(-1)和1480 cm^(-1)处出现了两个新的吸收峰。蝇蛆水溶性壳聚糖季铵盐的制备有助于拓展其深层次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 壳聚糖季铵盐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下载PDF
基于GFP/SCL-tTA/Bcr-abl转基因小鼠建立CML嵌合小鼠模型
15
作者 廖芬芳 陈永恒 +3 位作者 吴清清 程琳 周晓明 王伟章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12-517,共6页
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转基因嵌合小鼠模型,为靶向白血病干细胞(LSCs)治疗CML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将Bcr-abl转基因小鼠与SCL-t TA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子代小鼠再与GFP转基因小鼠杂交,PCR鉴定Bcr-abl、t TA和GFP基... 目的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转基因嵌合小鼠模型,为靶向白血病干细胞(LSCs)治疗CML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将Bcr-abl转基因小鼠与SCL-t TA转基因小鼠进行杂交,子代小鼠再与GFP转基因小鼠杂交,PCR鉴定Bcr-abl、t TA和GFP基因三阳性的小鼠(GFP/SCL-t TA/Bcr-abl小鼠)。通过诱导GFP/SCL-t TA/Bcr-abl小鼠Bcr-abl基因表达4周后,取其骨髓白细胞移植至经致死剂量(900 c Gy)辐照的FVB/N野生型小鼠。移植3周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cr-abl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GFP+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以及脾脏和骨髓GFP+LSCs的比例。结果 PCR结果显示,GFP/SCL-t TA/Bcr-abl小鼠骨髓细胞成功植入FVB/N受体小鼠;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小鼠的骨髓细胞中表达Bcr-abl蛋白;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移植小鼠的外周血GFP+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脾脏和骨髓GFP+LSCs的比例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了GFP/SCL-t TA/Bcr-abl转基因CML嵌合小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转基因小鼠 BCR-ABL
下载PDF
HSPA1L在H_2O_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苗 何茵如 +2 位作者 杨霞 朱家勇 梅寒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HSPA1L蛋白在H_2O_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_2O_2(1 200、800、600、400、200、100、50、0μmol/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Western... 目的研究HSPA1L蛋白在H_2O_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SH-SY5Y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_2O_2(1 200、800、600、400、200、100、50、0μmol/L)处理24 h,倒置显微镜观察SH-SY5Y细胞形态学的变化,MTT法检测SH-SY5Y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检测SH-SY5Y细胞HSPA1L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0μmol/L组比较,不同浓度H_2O_2处理后,细胞形态发生了剂量依赖性损伤;SH-SY5Y细胞的存活率随H_2O_2浓度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HSPA1L蛋白的表达水平随H_2O_2浓度升高,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 HSPA1L在H_2O_2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模型中,呈现剂量依赖性升高,这可能是细胞应对氧化应激损伤的一种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 SH-SY5Y细胞 HSPA1L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初步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至里 沈娟 +2 位作者 王影姣 方霞 金小宝 《生物学通报》 2016年第11期54-57,共4页
分离鉴定美洲大蠊肠道内生细菌,并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活性。采用平板稀释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BLAST比对进行种属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 分离鉴定美洲大蠊肠道内生细菌,并初步研究了其抑菌活性。采用平板稀释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分离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基因序列BLAST比对进行种属鉴定。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4株细菌为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初步鉴定各分离菌株的抑菌活性。BLAST比对分析结果表明:从15只美洲大蠊肠道内分离鉴定出125株内生细菌,分属12科20属。初步抑菌活性显示:部分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有明显抑菌活性。美洲大蠊肠道内生菌种类繁多,而且较多菌株具有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肠道 细菌 16S RDNA 抑菌活性
下载PDF
SYBR Green Ⅰ Real-time PCR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
18
作者 陈朝霞 刘阿龙 +3 位作者 唐亚男 汪洁 朱家勇 卢雪梅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98-402,407,共6页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HBV-DNA方法,并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方法提取HepG2.2.15细胞DNA,PCR扩增后纯化,PCR纯化产物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建立标准曲线,并分析... 目的建立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HBV-DNA方法,并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方法提取HepG2.2.15细胞DNA,PCR扩增后纯化,PCR纯化产物梯度稀释作为标准品,采用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检测,建立标准曲线,并分析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运用建立的SYBR GreenⅠ方法检测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影响,并与Taqman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稳定性均较好,线性范围为107~102copies,检测灵敏度可达102copies。IFN-CSP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具有抑制效果,且呈剂量依赖性。SYBR GreenⅠ方法与Taqman商业试剂盒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YBR GreenⅠReal-time PCR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价格低廉,可以满足HBV-DNA拷贝数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BR GreenⅠ Real-time PCR HBV-DNA IFN-CSP
下载PDF
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区佩渝 刘凌燕 +3 位作者 陈志宇 曾还雄 朱家勇 金小宝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0-564,567,共6页
目的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研究其抑菌活性并筛选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革兰染色检查;PCR扩增其16S rDNA并测序,进行BLAS... 目的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研究其抑菌活性并筛选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对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进行分离、纯化及革兰染色检查;PCR扩增其16S rDNA并测序,进行BLAST比对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对生物合成基因簇聚酮合酶(PKS I)基因、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基因与FADH2依赖型卤化酶基因进行初步筛选。采用牛津杯法初步测定分离菌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美洲大蠊肠道分离到4株内生分枝杆菌,在高氏I号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小,颜色呈橘红色,革兰染色呈紫色;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4株分枝杆菌与已知分枝杆菌相似度均在99%以上,且与植物、土壤及临床标本来源的分枝杆菌亲缘关系较近。4株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的生物合成基因PKS I表达均呈阳性,其中3株菌的NRPS基因表达呈阳性。抑菌试验显示,其中3株分枝杆菌均对8株常见致病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性抑制作用。结论美洲大蠊肠道内生分枝杆菌具有抑菌活性,可能具有产聚酮类或多肽类等活性物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内生分枝杆菌 16S RDNA序列 系统发育树 抑菌活性
原文传递
灵菌红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培彬 陈志宇 +2 位作者 曾还雄 刘凌燕 金小宝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研究灵菌红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鼻咽癌细胞CNE-2为研究对象,体外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分别检测灵菌红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灵菌红素可以抑制鼻... 目的研究灵菌红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鼻咽癌细胞CNE-2为研究对象,体外采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和DAPI染色分别检测灵菌红素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灵菌红素可以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且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性,其中24μg/mL的灵菌红素处理CNE-2细胞24 h后的抑制率高达94.5%。灵菌红素改变鼻咽癌细胞CNE-2的周期分布,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并诱导CNE-2细胞发生凋亡,且与作用浓度以及时间呈依赖关系。浓度为8μg/mL的灵菌红素处理24 h,G2期比例达23.93%,处理72 h,凋亡率达16.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灵菌红素对鼻咽癌CNE-2细胞具有抑制增殖、改变周期分布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菌红素 鼻咽癌细胞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